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內,襄武軍的吏士們正在清掃街道。


    剛剛抵達此地的徐揚聯軍正在城外安營紮寨,隻有陳登攜帶一幹文武,還有孫堅他們這些揚州軍將們一同入城了。


    此時,魯肅作為東道主,正在陪著眾人。


    剛入城,孫堅就提出要看看彭城的城防。


    徐、揚是聯軍,但彭城的城防肯定是徐州軍這邊負責的,所以孫堅此刻提出來要看彭城的防禦設施還是頗為讓魯肅為難的。


    他看了一眼陳登,見陳登微笑點頭,便同意了孫堅的所請。


    孫堅的眼睛是紅的,頭發也夾雜了不少白絲,誰都能看出他的憔悴。


    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對於孫堅來說是又一次的打擊。


    他的外舅、小兒子,以及辛苦訓練的萬餘大軍都在壽春這個地方灰飛煙滅了。


    有時候孫堅會覺得,是不是自己太命硬了,然後老天不收自己,卻將他身邊的人一個個給帶走了。


    從中原到河北,從河北到青州,孫堅一路劫難,好不容易在揚州振奮起來,還沒勵精圖治幾年,時局就到了最後的關頭。


    現在的江東雖然有點實力了,但實際上無論和北麵的徐州相比還是和上遊的荊州相比,真正的戰爭潛力其實還都差得很遠。


    孫堅自己估計,再給他五年時間,他能從揚州拉出勝兵十萬。但現在決戰時間的過早提前,他真正能帶出來的實際上就是三萬兵力。


    這也是孫堅速下揚州的無奈,那就是根基不厚,很難靠著軍府的觸手去調動地方的資源,隻能和地方的世族們妥協。


    但即便孫堅承認了現狀,但依舊沒有多少江東豪族願意傾其部曲北上,畢竟泰山軍又沒打到江東。


    不用嘲笑這些江東世族的短視,實際上他們能支持孫堅抗衡中原就已經算得上有反骨的了。


    畢竟作為最了解中原實力的他們,如何不知道南北之間的差距?能支持你孫堅,一旦輸了肯定就是抄家滅族。


    你說這支持力度不可謂不大吧。


    但支持也就到這裏了,世家手裏的部曲不到最後時刻是不會用的,甚至到了最後關頭也不一定會用,這些是他們家族安身立命的本錢,為了徐州去送了?


    難道徐州人是他們江東人的好大爹?


    所以,來的這兩萬揚州軍,基本就是孫堅的直屬部隊和親近他的江東世家部曲。


    作為亂世的豪傑,尤其是天下群雄中真正從底層一步步爬上來的,孫堅有著超越常人的認識。


    即便此時壽春已經被陷,孫堅依然排除眾議,堅定帶著大軍隨陳登北上,就是因為他知道什麽才是最關鍵的。


    但再支持陳登也不意味著孫堅是不管不問的,對於徐州軍的實力,彭城的城防,孫堅必須做到心裏有數。


    此刻,在魯肅等人的介紹下,孫堅和陳登一起登上了彭城城牆,先後將各麵城牆都走了一遍。


    實事求是的說,徐州兵的確將彭城的城防打造的很好。


    從泗水挖掘來的護城河蜿蜒圍繞在城牆腳下,每麵城牆都有足夠多的馬麵,好為射擊部隊提供更多的射擊位置。


    再然後,魯肅就帶著兩人來到了倉儲所在。


    在這裏,陳登、孫堅二人同樣沒有失望,這裏依舊被魯肅打理的井井有條,遠有巡更,近有防衛,還有一支水車隊隨時待命。


    所謂兵無糧不穩,彭城之重首在倉儲,而看魯肅對倉促的安排就知道他對整個彭城城防的規劃了。


    所以孫堅忍不住對陳登感歎:


    “元龍,你可謂得一柱石啊。”


    陳登對魯肅的眼神也滿是欣賞,他對魯肅道:


    “子敬,真是難為你如此用心了。我見彭城城防堅固,甲械精足,就知道彭城交給你是對的。”


    魯肅謙遜一拜,忙回道:


    “肅不敢貪此功,能做到這些非是我魯肅能做到的,全靠我彭城上下眾誌一心,共同守護這彭城安寧。泰山軍仇寇也,我徐州人當此大敵,有十分力的,也要用出十二分來。”


    陳登對魯肅愈發欣賞了。


    而邊上的孫堅也語氣羨慕,稱讚道:


