翌日,宋軍圍住了金陵城,他肉袒出城,降了宋,保得滿城安寧。君臣一行,被囚禁在了開封府的一個村落,名“遜李唐莊”,她一直都在他身旁。
“如果當年和親成功,斷不會有今朝的結果了。哎,這莊子,太埋汰人了。”
“小聲點吧,國主不同意和親,在江南又有誰人不知曉緣由呢!”
“哎,紅顏多禍水啊!”
“快別說了,別叫國主聽見。”
客囚他方,卑躬屈膝,常有老臣做此抱怨。
他心中苦悶,不僅被宋帝冷嘲熱諷,還被好多老臣舊部數落。和親的事,成了一塊傷疤,隔在他們君臣之間。
他想起曾為一國之主,如今卻委曲求全,日子過得像磨盤上的黃豆,熬出一肚子的苦漿。
入住皇城西的李唐莊的第二天,他在覲見皇帝的路上,碰到身穿紫袍的肥碩男人。
“江南國主哇,你可算是來啦!”這身紫袍大員熱情洋溢地向他走來。
“敢問尊上是?”他稍稍彎身,鞠了一躬,趁機打量這位顯貴。
他一身暗紫官袍,體態雍容,神情自然,一副王公貴族氣勢,臉上堆著笑,一時半會兒也看不出真假。
“這是晉王,當今聖山胞弟。”旁邊的紅袍小官搶著介紹。
“見過王爺,失禮了!”他繼續鞠了一躬,臉上也訕訕地笑著,不知王爺如此熱情,有何見教,內心犯著嘀咕。
“不妨事,不妨事。”左手挽著他的小臂,右手握著象笏,踏著漫長的台階,往宣德殿走去,沿途時有不少紫袍、緋袍、藍袍官員上前問安,眼睛也不時地上下打量著這位一身白服的英挺男子。
“王爺!”宣德殿大門口,一個小太監向晉王施禮,並對著江南國主道,“這位想必是江南國主吧,請您在殿外稍候。”
“不妨事,不妨事。”晉王輕輕地拍拍他的手背,安慰著,微笑著,便獨自進了宣德殿。
他向晉王微微點頭,便與小太監候在殿外。
少頃,一個悠揚高傲的高音從殿內傳來,像一根繩子捆著他往殿內拽去。小太監在前頭領路,他就一直低著頭,小步跟著,腳底下是軟綿綿的紅毯,餘光看到兩邊的黑色官靴半遮半掩地貓在袍服裏,那袍的顏色由緋色變為藍色,漸漸地出現紫色與紅色,有些紫色濃的發黑,腳步越來越慢。
忽然,前頭的小太監弓著身子,蝦一般側退到左邊,他依舊低著頭,跪拜在殿中央,匍匐著。
大殿像天一樣高,皇帝的聲音像晴空的一聲響雷,轟轟隆隆,“江南國主!平身吧!”
他又磕一頭,立起身,低著頭,半弓著身子,站著。每一個動作,都是嚴格按周老的建議做的。
周老是唐朝三朝元老,周薔、周薇的爹,年邁多病,對外宣布告老還鄉,沒有和他一起來開封府。他投誠前,周老如是建議。
接受冊封,理事太監宣讀著聖旨,他又跪著,臉幾乎貼著紅色的地毯,一股淡淡的塵土氣味,想必是從無數雙高貴的官靴底求來的吧。
“違命侯,快接旨謝恩吧。”理事太監宣讀完冊封聖旨,聲音像是從敲碎的冰塊裏飛出來的瞎眼鳥,在空曠的大殿內,人群中亂撞,惹起一陣騷亂。
“謝主隆恩!”他麵無表情,提高聲音,低著頭,伸直了雙手,捧住聖旨。
散了朝,理事太監派了一名小太監隨從,替他捧著一個方形木盤,上麵盛著兩件朝服和一道聖旨,一件是紫袍,顏色淡淡的,是朝服,一件是淡藍袍,朝外可穿。
“恭喜侯爺!”他們剛要出城門,一個熟悉的聲音從後頭追來,是晉王。
“晉王”,他弓著身子回道。
“今日事務繁忙,本王改日登門拜訪侯爺,好為侯爺洗塵接風。”每個字都是批著笑意向他蹦來的小綿羊,他不清楚晉王的熱情意圖。
“不敢當,不敢當。”這一天,他沒直過腰板。
別過晉王,時過正午,他回到李唐莊,剛剛掛上的“違命侯府”的牌匾,像是囚犯臉上刺的字,烙進皮肉,咀嚼著他的尊嚴,還似乎在說味道太淡,蘸點醋才好。
他吃力地抬起腿,跨過高高的門檻,幾個丫鬟接過隨從太監手裏的木盤,他親自應付了小太監,便往內院廳堂走去。
他看到她,加速了步伐,還沒等她反應過來,緊緊地抱住了她,鼻子貼著她的秀發,深深地呼吸著,嘴唇吻了吻她的額頭。
“阿哥!”她縮進他懷裏,聲音都顫了,“終於回來了!”
