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有一身遮掩身形的寬大長袍,還有一頂黑紗鬥笠,兩件套就是他要偽裝出行的標配。
以前沈浩要避開周圍的耳目還會做很多鋪墊。如今他不需要了,一個遁術下去就能將明裏暗裏,拱衛也好監視也罷的絕大多數耳目全部避開,再加上幾張斂氣符之類的符籙加持,想要在沒有征兆的情況下跟上他的遁術極難。
即便是楓紅山莊這次派來保護沈浩的五名金劍衛中那位元丹境後境的高手同樣猝不及防之下也沒能跟上沈浩的氣息移動,等到他反應過來的時候統領衙門裏已經沒有了沈浩的身影。
去問那寫玄清衛侍衛沈浩去哪裏了?金劍衛拉不下這個臉,而且那些玄清衛的侍衛也臉上不好看,恐怕就算問了也是白問,並且看得出,沈浩如此故意避開所有人的視線“消失”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最開始就跟著沈浩,如今被沈浩從指揮使衙門要過來成為特勤侍衛的三人倒是最淡定的,他甚至敢斷言,隨著以後沈浩的修為越來越高,他們這些侍衛被晾在一邊的次數隻會越來越多。
習慣了就好了。
至於沈浩去哪兒了?誰知道呢?
實際上沈浩在封日城隻待了兩個時辰,之後又折返回了皇城。
兩個時辰足夠沈浩將手裏新掌握的力量和段玨三人交底了。具體的攻伐不需要沈浩去操心,他隻需要將皇帝新配給他的三萬禁軍讓段玨三人知曉,後麵怎麽將這三萬人加進攻伐的布置那就是段玨三人需要研究的了。
兩個時辰大部分時間沈浩都在邊上坐著養神,耳邊聽著段玨三人的商量,時不時的還能見他們拿出千裏音符和皇城楓紅山莊的人聯絡,最後他才得到段玨的回複。
有些像是工具人,至少目前看來是這樣。
製定突襲方案不需要沈浩,臨陣指揮更不需要他,甚至主要的戰鬥任務也和他以及黑旗營沒有太大關係。最開始的時候段玨幾人就直接把沈浩提出的調集方麵軍主力的建議否了,說方麵軍對手宗門傷亡太大不劃算。最後如不是拿出禁軍這張牌的話段玨他們已經決定單就楓紅山莊人往裏衝了。
所以沈浩目前需要當的就是一個串聯起禁軍和楓紅山莊的繩索,至少在手續完備之前他不可或缺。
當然,不論是楓紅山莊還是禁軍都是大目標,風吹草動都容易被人察覺,至少不能和如今鬧得沸沸揚揚的玄清衛扯上關係。
所以沈浩在段玨他們定下新計劃之後便開始執行自己身為工具人的任務,避開了自家侍衛,遁術到了傳送法陣然後用黑旗營的密探身份喬裝過來傳送法陣抵達皇城,目標就是禁軍的大本營。
禁軍大本營有三處。其中一處在皇宮邊上,駐軍五千,職責是拱衛皇宮,輕易不會調動,也會隨著皇帝出巡而跟著行動。反正就是皇帝在哪兒他們就在哪兒。內部稱“上段軍”。
第二處就是在皇城外東麵六十裏的禁營地,裏麵駐軍一萬五千餘,同樣負責拱衛皇城,主要是協防四麵城牆,以及特殊情況下扼守東麵官道同時策應“上段軍”將危機中的皇帝帶走。這一萬五千餘禁軍稱“固中軍”。
最後一處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禁軍大本營。距離皇城一百七十餘裏,有三條官道可以從皇城直達這邊,駐軍九萬,是皇城地區內最大的一股軍事力量,同時也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最強軍事力量。稱為“後殿軍”。
