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與西洋兩軍前線對峙良久, 雙方誰也不肯退讓, 交手大小戰役無數場,總體算下來基本是旗鼓相當,誰也奈何不了誰。


    正月十六這天, 一批大梁海蛟戰艦趁淩晨出發,神不知鬼不覺地離港, 在物資已經開始繃緊的情況下,再一次分走了一部分人馬, 悄無聲息地沿江而去。


    當時晨曦尚未升起, 沈易在一片漆黑裏對顧昀說道:“你這樣未免太冒險了。”


    顧昀沒理會,隻是風馬牛不相及地說道:“早晨讓人給我煮碗麵吃,要打個雞蛋。”


    沈易忙暈了頭, 聽得莫名其妙, 半天才想起這是什麽日子,嘀咕道:“你還挺有閑心。”


    他低聲跟旁邊的親兵吩咐了幾句, 隨後又接茬不依不饒地嘮叨道:“先前不是說起碼等鐵軌線修好嗎, 倘若紫流金專線真的開通,到時候咱們的勝算會大很多,你現在動手,萬一兩邊配合稍微出一點問題,那就……這也太冒險了!”


    “險中求富貴, ”顧昀麵不改色道,“我一個風華正茂的男子,幹嘛要和對麵那老頭子一樣謹小慎微?”


    沈易聽他又不說人話, 怒道:“顧子熹!”


    顧昀歎了口氣,往北的方向看了一眼,他這時的視力已經無力再洞穿千山萬水了。


    “季平,”顧昀低聲道,“倘若京城一番平順,我們早已經不戰而屈人之兵了,你說是這場戰役的冒險大,還是繼續讓他們拖下去,拖到朝中生變冒險大?”


    沈易愣了愣,啞口無言,他是負責一方的將軍,隻需排兵布陣,不必思考四境布局,也不必憂慮大梁前後五十年是否還有兵禍。


    “這次我們無論如何要在主和派開口之前先下一城,一旦給了他們開口說話的機會,不知道會讓他們拖到什麽時候,一鼓作氣,再衰三竭,哪怕休養生息,也不能超過三五年,否則北都的天潢貴胄們會逐漸好了傷疤忘了疼,再等我們這一代人死光,後人會認為南半江山生來就是所謂雙方共治的,”顧昀瞥了沈易一眼,說道,“冒一次險是值得的,到時候我會把玄鐵虎符留給你,萬一……你就迅速收攏剩餘兵力,以待來時,不必慌張,立刻抽調玄鐵營臨時支援,西洋人最多是水上的能耐,到了陸地上沒什麽可怕的,咱們還有回旋餘地。”


    沈易眉頭快要擰出皺紋來了。


    正這時,炊事兵將煮好的麵送來了,下麵條的人給大帥的小灶做得十分精心,長壽麵一根是一根,粗細均勻,蛋也熟嫩剛好,湯是湯肉是肉的,還有浸滿了肉湯的細筍絲沉浮其中。


    顧昀接過來吃了兩筷子,忽然問道:“怎麽沒有青菜葉子?”


    沈易奇道:“你不是不吃嗎?”


    “我什麽時候說不吃的……”顧昀嘀咕了一句,隨意扒拉了幾口,還是覺得這碗麵裏差了點什麽,他原地思索了一會,恍然大悟。


    原來所謂生日與節日,其實都不過是因人而起,有那麽個人願意在這麽一天給他辦一個小小的“儀式”,是變著法子表達“我把你放在心上”。


    其中的滋味其實都藏在那句壓在麵湯下麵的話裏,而不是這幾口不鹹不淡的吃食。


    五天後,顧昀正式接到了外事團名單,隻掃了一眼,他就塞給沈易,輕描淡寫地吩咐道:“看見了吧,隻能準備動手了。”


    沈易別無他法,隻能從命。


    “以防萬一,季平,我要交代你幾句話——真要是有點什麽事,你替我坐鎮中軍,在地上你和洋人有一戰之力,但記著不許下水,你水戰經驗太少,不是那老東西的對手。”顧昀說著,又從帥帳中取出四封寫好的信,“倘若大體不出錯,給京城發第一封戰報,倘若天命不眷顧,咱們真出了意外,那就發第二封,讓軍機處全力配合補救,別忘了附一封請罪的折子,玄鐵虎符蓋章,責任我一人擔就是……後麵兩封是私信,第三封先寄給長庚,穩一穩他,等事端平靜了,要是有機會,你再把第四封給他。”


    沈易怒道:“你跟我交代後事嗎?”