“阿妹,沒事啦。”他的眼裏噙著淚,“今日覲見,是冊封,沒事的。”
“就在剛剛,一個領事太監換了府門的牌匾......,阿哥!”她伸手環抱著他的腰,用盡了最大力,深怕他會像風一樣吹沒了,消失了,眼淚鼻涕掛到了俊俏的下巴,分不清了。
“阿妹,別怕,宋廷剛剛收複眾多小國,優待投誠才是最明智的,所以,我們不會有事的”,他就這麽安慰她。最後小聲嘀咕,像是說給自己聽,“阿哥不會讓你有事的,阿妹!”
夜深了,皎潔的月光爬滿了紙窗,跳到了地上,還慢慢地、悄悄地往床榻漫去。他還未眠,腦海裏閃過一幕幕卑躬屈膝,不敢想以後還要有多少如履薄冰。
“違命侯”這三個字,一根刺一般戳穿他紙一般的尊嚴,紮進心髒,叫一聲,痛一下,結不了疤。國主威儀早已不複存在,年年納貢還是無法拯救南唐。
宋帝不殺他,是要堵悠悠眾口,以示其仁愛,卻也不放他,要諷他。這是要挫敗他,精神上壓垮他,讓他消了帝王氣,因為這九州大地,隻能有一個帝王。他很清楚,如果沒有顧慮,何來囚禁呢?
是了,一朝君臣,成了囚徒,如果自己一死,消了宋帝顧慮,讓薇兒及舊部老臣回歸故裏,那不比現在這種處境好嗎?月已漸沉,月光竄上了床,撫摸著一張絕美的臉。他滿目憐愛地望著枕在他手臂上的薇兒,好一會兒,輕輕地吻著她熟睡的臉頰,像是在吻別唐朝的山水。
他小心翼翼地騰挪,緩緩地抽出手臂,下了床,護好被角,一直盯著她看了良久,臉色複雜。
最後,剛毅地轉過頭,從衣櫃角拿出一把銀色匕首,著一身白色睡衣,出了臥房,來到了後院,這一些動作很輕,隻有少許門軸轉動的吱吱聲,除了月亮看到了這一切,誰也不知道。
就讓這一切都結束吧,放他心愛的人回到故鄉。
他孤身立於後院石桌旁,清涼的夜風多了幾絲柔和,他手上匕首的刀刃閃著光,鋒利得能割開月光,拽出藏在裏麵的風。他微抬著頭,看著那一彎明月,想起了江南的月,月下的薔兒和薇兒,他慢慢地蓋上了眼,像落了棺蓋。右手猛地拽緊匕首,往脖頸處抽去。
脖頸感受到了一道風,涼涼的,還有點血腥味。
他緩緩地睜開了眼,匕首上滴著血,懸在了半空,一雙柔弱白嫩的玉手死死地握住了匕首,指縫間泌出了一注注紅線,拉回了他的命。
薇兒癟著嘴,一雙明眸裏蹦出了黃豆大的淚珠,晶瑩剔透,嘴裏嗚嗚地喊著,“不要!不要!”
