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冬藏夏長,隙中白駒騰然一躍,載著十年歲月匆匆忙忙趕赴下一個春秋。
濃眉大眼的男修快步追上步履匆匆的女子,鬱悶地抱怨道:“小師姐,要我說當初真就不應該接下這麽個麻煩。”
麻煩?
女子想起那人安安靜靜地坐在蒲團之上,任由她如何擺布,不哭不鬧的乖巧模樣,低垂的眼中劃過一絲暗色。
“還好了,她又不吵鬧,能有什麽麻煩。”
見著男修還欲多言,女子不耐地揮袖,止住他的話,“我亦從中得益,心甘情願,你也別再提此事了。我先去幫她收拾一番,你快去巡邏吧。”
“誒……”
未言的話咽回腹中,男修伸出的手頓在空中,看著女子禦劍離開的背影,轉眼便成了一個白點。
他泄氣地甩了甩手,長呼一口氣,轉身佩戴上巡邏令牌繼續今日的巡邏任務。
十年了,也不知道小師姐還得這麽照顧那個傻子多久……
萬玄門,法華山野草洞。
王若謹駐足半刻,取出禁製符貼在野草洞門之上,無形的禁製緩緩打開,露出裏麵的情形。
漆黑的洞府,隻有石桌上一明珠散發著柔和的清光,死沉寂靜,毫無生氣。
一道雪青色的身影安靜地盤坐在蒲團之上,涓流般的靈氣環繞周身,緩慢被其引入體內,靈氣運轉帶起的微風不時拂動耳邊垂下的一縷碎發。
每次來都是如此景象,她維持著修煉的姿勢,一坐便是長達十年之久,唯有她來時才會後知後覺地停止修煉。
十年前,她與師弟偶然發現她昏死在斷峰之上,遂稟報長老將其送回內門。
本以為從此再無交集,結果一月後,一位親傳弟子突然找到她,與她做了個交易。
原來,這位叫做“張箏”的內門師姐不知在小千世界遭遇了什麽經曆,致使神智消弭,無法對外界作出任何反應,形同提現木偶,卻又會本能的吸收靈氣用以修煉。
那親傳弟子尋她便是為了讓她時刻注意“張箏”的狀態,照料她的起居,同時作為回報,她可以隨意進出內外門,在內門修煉。
此外,親傳弟子還給了她一把四階中品的小刀法器作酬勞。
內門的靈氣濃鬱程度幾乎是外門的三倍之多,這樣的誘惑對於外門弟子而言無疑是難以抵抗的,更何況還有一件四階中品法器。
王若瑾想也不想便一口答應了下來,應下後才生起一絲猶豫,萬一這師姐突然發狂攻擊她,她可不就小命不保了。
一個築基後期修士,一個練氣修士,即便前者沒有意識,光是本能的一擊便足以輕易致後者於死地。
懷著心驚膽顫的心情,她第一次踏入這位師姐的洞府——“野草洞”,小心翼翼地問候,怯怯打量。
“張箏”隻盤腿安坐在蒲團上,對她的到來毫無反應。
俊逸的遠山眉臥躺如水墨丹青,濃密睫毛在白皙的臉上映下翩飛蝶影,神情氣質安寧諧和。
僅是一眼,王若瑾放下吊著的心,這位“張箏師姐”應是不會傷她的。
回憶在此打住,王若瑾神情舒緩地走到張箏麵前站住,她已停止修煉,隻是依舊閉著眼,麵色略有蒼白,一動不動如無感知的木偶。
照例施了個淨身訣,王若瑾從儲物袋取出特意采來的鮮豔花束,好生整理後擺放在淨白玉瓶中。
紅白相間的野花在明珠幽幽的光輝下,顯得愈發美麗,給這片死寂的空間增添了一點生機。
她一手端著玉瓶在張箏麵前蹲下,平視著張箏闔上的眼睛,撥弄著瓶中小花,平緩的嗓音中流露出一抹莫名的悲傷。
“師姐,你會在什麽時候醒來呢?醒來以後會記得我在洞府裏呆過的日子嗎?”
