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宋希濂倒行逆施的一生
宋希濂參加共產黨時,在黨內的活動還不像李默庵那麽活躍;退出共產黨時,也不像李默庵那樣絕情。他在“中山艦事件”後說,“在當今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是革命政黨,目標是一致的。由於軍隊方麵要求軍官不要跨黨,為避免發生不必要的麻煩,我打算不再跨黨”,又說“我可以保證,決不會做有損於國共合作的事”!
蔣介石命令辦過《雷聲》牆報的宋希濂做的事情,他一件也沒有少做。
這位發誓不做有損國共合作的事的宋希濂,拖到1933年8月,才參加對蘇區的第五次“圍剿”。一旦參加,就作戰凶猛。他率部駐紮撫州,兼該城警備司令。3個月後,與奔襲敵後的彭德懷紅三軍團和尋淮洲紅七軍團在滸灣相遇。當時蔣介石正在撫州。宋希濂率三十六師與其他幾個師拚死作戰,給紅三軍團和紅七軍團造成很大傷亡。
之後宋希濂參加平定“閩變”。第一次戰鬥便一舉攻克天險九峰山,使駐守延平的十九路軍部隊不得不開城投降。蔣介石親自寫一封信空投給他:“三十六師已攻占九峰山,使餘喜出望外。”原來蔣介石隻讓三十六師擔任牽製對方兵力的助攻,連火炮支援也沒有分配給他們,沒有想到助攻部隊竟然打下了天險主峰。當晚蔣介石通電全國軍隊,表揚宋希濂的三十六師“於討伐叛亂戰鬥中首建奇功”。
宋希濂占領瑞金之後,還幹了一件很大的事。
瑞金失陷三個半月後,前中國共產黨主要負責人瞿秋白落到了宋希濂手裏。
1935年6月16日,宋希濂收到東路軍總指揮蔣鼎文轉發的蔣介石密電:著將瞿秋白就地處決具報。6月17日,他派參謀長去向瞿秋白轉達。當晚瞿秋白服安眠藥後,睡得很深。
第二天清晨,瞿秋白起身,提筆書寫:
1935年6月17日晚,夢行小徑中,夕陽明滅,寒流幽咽,如置仙境。翌日讀唐人詩,忽見“夕陽明滅亂山中”句,因集句得偶成一首:夕陽明滅亂山中(韋應物),落葉寒泉聽不窮(郎士元)。已忍伶俜十年事(杜甫),心持半偈萬緣空(郎士元)。
未寫完,外間步履急促,喝聲已到。瞿秋白遂疾筆草書:“方欲提筆錄出,而畢命之令已下,甚可念也。秋白有半句:‘眼底煙雲過盡時,正我逍遙處。’此非詞誠,乃獄中言誌耳。秋白絕筆。”
羅漢嶺下一塊草坪上,他盤膝而坐,微笑點頭:“此地正好,開槍吧!”
一位前共產黨員攻占了紅色首都瑞金。
一位前共產黨員槍殺了前中共中央主要負責人瞿秋白。
曆史作為洪鍾,默默接納著,又默默展示著這千千萬萬令人驚心動魄的嬗變。
1949年11月,蔣介石已經跑到台灣去了,宋希濂帶著一些殘部在四川堅持與共產黨作戰。他在四川的腹地對他的部下發表演講說,我們現在在軍事上被共軍徹底打垮了,但是我們不願做共軍的俘虜,我們是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現在我們計劃跨過大雪山,走到遙遠的地方去找個根據地。
宋希濂的話現在想起來很有意思,兵敗如山倒之時,這位前共產黨員突然想起要用共產黨的方法了,要建立根據地了,但是宋希濂所有的做法就四個字——倒行逆施。剛過了大渡河,宋希濂就被解放軍包圍,被生俘了。
宋希濂被俘之後關押的地點也很有意思,關在哪裏了?關在白公館了,我覺得有些時候這是對曆史的一種嘲弄呀。這個地方當然與渣滓洞齊名,我們在《紅岩》裏都知道,渣滓洞、白公館是關共產黨人的地方。
當年介紹他加入共產黨的陳賡已是雲南軍區司令員兼雲南省人民政府主席,聽到消息特從雲南趕到重慶,請這位囚徒吃了一頓飯。
李默庵、宋希濂率領的國民黨兩師占領紅色首都瑞金,反過來1949年4月23日,“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的部隊就是第三野戰軍第三十五軍,第三十五軍軍長吳化文又是濟南戰役中起義的國民黨將領。
