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 西域諸國求和的消息傳入京城, 軍機處奏請隆安皇帝後,緊急商量了一天,批複安定侯, 需確保兩件事:第一,讓叛賊三五年內無翻身之力, 省得他們對付洋人的時候這邊再後院起火;第二,要紫流金, 越多越好, 國庫之危暫解開,但大梁紫流金之困還未鬆口,四境之圍之所以先從西邊下手, 玄鐵營在此是一方麵, 其次也是為了以最快的速度解決紫流金問題。
其他大小事宜由安定侯自己酌情做主。
隨後雁親王便進宮麵聖,將這一階段的戰事、烽火票的成果與李豐做一個簡短的報告。
李豐掐指一算, 幾乎要震驚於烽火票的效果, 忍不住道:“怎麽這麽多?”
“這也不稀奇,朝中大人們急聖上之所急,願意毀家紓難者不計其數,關鍵時候豈有自保的道理?多少都盡了些力。”長庚先不慌不忙地拍了個馬屁,又道, “至於民間——有道是‘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旱則資舟, 水則資車,以待乏也’,能成一方巨賈之人,大抵都不是隻會追逐眼前蠅頭小利商販。”
李豐沉吟片刻,問道:“那按你的意思,他們打算從朕這裏追逐到什麽呢?”
長庚不假思索地侃侃道:“商人家財萬貫,但也需得風裏來雨裏去,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比看老天爺臉色吃飯的農人強不到什麽地方——有時候朝廷一條法令下去,就能讓萬貫家財傾家蕩產,或是行商途中遇到強梁,身家性命都會不保——如今國難當頭,以江南首富杜萬全等人為首的一幹商會巨賈挺身而出,一方麵是為了報國,另一方麵,又何嚐不是想找皇兄當個靠山呢?”
奉承話李豐聽得多了,沒那麽容易被打動,神色淡淡地看著話裏有話的雁親王。
長庚也不多賣關子,又趁熱打鐵道:“眼下正是用錢之際,朝廷還打算發第二批烽火票,皇兄看……是不是適當給這些商會領頭人一點甜頭,以鼓勵更多人傾囊相助呢?”
李豐沒吭聲,用一種異樣的眼神打量起長庚。
有時候“真心實意”這種東西是有時效性的,過期不候,譬如京城被圍困,隆安皇帝滿腔悲憤與愧疚,恨不能一頭撞死在先帝陵時,打算傳位給長庚的決定是真心實意的。也譬如眼下局勢漸穩,他看長庚的角度也隨著時日一起緩緩偏轉,也偏得十分真心實意。
雁王李f方才二十出頭,放在尋常人家裏,不過還是個剛剛開始學著挑梁過日子的毛頭小子,他卻在短短半年間一手將大梁危局緩和下來,此時靜立西暖閣中,芝蘭玉樹、沉穩有度,讓人說不出的……妒忌。
試想一代九五之尊,甫一登基沒幾年,便先後被兩場叛亂糊了一身官司,還鬧出了“北大營嘩變”這種滑天下之大稽的奇聞異事,乃至於最後被外族鐵蹄染指山河,四方生民流離失所……而這一切在走過最低點之後,都在雁親王上朝掌握軍機處開始慢慢好轉——李豐心裏會是個什麽滋味?
百年後史家該如何評價這段曆史?
李豐真是一點也不想知道。
最重要的是,他還那麽年輕。
李豐心頭橫亙著一股陰鬱,態度也跟著冷淡下來,不輕不重地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們既是大梁子民,為國為民,便是傾家蕩產,難道不是分內之事嗎?要朕許什麽好處——那不真成了買官賣官了?成何體統!”
長庚極會察言觀色,與李豐目光輕輕一接觸,立刻就知道皇帝這毫無來由的冷漠是因為什麽,心裏雖在冷笑,臉上卻露出一副不似作偽的震驚與不解:“皇……”
李豐不耐煩地打斷他:“行了!如何嘉獎深明大義的民間商人,回頭讓戶部和禮部一起理出個分寸來,適可而止就是,不可榮寵太過。”
長庚擺出一張“悶悶不樂”的臉色,半晌,才不情不願地道了聲“是”。
李豐看了他一眼,忽然似有意似無意地提起:“吏部尚書衛疏年事已高,昨兒夜裏正好下雨,他早起趕著上朝,一沒留神在自己家裏摔了一跤,摔斷了腿,朕派太醫看過了,眼瞅著恐怕要不好,衛家已經向朕遞了請辭告老的折子……這樣一來,吏部尚書一職恐要空缺出來,阿f你統領軍機處,可有人選舉薦?”
