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熱血澎湃、狂飆突進的時代。中國共產黨的一批年輕人浴血奮鬥,國民黨的一批年輕人也是在拚命奮鬥,共產國際的一批年輕人也在奮鬥。這是一個年紀輕輕就幹大事的時代,也是一個年紀輕輕就丟掉性命的時代。列寧去世的時候不到54歲。斯大林42歲當上總書記。蔣介石39歲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李大釗就義時還不到38歲。毛澤東34歲上井岡山。周恩來29歲主持南昌暴動。博古24歲出任中共中央臨時總負責人。沒有一個人老態龍鍾,沒有一個人德高望重,而且沒有一個人研究長壽、切磋保養,都是主義、奮鬥、犧牲、救亡。這樣的現象應那個時代而生,也應那個時代而完成。
43.蔣介石的救命恩人陳賡為何棄蔣而去
陳賡是黃埔一期畢業的。當時有“黃埔三傑”之說,比較公認的說法是蔣先雲、陳賡和賀衷寒。陳賡在黃埔畢業後一直受到蔣介石的賞識。因為陳賡在東征作戰中戰績卓著,擔任連長的時候就攻無不克。當時蔣介石把陳賡這個連調為總司令部的警衛連,陳賡擔任連長。
1925年10月第二次東征期間,有一次第三師和廣東軍閥林虎的隊伍相遇,在華陽附近被圍,情況危急。蔣介石命連長陳賡去傳令:不許撤退。幾個月前蔣介石與廖仲愷曾共同簽署連坐法令,規定“如一班同退,隻殺班長。一排同退,隻殺排長。一連同退,隻殺連長。一營同退,隻殺營長。一團同退,隻殺團長。一師同退,隻殺師長”。但第三師在敵人壓迫下已處於全線動搖之中,連想殺的人都找不著。
兵敗如山倒之時,蔣還站在那裏大聲叫喊,陳賡見狀上去背起蔣就跑,一直跑至河邊上船擺渡過了河,方才脫險。
蔣後來感慨道:“幸仗總理在天之靈,出奇製勝,轉危為安。”話雖這麽說,卻也知道是陳賡實實在在救了他一命。
但陳賡從內心看不起蔣,為什麽看不起蔣呢?
1949年退到台灣的一位國民黨軍人——一位退役後的老將領——曾經給陳賡的家裏來了一封信,他說,我的老班長當年就看不起蔣,就嫌蔣介石在作戰指揮間隙打開收音機聽上海的股市,認為蔣不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
“升官發財,請走他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當年的陳賡是一門心思革命,進入黃埔軍校。進入軍校就是革命,就是解放,就是救亡。但當他看見蔣校長在一邊指揮作戰,一邊聽上海的股市時,就知道蔣不是真正的革命者,不是他要跟的人,所以最後棄蔣而去。
陳賡離蔣而去時編了一個什麽理由?就像我們慣常的理由一樣,老母病重,需要照顧。蔣微微一笑,批準了陳賡離開。實際上蔣也知道陳賡要離開了,要走了,但是蔣沒攔陳賡,知道攔也攔不住,陳賡就這樣走了。
據陳賡後來回憶,以蔣介石那麽聰明的腦瓜子,我編這個理由,他是不相信的,是騙不住他的。
1931年陳賡在鄂豫皖蘇區作戰,身負重傷,鄂豫皖蘇區沒有辦法治好他的傷,隻好把他秘密轉移到上海,在一個跟我們黨有關係的醫院裏治療。
可是非常不巧,也非常倒黴,正好趕上了顧順章叛變,顧順章把陳賡給指認了,陳賡在上海被捕。
蔣介石一聽說把陳賡抓了,大喜過望,下令給陳賡好好治傷,另外把他勸過來,不要跟著共產黨幹了,陳賡絲毫不為所動。
一天,蔣身邊的人興奮地跟陳賡說,校長要來看你。陳賡堅持不見。來人說,委員長已經走到門口了,你不見也得見。蔣介石進來後,陳賡在病房裏抓起一張報紙擋住臉。蔣介石見陳賡有意擋住臉不想見他,便走到陳賡的右麵,陳賡把報紙移到右邊,蔣介石又走到陳賡的左邊,陳賡又轉過來把報紙移到左邊。
蔣明白了,陳賡不想見他。蔣隻有離開,跟身邊人說了一句,好好給他治傷。
陳賡最終能從上海脫逃,今天,我們比較公正地審視那段曆史,可以看見,是蔣介石放了陳賡一馬。如果蔣介石不放陳賡,陳賡是無法脫逃的。蔣介石殺共產黨人無數,連與蔣長期共事,先後任黃埔軍校教育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的鄧演達,本不是共產黨人,隻是什麽“第三黨”,且還有陳誠在一邊說情也不能幸免,堅決殺掉。如此騰騰殺氣,對被捕的共產黨人來說,他的電報就是斬立決,唯獨放了陳賡,為什麽?