他鬆開了匕首,心疼地摟她入懷,死死地,緊緊地。
“阿哥!阿哥!”接著一陣嗚嗚哇哇地啜泣,斷斷續續,像是二胡上爬起的音符,扣著周圍的空氣顫巍巍的,月光也跟著抖了起來。
匕首落地,叮當作響。
鮮血染紅了白衣,滴到了石階上。
隨後,他叫醒偏房醫官,包紮著她雙手的傷口,仔細地在一旁端盆遞布。
某日,一名藍服小廝遞上一封密信,周老的信,需要他親啟。那人自稱藍伶衛,話音剛落便踏簷消失了,似乎會隱身穿牆,風一般。
信上說,周老在江南聯結了其餘舊部,聚眾人之力,成立江南盟,明麵上是商盟,實則為他拉攏開封官員,在朝有個照應,名單都悉數列了,目的無他,隻要他和薇兒安好便了。
江南經濟繁榮,錢財是不缺的,唐朝雖沒了,根基一時半會兒還是在的,畢竟受唐朝皇室恩典的士紳都還在世。
信上還提到了藍伶衛,這些侍衛身手敏捷,身輕如燕,負責打探消息,傳遞信件。他們是江南盟不惜重金從雜耍戲班裏精挑細選出來的好手,年紀雖輕,嘴巴卻牢,又受過急訓,已經是一撥死士了。
他興衝衝地將信的內容告訴了薇兒,這是他們的盼頭。
後來在朝堂上,他雖卑躬屈膝,也還是如履薄冰,但是關鍵時刻,總有人奏其他政事,替他叉開焦點,緩解刁難和尷尬。
如是過了兩年太平日子。可是,後來的事情變得複雜,他被卷到了一場陰謀裏。
朝堂上的那點事情,瞞不過晉王,他的朋黨延伸到半數大小文武官員,江南盟賄賂文官幫襯違命侯的事情他一早知曉,卻一直不聞不問,暗中觀望。他在密謀一個計劃,江南盟的財力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借故陪王妃省親,路過金陵,他找到了年邁的周老。
“這......,茲事體大啊!”周老立起身,端詳著這位王爺,怔住了。
“本王親自到來,一是探江南盟究竟,二是與司徒大人肝膽相照,開誠布公。”晉王也不隱瞞,爽快的話,爽快地說。
就是這事情大過天,任是誰也不敢貿然獨斷,周老變得支支吾吾。
“本王在朝多年,南征北戰不斷,積累了不少人脈死黨,江南盟的這些小動作,本王可清楚得很呢!”
“晉王自是勞苦功高,江南盟隻是一心護舊主,王爺稍安,我命小廝快報侯爺,再做定奪,可好?”周老幾乎哀求著。
“周司徒,本王已然坦誠,這事隻能自己人知道,除此之外,隻能是死人!侯爺就在汴京,如果需要支會侯爺,本王何必大老遠來此呢?”晉王正正聲,嚴肅道,見周老頭還是猶豫不決,便補充道,“本王此次出巡省親,帶的人手並不多,但是個個精英,滅了你的商盟還是綽綽有餘的。而且,你的女兒女婿也休想在汴京安生。”
那話是猙獰的惡魔,沒得商量,隻得逼著跟在後麵當小鬼。
事已至此,周老和晉王在綠冊子上按了手印,簽了姓名。隻是,晉王自帶了筆墨與紅泥,也毫不含糊地簽了自己姓名,“趙光義”三個字,一撇一捺,幹幹淨淨,紅泥印記清晰。
周老覺得奇怪,可又害怕不敢多問,看到字跡清楚,指印實實在在,也就沒太理會,隻道是王爺講究,用不慣普通筆墨紅泥。
周老在朝堂摸爬滾打一輩子,這結黨謀反的事敗露有多大後果,心裏是清楚的。可是,事已自此,別無他法。
臨走時,晉王拉了兩馬車金銀錢財。
“如果當年和親成功,斷不會有今朝的結果了。哎,這莊子,太埋汰人了。”
“小聲點吧,國主不同意和親,在江南又有誰人不知曉緣由呢!”