這是一句不甚高明的試探,但不高明不代表沒效果。
對於李豐這種生性多疑的人來說,無論長庚是順水推舟地籠絡自己人上位,還是答得過於滴水不漏,都不是李豐希望看見的,前者說明他野心太大,後者說明他處心積慮。
長庚先是一愣,隨即本能地脫口道:“什麽?衛大人出事了?”
那模樣竟像是真的一無所知。
這句話脫口說完,長庚仿佛“才回過神”,發覺自己答非所問,於是皺眉思索良久,對隆安皇帝焦頭爛額地歎了口氣:“這……皇兄恕罪,臣這一陣子每日圍著這一點銀子打轉,實在也是無暇他顧,吏部的折子可能還沒來得及看見。這個……尚書一職至關重要,臣一時也想不大出人選……”
李豐懷疑他在推脫:“不妨,你盡管說。”
長庚伸手按了按緊鎖的眉心,頓了頓,答道:“這樣,不如皇兄在朝中公開考評,有能者居之?”
李豐:“……”
這答案實在出乎意料,李豐被雁王不按常理辦事的天馬行空唬得一愣,幾乎被他帶跑了,脫口問道:“怎麽考?”
“譬如為官履曆,有何政績,多年來功勞幾何等等,都有記錄,”長庚話音微微一頓,話音一轉又接道,“還可以加上此人是否有擔當、知大義等標準,比如是否認購過烽火票——說到這裏,臣弟倒是想起個事,為著往後烽火票順利推行,皇兄能否將持有多少烽火票也納入考評標準?這不算賣官鬻爵了吧?”
李豐:“……”
說了半天又被這小子兜回來了,李豐感覺倘若此時撬開雁王那俊俏的腦袋,裏麵的腦漿想必都結成了元寶的形狀了。
隆安皇帝哭笑不得道:“你……混賬話!”
長庚這回卻沒有順杆爬地一味討巧,低聲告了罪,眉目間帶上了一點遮掩不住的愁緒。
這麽三言兩語驢唇不對馬嘴的對話,李豐心裏的陰鬱疑慮倒是散了大半,也看得出雁親王的心思真不在吏部。
“無論如何,”李豐心道,“他也算是鞠躬盡瘁了。”
這麽一想,李豐神色稍霽,揮手對長庚道:“算了,你先回去吧,讓朕再想想。”
長庚應了一聲,行禮告退,心知這一關算是過了。
然而就在他將要退出西暖閣的時候,李豐忽然叫住了他。
“等等阿f,還有件事,”李豐和顏悅色地用拉家常的語氣說道,“如今你年紀也不小了,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也太不像話,總該成家立業了。”
長庚心裏狠狠地一跳。
李豐親切地說道:“方大學士的嫡孫女年方十七,正待字閨中,我聽說此女早有賢名,書香門第的姑娘,教養想必也好,出身也不算辱沒你,可堪佳偶。你大嫂聽說,很想替你張羅一二,我多嘴問一句,若你中意,皇兄替你做了這主,如何?”
這門親事非但好,簡直是太好了——大學士方鴻雖已致仕多年,但滿朝要員有一多半要拜他為座師,膝下三子,個個出息得很,更有一位剛接任了戶部尚書,自元和年來,世家門閥,隱隱以方家為首。
長庚的臉色卻一瞬間變得極難看。
李豐長眉一挑,問道:“怎麽?”
長庚轉身掀衣擺跪下,臉繃得死緊,隻是不吭聲。
李豐奇道:“你這是做什麽?”
長庚一言不發,跪著不吭聲。
李豐再怎麽親切也是皇帝,見他這樣,臉色也撂了下來:“看不上就說看不上,你堂堂親王,誰還能逼你的婚不成?擺臉色給誰看?”
