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癡方丈領著他的小白臉師弟走過來, 對顧昀稽首一禮, 笑出了一臉璀璨綻放的龍爪菊:“多年不見,侯爺風采依舊,實在是我大梁江山之幸。”
顧昀被他老人家的醜臉寒磣得胃疼, 心說:“可不是嗎,還沒被你咒死呢。”
當然, 身為安定侯,他不太方便由著性子無理取鬧, 起碼麵子上要過得去, 當下隻是神色淡淡地微微頷首:“托大師的福。”
那眉清目秀的白臉和尚了然跟著見禮,卻隻是笑盈盈的不吭聲,顧昀又忍不住看了他一眼。
了癡解釋道:“侯爺勿怪, 我這師弟雖然悟性極佳, 精研佛法,但可惜天生是個修閉口禪的。”
顧昀一愣, 這個了然居然是個啞巴。
了然和尚上前一步, 向顧昀伸出雙手,這和尚白得幾乎炫目,顯得眉目越發的黑,像一段橫陳在雪地上的焦木,倘若不是個和尚, 必有一把黑如墨跡的長發,加上唇紅齒白,簡直像個白瓷做的妖物。
顧昀微微皺眉, 心想:“這是要幹嘛,給我開光?”
了癡和尚道:“侯爺身係邊疆安穩,不日想必又要離京,師弟想為侯爺祈福祝安。”
顧昀一哂:“有勞大師,這倒不必了——我也沒念過一天經,沒上過一炷香,就不去吵佛祖他老人家了。”
了癡:“阿彌陀佛,佛法無邊,普度眾生,侯爺此言差矣。”
顧昀聽見“阿彌陀佛”四個字就很想打人,耐心已經到了極限,再不想跟他們扯淡,麵色淡淡地撂下一句:“皇上還在等,我便不多耽擱了,擇日再拜訪大師,少陪。”
說完,他便拽著長庚隨祝小腳往宮殿裏走去,長庚無意中回頭看了一眼,見那了然和尚絲毫沒有受顧昀態度的影響,依然虔誠如跪在佛祖坐下,口中無聲地念念有詞,仿佛要不由分說地將祈來的氣運加在漸行漸遠的顧昀身上。
信不信在你,度不度在我。
長庚正出神,手上突然被人拉了一把,顧昀沒好氣地低聲道:“和尚有什麽好看的,看多了晃眼。”
長庚從善如流地收回目光,問顧昀道:“義父,那位大師說你還要離京,是真的嗎?”
顧昀:“唔。”
長庚追問道:“什麽時候?”
“說不好,”顧昀道,“看皇上的意思——我要是走了,侯府裏你最大,你說了算,有什麽事不懂的,和王叔商量。”
好好讀書,專心習武之類的事,顧昀沒囑咐,因為在這方麵長庚實在自覺得讓他這個做長輩得都覺得汗顏。
長庚聽了這話,結結實實地愣住了,好半晌,他才艱難地問道:“義父不打算帶我去嗎?”
“啊?”顧昀莫名其妙道,“帶你去幹什麽?”
長庚驀地刹住腳步。
這日之前,長庚從未想到過還有這一茬事。
從雁回到京城,顧昀一直是把他帶在身邊的,長庚根本沒有意識到,一旦小義父再次領兵上西北,會與他相隔大半個中原河山。
眨眼間,長庚心裏茅塞頓開似的突然聯想到一連串的事——自己在義父眼裏,恐怕就隻是個文不成武不就的小孩子,將士遠赴邊疆,會帶刀帶槍帶鎧甲,誰會帶個拖累人的家眷呢?
將來顧昀去了西北邊疆,要是那邊平安無事,他或許還能一年回京述職一次,倘若稍有不太平,就說不準要在那邊待到猴年馬月了,如今他已經滿打滿算的十四歲了,加冠前的少年時光還剩幾年呢?
到時候他便要離開安定侯的庇護,獨自搬出侯府。他會頂著個莫名其妙的虛名,活在空無一物的京城裏……
義父也總會娶妻生子,到了那時候,他還會記得當年扔在侯府放養的小累贅嗎?
他們以父子相稱,可原來緣分就像一寸長的破燈撚,才點火就燒到了頭,隻有他還沉浸在地久天長的夢裏。
這麽一想,整個皇宮都好像變成了一個大冰窖,把他囫圇個地凍在了裏頭。
顧昀見他突然停下,便回過頭來疑惑地端詳著他。
長庚一時有些惶急脫口道:“我也要跟你去邊疆,我可以從軍!”
