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他這個樣子寺廟和宗教部門能接受他嚒”?
“你該不是碰上了個詐騙販子”?...
江麗麗在芳子房間擺弄著頭發不急不慢地說。
......
芳子無言了。
“這種僧人我是第一次聽說,看看網上能不能找到說法”。
......
餘文芳聽著麗麗的話繼續無言著...
“我倒是覺著吧,多一個陌生和不同年紀的朋友能讓我們眼界開闊不少,我爸總是在酒局上跟我說呢”!
麗麗坐起身嗓門大了起來。
“或許緣分來了吧。”~
餘文芳話畢走出房門......
幾天後的課間時分,餘文芳趴在教室走廊的圍欄上“朝思暮想”。時而眺望遠方的幢幢樓房,時而目不轉睛低頭看著樓下的灌木。她的目光漸漸從幽暗轉向堅毅。
“東林寺啊”,
“我一定要親自走一趟”!
餘文芳喃喃自語牢牢抓緊欄杆......
叮鈴叮鈴......
校園的上課鈴聲響起,芳子大步走進教室。
朗讀聲響遍課堂.....
題目:
《星星》
“夏天的夜晚,我們這些小孩子無聊的沒事可做,便在門前樹下看天空。
在我們的頭頂,出現了一顆星星,小小的,閃動著光角兒。我們好奇起來,數著那是四個角兒呢,還是五個角兒。但就在這個時候,那星星的周圍又出現了幾顆星星。就是那麽一瞬間,幾乎不容易察覺,就明亮的出現了。啊,兩顆,三顆。不對,十顆,十五顆。奇跡是這般迅速地出現,越數越多。一時間,夜空一片閃亮,像徒然打開了的百寶箱,燦燦的,灼灼的,目不暇接。這些星星又像是無數沉睡的孩子,募地睜開了光彩的眼睛。它們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現就要玩一個調皮的謎兒!這些鬼精靈,從哪兒來的?是一個家族的兄妹?還是天涯海角集合起來,要開什麽盛會呢?
夜空不在荒涼,星星們都在那裏熱鬧;又裝熊的,有學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擔的,也有高興極了的,提了燈籠一陣風似的跑的。
我們都快活起來,一起站在樹下,揚著小手。星星們似乎很得意了,向我們擠弄著眉眼,鬼鬼地笑。”....
“好了同學們,我給你們念地雖然是一篇小學原文課文。但為什麽要在初中過大半的課堂上刻意去朗讀呢?”
“同學們,在我們的人生中會遇上很多無常甚至意外。那麽,知識與文學又給了我們什麽樣的啟示和開導?”
“沒錯,這篇文章是一個小學課文,我為什麽重複這麽多遍。因為在求知的路上,唯有孩子般的赤誠才能在這求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孩子們,讓我們去朗讀與感受文學的智慧吧”!
在語文課老師的開堂朗讀和“啟迪”學生們的思想下,整個課堂瞬間掌聲雷動!語文老師是一位三十出頭的年輕文雅男士。春天的劉祖洋老師經常一身白色夾克外出。學生們都稱他為“咩咩”老師,因為他太文雅了,溫柔清爽的外表時刻散發出“儒士”風範,在學生們的印象下就像一隻溫順的“綿羊”。故名“咩咩”......
課堂上的餘文芳專心注目著這位渾身散發文學魅力的老師,這讓她對曆史文學有了更加多的認識和理解,使他更加篤定了那個夢境在她此刻生命的地位!
“這周末我們去趟寺廟吧”~
芳子課後拉起江麗麗的手說。
“怎麽去?”
“你不知道學生去寺廟違反校規嘛”?
江麗麗瞪大圓眼看著餘文芳。
“偷偷去”!?
餘文芳說完下意識地朝東望去......