當然,一個原因是陳賡當年救過他的命,蔣還是念這個舊情的;第二就是陳賡不僅在共產黨軍隊中影響很大,他在黃埔一期,包括二期、三期的學員中,也具有重大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是不得不顧忌的,如果他把陳賡殺了,他在整個黃埔係中的威望都要受影響。
我們從這些曆史來看,比較起徐海東與毛澤東的素未謀麵,堅決服從,陳賡和蔣介石則相互熟悉,陳對蔣有救命之恩,蔣對陳又是如此欣賞,如此想提拔,如此想重用,可是陳賡因心中之共產主義信仰仍棄蔣而去。中國近代以來,沒有哪一個政治團體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擁有這麽多的就為胸中主義和心中理想拋頭顱、灑熱血、舍生忘死的有誌之士。這批人,他們不為官、不為錢、不怕苦、不怕死,隻為主義、隻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奮鬥。
44.陳昌浩如何從一名留蘇學生成長為一代將領
陳昌浩這個人的經曆也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非常具有典型意義的。他是留蘇的,曾經與王明關係很近。當時所謂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陳昌浩是其中之一,他是蘇聯中山大學王明這一派的,回國以後就進入了鄂豫皖蘇區。
陳昌浩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但是這個知識分子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裏呢?他融入根據地特別快,能和根據地的很多農民出身的將領迅速打成一片,身上沒有一點兒知識分子的架子。
而且陳昌浩還有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能迅速進入軍事指揮。像博古、張聞天、王稼祥,基本上終生沒有太多涉及軍事指揮,而陳昌浩不但能進入軍事指揮,而且無師自通地迅速在軍事指揮方麵變成一個紅四方麵軍的傑出指揮員。
陳昌浩在軍事指揮中表現出了很大的悟性,所以他在紅四方麵軍擔任總政委這一角色。這個政委的角色跟今天不太一樣,政委比總指揮還具有最後決定權。他迅速進入指揮者角色以後,在四方麵軍反“圍剿”的作戰中指揮了很多次戰鬥,而且打得都不錯。所以這樣一個知識分子出身的人在四方麵軍工農出身的將領中具有了相當的威望。
1934年,紅四方麵軍攻打紅安前,繳獲了國民黨一架高級教練飛機,這是紅軍擁有的第一架飛機,被命名為“列寧號”。這個“列寧號”也參加了戰鬥,這個戰鬥很有意思,也是工農紅軍進行的第一次空戰。
紅四方麵軍攻打紅安,敵人做夢也沒想到紅軍也會有飛機。當時紅軍繳獲了飛機,而且把國民黨的飛行員也俘虜了。這個國民黨飛行員叫龍文光。龍文光是四川人,經過紅四方麵軍的教育,他表示願意為紅軍服務,開飛機轟炸敵人的陣地。
其實當時大家都沒有把握,飛機讓龍文光開走,他開上天了誰能指揮他?他開跑了不回來了怎麽辦?必須得有人上飛機監視他。誰去監視?