顧昀心說:“別鬧了,把你挖出門溜達一圈都那麽難,從什麽軍?”
不過他經過了小半年的磨合,大概找到了一點當長輩的竅門,並沒有當麵打擊長庚,隻是帶著裝過頭、顯得有些浮誇的鼓勵笑道:“好啊,將來去給我當參軍吧小殿下。”
長庚:“……”
顯然,顧昀找到的是如何當一個四歲幼童長輩的竅門,活活晚了十年。
長庚一腔絕望的眷戀被對方風輕雲淡地卷了回來,完全沒當真。
少年於是沉靜地閉了嘴,不再做無謂的掙紮,緊緊地盯著顧昀頎長的背影,好像盯著一扇窮極一生非過不可的窄門。
隆安皇帝李豐是長庚名義上的兄長,但從麵相上,看不出他們倆有一點血緣關係,皇上長得更像先帝。
算來還是長庚第二次見他,比起上次兵荒馬亂,這回看得更清楚了些,新皇剛過而立,正是一個男人一生中最好的年紀,長了一副端正的好麵貌,縱然不是皇帝,單瞧他的麵相,一生也潦倒不到哪去。
長庚心很細,特別是到了京城以後,尤善察言觀色,顧昀提得少,但沈先生沒那麽多忌諱,私下裏對皇上很有些抱怨,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一個尖酸刻薄、小肚雞腸的形象,但其實不是。
顧昀前腳還沒進屋,隆安皇帝已經吩咐一邊的內侍去拿火盆了,口中還道:“我早跟他們說了,皇叔肯定來得早,快進來暖和暖和,我看你就冷。”
隆安皇帝稱他為“皇叔”,其實是不太合禮數的,因為顧昀畢竟不姓李,當年先帝私下裏愛寵,隨便說說也就算了,皇上卻將這年幼時的親昵習慣保存了下來。
他在顧昀麵前並不稱朕,熱情中帶著點隨意的親昵,不像待臣子,倒仿佛是來了個家人。
“小長庚也過來,”李豐看了看長庚,喟歎道,“這少年人可真是一天變一個樣子,上回見他還沒這麽高呢——我新近繼位,總是戰戰兢兢,這幾個月焦頭爛額的,也沒顧上你,過來讓皇兄好好看看。”
長庚本來已經做好了不受待見的準備,不料皇上的“不待見”如此隱蔽,以至於他完全沒感覺出來。
這皇城帝都,恩仇皆是隱蔽,乍一看誰和誰都是一團和睦歡喜。
顧昀和皇上一來一往地隨意聊了幾句閑話,間或回憶一下童年過往,隆安皇帝便搬出了給長庚準備的“壓歲錢”。
長庚一個雁回鎮長大的野孩子,沒怎麽接觸過人情世故,也不曾見過什麽世麵,隻知道“無功不受祿”,聽著祝小腳一件一件地報,幾乎有點不安起來,懷疑顧昀一大早把他拎起來領進宮,就是為了找皇上收租子的!
隆安皇帝和顏悅色地問了長庚讀書習武的進度,又說道:“你是我李家後人,往後可要勤勉,得長本事,將來好給皇兄分憂啊——長庚將來想做些什麽?”
長庚看了顧昀一眼,說道:“將來願為大帥親衛,侍奉鞍前馬後,為皇上開疆拓土。”
隆安皇帝大笑,看起來龍心甚悅,連連誇獎長庚有誌氣。
顧昀在一邊端起茶碗喝茶潤喉,不插話,隻是笑,笑得眼角都飛了起來,溫暖得不行。
“誰侍奉誰?”他心裏無奈地想著。
一邊無奈,他一邊又覺得順耳,一直從耳朵舒爽到了心裏,連方才見了和尚的晦氣都一掃而空了。
隆安皇帝又玩笑似的道:“話是這麽說,可邊疆將士們苦得很,你義父哪舍得讓你去受那個罪?”