沈浩到訪的時候已經是夜裏了,他直接到了皇城百餘裏外的後殿軍駐地。
離著軍寨大門五裏地就被明哨給攔了下來。遞上了腰牌才被放行,而同行的還有數名騎兵,成合圍的姿態領著沈浩前往軍寨大門。
一路上沈浩也在暗中觀察這些禁軍,包括一路上明裏暗裏的哨卡以及從他身上掃過或者鎖定的氣機感應。
真要說這些禁軍還是有些殺氣的,畢竟是從邊軍和各方麵軍裏挑出來的精銳組建的皇帝親軍。而且單個的實力上的確要比方麵軍強很多。單單就是沈浩見到的這幾個裏就有一半是煉氣境的修士。如此可見一斑。
當然,玄清衛也是皇帝親軍,隻不過和禁軍的功能不一樣。一個就像剔骨刀,一個就像大砍刀。但都是皇帝手裏的刀,所以對於玄清衛這位沈統領,禁軍雖然也維持著基本的戒備,但起碼的尊重還是有的,至少言語間沒有絲毫的放肆。
沈浩不是第一次接觸禁軍了,之前葉瀾笙案初辦的時候就是禁軍的“固中軍”出的人手幫忙圍了葉瀾笙等大官的府邸。那時候沈浩就接觸過這些平時極少看到在外界走動的軍卒。
其實要了解禁軍的強大可以直觀的從他們的防具上看出一些端倪。
禁軍的行頭通體灰黑,分為:布甲、皮甲、鐵甲、寶甲。
其中布甲是人手一件,作為內襯穿在裏麵,也可以在作訓的時候單穿,透氣,輕便舒適。
而皮甲才是禁軍裏最普遍的一線防具,就算是最低的夥夫都人手一件。
再往上就是鐵甲,一來保養麻煩,二來,鐵甲就算不是全身覆蓋,僅僅隻是前胸後背以及小腹和襠部有鐵環覆蓋,其餘皆是皮甲,但加起來也有十五斤左右的重量,穿著還要行軍打仗更是一項消耗極大的體力活,絕不是一般人可以長時間穿戴的,所以普通的軍卒沒辦法穿鐵甲。而這玩意就是給有修為且在煉氣境三重以上軍卒準備的。
簡單的說就是禁軍裏的精銳。
而鐵甲之上便是寶甲。各種意義上的寶甲。不但擁有極強的幾乎全身覆蓋的保護能力,還有數道法陣銘刻其上,有增益也有防禦,針對的是普通刀箭,也針對術法轟擊,連魂魄類的手段也有相當的防禦能力。
而寶甲就需要至少聚神境中境的軍卒才有資格裝備,這些裝備的寶甲的軍卒據說數量在禁軍中占了三成!
沈浩這次就是衝著這些配備了寶甲的禁軍來的。
以前沈浩要避開周圍的耳目還會做很多鋪墊。如今他不需要了,一個遁術下去就能將明裏暗裏,拱衛也好監視也罷的絕大多數耳目全部避開,再加上幾張斂氣符之類的符籙加持,想要在沒有征兆的情況下跟上他的遁術極難。
即便是楓紅山莊這次派來保護沈浩的五名金劍衛中那位元丹境後境的高手同樣猝不及防之下也沒能跟上沈浩的氣息移動,等到他反應過來的時候統領衙門裏已經沒有了沈浩的身影。
去問那寫玄清衛侍衛沈浩去哪裏了?金劍衛拉不下這個臉,而且那些玄清衛的侍衛也臉上不好看,恐怕就算問了也是白問,並且看得出,沈浩如此故意避開所有人的視線“消失”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最開始就跟著沈浩,如今被沈浩從指揮使衙門要過來成為特勤侍衛的三人倒是最淡定的,他甚至敢斷言,隨著以後沈浩的修為越來越高,他們這些侍衛被晾在一邊的次數隻會越來越多。
習慣了就好了。
至於沈浩去哪兒了?誰知道呢?