    “本帥犯得上因為幾隻西洋猴子交代後事?”顧昀滿不在乎地一挑眉道,“我這叫思慮周全,也省得到時候我再寫一遍了,軍令如山,別在這跟我廢話,滾去幹活!”


    第二天夜裏,大梁水軍毫無預兆地突然發難,大張旗鼓地進犯西洋軍陣地,雙方都快打熟了,一照麵立刻分外眼紅。西洋軍雖然始料未及,仍然迅速組織反攻,一上手便感覺到這一回的大量水軍格外凶猛。


    雅先生在睡袍外麵直接批上外衣,無論如何也想不通是什麽讓顧昀突然想打破已經膠著的前線態勢,依照他們眼下得到的消息,大梁國內不應該有這麽一個契機。


    顧昀這回連例行試探的過程都省了,好像根本不關心敵軍儲配情況,直接上重炮,“海烏賊”雨點似的往外打,西洋主艦猝不及防間挨了好幾下,剛修好的側槳又沉了下去,幾乎癱瘓起來。


    西洋主艦上一時間一片混亂。


    “不要慌,別慌!”雅先生一把扯過一隻銅吼,“都原地待命!短蛟立刻集結,攔住他們……陛下!”


    教皇緩緩踱步而出,來到甲板上順著千裏眼往外望去。


    “鎮定一點。”他低聲吩咐。


    這年邁的首領好像有種能安撫人心的神力,輕輕的一句話,周遭亂七八糟的船員與衛兵頓時都安靜了下來,等著他發號施令。


    “對方的前鋒艦船規模大約隻是平時的一半多一點,衝鋒這樣厲害,不是顧昀的風格,”教皇低聲道,“為什麽?”


    雅先生勉強壓下心緒:“梁人太瘋狂了,我看他們不像衝鋒,倒像是最後的魚死網破。”


    教皇一邊讓傳令兵調整護衛艦隊的隊形,一邊搖了搖頭:“這不合邏輯。”


    雅先生皺眉思量良久,忽然道:“對了!我記得陛下前些日子收到了一封來自敵營的外事團即將抵達前線的消息,會不會和那個有關?”


    教皇:“你的意思是說,梁人國內內政出現了裂痕,有人想要妥協結束這場戰爭?”


    “有證據支撐,”雅先生飛快地說道,“您想,我們曾經估算過大梁火車建成通車時間,陛下當時還說過,他們整條線路建成後,我們會很被動,我們不是還設計過幾條破壞該線路的方案嗎?可是按照我們的推算,這條鐵路線去年年底之前無論如何也應該建成了,甚至可能已經開始了試運,可是他們到現在一點動靜都沒有,說明確實是內部出了問題!”


    教皇雙手抱在胸前,一根手指微微磨蹭著自己的下巴,此時,顧昀的前鋒已經如一把尖刀刺穿了西洋戰艦防線,殺氣騰騰地破浪而來。


    西洋護衛隊將主艦包圍成一個堅實的球,儲存的鷹甲從主艦上橫飛出去,雨點似的攻擊居高臨下而至。


    “如果是我,”雅先生自顧自地說道,“我會將主艦後退,迅速製作一個包圍圈,將這支前鋒引入其中,包抄殲滅,他們這麽猛烈的炮火絕對支撐不了太久,一旦與身後斷絕聯係,就死在這裏麵了!”


    教皇靜靜地反問道:“你認為顧昀會犯這種低級的錯誤?”


    雅先生:“……”


    “在上戰場之前,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了解你的對手——傳令,收縮兩翼,防禦為主,往東南方向轉移,立刻召援兵。”教皇一邊有條不紊地發號施令,一邊對雅先生說道,“如果你真的認真研究過顧在東海平定叛亂、在西南抓捕山匪的那幾個經典案例,認真反省過我們跟他在北方交的幾次手,就應該對顧昀有一個粗略的了解,當他手上的資源真處於劣勢的時候,他不但不會讓你看出來,還會天衣無縫地將整肅的玄鐵營拉到你麵前,讓你一看就嚇破膽子……他們梁人管這個叫‘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雅先生不以為然,但麵上不敢反對,隻好順著教皇的話音說:“是,陛下。”


    “你看著,這隻是個誘餌。”教皇笑道,“我們有點耐心,拖著他的魚鉤跑遠一點,很快就能真正看見他手裏的籌碼。”


    就在這時,傳令兵跑來報:“陛下,第一第二第三軍艦隊不在港,在出‘遠海任務’,您看……”


    “遠海任務”是專門去護送接應聖地物資船的。


    教皇頭也不回道:“他們應該還沒走遠,立刻調回來,‘遠海’沿線很安全,護送那點物資不需要三支艦隊,對付親愛的宿敵必須要有敬意和誠意。”


    “是!”