沒人能回答她的問題,她嫣紅的唇瓣勾起淺淡的弧度,幽幽道:“最好還是不要記得好了。”
玉瓶被她輕輕放到石桌上,她正對著張箏,在她麵前席地而坐,一手無趣的把玩著不知何時取出的小刀。
她小聲地呢喃著近來宗門發生的事情,以及自己遇到的種種,恍若在向親近的家人訴說普普通通的日常,溫馨而和睦。
“山海令比還有一年就要開始了,我也好想去,可是隻有內門弟子才有資格,還要求修為必須在金丹之上。”
“聽說師姐可是築成了九階靈台的天之驕子,我真的好佩服師姐的。十年前師姐便已是築基後期了,若是沒有變成現在這幅模樣,必然早就突破金丹,參加山海令比了吧。”
“林師兄前兩天又來探望師姐了,算上這次,十年他來了四次,是不是喜歡師姐啊?對了,還有林師姐也來過,嗯……來了三次,還囑咐我一定要好好照顧師姐。”
……
王若瑾手中轉動的小刀陡然停住,鋒利刀刃反射著冷冽的寒光,映著她寒涼薄情的目光。
“師姐,我一年前突破了練氣十二層,如今已經大圓滿了,我打算近期衝擊一下築基了。師姐你說,我能像你一樣築成九階靈台嗎?”
話音落下,她舔了舔幹澀的唇瓣,不再開口。
銳利的刀刃搭在手腕白皙柔嫩的皮膚之上,王若瑾眸光稍暗,握著小刀的手用力壓下。
刀刃輕易劃破皮膚,鮮紅的血液爭先恐後冒出,順著雪白的手腕淌下,匯入透明的玉瓶中。
不過十息時間,深可見骨刀傷愈合了大半,鮮血不再流出。
刀刃正正抵在上一道傷口上,再次用力劃下,將將愈合的傷口複又撕裂,血液淌出。
一刻鍾,刀傷恢複如初,王若瑾寶貝地蓋好乘滿的玉瓶,一共十瓶,豔麗鮮豔的血紅在透明玉瓶中輕輕晃蕩,猶如血玉般清透魅惑。
將玉瓶收入儲物袋,王若瑾盯著已經愈合的傷口,周圍還殘留著不少血跡,眼中劃過渴望。
她輕柔地抬起張箏的手,殷紅小舌細細舔過手腕上的殘留血液,感受著體內翻湧活潑的靈力,柔美的臉上盡是饜足之色,如貪婪冷血的毒蛇剛剛飽餐一頓。
濃眉大眼的男修快步追上步履匆匆的女子,鬱悶地抱怨道:“小師姐,要我說當初真就不應該接下這麽個麻煩。”
麻煩?
女子想起那人安安靜靜地坐在蒲團之上,任由她如何擺布,不哭不鬧的乖巧模樣,低垂的眼中劃過一絲暗色。
“還好了,她又不吵鬧,能有什麽麻煩。”
見著男修還欲多言,女子不耐地揮袖,止住他的話,“我亦從中得益,心甘情願,你也別再提此事了。我先去幫她收拾一番,你快去巡邏吧。”
“誒……”
未言的話咽回腹中,男修伸出的手頓在空中,看著女子禦劍離開的背影,轉眼便成了一個白點。
他泄氣地甩了甩手,長呼一口氣,轉身佩戴上巡邏令牌繼續今日的巡邏任務。
十年了,也不知道小師姐還得這麽照顧那個傻子多久……
萬玄門,法華山野草洞。
王若謹駐足半刻,取出禁製符貼在野草洞門之上,無形的禁製緩緩打開,露出裏麵的情形。
漆黑的洞府,隻有石桌上一明珠散發著柔和的清光,死沉寂靜,毫無生氣。
一道雪青色的身影安靜地盤坐在蒲團之上,涓流般的靈氣環繞周身,緩慢被其引入體內,靈氣運轉帶起的微風不時拂動耳邊垂下的一縷碎發。
每次來都是如此景象,她維持著修煉的姿勢,一坐便是長達十年之久,唯有她來時才會後知後覺地停止修煉。
十年前,她與師弟偶然發現她昏死在斷峰之上,遂稟報長老將其送回內門。
本以為從此再無交集,結果一月後,一位親傳弟子突然找到她,與她做了個交易。
原來,這位叫做“張箏”的內門師姐不知在小千世界遭遇了什麽經曆,致使神智消弭,無法對外界作出任何反應,形同提現木偶,卻又會本能的吸收靈氣用以修煉。