27歲的紅四方麵軍總政委陳昌浩親自出馬,飛行員在前艙,陳昌浩拿把手槍在後艙監視。
飛機飛到了紅安上空,通過表情看,飛行員還是很可靠的,坐在後艙的陳昌浩就往下扔傳單,又從座艙裏一枚一枚地朝敵人陣地上扔手榴彈。
這就是陳昌浩,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他的果敢與勇猛——一線指揮員身先士卒,親自上飛機,監視飛行員開飛機,再自已往下扔手榴彈,今天來看,都是難以想象的。
當然,陳昌浩後麵又犯有錯誤,但是我們仍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忠勇的將士,這個人一心一意為了中國革命,毫無怨言。這是中國共產黨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
43.蔣介石的救命恩人陳賡為何棄蔣而去
陳賡是黃埔一期畢業的。當時有“黃埔三傑”之說,比較公認的說法是蔣先雲、陳賡和賀衷寒。陳賡在黃埔畢業後一直受到蔣介石的賞識。因為陳賡在東征作戰中戰績卓著,擔任連長的時候就攻無不克。當時蔣介石把陳賡這個連調為總司令部的警衛連,陳賡擔任連長。
1925年10月第二次東征期間,有一次第三師和廣東軍閥林虎的隊伍相遇,在華陽附近被圍,情況危急。蔣介石命連長陳賡去傳令:不許撤退。幾個月前蔣介石與廖仲愷曾共同簽署連坐法令,規定“如一班同退,隻殺班長。一排同退,隻殺排長。一連同退,隻殺連長。一營同退,隻殺營長。一團同退,隻殺團長。一師同退,隻殺師長”。但第三師在敵人壓迫下已處於全線動搖之中,連想殺的人都找不著。
兵敗如山倒之時,蔣還站在那裏大聲叫喊,陳賡見狀上去背起蔣就跑,一直跑至河邊上船擺渡過了河,方才脫險。
蔣後來感慨道:“幸仗總理在天之靈,出奇製勝,轉危為安。”話雖這麽說,卻也知道是陳賡實實在在救了他一命。
但陳賡從內心看不起蔣,為什麽看不起蔣呢?
1949年退到台灣的一位國民黨軍人——一位退役後的老將領——曾經給陳賡的家裏來了一封信,他說,我的老班長當年就看不起蔣,就嫌蔣介石在作戰指揮間隙打開收音機聽上海的股市,認為蔣不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
“升官發財,請走他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當年的陳賡是一門心思革命,進入黃埔軍校。進入軍校就是革命,就是解放,就是救亡。但當他看見蔣校長在一邊指揮作戰,一邊聽上海的股市時,就知道蔣不是真正的革命者,不是他要跟的人,所以最後棄蔣而去。
陳賡離蔣而去時編了一個什麽理由?就像我們慣常的理由一樣,老母病重,需要照顧。蔣微微一笑,批準了陳賡離開。實際上蔣也知道陳賡要離開了,要走了,但是蔣沒攔陳賡,知道攔也攔不住,陳賡就這樣走了。
據陳賡後來回憶,以蔣介石那麽聰明的腦瓜子,我編這個理由,他是不相信的,是騙不住他的。
1931年陳賡在鄂豫皖蘇區作戰,身負重傷,鄂豫皖蘇區沒有辦法治好他的傷,隻好把他秘密轉移到上海,在一個跟我們黨有關係的醫院裏治療。
可是非常不巧,也非常倒黴,正好趕上了顧順章叛變,顧順章把陳賡給指認了,陳賡在上海被捕。
蔣介石一聽說把陳賡抓了,大喜過望,下令給陳賡好好治傷,另外把他勸過來,不要跟著共產黨幹了,陳賡絲毫不為所動。
一天,蔣身邊的人興奮地跟陳賡說,校長要來看你。陳賡堅持不見。來人說,委員長已經走到門口了,你不見也得見。蔣介石進來後,陳賡在病房裏抓起一張報紙擋住臉。蔣介石見陳賡有意擋住臉不想見他,便走到陳賡的右麵,陳賡把報紙移到右邊,蔣介石又走到陳賡的左邊,陳賡又轉過來把報紙移到左邊。
蔣明白了,陳賡不想見他。蔣隻有離開,跟身邊人說了一句,好好給他治傷。
陳賡最終能從上海脫逃,今天,我們比較公正地審視那段曆史,可以看見,是蔣介石放了陳賡一馬。如果蔣介石不放陳賡,陳賡是無法脫逃的。蔣介石殺共產黨人無數,連與蔣長期共事,先後任黃埔軍校教育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的鄧演達,本不是共產黨人,隻是什麽“第三黨”,且還有陳誠在一邊說情也不能幸免,堅決殺掉。如此騰騰殺氣,對被捕的共產黨人來說,他的電報就是斬立決,唯獨放了陳賡,為什麽?
