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儉最近一直關注著黑水這邊的進展,所以第一時間就看到了徐家姐妹傳回來的消息。
自從沈大人被抽調到南麵之後,封日城這邊黑旗營的日常事務就被王一明統攬走了,而王儉作為心腹也獨自攬下了黑水計劃裏的方方麵麵。
以前的時候黑水計劃大小事都需要沈大人決斷,王儉做一些相對細節或者基礎的事務,如今卻是稱得上一句“獨挑大梁”。
別的行當在戰時烽火日盛的時候多少都會受到衝擊,可情報這一行卻正好相反,越是動蕩越是可以避開往日的掣肘快速發展。這一點和生意越來越火爆的黑市有一樣的共性。
從皇帝確定了南麵的兵事走向之後,各地的消息都雪片一樣的匯集到四部當中,幸好之前構建起來了案牘庫,海量的訊息匯入和提出並沒有影響整體運轉,反而因為很多消息的補充讓四部的案牘庫越發的精準。
“大人,根據徐家姐妹這段時間來提供的情報分析,白常卿已經在規劃後麵的緊縮方略的細節了。這跟廟堂上傳出來的風聲吻合。但綜合白常卿這一段時間的行動軌跡,他的私下應該沒有和任何人會晤,除了上朝和上差之外就待在家裏,這有些不同尋常。”
“這有什麽不同尋常?人家新婚不到一年,又是一箭雙雕白發紅顏,喜歡回家不很正常嗎?你們的結論是什麽?”
王儉放下手裏的情報簡況,這是徐家姐妹發回來的第七份情報了,上麵有四部給編上的卷宗號,方便形成時間線再聯係外部訊息整合分析。
“廟堂上和皇城上流早就在傳白常卿是個“懼內”的人,而且是老來變得懼內,對兩個少妻寵得沒邊,被當成笑談暗地裏不少人在說。但根據徐家姐妹傳回來的訊息,白常卿並不懼內,更沒有因為娶了兩個少妻就變得懈怠或者因色喪誌。在家裏更多的時間還是在書房中琢磨公務。這和外界對白常卿的看法完全不同。
按照案牘庫中的訊息反應,一般而言朝中但凡有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留皇城的大官人們都會頻繁的私下走動,不會去往日的街上茶社或者酒樓,會選擇在各自的家裏,聚會的人也不會多,控製在三到五人之間。甚至我們判斷很多廟堂上成氣候的諫言都是這些大官人在這些私會中提出並逐漸完善的。”
手下人這麽一分析,王儉的眉頭也微微的皺了,他算是聽出了一些味兒來。
徐家姐妹的這些情報單獨看並沒有任何的亮點,但若是綜合黑水在皇城裏收到的其它消息,然後針對性的解讀就能讀出不一樣的東西。最後結合四部對白常卿這人的性格判斷就能推演出一些情報上沒有顯示的東西了。
“繼續說。”
“是大人。根據我們分析,白常卿是故意任由別人以為“懼內”的,這樣可以讓他在拒絕邀約的時候更容易成功,甚至可以直接幫他擋掉很關係多不那麽密切的邀請。這一點我們有七成把握。”
四部拿出來說的“七成把握”其實就已經算得上是篤定了。
不過四部推演出來的東西還不止這些,就聽對方繼續道:“根據廟堂上的風向,文官們如今勢弱,再想反複已經沒有機會。但卻依舊有很多朝中大官人私下聚集,其中左相葉瀾笙最為活躍。但向來和葉瀾笙同一條船的白常卿卻在最近表現得如此“懼內和顧家”就顯得有些意味深長了。
我們認為白常卿是在有意的避開葉瀾笙為主的那一部分文官集團裏的首腦人物。”
這個結論讓王儉的臉上好奇的神色更濃了。
之前朝中六部裏除了兵部之外,其餘的五部基本上可以說是穿一條褲子的,這也是為何文官集團可以壓著軍伍欺負的主要原因:勢力實在太大了。
而戶部作為掌管“錢袋子”的要害,一直以來都是文官集團的核心之一,白常卿也是文官集團裏舉足輕重的人物。
有些場合白常卿甚至是作為左相葉瀾笙的左膀右臂出席的,兩人關係應該極其緊密才對。
如今四部卻分析說白常卿在主動和葉瀾笙拉開距離。這是為何?