顧昀知道皇上這是繞著彎地敲打他,十分有眼色地接道:“臣要是敢把小皇子帶上沙場,皇上這做兄長的第一個饒不了臣呢。”
隆安皇帝滿意了,招手將祝小腳叫了來:“洋人教皇的使者上回送來一個大座鍾,比禦花園的假山還大,活脫脫是座小樓,每半個時辰裏麵就有傀儡出來表演歌舞,熱鬧得很,你帶長庚去瞧瞧新鮮,朕跟皇叔再說幾句閑話。”
長庚知道他們有正事要談,立刻識趣地跟著祝小腳走了。
祝小腳對這個知書達理、身世複雜的四殿下十分殷勤,一路把他引到了暖閣裏。
“暖閣”是一個半封閉的花園,外麵罩著光怪陸離的琉璃磚,通風的地方都裝了蒸汽火盆,裏麵四季如春,繁花似錦。
隆安皇帝說的大座鍾就擺在正中間,像是山野風光裏闖進的一台西洋景。
長庚感慨了一下洋人做工的精致,但和多數中原人一樣,他也不太能欣賞得了那些濃墨重彩的圖畫,新奇過後,很快就失去了興趣,目光落在了暖閣一角——那裏有個人,正是方才路上碰見的了然和尚。
了然不會說話,輕輕地比劃了幾下,身邊的小沙彌立刻上前見禮道:“四殿下,祝公公,我與師叔蒙聖上恩典,在禦花園逗留賞玩,途中遇見魏王,師父與魏王說話去了,我們在這等他,希望沒掃了四殿下的雅興。”
長庚彬彬有禮道:“打擾大師了。”
了然又做了幾個手勢,他不管幹什麽都有一種行雲流水般的仙氣,讓人一點也感覺不出這啞僧的局促。小沙彌在旁邊解釋道:“師叔說他看見四殿下就覺得投緣,讓您以後如果得空,去護國寺坐一坐,必以好茶相奉。”
長庚客氣道:“自然。”
了然和尚向長庚伸出手,長庚不明所以,猶豫了一下,將自己的手遞了過去。
了然便在他手心寫道:“殿下信我佛否?”
長庚不像顧昀那樣討厭和尚,這些僧人身上出世清靜的氣質讓他一見就心生好感。
但他也並無信仰,因為毫無概念,不了解,也就談不上信與不信。
長庚不想當麵駁了然的麵子,便隻是笑。
了然隨即了然,不以為忤,反而露出了一點笑容,在長庚手心一字一字地寫道:“未知苦處,不信神佛,幸哉,大善。”
長庚一愣,少年正對上啞僧如包萬象的眼睛,突然覺得自己心裏的沉屙被對方一眼便洞穿了,一時間,烏爾骨、秀娘、真假難辨的出身、難以啟齒的妄念全都流水似的從他心裏滑過,被那“未知苦處,不信神佛”八個字一箭洞穿。
了然對他合十一禮,正要離去。
長庚卻突然叫住他:“大師,日後我會去護國寺拜會的。”
了然笑了笑,領著他的小沙彌飄然而去。
正這當,到了暖閣中大鍾報時的聲音,輕快的樂聲響起,長庚驀地回頭,見座鍾十二道小門以此打開,鑽出了十二個小小的木傀儡,有拉琴,有跳舞的,還有引吭高歌的,歡歡喜喜地唱完一首,鞠了個躬,又轉身轉回了小門中。
熱鬧都塵埃落定了。
這天之後,顧昀就過上了比先前還要早出晚歸的日子——隆安皇帝的意思是派他代表大梁,同西洋教皇的使者簽訂通商條約,現在西域邊境開通一個集市,倘若順利,就再將商路打開一點。
這樣一來,他馬上就得準備啟程了,顧昀在京城和北大營中間一天要跑幾個來回,走之前還得擺平戶部,緊盯著這一年配給軍中的紫流金額度,忙得不可開交。
正月十六那天,顧昀和沈易照常晚歸,已經訂好了第二天就要離京,兩人有些事要商量,便一起回了侯府。
沈易:“皇上怎麽把加萊熒惑也交給我們押送了,不怕我們半路上偷偷宰了那蠻子世子?”
顧昀苦笑道:“皇上駁回了我今年增加紫流金配給的奏折,說是靈樞院從洋人那偷師了一種新傀儡機,可以代人耕種,神得不行,畝產能增加一半,今年打算先在江南推廣——紫流金又多了一項出處,實在分不出來了,我能怎麽說?玄鐵營還能與民爭利嗎?皇上又說,玄鐵營是國之利器,短誰也不能短了咱們,所以將蠻人加的那一成歲貢撥給了我們,你說我還敢動那蠻人世子嗎?”