“哎,紅顏多禍水啊!”
“快別說了,別叫國主聽見。”
客囚他方,卑躬屈膝,常有老臣做此抱怨。
他心中苦悶,不僅被宋帝冷嘲熱諷,還被好多老臣舊部數落。和親的事,成了一塊傷疤,隔在他們君臣之間。
他想起曾為一國之主,如今卻委曲求全,日子過得像磨盤上的黃豆,熬出一肚子的苦漿。
入住皇城西的李唐莊的第二天,他在覲見皇帝的路上,碰到身穿紫袍的肥碩男人。
“江南國主哇,你可算是來啦!”這身紫袍大員熱情洋溢地向他走來。
“敢問尊上是?”他稍稍彎身,鞠了一躬,趁機打量這位顯貴。
他一身暗紫官袍,體態雍容,神情自然,一副王公貴族氣勢,臉上堆著笑,一時半會兒也看不出真假。
“這是晉王,當今聖山胞弟。”旁邊的紅袍小官搶著介紹。
“見過王爺,失禮了!”他繼續鞠了一躬,臉上也訕訕地笑著,不知王爺如此熱情,有何見教,內心犯著嘀咕。
“不妨事,不妨事。”左手挽著他的小臂,右手握著象笏,踏著漫長的台階,往宣德殿走去,沿途時有不少紫袍、緋袍、藍袍官員上前問安,眼睛也不時地上下打量著這位一身白服的英挺男子。
“王爺!”宣德殿大門口,一個小太監向晉王施禮,並對著江南國主道,“這位想必是江南國主吧,請您在殿外稍候。”
“不妨事,不妨事。”晉王輕輕地拍拍他的手背,安慰著,微笑著,便獨自進了宣德殿。
他向晉王微微點頭,便與小太監候在殿外。
少頃,一個悠揚高傲的高音從殿內傳來,像一根繩子捆著他往殿內拽去。小太監在前頭領路,他就一直低著頭,小步跟著,腳底下是軟綿綿的紅毯,餘光看到兩邊的黑色官靴半遮半掩地貓在袍服裏,那袍的顏色由緋色變為藍色,漸漸地出現紫色與紅色,有些紫色濃的發黑,腳步越來越慢。
忽然,前頭的小太監弓著身子,蝦一般側退到左邊,他依舊低著頭,跪拜在殿中央,匍匐著。
大殿像天一樣高,皇帝的聲音像晴空的一聲響雷,轟轟隆隆,“江南國主!平身吧!”
他又磕一頭,立起身,低著頭,半弓著身子,站著。每一個動作,都是嚴格按周老的建議做的。
周老是唐朝三朝元老,周薔、周薇的爹,年邁多病,對外宣布告老還鄉,沒有和他一起來開封府。他投誠前,周老如是建議。
接受冊封,理事太監宣讀著聖旨,他又跪著,臉幾乎貼著紅色的地毯,一股淡淡的塵土氣味,想必是從無數雙高貴的官靴底求來的吧。
“違命侯,快接旨謝恩吧。”理事太監宣讀完冊封聖旨,聲音像是從敲碎的冰塊裏飛出來的瞎眼鳥,在空曠的大殿內,人群中亂撞,惹起一陣騷亂。
“謝主隆恩!”他麵無表情,提高聲音,低著頭,伸直了雙手,捧住聖旨。
散了朝,理事太監派了一名小太監隨從,替他捧著一個方形木盤,上麵盛著兩件朝服和一道聖旨,一件是紫袍,顏色淡淡的,是朝服,一件是淡藍袍,朝外可穿。
“恭喜侯爺!”他們剛要出城門,一個熟悉的聲音從後頭追來,是晉王。
“晉王”,他弓著身子回道。
“今日事務繁忙,本王改日登門拜訪侯爺,好為侯爺洗塵接風。”每個字都是批著笑意向他蹦來的小綿羊,他不清楚晉王的熱情意圖。
“不敢當,不敢當。”這一天,他沒直過腰板。
別過晉王,時過正午,他回到李唐莊,剛剛掛上的“違命侯府”的牌匾,像是囚犯臉上刺的字,烙進皮肉,咀嚼著他的尊嚴,還似乎在說味道太淡,蘸點醋才好。
他吃力地抬起腿,跨過高高的門檻,幾個丫鬟接過隨從太監手裏的木盤,他親自應付了小太監,便往內院廳堂走去。
他看到她,加速了步伐,還沒等她反應過來,緊緊地抱住了她,鼻子貼著她的秀發,深深地呼吸著,嘴唇吻了吻她的額頭。
“阿哥!”她縮進他懷裏,聲音都顫了,“終於回來了!”