“臣弟不願意,”長庚給他行了個大禮,聲音都不對了,“長嫂如母,皇後娘娘一片愛護之心被臣弟辜負,皇兄還是治我的罪吧。”
李豐皺眉道:“因為什麽?你是聽說了那姑娘什麽不好,還是另有心上人?這裏沒外人,不必避諱誰,盡管說就是。”
長庚目光在西暖閣內一掃,固執著不肯吱聲,眼圈微紅。
李豐當然不是為了給雁王找一樁好親事,他也萬萬不會看著方家與雁王結姻,這樣虛情假意的提起,其實是方才的試探還沒完,也沒想到會激起雁王這麽激烈的情緒,當下起了幾分好奇,一揮手叫內侍撤出殿外候旨。
西暖閣中隻剩下兄弟兩人,李豐道:“這會能說了麽?”
長庚對他深施一禮,沒吭聲,卻先緩緩解開朝服衣領。
李豐吃了一驚,整個人站了起來:“這……”
雁王那年輕的胸口上布滿了陳年的舊傷疤,最觸目驚心的便是一處燙傷,離咽喉很近,細細的一條,像是被著著的燒火棍抽的。
“還請皇兄恕臣弟禦前失儀之罪。”長庚低聲道,帶出一點不易察覺的顫抖。
李豐大驚過後隨即反應過來,呆了好一會,才放柔了聲音,低聲問道:“是當年那個蠻族女人嗎?”
長庚臉色青白一片,伸手把衣服緩緩歸攏好。
那城上拉弓、一箭射死東瀛賊首的手指劇烈地顫抖著,他垂下眼低聲道:“雖因一人之過而惡視天下人乃是懦夫行徑,但……”
他咬了咬牙,話音不由自主地斷了一下,一揖到地:“方家姑娘蘭心蕙質,該有個終身所托,臣弟性情古怪,實在不喜人近身,什麽婚事……皇兄往後還是不要再提了。”
李豐愕然道:“這是什麽話,堂堂親王,豈有一輩子不成親的道理?”
長庚麵無表情道:“那麽皇上不如卸下臣王爵,放我與那些個野僧人浪跡江湖?”
李豐:“……”
雁王看著是光風霽月、知書達理,實際小脾氣不少,而且犯起脾氣來也不疾風驟雨、摔杯子摔碗,就一句話“我撂挑子不幹了,愛找誰找誰去”。
李豐氣結,拿他沒辦法,當即發了一通火,讓雁王滾出去,雁王二話沒說滾了。
內侍有眼色地一路小跑跟上來,屁顛屁顛地問道:“王爺,回軍機處嗎?”
雁王十天半月也不一定回家一趟,幾乎就是住在軍機處的。
長庚卻一頓之後,目光有些茫然地散亂出去,似乎站在原地發起呆來,內侍不敢打擾,隻好大氣也不敢出地在旁邊站著。
“……不,”長庚低聲道,“回家。”
長庚身上那些陳年的舊傷疤,連顧昀都沒給看過,他一直以為那會像一段不可觸碰的歲月,可是沒想到今時今日,居然成了他從李豐那裏拖延周旋的工具。
馬車轆轆走過京城寬闊而四通八達的青石板路,閉目養神的長庚突然睜開眼。
有一天這些都會變得不可收拾。
有一天他會比現在還要不擇手段。
但他總覺得自己心裏並不難受,因為一步一步都是他自己走出來的,早就想好了,沒什麽好後悔的。
一路回到了冷冷清清的安定侯府,他誰也沒驚動,東西也沒吃,徑自來到顧昀那無比整潔簡單的臥房中躺下,閉上眼,好像被子上都還有清淺的藥香。
半個多月之後,朝堂上無數扯皮爭辯之後,隆安皇帝最終駁回了雁王關於“首批購入烽火票的百姓按著金額大小予以加官進爵”的荒謬提議,隻許諾給商會,未來等局勢穩定,會開通軍隊護衛的商路,使其免受盜賊匪徒侵擾,此時購入過烽火票的可以直接憑此票獲得入會資格,不必繳納會任何費用。
而又過了一個多月,一條震驚朝野的法令自上而下實行——將烽火票作為文臣吏治考核的重要指標。
一把所有人此時都沒有看見的刀鋒,緩緩地露出形跡來。
這法令一出,舉世皆驚——大梁朝廷並不虧待官吏,俸祿不算低,但官場上人情往來,花銷也大,特別到了元和先帝年間,國力在武皇帝的鐵血開拓下曾經空前強盛了那麽幾年,奢靡排場已然隱約有蔚然成風的態勢,此時又鼓勵官員為了前途購入烽火票,靠國家俸祿能有幾個錢?