實際上沈浩在封日城隻待了兩個時辰,之後又折返回了皇城。
兩個時辰足夠沈浩將手裏新掌握的力量和段玨三人交底了。具體的攻伐不需要沈浩去操心,他隻需要將皇帝新配給他的三萬禁軍讓段玨三人知曉,後麵怎麽將這三萬人加進攻伐的布置那就是段玨三人需要研究的了。
兩個時辰大部分時間沈浩都在邊上坐著養神,耳邊聽著段玨三人的商量,時不時的還能見他們拿出千裏音符和皇城楓紅山莊的人聯絡,最後他才得到段玨的回複。
有些像是工具人,至少目前看來是這樣。
製定突襲方案不需要沈浩,臨陣指揮更不需要他,甚至主要的戰鬥任務也和他以及黑旗營沒有太大關係。最開始的時候段玨幾人就直接把沈浩提出的調集方麵軍主力的建議否了,說方麵軍對手宗門傷亡太大不劃算。最後如不是拿出禁軍這張牌的話段玨他們已經決定單就楓紅山莊人往裏衝了。
所以沈浩目前需要當的就是一個串聯起禁軍和楓紅山莊的繩索,至少在手續完備之前他不可或缺。
當然,不論是楓紅山莊還是禁軍都是大目標,風吹草動都容易被人察覺,至少不能和如今鬧得沸沸揚揚的玄清衛扯上關係。
所以沈浩在段玨他們定下新計劃之後便開始執行自己身為工具人的任務,避開了自家侍衛,遁術到了傳送法陣然後用黑旗營的密探身份喬裝過來傳送法陣抵達皇城,目標就是禁軍的大本營。
禁軍大本營有三處。其中一處在皇宮邊上,駐軍五千,職責是拱衛皇宮,輕易不會調動,也會隨著皇帝出巡而跟著行動。反正就是皇帝在哪兒他們就在哪兒。內部稱“上段軍”。
第二處就是在皇城外東麵六十裏的禁營地,裏麵駐軍一萬五千餘,同樣負責拱衛皇城,主要是協防四麵城牆,以及特殊情況下扼守東麵官道同時策應“上段軍”將危機中的皇帝帶走。這一萬五千餘禁軍稱“固中軍”。
最後一處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禁軍大本營。距離皇城一百七十餘裏,有三條官道可以從皇城直達這邊,駐軍九萬,是皇城地區內最大的一股軍事力量,同時也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最強軍事力量。稱為“後殿軍”。
沈浩到訪的時候已經是夜裏了,他直接到了皇城百餘裏外的後殿軍駐地。
離著軍寨大門五裏地就被明哨給攔了下來。遞上了腰牌才被放行,而同行的還有數名騎兵,成合圍的姿態領著沈浩前往軍寨大門。
一路上沈浩也在暗中觀察這些禁軍,包括一路上明裏暗裏的哨卡以及從他身上掃過或者鎖定的氣機感應。
真要說這些禁軍還是有些殺氣的,畢竟是從邊軍和各方麵軍裏挑出來的精銳組建的皇帝親軍。而且單個的實力上的確要比方麵軍強很多。單單就是沈浩見到的這幾個裏就有一半是煉氣境的修士。如此可見一斑。
當然,玄清衛也是皇帝親軍,隻不過和禁軍的功能不一樣。一個就像剔骨刀,一個就像大砍刀。但都是皇帝手裏的刀,所以對於玄清衛這位沈統領,禁軍雖然也維持著基本的戒備,但起碼的尊重還是有的,至少言語間沒有絲毫的放肆。
沈浩不是第一次接觸禁軍了,之前葉瀾笙案初辦的時候就是禁軍的“固中軍”出的人手幫忙圍了葉瀾笙等大官的府邸。那時候沈浩就接觸過這些平時極少看到在外界走動的軍卒。
其實要了解禁軍的強大可以直觀的從他們的防具上看出一些端倪。
禁軍的行頭通體灰黑,分為:布甲、皮甲、鐵甲、寶甲。
其中布甲是人手一件,作為內襯穿在裏麵,也可以在作訓的時候單穿,透氣,輕便舒適。
而皮甲才是禁軍裏最普遍的一線防具,就算是最低的夥夫都人手一件。
再往上就是鐵甲,一來保養麻煩,二來,鐵甲就算不是全身覆蓋,僅僅隻是前胸後背以及小腹和襠部有鐵環覆蓋,其餘皆是皮甲,但加起來也有十五斤左右的重量,穿著還要行軍打仗更是一項消耗極大的體力活,絕不是一般人可以長時間穿戴的,所以普通的軍卒沒辦法穿鐵甲。而這玩意就是給有修為且在煉氣境三重以上軍卒準備的。
簡單的說就是禁軍裏的精銳。
而鐵甲之上便是寶甲。各種意義上的寶甲。不但擁有極強的幾乎全身覆蓋的保護能力,還有數道法陣銘刻其上,有增益也有防禦,針對的是普通刀箭,也針對術法轟擊,連魂魄類的手段也有相當的防禦能力。
而寶甲就需要至少聚神境中境的軍卒才有資格裝備,這些裝備的寶甲的軍卒據說數量在禁軍中占了三成!
沈浩這次就是衝著這些配備了寶甲的禁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