這是曆史上我們可以看到的非常富有諷刺意味和對比意味的現象,這種現象不是有意的安排,是無意的巧合。
要說是報複的話,這是曆史的報複。
我們在講到那樣一個大浪淘沙的時代,那樣一個泥沙俱下的時代,那樣一個烈火真金的時代時,看見中國革命中的這種淘汰、淬煉,這種篩選,是非常大的,能堅持到最後一刻的革命火種、生命,隻能是閃閃發光的金子。
48.驍勇善戰美髯公王爾琢為何命喪叛徒槍下
紅軍初創時期的一些傑出將領,今天我們大多數人可能已經不記得他們的姓名了,這些人過早地消失在曆史帷幕的後麵。但是他們在紅軍初創時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工農紅軍中非常傑出的將領,他們是王爾琢、黃公略和伍中豪。
三人都犧牲太早。
與朱德、陳毅一道,王爾琢對保留八一南昌起義火種作出了重大貢獻。他也是八一南昌起義餘部留守三河壩部隊中,地位僅次於朱德的領導者之一。當時師以上的軍事指揮官隻剩朱德一人,王爾琢和陳毅都是團一級的軍事指揮官和政治工作幹部。
八一南昌起義的餘部,實際上是由朱德、王爾琢和陳毅三個人共同維持下來的,最後上了井岡山,實現了偉大的朱毛會師。
新中國成立初期,周恩來視察籌建中的革命曆史博物館,發現沒有王爾琢的照片,便對工作人員說:“要千方百計征集王爾琢的照片。”現在在革命曆史博物館內的那張照片,就是在周恩來的關懷下找到的。
朱、毛井岡山會師後,王爾琢是紅四軍二十八團第一任團長。二十八團正是朱德從三河壩保存下來的南昌起義部隊,全團1900多人,在紅軍中軍事素質最高,戰鬥力最強,最能打硬仗。1928年5月和6月,在五鬥江、草市坳和龍源口的戰鬥中,王爾琢率二十八團三戰皆捷,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毛澤東派何長工去二十八團擔任黨代表,何長工認為該部是正規部隊,北伐中就戰功赫赫,人又都是黃埔一、二、三、四期畢業的,思想上還頗有顧慮。蕭克也在回憶錄中說,他初入二十八團工作時,心中充滿進入正規主力部隊的興奮。可見這支部隊在紅軍中的分量。
王爾琢是黃埔一期生,在黃埔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周恩來將他留下,連續擔任第二期、第三期的學生分隊長和黨代表。北伐時,周恩來派遣他擔任第三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二十六團團長。部隊攻入上海,蔣介石叛變革命,王爾琢被迫轉入地下工作,後來隨周恩來參加南昌起義。
王爾琢在天心圩整頓的時候就講過,革命不勝利我不剃須,後來就一直留著很長的胡子。王爾琢這種革命的堅定性還是很強的。但是王爾琢也有他個人的一些弱點,他過於相信感情,對革命複雜鬥爭警惕性不高。這成為王爾琢後來過早犧牲的一個重要原因。
王爾琢1928年8月死於其麾下二營營長、叛徒袁崇全的手中,犧牲時25歲。
袁崇全的叛變是王爾琢完全沒有想到的。他覺得他與袁崇全交往這麽深,袁崇全是不至於叛變的。
從指揮上看,王爾琢是二十八團的團長,袁崇全是二十八團二營營長,倆人是上下級關係,從感情上二人又是兄弟關係,而且還都是湖南老鄉——王爾琢是湖南石門人,袁崇全是湖南桃源人。所以王爾琢天然就覺得不管是從指揮關係還是從情感關係來說,袁崇全都應該聽自己的話,都應該是自己最信任的人。
當時二十八團參加了打郴州的作戰,郴州沒有打下來,此戰事也稱“八月失敗”。戰鬥後一同作戰的二十九團全團潰散,二十九團主要是湘南起義的主力,使得二十八團立即處於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
我們經常講革命最困難的時候叛徒比比皆是,叛徒往往是在最困難的時候容易產生動搖。在經曆“八月失敗”那樣的困難後,二十八團二營的營長袁崇全動搖了,想把整個營拉走叛變。