將來豈不是鼓勵貪汙舞弊?
不過幾天,邊疆都聽到了風聲。
“子熹!”沈易把馬韁繩往親兵手裏一摔,直接闖進帥帳,剛要說話,卻見顧昀鼻梁上夾著個鉑金琉璃鏡,就知道他又沒吃藥,隻好將下麵的話咽了回去——顧昀近來也不知是怎麽了,隻要不見外人,便越來越不怎麽吃藥了,好像打算當一個心境平和的瞎眼聾子。
沈易剛抬起手。
顧昀便道:“不用,你說就是,我也練練唇語。”
沈易歎了口氣:“……吏治改革的事聽說了嗎?”
唇語顧昀是會看的,但這些年一直依賴藥物,身邊的人又都會為了照顧他而打手語,弄得他有些生疏了,得慢慢習慣,他反應了一會才弄明白沈易指的是什麽,顧昀眉心緩緩地皺了起來,緩緩點點頭。
“雁王殿下到底是怎麽回事?這麽搞下去不怕人以後說他是貪官佞臣之始嗎?就算能解一時燃眉之急,以後怎麽辦?有家底的名門望族就算了,天下寒門士子不把他的脊梁骨戳碎了嗎?你說他獨掌軍機處,本來就樹大招風容易遭嫉,我真是……”
沈易一番話說得滿懷憂慮,他一憂慮嘴皮子就快得仿佛小雞啄米,上下翻飛,直把顧昀看得眼暈——大半沒“聽”懂,但是最後一句看明白了。
沈易:“將來他打算怎麽收場?”
顧昀沉默了下來。
沈易:“子熹,說句話。”
“不能再打下去了。”顧昀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地答道。
沈易:“……”
他重重地長歎一口氣,懷疑顧昀方才是根本沒“聽”見他碎碎叨叨地說了些什麽,心道:“練唇語,練個屁,練我的嘴皮子還差不多。”
沈易正打算交換溝通方式,顧昀便自顧自地接道:“先前我有些太急躁冒進了,被人炸一下也是活該,好在這邊有驚無險,但我這幾天想了好多……加萊熒惑不是西邊這幫窩囊廢,那頭恐怕要打幾場硬仗,咱們現在恐怕沒有一鼓作氣家底——得從長計議。”
沈易一愣:“你是打算……”
“我這一頭就把朝廷拖累得團團轉,”顧昀低聲道,“該休養生息了。”
其他大小事宜由安定侯自己酌情做主。
隨後雁親王便進宮麵聖,將這一階段的戰事、烽火票的成果與李豐做一個簡短的報告。
李豐掐指一算, 幾乎要震驚於烽火票的效果, 忍不住道:“怎麽這麽多?”
“這也不稀奇,朝中大人們急聖上之所急,願意毀家紓難者不計其數,關鍵時候豈有自保的道理?多少都盡了些力。”長庚先不慌不忙地拍了個馬屁,又道, “至於民間——有道是‘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旱則資舟, 水則資車,以待乏也’,能成一方巨賈之人,大抵都不是隻會追逐眼前蠅頭小利商販。”
李豐沉吟片刻,問道:“那按你的意思,他們打算從朕這裏追逐到什麽呢?”
長庚不假思索地侃侃道:“商人家財萬貫,但也需得風裏來雨裏去,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比看老天爺臉色吃飯的農人強不到什麽地方——有時候朝廷一條法令下去,就能讓萬貫家財傾家蕩產,或是行商途中遇到強梁,身家性命都會不保——如今國難當頭,以江南首富杜萬全等人為首的一幹商會巨賈挺身而出,一方麵是為了報國,另一方麵,又何嚐不是想找皇兄當個靠山呢?”
奉承話李豐聽得多了,沒那麽容易被打動,神色淡淡地看著話裏有話的雁親王。
長庚也不多賣關子,又趁熱打鐵道:“眼下正是用錢之際,朝廷還打算發第二批烽火票,皇兄看……是不是適當給這些商會領頭人一點甜頭,以鼓勵更多人傾囊相助呢?”