當然,一個原因是陳賡當年救過他的命,蔣還是念這個舊情的;第二就是陳賡不僅在共產黨軍隊中影響很大,他在黃埔一期,包括二期、三期的學員中,也具有重大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是不得不顧忌的,如果他把陳賡殺了,他在整個黃埔係中的威望都要受影響。
我們從這些曆史來看,比較起徐海東與毛澤東的素未謀麵,堅決服從,陳賡和蔣介石則相互熟悉,陳對蔣有救命之恩,蔣對陳又是如此欣賞,如此想提拔,如此想重用,可是陳賡因心中之共產主義信仰仍棄蔣而去。中國近代以來,沒有哪一個政治團體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擁有這麽多的就為胸中主義和心中理想拋頭顱、灑熱血、舍生忘死的有誌之士。這批人,他們不為官、不為錢、不怕苦、不怕死,隻為主義、隻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奮鬥。
44.陳昌浩如何從一名留蘇學生成長為一代將領
陳昌浩這個人的經曆也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非常具有典型意義的。他是留蘇的,曾經與王明關係很近。當時所謂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陳昌浩是其中之一,他是蘇聯中山大學王明這一派的,回國以後就進入了鄂豫皖蘇區。
陳昌浩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但是這個知識分子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裏呢?他融入根據地特別快,能和根據地的很多農民出身的將領迅速打成一片,身上沒有一點兒知識分子的架子。
而且陳昌浩還有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能迅速進入軍事指揮。像博古、張聞天、王稼祥,基本上終生沒有太多涉及軍事指揮,而陳昌浩不但能進入軍事指揮,而且無師自通地迅速在軍事指揮方麵變成一個紅四方麵軍的傑出指揮員。
陳昌浩在軍事指揮中表現出了很大的悟性,所以他在紅四方麵軍擔任總政委這一角色。這個政委的角色跟今天不太一樣,政委比總指揮還具有最後決定權。他迅速進入指揮者角色以後,在四方麵軍反“圍剿”的作戰中指揮了很多次戰鬥,而且打得都不錯。所以這樣一個知識分子出身的人在四方麵軍工農出身的將領中具有了相當的威望。
1934年,紅四方麵軍攻打紅安前,繳獲了國民黨一架高級教練飛機,這是紅軍擁有的第一架飛機,被命名為“列寧號”。這個“列寧號”也參加了戰鬥,這個戰鬥很有意思,也是工農紅軍進行的第一次空戰。
紅四方麵軍攻打紅安,敵人做夢也沒想到紅軍也會有飛機。當時紅軍繳獲了飛機,而且把國民黨的飛行員也俘虜了。這個國民黨飛行員叫龍文光。龍文光是四川人,經過紅四方麵軍的教育,他表示願意為紅軍服務,開飛機轟炸敵人的陣地。
其實當時大家都沒有把握,飛機讓龍文光開走,他開上天了誰能指揮他?他開跑了不回來了怎麽辦?必須得有人上飛機監視他。誰去監視?
27歲的紅四方麵軍總政委陳昌浩親自出馬,飛行員在前艙,陳昌浩拿把手槍在後艙監視。
飛機飛到了紅安上空,通過表情看,飛行員還是很可靠的,坐在後艙的陳昌浩就往下扔傳單,又從座艙裏一枚一枚地朝敵人陣地上扔手榴彈。
這就是陳昌浩,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他的果敢與勇猛——一線指揮員身先士卒,親自上飛機,監視飛行員開飛機,再自已往下扔手榴彈,今天來看,都是難以想象的。
當然,陳昌浩後麵又犯有錯誤,但是我們仍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忠勇的將士,這個人一心一意為了中國革命,毫無怨言。這是中國共產黨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