當時王爾琢是紅四軍參謀長兼二十八團團長,他率領一營追擊,一營的營長就是林彪。
林彪早先已經感覺到二營營長袁崇全那種動搖,當即提出追上去要武力解決。王爾琢過分相信自己和袁崇全的私人情感,他沒有采納林彪的意見。
當年19歲的湖南省委巡視員杜修經在83歲時回憶那一幕,感慨萬分:
“王爾琢去叫袁崇全時,我在場。他和袁有較深的關係,同學,還是老鄉,一個是石門人,一個是桃源人。當有人提出要去打袁崇全時,王爾琢很氣憤,說:‘豈有此理!’他不認為袁會死心塌地地反革命。他認為,他去叫,袁一定會回來。
“聽跟他去的人講,進村後,他大聲喊:‘我是王團長,是來接你們的!’戰士們聽出他的聲音,不打槍。找到袁崇全的房子時,袁拿著槍出來。王讓他回去,他不回,倆人吵起來。吵著吵著,袁崇全揪住王爾琢的脖子就開了槍……”
杜修經說有人提出要去打袁崇全的“有人”,便是林彪。
王爾琢犧牲時25歲,非常可惜。以王爾琢的指揮才能,如果不犧牲,新中國成立後他肯定能評上元帥,當然這是一種假設,曆史最遺憾之處,雖然可以允許假設,但是曆史最終隻進行選擇,而選擇的另一邊是淘汰。
過分相信私人感情的王爾琢,在革命生涯早期被他最相信的袁崇全所淘汰掉。
王爾琢犧牲,陳毅說是紅軍的極大損失。
朱德不得不心痛地兼起了該團團長,一直到1928年年底,才把這副擔子放到林彪身上,紅軍也就此升起了一顆新星。從林彪對王爾琢的提醒可以看出來,林彪早年的堅定性。林彪在當時條件下,能果斷提出武力解決,也充分說明這位年輕的營長、未來紅軍中的卓越將領,行為的果敢和頭腦的冷靜。
宋希濂參加共產黨時,在黨內的活動還不像李默庵那麽活躍;退出共產黨時,也不像李默庵那樣絕情。他在“中山艦事件”後說,“在當今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是革命政黨,目標是一致的。由於軍隊方麵要求軍官不要跨黨,為避免發生不必要的麻煩,我打算不再跨黨”,又說“我可以保證,決不會做有損於國共合作的事”!
蔣介石命令辦過《雷聲》牆報的宋希濂做的事情,他一件也沒有少做。
這位發誓不做有損國共合作的事的宋希濂,拖到1933年8月,才參加對蘇區的第五次“圍剿”。一旦參加,就作戰凶猛。他率部駐紮撫州,兼該城警備司令。3個月後,與奔襲敵後的彭德懷紅三軍團和尋淮洲紅七軍團在滸灣相遇。當時蔣介石正在撫州。宋希濂率三十六師與其他幾個師拚死作戰,給紅三軍團和紅七軍團造成很大傷亡。
之後宋希濂參加平定“閩變”。第一次戰鬥便一舉攻克天險九峰山,使駐守延平的十九路軍部隊不得不開城投降。蔣介石親自寫一封信空投給他:“三十六師已攻占九峰山,使餘喜出望外。”原來蔣介石隻讓三十六師擔任牽製對方兵力的助攻,連火炮支援也沒有分配給他們,沒有想到助攻部隊竟然打下了天險主峰。當晚蔣介石通電全國軍隊,表揚宋希濂的三十六師“於討伐叛亂戰鬥中首建奇功”。
宋希濂占領瑞金之後,還幹了一件很大的事。
瑞金失陷三個半月後,前中國共產黨主要負責人瞿秋白落到了宋希濂手裏。
1935年6月16日,宋希濂收到東路軍總指揮蔣鼎文轉發的蔣介石密電:著將瞿秋白就地處決具報。6月17日,他派參謀長去向瞿秋白轉達。當晚瞿秋白服安眠藥後,睡得很深。
第二天清晨,瞿秋白起身,提筆書寫:
1935年6月17日晚,夢行小徑中,夕陽明滅,寒流幽咽,如置仙境。翌日讀唐人詩,忽見“夕陽明滅亂山中”句,因集句得偶成一首:夕陽明滅亂山中(韋應物),落葉寒泉聽不窮(郎士元)。已忍伶俜十年事(杜甫),心持半偈萬緣空(郎士元)。
未寫完,外間步履急促,喝聲已到。瞿秋白遂疾筆草書:“方欲提筆錄出,而畢命之令已下,甚可念也。秋白有半句:‘眼底煙雲過盡時,正我逍遙處。’此非詞誠,乃獄中言誌耳。秋白絕筆。”
羅漢嶺下一塊草坪上,他盤膝而坐,微笑點頭:“此地正好,開槍吧!”