李豐沒吭聲,用一種異樣的眼神打量起長庚。
有時候“真心實意”這種東西是有時效性的,過期不候,譬如京城被圍困,隆安皇帝滿腔悲憤與愧疚,恨不能一頭撞死在先帝陵時,打算傳位給長庚的決定是真心實意的。也譬如眼下局勢漸穩,他看長庚的角度也隨著時日一起緩緩偏轉,也偏得十分真心實意。
雁王李f方才二十出頭,放在尋常人家裏,不過還是個剛剛開始學著挑梁過日子的毛頭小子,他卻在短短半年間一手將大梁危局緩和下來,此時靜立西暖閣中,芝蘭玉樹、沉穩有度,讓人說不出的……妒忌。
試想一代九五之尊,甫一登基沒幾年,便先後被兩場叛亂糊了一身官司,還鬧出了“北大營嘩變”這種滑天下之大稽的奇聞異事,乃至於最後被外族鐵蹄染指山河,四方生民流離失所……而這一切在走過最低點之後,都在雁親王上朝掌握軍機處開始慢慢好轉——李豐心裏會是個什麽滋味?
百年後史家該如何評價這段曆史?
李豐真是一點也不想知道。
最重要的是,他還那麽年輕。
李豐心頭橫亙著一股陰鬱,態度也跟著冷淡下來,不輕不重地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們既是大梁子民,為國為民,便是傾家蕩產,難道不是分內之事嗎?要朕許什麽好處——那不真成了買官賣官了?成何體統!”
長庚極會察言觀色,與李豐目光輕輕一接觸,立刻就知道皇帝這毫無來由的冷漠是因為什麽,心裏雖在冷笑,臉上卻露出一副不似作偽的震驚與不解:“皇……”
李豐不耐煩地打斷他:“行了!如何嘉獎深明大義的民間商人,回頭讓戶部和禮部一起理出個分寸來,適可而止就是,不可榮寵太過。”
長庚擺出一張“悶悶不樂”的臉色,半晌,才不情不願地道了聲“是”。
李豐看了他一眼,忽然似有意似無意地提起:“吏部尚書衛疏年事已高,昨兒夜裏正好下雨,他早起趕著上朝,一沒留神在自己家裏摔了一跤,摔斷了腿,朕派太醫看過了,眼瞅著恐怕要不好,衛家已經向朕遞了請辭告老的折子……這樣一來,吏部尚書一職恐要空缺出來,阿f你統領軍機處,可有人選舉薦?”
這是一句不甚高明的試探,但不高明不代表沒效果。
對於李豐這種生性多疑的人來說,無論長庚是順水推舟地籠絡自己人上位,還是答得過於滴水不漏,都不是李豐希望看見的,前者說明他野心太大,後者說明他處心積慮。
長庚先是一愣,隨即本能地脫口道:“什麽?衛大人出事了?”
那模樣竟像是真的一無所知。
這句話脫口說完,長庚仿佛“才回過神”,發覺自己答非所問,於是皺眉思索良久,對隆安皇帝焦頭爛額地歎了口氣:“這……皇兄恕罪,臣這一陣子每日圍著這一點銀子打轉,實在也是無暇他顧,吏部的折子可能還沒來得及看見。這個……尚書一職至關重要,臣一時也想不大出人選……”
李豐懷疑他在推脫:“不妨,你盡管說。”
長庚伸手按了按緊鎖的眉心,頓了頓,答道:“這樣,不如皇兄在朝中公開考評,有能者居之?”
李豐:“……”
這答案實在出乎意料,李豐被雁王不按常理辦事的天馬行空唬得一愣,幾乎被他帶跑了,脫口問道:“怎麽考?”
“譬如為官履曆,有何政績,多年來功勞幾何等等,都有記錄,”長庚話音微微一頓,話音一轉又接道,“還可以加上此人是否有擔當、知大義等標準,比如是否認購過烽火票——說到這裏,臣弟倒是想起個事,為著往後烽火票順利推行,皇兄能否將持有多少烽火票也納入考評標準?這不算賣官鬻爵了吧?”
李豐:“……”
說了半天又被這小子兜回來了,李豐感覺倘若此時撬開雁王那俊俏的腦袋,裏麵的腦漿想必都結成了元寶的形狀了。
隆安皇帝哭笑不得道:“你……混賬話!”