手下人繼續道:“白常卿的為人比較守原則,這從他多年來在戶部以及之前履曆中的施政就能看得出。很擅長派係爭鬥,也很有運氣,修為方麵也在文官裏算是拔群。而且家裏三代為官有底蘊有人脈。是一個典型的上**英人物。
這樣的一個人主動和當權的左相葉瀾笙拉開距離,甚至可以看做是故意在疏遠大部分文官集團裏活躍的大官人。這樣做的解釋或許隻有一個:白常卿感覺到了危險,是在下意識的遠離,安的是自保的心思。”
“危險?白常卿感覺到了什麽讓他如此害怕,以至於連場麵都不顧了也要和葉瀾笙等人拉開距離?”
“還不知道。不過從白常卿“自汙”的手段來看他所感覺到的危險應該還隻是一個跡象,並沒有實際出現。不然他也不會用“自汙”來給自己留餘地了。具體情況我們估計要等戶部針對錢糧的緊收方略出爐之後才能看到一些端倪。”
“這麽說來你們四部覺得戶部後麵的錢糧方略會出大事?”
“是的大人。根據曆次對蠻族大戰時國朝內部的各種方略的篩選,我們一致認為戰時戶部的錢糧方略最為重要,波及麵也最廣。每一次都會有波瀾。這次極大可能同樣如此。”
王儉點了點頭,然後在對方呈上來的一份核準上留下了自己的簽印,接著道:“東西我可以給你,但你們的動作一定要快,就是你剛才說的那些,分析和依據都附上,我給你兩天時間,夠嗎?”
“大人放心,我們隻需要一天,一定拿出讓您滿意的東西!”
“很好。那我等你消息。去做事吧。”王儉將自己署上印簽的核準文書遞了過去,後者雙手接過之後躬身告辭離去。
走的那是判官部的一名執事,無修為,沒武藝,唯一說得過去的優勢就是曾在八個地方編製裏當過差,甚至還當過公學的教習,一肚子的壞水。如今在判官部如魚得水執掌推演的第一把交椅。
自從沈大人被抽調到南麵之後,封日城這邊黑旗營的日常事務就被王一明統攬走了,而王儉作為心腹也獨自攬下了黑水計劃裏的方方麵麵。
以前的時候黑水計劃大小事都需要沈大人決斷,王儉做一些相對細節或者基礎的事務,如今卻是稱得上一句“獨挑大梁”。
別的行當在戰時烽火日盛的時候多少都會受到衝擊,可情報這一行卻正好相反,越是動蕩越是可以避開往日的掣肘快速發展。這一點和生意越來越火爆的黑市有一樣的共性。
從皇帝確定了南麵的兵事走向之後,各地的消息都雪片一樣的匯集到四部當中,幸好之前構建起來了案牘庫,海量的訊息匯入和提出並沒有影響整體運轉,反而因為很多消息的補充讓四部的案牘庫越發的精準。
“大人,根據徐家姐妹這段時間來提供的情報分析,白常卿已經在規劃後麵的緊縮方略的細節了。這跟廟堂上傳出來的風聲吻合。但綜合白常卿這一段時間的行動軌跡,他的私下應該沒有和任何人會晤,除了上朝和上差之外就待在家裏,這有些不同尋常。”
“這有什麽不同尋常?人家新婚不到一年,又是一箭雙雕白發紅顏,喜歡回家不很正常嗎?你們的結論是什麽?”