一位前共產黨員攻占了紅色首都瑞金。
一位前共產黨員槍殺了前中共中央主要負責人瞿秋白。
曆史作為洪鍾,默默接納著,又默默展示著這千千萬萬令人驚心動魄的嬗變。
1949年11月,蔣介石已經跑到台灣去了,宋希濂帶著一些殘部在四川堅持與共產黨作戰。他在四川的腹地對他的部下發表演講說,我們現在在軍事上被共軍徹底打垮了,但是我們不願做共軍的俘虜,我們是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現在我們計劃跨過大雪山,走到遙遠的地方去找個根據地。
宋希濂的話現在想起來很有意思,兵敗如山倒之時,這位前共產黨員突然想起要用共產黨的方法了,要建立根據地了,但是宋希濂所有的做法就四個字——倒行逆施。剛過了大渡河,宋希濂就被解放軍包圍,被生俘了。
宋希濂被俘之後關押的地點也很有意思,關在哪裏了?關在白公館了,我覺得有些時候這是對曆史的一種嘲弄呀。這個地方當然與渣滓洞齊名,我們在《紅岩》裏都知道,渣滓洞、白公館是關共產黨人的地方。
當年介紹他加入共產黨的陳賡已是雲南軍區司令員兼雲南省人民政府主席,聽到消息特從雲南趕到重慶,請這位囚徒吃了一頓飯。
李默庵、宋希濂率領的國民黨兩師占領紅色首都瑞金,反過來1949年4月23日,“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的部隊就是第三野戰軍第三十五軍,第三十五軍軍長吳化文又是濟南戰役中起義的國民黨將領。
這是曆史上我們可以看到的非常富有諷刺意味和對比意味的現象,這種現象不是有意的安排,是無意的巧合。
要說是報複的話,這是曆史的報複。
我們在講到那樣一個大浪淘沙的時代,那樣一個泥沙俱下的時代,那樣一個烈火真金的時代時,看見中國革命中的這種淘汰、淬煉,這種篩選,是非常大的,能堅持到最後一刻的革命火種、生命,隻能是閃閃發光的金子。
48.驍勇善戰美髯公王爾琢為何命喪叛徒槍下
紅軍初創時期的一些傑出將領,今天我們大多數人可能已經不記得他們的姓名了,這些人過早地消失在曆史帷幕的後麵。但是他們在紅軍初創時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工農紅軍中非常傑出的將領,他們是王爾琢、黃公略和伍中豪。
三人都犧牲太早。
與朱德、陳毅一道,王爾琢對保留八一南昌起義火種作出了重大貢獻。他也是八一南昌起義餘部留守三河壩部隊中,地位僅次於朱德的領導者之一。當時師以上的軍事指揮官隻剩朱德一人,王爾琢和陳毅都是團一級的軍事指揮官和政治工作幹部。
八一南昌起義的餘部,實際上是由朱德、王爾琢和陳毅三個人共同維持下來的,最後上了井岡山,實現了偉大的朱毛會師。
新中國成立初期,周恩來視察籌建中的革命曆史博物館,發現沒有王爾琢的照片,便對工作人員說:“要千方百計征集王爾琢的照片。”現在在革命曆史博物館內的那張照片,就是在周恩來的關懷下找到的。
朱、毛井岡山會師後,王爾琢是紅四軍二十八團第一任團長。二十八團正是朱德從三河壩保存下來的南昌起義部隊,全團1900多人,在紅軍中軍事素質最高,戰鬥力最強,最能打硬仗。1928年5月和6月,在五鬥江、草市坳和龍源口的戰鬥中,王爾琢率二十八團三戰皆捷,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毛澤東派何長工去二十八團擔任黨代表,何長工認為該部是正規部隊,北伐中就戰功赫赫,人又都是黃埔一、二、三、四期畢業的,思想上還頗有顧慮。蕭克也在回憶錄中說,他初入二十八團工作時,心中充滿進入正規主力部隊的興奮。可見這支部隊在紅軍中的分量。