    “此為山中城可破,心中城不可破啊。有彭城上下如此一心,我是真放心了。”


    孫堅如此一番話正說到了陳登、魯肅的心頭上了。


    陳登和魯肅雖然性格底色都有豪俠湖海的氣質,但在成長環境中都是受到儒家的傳統價值觀所影響的。


    在儒士們眼裏,心裏的東西遠遠要比那些看得到,摸得到的東西更長久。


    這彭城的城牆會倒,城內的糧械會用盡,但隻要心中有這城,它就是世間最堅不可摧的。


    正如世家子弟們認同的那句:


    “天下什麽最大?當然是道理最大,不是道理難道還是拳頭嗎?”


    邊上的陳登見孫堅臉上很是滿意,所以趁機說道:


    “文台,如今彭城城固,正缺你這樣的絕世猛將坐鎮,不如你就帶著揚州兵入城吧。”


    但孫堅似乎並沒有聽出陳登的意思,而是豪邁的擺手道:


    “不用,某家自立戰以來,從來都打野戰,也隻會打野戰,我練出的這些兵也類我,在城內發揮不了真正的戰力,所以我會帶著揚州兵駐紮在城外,到時候可與彭城互為犄角。”


    陳登笑了笑,沒有再勸,隻是等孫堅走到前麵的時候,臉上才隱約出現點憂愁。


    ……


    陳登在城內招待了揚州諸將後,第二日就留在了城內,並將幕府也立在了城內。


    而孫堅等人則因營務繁重,在用了早食後就出城了。


    出城後的孫堅等人並沒有直接回營,而是直接縱馬來到了城外,隨行的還有一位士人,此人正是徐州名士張昭。


    當年孫堅一路南下,正是宿於張昭家中,然後他延請張昭隨自己一同南下江東,張昭當時被彭城相薛禮所惡,正在本地待不下去,所以就加入了孫堅的隊伍中。


    之後,張昭就一直是孫堅幕府中淮泗派的絕對核心,參與了孫堅幾乎所有重要決策。


    任何集團都有不同派係的團體,不是因為巧合,而是即便隻有來自一個地方的,也會被不斷細化形成不同團體。


    所以團體鬥爭的本質從來不是什麽地緣,經曆,而是利益。


    在孫堅的幕府中就充斥著三股群體,分別是淮泗武人、淮泗世家以及江東世家。


    在這個淮泗武人中,又可分為孫堅的親從派和普通的淮泗派。


    這裏麵三股力量中,以淮泗武人占據最高的權力位置,他們普遍有部曲、有莊田,幾乎都是和孫堅的利益深度綁定的。


    而淮泗世家們,就如張昭這些的,都是背井離鄉加入孫堅的團隊,所以乏人幫襯,隻能緊緊圍繞在孫堅的身邊出謀劃策。


    一直以來,孫堅正是依賴這兩派來將江東世家給死死壓製的,但現在卻有不同的變化了。


    那就是隨著淮泗派的世家們遠離家鄉久了,終不免開始在地方上紮根起來。


    而他們這些人到了地方上初來乍到的,免不了就要和地頭蛇的江東世家們打好關係。


    另外一方麵,江東世家們也需要這些江北人在政治上結為盟友。


    所以彼此之間開始心照不宣的聯合,互相聯姻了起來。


    這一趨勢正被孫堅所看破,他當然不能坐視這樣的結果出現,所以借張昭為彭城人,熟悉當地情形就將他配入了這次出征名單。


    不過張昭也的確是熟悉地理,所以孫堅出城巡視徐州周邊的情況就將張昭也帶上了。


    每大戰之前,孫堅總是喜歡帶精幹小隊前去查看附近地理。


    有時候隻有自己眼睛看過才知道是什麽,聽別人講述總是隔了一層。


    而作為全軍的統帥,孫堅必須要對所處的戰場有著充分的了解,附近有哪些山,行軍會遇到哪些河,有時候這裏麵一個疏忽,都可能會影響決戰的勝負。


    但張昭卻勸說過孫堅幾次,認為這種事情固然是必要的卻不可總做,因為一旦被敵軍發現孫堅這種規律,就一定會出兵截擊孫堅。


    而要是孫堅死了,這決戰直接就不用打了。


    當然,和過去張昭所提的大部分建議一樣,孫堅都還是嘴上尊重著,但實際上依舊我行我素。


    如孫堅這樣的戰場統帥,他們有著自己的信念,也有著一套自己的行事方法。


    絕不是什麽人提幾個建議就能改變他們的。


    如果他們這麽容易被改變,那他們也做不到戰場的統帥。


    其實有時候戰場決策就是玄學。


    從戰後來看,活著的人可以爭辯要是在這個時候能這樣做就好了,但這些從來都是敗者的犬吠。