那親傳弟子尋她便是為了讓她時刻注意“張箏”的狀態,照料她的起居,同時作為回報,她可以隨意進出內外門,在內門修煉。
此外,親傳弟子還給了她一把四階中品的小刀法器作酬勞。
內門的靈氣濃鬱程度幾乎是外門的三倍之多,這樣的誘惑對於外門弟子而言無疑是難以抵抗的,更何況還有一件四階中品法器。
王若瑾想也不想便一口答應了下來,應下後才生起一絲猶豫,萬一這師姐突然發狂攻擊她,她可不就小命不保了。
一個築基後期修士,一個練氣修士,即便前者沒有意識,光是本能的一擊便足以輕易致後者於死地。
懷著心驚膽顫的心情,她第一次踏入這位師姐的洞府——“野草洞”,小心翼翼地問候,怯怯打量。
“張箏”隻盤腿安坐在蒲團上,對她的到來毫無反應。
俊逸的遠山眉臥躺如水墨丹青,濃密睫毛在白皙的臉上映下翩飛蝶影,神情氣質安寧諧和。
僅是一眼,王若瑾放下吊著的心,這位“張箏師姐”應是不會傷她的。
回憶在此打住,王若瑾神情舒緩地走到張箏麵前站住,她已停止修煉,隻是依舊閉著眼,麵色略有蒼白,一動不動如無感知的木偶。
照例施了個淨身訣,王若瑾從儲物袋取出特意采來的鮮豔花束,好生整理後擺放在淨白玉瓶中。
紅白相間的野花在明珠幽幽的光輝下,顯得愈發美麗,給這片死寂的空間增添了一點生機。
她一手端著玉瓶在張箏麵前蹲下,平視著張箏闔上的眼睛,撥弄著瓶中小花,平緩的嗓音中流露出一抹莫名的悲傷。
“師姐,你會在什麽時候醒來呢?醒來以後會記得我在洞府裏呆過的日子嗎?”
沒人能回答她的問題,她嫣紅的唇瓣勾起淺淡的弧度,幽幽道:“最好還是不要記得好了。”
玉瓶被她輕輕放到石桌上,她正對著張箏,在她麵前席地而坐,一手無趣的把玩著不知何時取出的小刀。
她小聲地呢喃著近來宗門發生的事情,以及自己遇到的種種,恍若在向親近的家人訴說普普通通的日常,溫馨而和睦。
“山海令比還有一年就要開始了,我也好想去,可是隻有內門弟子才有資格,還要求修為必須在金丹之上。”
“聽說師姐可是築成了九階靈台的天之驕子,我真的好佩服師姐的。十年前師姐便已是築基後期了,若是沒有變成現在這幅模樣,必然早就突破金丹,參加山海令比了吧。”
“林師兄前兩天又來探望師姐了,算上這次,十年他來了四次,是不是喜歡師姐啊?對了,還有林師姐也來過,嗯……來了三次,還囑咐我一定要好好照顧師姐。”
……
王若瑾手中轉動的小刀陡然停住,鋒利刀刃反射著冷冽的寒光,映著她寒涼薄情的目光。
“師姐,我一年前突破了練氣十二層,如今已經大圓滿了,我打算近期衝擊一下築基了。師姐你說,我能像你一樣築成九階靈台嗎?”
話音落下,她舔了舔幹澀的唇瓣,不再開口。
銳利的刀刃搭在手腕白皙柔嫩的皮膚之上,王若瑾眸光稍暗,握著小刀的手用力壓下。
刀刃輕易劃破皮膚,鮮紅的血液爭先恐後冒出,順著雪白的手腕淌下,匯入透明的玉瓶中。
不過十息時間,深可見骨刀傷愈合了大半,鮮血不再流出。
刀刃正正抵在上一道傷口上,再次用力劃下,將將愈合的傷口複又撕裂,血液淌出。
一刻鍾,刀傷恢複如初,王若瑾寶貝地蓋好乘滿的玉瓶,一共十瓶,豔麗鮮豔的血紅在透明玉瓶中輕輕晃蕩,猶如血玉般清透魅惑。
將玉瓶收入儲物袋,王若瑾盯著已經愈合的傷口,周圍還殘留著不少血跡,眼中劃過渴望。
她輕柔地抬起張箏的手,殷紅小舌細細舔過手腕上的殘留血液,感受著體內翻湧活潑的靈力,柔美的臉上盡是饜足之色,如貪婪冷血的毒蛇剛剛飽餐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