長庚這回卻沒有順杆爬地一味討巧,低聲告了罪,眉目間帶上了一點遮掩不住的愁緒。
這麽三言兩語驢唇不對馬嘴的對話,李豐心裏的陰鬱疑慮倒是散了大半,也看得出雁親王的心思真不在吏部。
“無論如何,”李豐心道,“他也算是鞠躬盡瘁了。”
這麽一想,李豐神色稍霽,揮手對長庚道:“算了,你先回去吧,讓朕再想想。”
長庚應了一聲,行禮告退,心知這一關算是過了。
然而就在他將要退出西暖閣的時候,李豐忽然叫住了他。
“等等阿f,還有件事,”李豐和顏悅色地用拉家常的語氣說道,“如今你年紀也不小了,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也太不像話,總該成家立業了。”
長庚心裏狠狠地一跳。
李豐親切地說道:“方大學士的嫡孫女年方十七,正待字閨中,我聽說此女早有賢名,書香門第的姑娘,教養想必也好,出身也不算辱沒你,可堪佳偶。你大嫂聽說,很想替你張羅一二,我多嘴問一句,若你中意,皇兄替你做了這主,如何?”
這門親事非但好,簡直是太好了——大學士方鴻雖已致仕多年,但滿朝要員有一多半要拜他為座師,膝下三子,個個出息得很,更有一位剛接任了戶部尚書,自元和年來,世家門閥,隱隱以方家為首。
長庚的臉色卻一瞬間變得極難看。
李豐長眉一挑,問道:“怎麽?”
長庚轉身掀衣擺跪下,臉繃得死緊,隻是不吭聲。
李豐奇道:“你這是做什麽?”
長庚一言不發,跪著不吭聲。
李豐再怎麽親切也是皇帝,見他這樣,臉色也撂了下來:“看不上就說看不上,你堂堂親王,誰還能逼你的婚不成?擺臉色給誰看?”
“臣弟不願意,”長庚給他行了個大禮,聲音都不對了,“長嫂如母,皇後娘娘一片愛護之心被臣弟辜負,皇兄還是治我的罪吧。”
李豐皺眉道:“因為什麽?你是聽說了那姑娘什麽不好,還是另有心上人?這裏沒外人,不必避諱誰,盡管說就是。”
長庚目光在西暖閣內一掃,固執著不肯吱聲,眼圈微紅。
李豐當然不是為了給雁王找一樁好親事,他也萬萬不會看著方家與雁王結姻,這樣虛情假意的提起,其實是方才的試探還沒完,也沒想到會激起雁王這麽激烈的情緒,當下起了幾分好奇,一揮手叫內侍撤出殿外候旨。
西暖閣中隻剩下兄弟兩人,李豐道:“這會能說了麽?”
長庚對他深施一禮,沒吭聲,卻先緩緩解開朝服衣領。
李豐吃了一驚,整個人站了起來:“這……”
雁王那年輕的胸口上布滿了陳年的舊傷疤,最觸目驚心的便是一處燙傷,離咽喉很近,細細的一條,像是被著著的燒火棍抽的。
“還請皇兄恕臣弟禦前失儀之罪。”長庚低聲道,帶出一點不易察覺的顫抖。
李豐大驚過後隨即反應過來,呆了好一會,才放柔了聲音,低聲問道:“是當年那個蠻族女人嗎?”
長庚臉色青白一片,伸手把衣服緩緩歸攏好。
那城上拉弓、一箭射死東瀛賊首的手指劇烈地顫抖著,他垂下眼低聲道:“雖因一人之過而惡視天下人乃是懦夫行徑,但……”
他咬了咬牙,話音不由自主地斷了一下,一揖到地:“方家姑娘蘭心蕙質,該有個終身所托,臣弟性情古怪,實在不喜人近身,什麽婚事……皇兄往後還是不要再提了。”
李豐愕然道:“這是什麽話,堂堂親王,豈有一輩子不成親的道理?”
長庚麵無表情道:“那麽皇上不如卸下臣王爵,放我與那些個野僧人浪跡江湖?”
李豐:“……”
雁王看著是光風霽月、知書達理,實際小脾氣不少,而且犯起脾氣來也不疾風驟雨、摔杯子摔碗,就一句話“我撂挑子不幹了,愛找誰找誰去”。
李豐氣結,拿他沒辦法,當即發了一通火,讓雁王滾出去,雁王二話沒說滾了。
內侍有眼色地一路小跑跟上來,屁顛屁顛地問道:“王爺,回軍機處嗎?”