隆安皇帝的意思很明確——加萊世子掉一根汗毛,玄鐵營的鐵怪物們就不用燒紫流金了,你顧昀自己推去。
沈易想了想,無言以對,隻好氣得笑了。
兩人越過侯府看門的鐵傀儡,沈易問道:“對了,你明天要離京的事,跟四殿下說好了嗎?”
顧昀摸了摸鼻子。
沈易:“怎麽?”
顧昀壓低聲音,在他耳邊道:“我跟他說我陪皇上去香山,明天晚上不回來住,一會萬一見了他,記著別給我穿幫。”
沈易沉默片刻,感慨道:“……大帥,你真有種啊!”
顧昀也苦惱,自從他無意中透露出一點自己可能要回邊疆的意思,長庚整個人就不對了,以前練武是勤奮,現在成了玩命,頭天還把手腕震傷了,腫得饅頭一樣,下午又不管不顧地去射箭,嚇得教他武藝的師父天天找顧昀告罪。
顧昀覺得長庚有點太粘他了,別人家的父子也這麽肉麻麽?
棉襖太貼身了,把他穿出一身熱汗來,實在是個熨帖的負擔。
兩人並肩走進侯府,一進門,卻發現這個點鍾了,侯府居然燈火通明,誰也沒睡。
一個花紅柳綠的小丫頭炮仗似的從裏麵衝了出來,回頭喊道:“大哥大哥,侯爺回來了!”
顧昀愣愣地想道:“侯府什麽時候有姑娘了,莫非門口大柳樹成精了?”
再仔細一看,“小丫頭”居然是曹娘子,他將自己盛裝打扮成了一個小娘子,還是個準備歡歡喜喜過大年的小娘子。
顧昀納悶道:“你們幹什麽?”
“長庚大哥說今天是侯爺壽辰,特意囑咐大家夥都等您回來呢。”曹娘子說道,“沈將軍也來了,正好能一起吃麵。”
沈易聞言一口答應:“好,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說完,他意味深長地看了顧昀一眼,巧妙地用目光傳達了自己的意思——你這個騙子,內疚嗎?
顧昀被他老人家的醜臉寒磣得胃疼, 心說:“可不是嗎,還沒被你咒死呢。”
當然, 身為安定侯,他不太方便由著性子無理取鬧, 起碼麵子上要過得去, 當下隻是神色淡淡地微微頷首:“托大師的福。”
那眉清目秀的白臉和尚了然跟著見禮,卻隻是笑盈盈的不吭聲,顧昀又忍不住看了他一眼。
了癡解釋道:“侯爺勿怪, 我這師弟雖然悟性極佳, 精研佛法,但可惜天生是個修閉口禪的。”
顧昀一愣, 這個了然居然是個啞巴。
了然和尚上前一步, 向顧昀伸出雙手,這和尚白得幾乎炫目,顯得眉目越發的黑,像一段橫陳在雪地上的焦木,倘若不是個和尚, 必有一把黑如墨跡的長發,加上唇紅齒白,簡直像個白瓷做的妖物。
顧昀微微皺眉, 心想:“這是要幹嘛,給我開光?”
了癡和尚道:“侯爺身係邊疆安穩,不日想必又要離京,師弟想為侯爺祈福祝安。”
顧昀一哂:“有勞大師,這倒不必了——我也沒念過一天經,沒上過一炷香,就不去吵佛祖他老人家了。”
了癡:“阿彌陀佛,佛法無邊,普度眾生,侯爺此言差矣。”
顧昀聽見“阿彌陀佛”四個字就很想打人,耐心已經到了極限,再不想跟他們扯淡,麵色淡淡地撂下一句:“皇上還在等,我便不多耽擱了,擇日再拜訪大師,少陪。”
說完,他便拽著長庚隨祝小腳往宮殿裏走去,長庚無意中回頭看了一眼,見那了然和尚絲毫沒有受顧昀態度的影響,依然虔誠如跪在佛祖坐下,口中無聲地念念有詞,仿佛要不由分說地將祈來的氣運加在漸行漸遠的顧昀身上。
信不信在你,度不度在我。
長庚正出神,手上突然被人拉了一把,顧昀沒好氣地低聲道:“和尚有什麽好看的,看多了晃眼。”
長庚從善如流地收回目光,問顧昀道:“義父,那位大師說你還要離京,是真的嗎?”