王爾琢是黃埔一期生,在黃埔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周恩來將他留下,連續擔任第二期、第三期的學生分隊長和黨代表。北伐時,周恩來派遣他擔任第三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二十六團團長。部隊攻入上海,蔣介石叛變革命,王爾琢被迫轉入地下工作,後來隨周恩來參加南昌起義。
王爾琢在天心圩整頓的時候就講過,革命不勝利我不剃須,後來就一直留著很長的胡子。王爾琢這種革命的堅定性還是很強的。但是王爾琢也有他個人的一些弱點,他過於相信感情,對革命複雜鬥爭警惕性不高。這成為王爾琢後來過早犧牲的一個重要原因。
王爾琢1928年8月死於其麾下二營營長、叛徒袁崇全的手中,犧牲時25歲。
袁崇全的叛變是王爾琢完全沒有想到的。他覺得他與袁崇全交往這麽深,袁崇全是不至於叛變的。
從指揮上看,王爾琢是二十八團的團長,袁崇全是二十八團二營營長,倆人是上下級關係,從感情上二人又是兄弟關係,而且還都是湖南老鄉——王爾琢是湖南石門人,袁崇全是湖南桃源人。所以王爾琢天然就覺得不管是從指揮關係還是從情感關係來說,袁崇全都應該聽自己的話,都應該是自己最信任的人。
當時二十八團參加了打郴州的作戰,郴州沒有打下來,此戰事也稱“八月失敗”。戰鬥後一同作戰的二十九團全團潰散,二十九團主要是湘南起義的主力,使得二十八團立即處於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
我們經常講革命最困難的時候叛徒比比皆是,叛徒往往是在最困難的時候容易產生動搖。在經曆“八月失敗”那樣的困難後,二十八團二營的營長袁崇全動搖了,想把整個營拉走叛變。
當時王爾琢是紅四軍參謀長兼二十八團團長,他率領一營追擊,一營的營長就是林彪。
林彪早先已經感覺到二營營長袁崇全那種動搖,當即提出追上去要武力解決。王爾琢過分相信自己和袁崇全的私人情感,他沒有采納林彪的意見。
當年19歲的湖南省委巡視員杜修經在83歲時回憶那一幕,感慨萬分:
“王爾琢去叫袁崇全時,我在場。他和袁有較深的關係,同學,還是老鄉,一個是石門人,一個是桃源人。當有人提出要去打袁崇全時,王爾琢很氣憤,說:‘豈有此理!’他不認為袁會死心塌地地反革命。他認為,他去叫,袁一定會回來。
“聽跟他去的人講,進村後,他大聲喊:‘我是王團長,是來接你們的!’戰士們聽出他的聲音,不打槍。找到袁崇全的房子時,袁拿著槍出來。王讓他回去,他不回,倆人吵起來。吵著吵著,袁崇全揪住王爾琢的脖子就開了槍……”
杜修經說有人提出要去打袁崇全的“有人”,便是林彪。
王爾琢犧牲時25歲,非常可惜。以王爾琢的指揮才能,如果不犧牲,新中國成立後他肯定能評上元帥,當然這是一種假設,曆史最遺憾之處,雖然可以允許假設,但是曆史最終隻進行選擇,而選擇的另一邊是淘汰。
過分相信私人感情的王爾琢,在革命生涯早期被他最相信的袁崇全所淘汰掉。
王爾琢犧牲,陳毅說是紅軍的極大損失。
朱德不得不心痛地兼起了該團團長,一直到1928年年底,才把這副擔子放到林彪身上,紅軍也就此升起了一顆新星。從林彪對王爾琢的提醒可以看出來,林彪早年的堅定性。林彪在當時條件下,能果斷提出武力解決,也充分說明這位年輕的營長、未來紅軍中的卓越將領,行為的果敢和頭腦的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