王儉放下手裏的情報簡況,這是徐家姐妹發回來的第七份情報了,上麵有四部給編上的卷宗號,方便形成時間線再聯係外部訊息整合分析。
“廟堂上和皇城上流早就在傳白常卿是個“懼內”的人,而且是老來變得懼內,對兩個少妻寵得沒邊,被當成笑談暗地裏不少人在說。但根據徐家姐妹傳回來的訊息,白常卿並不懼內,更沒有因為娶了兩個少妻就變得懈怠或者因色喪誌。在家裏更多的時間還是在書房中琢磨公務。這和外界對白常卿的看法完全不同。
按照案牘庫中的訊息反應,一般而言朝中但凡有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留皇城的大官人們都會頻繁的私下走動,不會去往日的街上茶社或者酒樓,會選擇在各自的家裏,聚會的人也不會多,控製在三到五人之間。甚至我們判斷很多廟堂上成氣候的諫言都是這些大官人在這些私會中提出並逐漸完善的。”
手下人這麽一分析,王儉的眉頭也微微的皺了,他算是聽出了一些味兒來。
徐家姐妹的這些情報單獨看並沒有任何的亮點,但若是綜合黑水在皇城裏收到的其它消息,然後針對性的解讀就能讀出不一樣的東西。最後結合四部對白常卿這人的性格判斷就能推演出一些情報上沒有顯示的東西了。
“繼續說。”
“是大人。根據我們分析,白常卿是故意任由別人以為“懼內”的,這樣可以讓他在拒絕邀約的時候更容易成功,甚至可以直接幫他擋掉很關係多不那麽密切的邀請。這一點我們有七成把握。”
四部拿出來說的“七成把握”其實就已經算得上是篤定了。
不過四部推演出來的東西還不止這些,就聽對方繼續道:“根據廟堂上的風向,文官們如今勢弱,再想反複已經沒有機會。但卻依舊有很多朝中大官人私下聚集,其中左相葉瀾笙最為活躍。但向來和葉瀾笙同一條船的白常卿卻在最近表現得如此“懼內和顧家”就顯得有些意味深長了。
我們認為白常卿是在有意的避開葉瀾笙為主的那一部分文官集團裏的首腦人物。”
這個結論讓王儉的臉上好奇的神色更濃了。
之前朝中六部裏除了兵部之外,其餘的五部基本上可以說是穿一條褲子的,這也是為何文官集團可以壓著軍伍欺負的主要原因:勢力實在太大了。
而戶部作為掌管“錢袋子”的要害,一直以來都是文官集團的核心之一,白常卿也是文官集團裏舉足輕重的人物。
有些場合白常卿甚至是作為左相葉瀾笙的左膀右臂出席的,兩人關係應該極其緊密才對。
如今四部卻分析說白常卿在主動和葉瀾笙拉開距離。這是為何?
手下人繼續道:“白常卿的為人比較守原則,這從他多年來在戶部以及之前履曆中的施政就能看得出。很擅長派係爭鬥,也很有運氣,修為方麵也在文官裏算是拔群。而且家裏三代為官有底蘊有人脈。是一個典型的上**英人物。
這樣的一個人主動和當權的左相葉瀾笙拉開距離,甚至可以看做是故意在疏遠大部分文官集團裏活躍的大官人。這樣做的解釋或許隻有一個:白常卿感覺到了危險,是在下意識的遠離,安的是自保的心思。”
“危險?白常卿感覺到了什麽讓他如此害怕,以至於連場麵都不顧了也要和葉瀾笙等人拉開距離?”
“還不知道。不過從白常卿“自汙”的手段來看他所感覺到的危險應該還隻是一個跡象,並沒有實際出現。不然他也不會用“自汙”來給自己留餘地了。具體情況我們估計要等戶部針對錢糧的緊收方略出爐之後才能看到一些端倪。”
“這麽說來你們四部覺得戶部後麵的錢糧方略會出大事?”
“是的大人。根據曆次對蠻族大戰時國朝內部的各種方略的篩選,我們一致認為戰時戶部的錢糧方略最為重要,波及麵也最廣。每一次都會有波瀾。這次極大可能同樣如此。”
王儉點了點頭,然後在對方呈上來的一份核準上留下了自己的簽印,接著道:“東西我可以給你,但你們的動作一定要快,就是你剛才說的那些,分析和依據都附上,我給你兩天時間,夠嗎?”
“大人放心,我們隻需要一天,一定拿出讓您滿意的東西!”
“很好。那我等你消息。去做事吧。”王儉將自己署上印簽的核準文書遞了過去,後者雙手接過之後躬身告辭離去。
走的那是判官部的一名執事,無修為,沒武藝,唯一說得過去的優勢就是曾在八個地方編製裏當過差,甚至還當過公學的教習,一肚子的壞水。如今在判官部如魚得水執掌推演的第一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