顧昀:“唔。”
長庚追問道:“什麽時候?”
“說不好,”顧昀道,“看皇上的意思——我要是走了,侯府裏你最大,你說了算,有什麽事不懂的,和王叔商量。”
好好讀書,專心習武之類的事,顧昀沒囑咐,因為在這方麵長庚實在自覺得讓他這個做長輩得都覺得汗顏。
長庚聽了這話,結結實實地愣住了,好半晌,他才艱難地問道:“義父不打算帶我去嗎?”
“啊?”顧昀莫名其妙道,“帶你去幹什麽?”
長庚驀地刹住腳步。
這日之前,長庚從未想到過還有這一茬事。
從雁回到京城,顧昀一直是把他帶在身邊的,長庚根本沒有意識到,一旦小義父再次領兵上西北,會與他相隔大半個中原河山。
眨眼間,長庚心裏茅塞頓開似的突然聯想到一連串的事——自己在義父眼裏,恐怕就隻是個文不成武不就的小孩子,將士遠赴邊疆,會帶刀帶槍帶鎧甲,誰會帶個拖累人的家眷呢?
將來顧昀去了西北邊疆,要是那邊平安無事,他或許還能一年回京述職一次,倘若稍有不太平,就說不準要在那邊待到猴年馬月了,如今他已經滿打滿算的十四歲了,加冠前的少年時光還剩幾年呢?
到時候他便要離開安定侯的庇護,獨自搬出侯府。他會頂著個莫名其妙的虛名,活在空無一物的京城裏……
義父也總會娶妻生子,到了那時候,他還會記得當年扔在侯府放養的小累贅嗎?
他們以父子相稱,可原來緣分就像一寸長的破燈撚,才點火就燒到了頭,隻有他還沉浸在地久天長的夢裏。
這麽一想,整個皇宮都好像變成了一個大冰窖,把他囫圇個地凍在了裏頭。
顧昀見他突然停下,便回過頭來疑惑地端詳著他。
長庚一時有些惶急脫口道:“我也要跟你去邊疆,我可以從軍!”
顧昀心說:“別鬧了,把你挖出門溜達一圈都那麽難,從什麽軍?”
不過他經過了小半年的磨合,大概找到了一點當長輩的竅門,並沒有當麵打擊長庚,隻是帶著裝過頭、顯得有些浮誇的鼓勵笑道:“好啊,將來去給我當參軍吧小殿下。”
長庚:“……”
顯然,顧昀找到的是如何當一個四歲幼童長輩的竅門,活活晚了十年。
長庚一腔絕望的眷戀被對方風輕雲淡地卷了回來,完全沒當真。
少年於是沉靜地閉了嘴,不再做無謂的掙紮,緊緊地盯著顧昀頎長的背影,好像盯著一扇窮極一生非過不可的窄門。
隆安皇帝李豐是長庚名義上的兄長,但從麵相上,看不出他們倆有一點血緣關係,皇上長得更像先帝。
算來還是長庚第二次見他,比起上次兵荒馬亂,這回看得更清楚了些,新皇剛過而立,正是一個男人一生中最好的年紀,長了一副端正的好麵貌,縱然不是皇帝,單瞧他的麵相,一生也潦倒不到哪去。
長庚心很細,特別是到了京城以後,尤善察言觀色,顧昀提得少,但沈先生沒那麽多忌諱,私下裏對皇上很有些抱怨,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一個尖酸刻薄、小肚雞腸的形象,但其實不是。
顧昀前腳還沒進屋,隆安皇帝已經吩咐一邊的內侍去拿火盆了,口中還道:“我早跟他們說了,皇叔肯定來得早,快進來暖和暖和,我看你就冷。”
隆安皇帝稱他為“皇叔”,其實是不太合禮數的,因為顧昀畢竟不姓李,當年先帝私下裏愛寵,隨便說說也就算了,皇上卻將這年幼時的親昵習慣保存了下來。
他在顧昀麵前並不稱朕,熱情中帶著點隨意的親昵,不像待臣子,倒仿佛是來了個家人。
“小長庚也過來,”李豐看了看長庚,喟歎道,“這少年人可真是一天變一個樣子,上回見他還沒這麽高呢——我新近繼位,總是戰戰兢兢,這幾個月焦頭爛額的,也沒顧上你,過來讓皇兄好好看看。”
長庚本來已經做好了不受待見的準備,不料皇上的“不待見”如此隱蔽,以至於他完全沒感覺出來。
這皇城帝都,恩仇皆是隱蔽,乍一看誰和誰都是一團和睦歡喜。
顧昀和皇上一來一往地隨意聊了幾句閑話,間或回憶一下童年過往,隆安皇帝便搬出了給長庚準備的“壓歲錢”。
長庚一個雁回鎮長大的野孩子,沒怎麽接觸過人情世故,也不曾見過什麽世麵,隻知道“無功不受祿”,聽著祝小腳一件一件地報,幾乎有點不安起來,懷疑顧昀一大早把他拎起來領進宮,就是為了找皇上收租子的!