    “回航!收攏兩翼!”


    “護衛艦隊調整東南方向,注意速度——”


    “鷹!暫時撤回來。主艦所有防禦鋼板落下,排水啟動——”


    整個西洋艦隊飛快地聚集成了一個緊密的龐然大物,剛出港的物資護衛艦隊飛快地回航,虎視眈眈地盯著麵前悍不畏死一般橫衝直撞的大梁海軍,結成了厚實的防衛。


    每次都是顧昀遛西洋人,這回情況突然變了,變成了西洋人用厚重的防衛遛著大梁前鋒四處尋找下嘴的地方。


    兩刻之後,大梁這支瘋狗一樣的前鋒軍終於慢下來了,顯然是已經筋疲力竭。


    教皇:“雅克,你看。”


    他話音沒落,便見大批的接應與補給艦隊從三路而下,大梁的底牌終於藏不住了,在夜色中露出了猙獰的獠牙。


    雅先生大吃一驚——如果方才真按著自己所說,立刻包圍吃掉梁人前鋒,那缺了三支艦隊的己方兩側立刻會被敵人拉長削弱,輕易就會被埋伏的梁人洞穿撕裂!


    “我說過,”教皇略帶責備地看了他一眼,“隻有了解你的敵人,你才會知道自己真正的機會在哪裏——所有艦隊準備反擊!趁他們沒有‘站穩’,給他們當頭一棒!”


    他話音剛落,西洋人的炮火便海嘯似的平推了出去,大梁三路主力部隊才一照麵就損失慘重,他們甚至沒來得及還擊一炮,最前端的海蛟戰艦就已經被紛紛擊沉。


    一眼看過去,這一次有效供給幾乎消滅了大梁水軍主力部隊近四分之一的有生力量。


    西洋水軍艦隊沸騰了,從顧昀坐鎮兩江的那天開始,他們就沒在他手上討到過這麽大的便宜!


    然而顧昀本人卻並沒有想象中的憤怒和焦頭爛額。


    此時,大梁水軍中一艘不起眼的中型海蛟上,顧昀正好整以暇地看著自己大量的“戰艦”被擊沉,眼皮都沒眨一下地對身側的親衛說道:“你看,我說什麽來著?知己知彼,那老東西打一仗能準備十幾年,大概是很用心研究過我了。”


    倘若此時是白天,西洋人大概會更容易發現那些被擊沉的船的特殊之處。


    船都是空的,更像是“海烏賊”的另一種形態。


    這還是靈樞院那幫窮酸的餿主意——將前線報廢的戰艦歸攏,然後仿造海烏賊的動力係統,將艦船整個清空,這種空有其表的戰艦非常的輕,用很少一點動力就能讓它自動在水麵滑行很遠,雖然沒什麽用,但卻是壯聲勢嚇唬人的利器。


    顧昀將手中一部分水軍派出,真直接上戰場,必然被洋人看出來生出懷疑,因此幹脆用這種方法虛晃一槍。


    “要是他們能被一時的勝利衝昏頭腦就更好了,”顧昀翹著二郎腿坐在一邊,“散開,記著,咱們今天的任務是拖住敵人。”


    親兵舔了舔嘴唇:“大帥,‘那邊’能趕上嗎?”


    “那不敢說,趕不上就是我的氣數盡了,”顧昀低低地笑了一聲,“注意機動。”


    西洋主艦上,雅先生果然大喜過望昏了頭,可惜旁邊有個教皇陛下,他未敢太過忘形。


    而且很快他就發現,這支出師不利的大梁水軍並沒有那麽容易對付,梁人馬失前蹄後,很快做出了調整,顧昀那滾刀肉似的作戰風格又陣前,弄得西洋人焦頭爛額,將這場本該是以多擊少的殲滅戰打成近乎勢均力敵的情景。


    兩軍主力從半夜一直糾纏到了隔日清晨——


    第一縷陽光刺破海麵的時候,黑暗中混亂地戰鬥了一宿的戰場格局陡然暴露在陽光下。


    大梁主艦上,親兵急道:“大帥,那邊還沒有消息,我們撤吧,再這麽下去,主艦位置會暴露的,咱們沒有他們那怎麽炸都不沉的大鐵怪,您不能以身犯險!”