雁王十天半月也不一定回家一趟,幾乎就是住在軍機處的。
長庚卻一頓之後,目光有些茫然地散亂出去,似乎站在原地發起呆來,內侍不敢打擾,隻好大氣也不敢出地在旁邊站著。
“……不,”長庚低聲道,“回家。”
長庚身上那些陳年的舊傷疤,連顧昀都沒給看過,他一直以為那會像一段不可觸碰的歲月,可是沒想到今時今日,居然成了他從李豐那裏拖延周旋的工具。
馬車轆轆走過京城寬闊而四通八達的青石板路,閉目養神的長庚突然睜開眼。
有一天這些都會變得不可收拾。
有一天他會比現在還要不擇手段。
但他總覺得自己心裏並不難受,因為一步一步都是他自己走出來的,早就想好了,沒什麽好後悔的。
一路回到了冷冷清清的安定侯府,他誰也沒驚動,東西也沒吃,徑自來到顧昀那無比整潔簡單的臥房中躺下,閉上眼,好像被子上都還有清淺的藥香。
半個多月之後,朝堂上無數扯皮爭辯之後,隆安皇帝最終駁回了雁王關於“首批購入烽火票的百姓按著金額大小予以加官進爵”的荒謬提議,隻許諾給商會,未來等局勢穩定,會開通軍隊護衛的商路,使其免受盜賊匪徒侵擾,此時購入過烽火票的可以直接憑此票獲得入會資格,不必繳納會任何費用。
而又過了一個多月,一條震驚朝野的法令自上而下實行——將烽火票作為文臣吏治考核的重要指標。
一把所有人此時都沒有看見的刀鋒,緩緩地露出形跡來。
這法令一出,舉世皆驚——大梁朝廷並不虧待官吏,俸祿不算低,但官場上人情往來,花銷也大,特別到了元和先帝年間,國力在武皇帝的鐵血開拓下曾經空前強盛了那麽幾年,奢靡排場已然隱約有蔚然成風的態勢,此時又鼓勵官員為了前途購入烽火票,靠國家俸祿能有幾個錢?
將來豈不是鼓勵貪汙舞弊?
不過幾天,邊疆都聽到了風聲。
“子熹!”沈易把馬韁繩往親兵手裏一摔,直接闖進帥帳,剛要說話,卻見顧昀鼻梁上夾著個鉑金琉璃鏡,就知道他又沒吃藥,隻好將下麵的話咽了回去——顧昀近來也不知是怎麽了,隻要不見外人,便越來越不怎麽吃藥了,好像打算當一個心境平和的瞎眼聾子。
沈易剛抬起手。
顧昀便道:“不用,你說就是,我也練練唇語。”
沈易歎了口氣:“……吏治改革的事聽說了嗎?”
唇語顧昀是會看的,但這些年一直依賴藥物,身邊的人又都會為了照顧他而打手語,弄得他有些生疏了,得慢慢習慣,他反應了一會才弄明白沈易指的是什麽,顧昀眉心緩緩地皺了起來,緩緩點點頭。
“雁王殿下到底是怎麽回事?這麽搞下去不怕人以後說他是貪官佞臣之始嗎?就算能解一時燃眉之急,以後怎麽辦?有家底的名門望族就算了,天下寒門士子不把他的脊梁骨戳碎了嗎?你說他獨掌軍機處,本來就樹大招風容易遭嫉,我真是……”
沈易一番話說得滿懷憂慮,他一憂慮嘴皮子就快得仿佛小雞啄米,上下翻飛,直把顧昀看得眼暈——大半沒“聽”懂,但是最後一句看明白了。
沈易:“將來他打算怎麽收場?”
顧昀沉默了下來。
沈易:“子熹,說句話。”
“不能再打下去了。”顧昀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地答道。
沈易:“……”
他重重地長歎一口氣,懷疑顧昀方才是根本沒“聽”見他碎碎叨叨地說了些什麽,心道:“練唇語,練個屁,練我的嘴皮子還差不多。”
沈易正打算交換溝通方式,顧昀便自顧自地接道:“先前我有些太急躁冒進了,被人炸一下也是活該,好在這邊有驚無險,但我這幾天想了好多……加萊熒惑不是西邊這幫窩囊廢,那頭恐怕要打幾場硬仗,咱們現在恐怕沒有一鼓作氣家底——得從長計議。”
沈易一愣:“你是打算……”
“我這一頭就把朝廷拖累得團團轉,”顧昀低聲道,“該休養生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