隆安皇帝和顏悅色地問了長庚讀書習武的進度,又說道:“你是我李家後人,往後可要勤勉,得長本事,將來好給皇兄分憂啊——長庚將來想做些什麽?”
長庚看了顧昀一眼,說道:“將來願為大帥親衛,侍奉鞍前馬後,為皇上開疆拓土。”
隆安皇帝大笑,看起來龍心甚悅,連連誇獎長庚有誌氣。
顧昀在一邊端起茶碗喝茶潤喉,不插話,隻是笑,笑得眼角都飛了起來,溫暖得不行。
“誰侍奉誰?”他心裏無奈地想著。
一邊無奈,他一邊又覺得順耳,一直從耳朵舒爽到了心裏,連方才見了和尚的晦氣都一掃而空了。
隆安皇帝又玩笑似的道:“話是這麽說,可邊疆將士們苦得很,你義父哪舍得讓你去受那個罪?”
顧昀知道皇上這是繞著彎地敲打他,十分有眼色地接道:“臣要是敢把小皇子帶上沙場,皇上這做兄長的第一個饒不了臣呢。”
隆安皇帝滿意了,招手將祝小腳叫了來:“洋人教皇的使者上回送來一個大座鍾,比禦花園的假山還大,活脫脫是座小樓,每半個時辰裏麵就有傀儡出來表演歌舞,熱鬧得很,你帶長庚去瞧瞧新鮮,朕跟皇叔再說幾句閑話。”
長庚知道他們有正事要談,立刻識趣地跟著祝小腳走了。
祝小腳對這個知書達理、身世複雜的四殿下十分殷勤,一路把他引到了暖閣裏。
“暖閣”是一個半封閉的花園,外麵罩著光怪陸離的琉璃磚,通風的地方都裝了蒸汽火盆,裏麵四季如春,繁花似錦。
隆安皇帝說的大座鍾就擺在正中間,像是山野風光裏闖進的一台西洋景。
長庚感慨了一下洋人做工的精致,但和多數中原人一樣,他也不太能欣賞得了那些濃墨重彩的圖畫,新奇過後,很快就失去了興趣,目光落在了暖閣一角——那裏有個人,正是方才路上碰見的了然和尚。
了然不會說話,輕輕地比劃了幾下,身邊的小沙彌立刻上前見禮道:“四殿下,祝公公,我與師叔蒙聖上恩典,在禦花園逗留賞玩,途中遇見魏王,師父與魏王說話去了,我們在這等他,希望沒掃了四殿下的雅興。”
長庚彬彬有禮道:“打擾大師了。”
了然又做了幾個手勢,他不管幹什麽都有一種行雲流水般的仙氣,讓人一點也感覺不出這啞僧的局促。小沙彌在旁邊解釋道:“師叔說他看見四殿下就覺得投緣,讓您以後如果得空,去護國寺坐一坐,必以好茶相奉。”
長庚客氣道:“自然。”
了然和尚向長庚伸出手,長庚不明所以,猶豫了一下,將自己的手遞了過去。
了然便在他手心寫道:“殿下信我佛否?”