    顧昀伸手摩挲著自己琉璃鏡的邊框:“稍安勿躁。”


    而就在這時,教皇突然將手中的千裏眼往雅先生手裏一塞:“那艘吳越號!那肯定是敵軍主艦,顧昀一定在上麵,拿下它!”


    密集的炮火隨著教皇一聲令下轉移,顧昀所在主艦一時避無可避。


    親兵:“大帥!”


    千鈞一發間,四五艘短艦在顧昀未曾下令的情況下搶道而出,以自己的艦身攔在主艦前麵,隨即爆炸聲平地而起。


    顧昀的側臉驟然繃緊,這時,一個水兵跌跌撞撞地闖了進來:“大帥,我們頂不住了!”


    顧昀微微眯起眼。


    “大帥!”


    “沒事,不用慌……後隊變前隊,遛他們一會,”顧昀低聲吩咐道,“從……”


    他一句話沒說完,突然,空中傳來一聲鷹唳,那聲音尖利得宛如警報哨,連顧昀這個半聾都聽見了。


    顧昀驀地回頭。


    那是岸上負責總調度的沈易給他的暗號——另一邊得手了!


    親兵愣了一下,隨後一躍而起:“我們的鷹!”


    顧昀:“給我千裏眼。”


    親兵舔了舔幹裂的嘴唇:“大帥,我們……”


    “小心!”


    “轟”一聲——


    就在這時,一顆流彈穿過護衛艦縫隙,正打在大梁主艦的尾部,整個海蛟戰艦巨震,煙塵與火花四起。


    塵囂中,一片琉璃鏡飛了出去,碎了個幹淨。


    正月二十四這天,吃/屎都趕不上熱的的外事團還未抵達前線,李豐已經先在半夜三更被前線加急戰報吵醒。


    玄鐵虎符落款——前線大捷!


    顧昀這半年來的布置初見端倪,他不知什麽時候派人南下南洋,暗中策反了一堆被西洋軍占據南洋諸島,在西南邊境埋伏了一大部分兵力。


    正月二十一日夜,大梁水軍用一部分主力部隊在正麵戰場上突襲敵軍,利用敵軍將領謹小慎微之風,牽製住了敵軍兵力,同時埋伏在西南邊境的海蛟戰艦團席卷南洋諸島,裏應外合下殲滅洋人盤踞於此的勢力,而後立刻發兵,截了敵軍遠洋補給線,神不知鬼不覺地扼住了對方的脖子!


    誰說堂堂大梁水軍打不了遠海戰役?


    戰報十分簡潔,隻說了結果,詳情與傷亡情況沒有贅述。


    這場戰役後,西洋軍狼狽撤退至東瀛海域,各地民兵趁機對地麵敵軍發動了襲擊,南半江山炸了個四麵開花,是沉寂許久的前線第一道曙光。


    李豐近一躍而起,半夜三更穿衣服要召大朝會。


    狗屁的外事團,能將洋人打回老家,一個土渣都不給他們帶走。


    內侍圍著他團團轉,自祝小腳死後,李豐身邊的人換了好幾個,都不太合心,此時跟在他身邊伺候的也是個老人了,話不多,還算機靈:“恭喜陛下,有顧帥在,收複江南指日可待了!”


    李豐“哈哈”一笑,幾乎有些語無倫次道:“朕九泉之下總算不用擔心難以和列祖列宗交代了,真是。”


    腿腳瘸了好久的李豐幾乎腳下生風地往外跑去,走到半路,他被清晨夜風一吹,隆安皇帝發熱的腦子終於冷下來了,滿臉的喜色也黯淡了一點。


    是了,此戰大勝,然後呢?


    軍機處推行的不少政令都打著“以戰為先”的旗號,各大世家除了每天搬出丹書鐵煥錘約閡欣下衾希褪且恢幌胱乓u健


    如果說李豐之前還對戰與和有些猶豫,顧昀這一場勝利則在其中一方加了重重的籌碼,讓李豐心裏的秤偏向一邊。


    “這些世家門閥心越來越大,連大戰都能幹涉。”皇帝默默地想道,“是何居心?”


    李豐腳步微頓,沒頭沒腦地對內侍說道:“朕那乳母趙氏有幾年沒進過宮了,你還記得她嗎?”