“阿妹,沒事啦。”他的眼裏噙著淚,“今日覲見,是冊封,沒事的。”
“就在剛剛,一個領事太監換了府門的牌匾......,阿哥!”她伸手環抱著他的腰,用盡了最大力,深怕他會像風一樣吹沒了,消失了,眼淚鼻涕掛到了俊俏的下巴,分不清了。
“阿妹,別怕,宋廷剛剛收複眾多小國,優待投誠才是最明智的,所以,我們不會有事的”,他就這麽安慰她。最後小聲嘀咕,像是說給自己聽,“阿哥不會讓你有事的,阿妹!”
夜深了,皎潔的月光爬滿了紙窗,跳到了地上,還慢慢地、悄悄地往床榻漫去。他還未眠,腦海裏閃過一幕幕卑躬屈膝,不敢想以後還要有多少如履薄冰。
“違命侯”這三個字,一根刺一般戳穿他紙一般的尊嚴,紮進心髒,叫一聲,痛一下,結不了疤。國主威儀早已不複存在,年年納貢還是無法拯救南唐。
宋帝不殺他,是要堵悠悠眾口,以示其仁愛,卻也不放他,要諷他。這是要挫敗他,精神上壓垮他,讓他消了帝王氣,因為這九州大地,隻能有一個帝王。他很清楚,如果沒有顧慮,何來囚禁呢?
是了,一朝君臣,成了囚徒,如果自己一死,消了宋帝顧慮,讓薇兒及舊部老臣回歸故裏,那不比現在這種處境好嗎?月已漸沉,月光竄上了床,撫摸著一張絕美的臉。他滿目憐愛地望著枕在他手臂上的薇兒,好一會兒,輕輕地吻著她熟睡的臉頰,像是在吻別唐朝的山水。
他小心翼翼地騰挪,緩緩地抽出手臂,下了床,護好被角,一直盯著她看了良久,臉色複雜。
最後,剛毅地轉過頭,從衣櫃角拿出一把銀色匕首,著一身白色睡衣,出了臥房,來到了後院,這一些動作很輕,隻有少許門軸轉動的吱吱聲,除了月亮看到了這一切,誰也不知道。
就讓這一切都結束吧,放他心愛的人回到故鄉。
他孤身立於後院石桌旁,清涼的夜風多了幾絲柔和,他手上匕首的刀刃閃著光,鋒利得能割開月光,拽出藏在裏麵的風。他微抬著頭,看著那一彎明月,想起了江南的月,月下的薔兒和薇兒,他慢慢地蓋上了眼,像落了棺蓋。右手猛地拽緊匕首,往脖頸處抽去。
脖頸感受到了一道風,涼涼的,還有點血腥味。
他緩緩地睜開了眼,匕首上滴著血,懸在了半空,一雙柔弱白嫩的玉手死死地握住了匕首,指縫間泌出了一注注紅線,拉回了他的命。
薇兒癟著嘴,一雙明眸裏蹦出了黃豆大的淚珠,晶瑩剔透,嘴裏嗚嗚地喊著,“不要!不要!”