    因為實際上,即便是贏得戰爭的人都不確定自己哪一個決策對戰爭有絕對的影響力。


    一個統帥,在整個戰爭期間所收到的信息是無窮的,他需要對每個信息做出相應的決策。


    有時候遇到艱難的戰爭,他們這些人甚至連睡都睡不了,就得整夜整夜熬,就為了梳理一個清晰的戰場態勢。


    所以,能為統帥者必須要有個好身體,你得能熬。


    而這個時候,你幕府的幕僚們就會這樣那樣的提建議,但你覺得他們提的就對嗎?


    有可能他一天提十幾條建議給你,而真正有用的可能就那幾條,如你是統帥,你也不會都采納。


    而如果恰是此人提出了一個建議,正好決定了勝負的關鍵,而你又沒聽。


    那對不起,你不僅會輸掉一場戰爭,還會在曆史上留下剛愎自用的汙點。


    曆史隻寫了這位幕僚有用的這次,卻從來不會告訴人們,這人此前提的九十九條都可能是錯誤的。


    正是如此,一個合格的統帥必須要有絕強的自信,他必須比所有人都更了解戰場的態勢。


    他相信自己的每一個決定,就認為自己這一把下去,必贏!


    不如此,這人是做不好這個位置的。


    所以不要再以後世人的角度去看待那些失敗統帥了,認為他們一意孤行才有了失敗。


    難道真的有人認為,隻要聽別人的話就可以成功吧,那這樣的話,奴隸應該是天下最成功的人了。


    此時,孫堅就是這樣的狀態,他從來沒覺得率兵出來探查戰場情報是錯的,他就當這是本職,也是他一直勝利的關鍵。


    所以,此刻孫堅當然預料不到這其中的危險,畢竟等他遇到的話,可能已經沒有下次了。


    徐州作為中原與江淮的過渡地區,縱目遠眺,土地一馬平川,幾乎看不到幾處丘陵,真是英雄用武的好地方啊。


    此刻孫堅心中就頗為壯懷激烈,他想到了當年的項羽。


    遙想當年項羽帶著八千江東子弟過江,不論最後成敗如何,都在曆史上留下了最璀璨的一筆。


    也正是項羽的存在,終使得中原人明白他們江東子弟的豪邁!


    今時今日,此時此地,他孫堅也是渡江而來,同樣是決定天下的決戰。而這一次,他手裏的兵力足有兩萬。


    而這一次,我孫堅可以再立下如項羽一樣的功勳嗎?


    但莫名的,孫堅忽然想到了戰死的兒子,孫權。


    正是這一想,直接將孫堅剛剛升起的雄心壯誌給擊潰了。


    此刻,孫堅隻有一個念頭:


    “我真不是一個好父親啊。”


    這邊,張昭當然不知道孫堅的腦海已經浮想聯翩了,他正給身邊一眾揚州將們介紹著附近的形勢。


    他指著西麵那條如同銀帶一般的河流,它一直向著後麵的彭城延伸,一直西城五裏處。


    張昭說道:


    “這就汴水,從這裏可以直接進入到鴻溝,當年項羽與高祖相持鴻溝,正是賴於這條水,才將彭城輜重源源不斷送往前線。”


    然後他就對孫堅道:


    “主公,如今敵軍很可能就會從汴水這邊南下,我們應該在這紮營,率先空扼住這條水道。”


    孫堅點頭,不置可否,而是指著東北那邊一條更為寬闊的河流,問道:


    “那裏就是泗水吧。”


    張昭沒有回頭看就回道:


    “是的,那便是泗水。”


    孫堅摸了摸短胡,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如我沒記錯的話,那泗水上遊的沛縣不僅連泗水,還可以泡水連汴渠吧。”


    張昭點頭,承認:


    “沛縣的確為彭城門戶,從此過,可從兩麵夾擊彭城。”


    孫堅若有所思,問:


    “何人守沛縣?”


    張昭回憶了一下,不太確定道:


    “好像是徐州軍的悍將蔣欽?”


    於是,孫堅不再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犁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請叫我陳總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請叫我陳總長並收藏犁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