    內侍不明所以,低頭應了一聲:“聽說趙夫人現如今膝下隻有一個女兒,還在宮裏當差,認了方三公子當義子,前一陣子頻繁遞牌子,想必是來求情的。”


    李豐“唔”了一聲,半垂著眼睛:“王子犯法,尚與庶民同罪,當年魏王照樣下獄,也沒見誰站出來說句公道話,怎麽這些人家的兒子倒是一個比一個金貴了?”


    內侍從中聽出了一點殺意,小心翼翼地看了李豐一眼,一時沒敢吭聲。


    李豐一腦門熱汗被冷風吹了下去,他捂住胸口,低低地咳嗽了幾下,內侍忙將一張狐裘披在他身上。


    太子七歲看老,人還算聰明,但是性格太過溫順柔弱,不太像自己,反而更像元和先帝,元和年間是什麽樣的光景?


    李豐現在依然記得——先帝總覺得自己的帝位來得名不正言不順,仰仗過這個又仰仗過那個,連軍權未能控在手裏,哪怕顧家隻剩個半大孩子,他卻依然任憑那要命的玄鐵虎符流傳在外,雞毛大的一點事都要問這個那個的意見,動輒懷柔講感情,養了一大幫國之蛀蟲,幾乎將武帝留下來的殷實家底敗了個幹淨。


    李豐花了十年,依然沒能收拾完先帝留下來的爛攤子。


    李豐這兩年越發覺得自己力不從心了,他不想讓兒子陷入自己父親當年的窘境。


    可是眼下這個狀況,他又該相信誰呢?


    雁王嗎?


    雁王“不娶妻”“不生子”“願為商鞅殉國祚”之類的話都是他自己說的,天下比這話說得好聽的還有好多,那些亂臣賊子證據確鑿的時候都還在痛哭流涕著說自己一身苦衷為國為民,李豐固然一時能被他打動,可漫長的時間總能讓他冷靜下來。


    李豐眼下護著長庚,是因為他也看到了這段改革的價值,雁王有一點說得對,製度與規則才是最重要的,無論雁王想改成什麽樣,這個千瘡百孔的社稷確實是在向好發展的,李豐希望借雁王的手將前朝沉屙徹底清除幹淨,將來給太子留下一個清明人世。


    然而同時,他也絕不可能將柔弱的兒子交到這個殺伐決斷的弟弟手裏,倘若他有一天要追隨先帝而去,那他要料理的第一個人是雁王,第二個就是顧昀。


    “不去了,回宮,明天早晨再召,等天亮,你讓太子過來一趟。”李豐忽然沒頭沒腦地吩咐道。


    內侍莫名其妙,不知道方才還在說趙氏的事,怎麽皇上沉默了一會又扯到了太子身上。


    “還有,”李豐又道,“我帶回來的那封折子呢?拿來我看看。”


    那奏折是徐令寫的,關於改革國子學的一個章程,想法不太成熟,甚至有點稚嫩,不過沒關係,可以丟給軍機處去協調完善,滿朝都在鬧著要殺人砍頭嚴懲科舉舞弊,也隻有那麽幾個書生還能想起往後的事。


    如果可以,李豐也像個尋常父親一樣,希望能給年幼的兒子多幾年庇護,盡可以讓他在後宮玩草蟲子,可是誰知道這個風雲際會的時代馬上還會發生什麽事呢?


    第二天清晨,兩江前線大捷的消息當頭砸來,各方勢力都還沒來得及對這突如其來的結果做出反應。


    李豐第一次立場明確地在大朝會上強硬推行了兩條新政:


    第一,同意軍機處關於廢除烽火票,改鑄幣政策的“隆安新政”。


    第二,原則上同意兩院徐令等人聯名要求改革國子學的章程,其中不完善處,令軍機處牽頭,著禮部國子監與兩院協同修訂。


    同時,李豐在大殿上將江充與靈樞院一起拎出來斥責了一頓,要求立刻加速九省舞弊案的調查進度,所有涉案之人不論出身,一概嚴懲不貸,並責令靈樞院馬上擬章程將京城到江南的蒸汽鐵軌線打開,絕不能給西洋人喘息的餘地,不能浪費這次勝利,他們必須一鼓作氣地贏下去。


    而臨下朝的時候,李豐宣布了自己最後的決定——十一歲的太子即將臨朝聽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殺破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priest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priest並收藏殺破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