長庚不像顧昀那樣討厭和尚,這些僧人身上出世清靜的氣質讓他一見就心生好感。
但他也並無信仰,因為毫無概念,不了解,也就談不上信與不信。
長庚不想當麵駁了然的麵子,便隻是笑。
了然隨即了然,不以為忤,反而露出了一點笑容,在長庚手心一字一字地寫道:“未知苦處,不信神佛,幸哉,大善。”
長庚一愣,少年正對上啞僧如包萬象的眼睛,突然覺得自己心裏的沉屙被對方一眼便洞穿了,一時間,烏爾骨、秀娘、真假難辨的出身、難以啟齒的妄念全都流水似的從他心裏滑過,被那“未知苦處,不信神佛”八個字一箭洞穿。
了然對他合十一禮,正要離去。
長庚卻突然叫住他:“大師,日後我會去護國寺拜會的。”
了然笑了笑,領著他的小沙彌飄然而去。
正這當,到了暖閣中大鍾報時的聲音,輕快的樂聲響起,長庚驀地回頭,見座鍾十二道小門以此打開,鑽出了十二個小小的木傀儡,有拉琴,有跳舞的,還有引吭高歌的,歡歡喜喜地唱完一首,鞠了個躬,又轉身轉回了小門中。
熱鬧都塵埃落定了。
這天之後,顧昀就過上了比先前還要早出晚歸的日子——隆安皇帝的意思是派他代表大梁,同西洋教皇的使者簽訂通商條約,現在西域邊境開通一個集市,倘若順利,就再將商路打開一點。
這樣一來,他馬上就得準備啟程了,顧昀在京城和北大營中間一天要跑幾個來回,走之前還得擺平戶部,緊盯著這一年配給軍中的紫流金額度,忙得不可開交。
正月十六那天,顧昀和沈易照常晚歸,已經訂好了第二天就要離京,兩人有些事要商量,便一起回了侯府。
沈易:“皇上怎麽把加萊熒惑也交給我們押送了,不怕我們半路上偷偷宰了那蠻子世子?”
顧昀苦笑道:“皇上駁回了我今年增加紫流金配給的奏折,說是靈樞院從洋人那偷師了一種新傀儡機,可以代人耕種,神得不行,畝產能增加一半,今年打算先在江南推廣——紫流金又多了一項出處,實在分不出來了,我能怎麽說?玄鐵營還能與民爭利嗎?皇上又說,玄鐵營是國之利器,短誰也不能短了咱們,所以將蠻人加的那一成歲貢撥給了我們,你說我還敢動那蠻人世子嗎?”
隆安皇帝的意思很明確——加萊世子掉一根汗毛,玄鐵營的鐵怪物們就不用燒紫流金了,你顧昀自己推去。
沈易想了想,無言以對,隻好氣得笑了。
兩人越過侯府看門的鐵傀儡,沈易問道:“對了,你明天要離京的事,跟四殿下說好了嗎?”
顧昀摸了摸鼻子。
沈易:“怎麽?”
顧昀壓低聲音,在他耳邊道:“我跟他說我陪皇上去香山,明天晚上不回來住,一會萬一見了他,記著別給我穿幫。”
沈易沉默片刻,感慨道:“……大帥,你真有種啊!”
顧昀也苦惱,自從他無意中透露出一點自己可能要回邊疆的意思,長庚整個人就不對了,以前練武是勤奮,現在成了玩命,頭天還把手腕震傷了,腫得饅頭一樣,下午又不管不顧地去射箭,嚇得教他武藝的師父天天找顧昀告罪。
顧昀覺得長庚有點太粘他了,別人家的父子也這麽肉麻麽?
棉襖太貼身了,把他穿出一身熱汗來,實在是個熨帖的負擔。
兩人並肩走進侯府,一進門,卻發現這個點鍾了,侯府居然燈火通明,誰也沒睡。
一個花紅柳綠的小丫頭炮仗似的從裏麵衝了出來,回頭喊道:“大哥大哥,侯爺回來了!”
顧昀愣愣地想道:“侯府什麽時候有姑娘了,莫非門口大柳樹成精了?”
再仔細一看,“小丫頭”居然是曹娘子,他將自己盛裝打扮成了一個小娘子,還是個準備歡歡喜喜過大年的小娘子。
顧昀納悶道:“你們幹什麽?”
“長庚大哥說今天是侯爺壽辰,特意囑咐大家夥都等您回來呢。”曹娘子說道,“沈將軍也來了,正好能一起吃麵。”
沈易聞言一口答應:“好,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說完,他意味深長地看了顧昀一眼,巧妙地用目光傳達了自己的意思——你這個騙子,內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