他鬆開了匕首,心疼地摟她入懷,死死地,緊緊地。
“阿哥!阿哥!”接著一陣嗚嗚哇哇地啜泣,斷斷續續,像是二胡上爬起的音符,扣著周圍的空氣顫巍巍的,月光也跟著抖了起來。
匕首落地,叮當作響。
鮮血染紅了白衣,滴到了石階上。
隨後,他叫醒偏房醫官,包紮著她雙手的傷口,仔細地在一旁端盆遞布。
某日,一名藍服小廝遞上一封密信,周老的信,需要他親啟。那人自稱藍伶衛,話音剛落便踏簷消失了,似乎會隱身穿牆,風一般。
信上說,周老在江南聯結了其餘舊部,聚眾人之力,成立江南盟,明麵上是商盟,實則為他拉攏開封官員,在朝有個照應,名單都悉數列了,目的無他,隻要他和薇兒安好便了。
江南經濟繁榮,錢財是不缺的,唐朝雖沒了,根基一時半會兒還是在的,畢竟受唐朝皇室恩典的士紳都還在世。
信上還提到了藍伶衛,這些侍衛身手敏捷,身輕如燕,負責打探消息,傳遞信件。他們是江南盟不惜重金從雜耍戲班裏精挑細選出來的好手,年紀雖輕,嘴巴卻牢,又受過急訓,已經是一撥死士了。
他興衝衝地將信的內容告訴了薇兒,這是他們的盼頭。
後來在朝堂上,他雖卑躬屈膝,也還是如履薄冰,但是關鍵時刻,總有人奏其他政事,替他叉開焦點,緩解刁難和尷尬。
如是過了兩年太平日子。可是,後來的事情變得複雜,他被卷到了一場陰謀裏。
朝堂上的那點事情,瞞不過晉王,他的朋黨延伸到半數大小文武官員,江南盟賄賂文官幫襯違命侯的事情他一早知曉,卻一直不聞不問,暗中觀望。他在密謀一個計劃,江南盟的財力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借故陪王妃省親,路過金陵,他找到了年邁的周老。
“這......,茲事體大啊!”周老立起身,端詳著這位王爺,怔住了。
“本王親自到來,一是探江南盟究竟,二是與司徒大人肝膽相照,開誠布公。”晉王也不隱瞞,爽快的話,爽快地說。
就是這事情大過天,任是誰也不敢貿然獨斷,周老變得支支吾吾。
“本王在朝多年,南征北戰不斷,積累了不少人脈死黨,江南盟的這些小動作,本王可清楚得很呢!”
“晉王自是勞苦功高,江南盟隻是一心護舊主,王爺稍安,我命小廝快報侯爺,再做定奪,可好?”周老幾乎哀求著。
“周司徒,本王已然坦誠,這事隻能自己人知道,除此之外,隻能是死人!侯爺就在汴京,如果需要支會侯爺,本王何必大老遠來此呢?”晉王正正聲,嚴肅道,見周老頭還是猶豫不決,便補充道,“本王此次出巡省親,帶的人手並不多,但是個個精英,滅了你的商盟還是綽綽有餘的。而且,你的女兒女婿也休想在汴京安生。”
那話是猙獰的惡魔,沒得商量,隻得逼著跟在後麵當小鬼。
事已至此,周老和晉王在綠冊子上按了手印,簽了姓名。隻是,晉王自帶了筆墨與紅泥,也毫不含糊地簽了自己姓名,“趙光義”三個字,一撇一捺,幹幹淨淨,紅泥印記清晰。
周老覺得奇怪,可又害怕不敢多問,看到字跡清楚,指印實實在在,也就沒太理會,隻道是王爺講究,用不慣普通筆墨紅泥。
周老在朝堂摸爬滾打一輩子,這結黨謀反的事敗露有多大後果,心裏是清楚的。可是,事已自此,別無他法。
臨走時,晉王拉了兩馬車金銀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