國家十大禮佛聖地。蘆山,全國十大秀美明山之一,雲霧繚繞的層巒疊嶂到氣勢雄偉的奇岩怪石,那奔騰直下的飛瀑到曲折婉轉的溪流,那神奇詭秘的洞穴到幽深空寂的峽穀......無一不吸引著中外遊客來此觀光遊覽。如果說蘆山秀麗的自然風光迎來了四海賓客,那麽梵音聲聲,香煙嫋嫋的佛寺則是蘆山名揚天下的最好證據。
從“五代”到“大越”時期,蘆山有寺院數百座,真是佛寺因蘆山而得神勢,蘆山借佛寺而揚美名。提起蘆山寺廟必然要談到蘆山腳下的蘆山的“東林寺”。
“東林寺”,位於平江市蘆山東北山腳,距平江市區16公裏,距蘆山山城鎮50公裏。因處於蘆山東向,故名東靈寺。東靈寺,是淨土宗的發源地,為五代名僧“慧遠”創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曆史,是國家佛教的八大道場之一。
相傳戰國時期,有一位名叫匡俗的隱士居住山裏。當年的地方諸侯從手中奪過權力,急需各類賢才來輔佐治理國家,諸侯王曾多次盛情請匡俗出山,可是都被這位隱士婉言謝絕了。後來,諸侯王親自到蘆山求賢,當他帶領大隊人馬趕到匡俗住處時,匡俗已經羽化登仙,隻留下空屋一間。從此,人們就給這座神奇的山取了一個名字叫“蘆山”,又稱“匡蘆”。
東林寺始建以來,曆經1600餘年,至今“鍾磐之音”不絕。平江的沃壤土地為國家的佛教,特別是淨土宗廟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的東靈寺,占地近2萬平方米,有殿堂僧舍310餘間,僧侶近千人,藏經數萬卷,史稱“萬僧之居”。慧遠開創的東靈教義“代表佛教的大趨勢”。今天的東靈寺依然廟宇莊嚴,禪音悠遠,殿宇樓閣,交相輝映;佛學弟子,遍布全國;每年數十萬香客,禮佛參觀,再現昔日淨土宗祖庭的雄姿。
在芳子家住了近一周的江麗麗,周六假期一早與芳子吃過早飯跳上了離家駛去寺廟的“76路”公交車...
“你和那和尚打過招呼沒啊”?
江麗麗朝窗外說話,眼神偷瞄著餘文芳的神情。
“沒有”,
“啥也沒說”。
餘文芳目視前方嘴角微笑著。
這時清晨的第一道陽光透過大巴車窗,晨光的暖意射向每一位乘客。公交車不緩不急地駛入蘆山腳下這片聖儀的“東靈淨土”......
“東林苑站到了,請帶好您的隨身物品依次有序下車,前門上後門下,上車請投幣......”
公交車抵達站點,芳子和麗麗倆人看到了寺廟的實景。
“大獅子”,
“石碑”,
“烏頭門”,
“光明有象橫遍十方,壽量無邊豎穹三際”。
兩行房般高的牌匾對聯印入芳子和麗麗的眼簾。
“東林寺我還真是第一次來耶”!
江麗麗一邊說話一邊張開雙臂像是要把牌匾包在懷裏似的。
“這是...東林淨土...”
“千年古刹,東林寺”。
餘文芳麵露微笑對向江麗麗,說完一把拉住她的手大踏步的走進了寺廟。
踏進寺廟門廊,“風調雨順”四方諸神分別坐落寺院的入廟廊道。
朝裏走,明亮的佛古塔在睡蓮池的中心顯得格外耀眼,讓人肅穆的感受湧上心頭。池園兩端是“鍾樓”和“鼓樓”。鍾鼓自古以來,就有敲鍾擊鼓迎門謝客的傳統道理。寺院早晚敲鼓,與鍾聲相互應和,早上先敲鍾,後擊鼓。晚上先擊鼓,後敲鍾,古稱“晨鍾暮鼓”。
走近佛骨塔,與塔林背靠的是“大雄寶殿”。大殿,塔林,廊道,呈一條豎軸線筆直的坐落在東靈寺中心。周圍則分布著大大小小的佛堂,星羅棋布。
“現身淨飯國中九有四生同尊慈父;
說法靈山會上十方三世供養能仁”。
芳子和江麗麗進入大殿,金光釋迦摩尼佛像佇立在他們的眼前。香火味與莊嚴氣息圍繞在他們身旁,使人超脫世俗進入勝境般的體驗。他倆麵麵相覷,無不讚歎這寺廟帶給人的威嚴聖靈。
“今天寺廟遊客不是很多啊”!
江麗麗對身邊的芳子說。
“這不是很好嗎?有更多精力看這佛苑古刹了”。
芳子說完挽起江麗麗的手又走向大殿“如來”兩旁的羅漢金身像。
“這五百羅漢都是如來的弟子,亦是在菩提樹下親聽佛祖說法傳道的學生”。
聽到這莫名而來的話音,芳子麗麗二人回過頭差點驚呼,並異口同聲表達了見到“道心”和尚的驚訝。
“道心和尚你怎麽會在這裏呀”!
芳子和麗麗同時說道。
“貧僧等候二位小香客多時了,那日見你們很有佛緣,所以特地與你們聊天”。
道心師傅輕聲細語說。
芳子和江麗麗在大殿與道心和尚簡單小聲地攀談著,看到道心和尚一改平日的“藝僧”風格。上衣不再是“寶格麗”名牌,而是一身清風道骨的墨綠色寺院道袍。加上一副深框色眼鏡,在大殿琉璃岩壁的反光襯托下,顯得非常有神韻且知性。像極了一位非常有雅量與學識的僧人。
“那個...道心哥哥。能不能不要聲揚我們是未成年的香客啊,我們是偷摸出來進寺廟的。拜托拜托”......
江麗麗雙手合十作揖狀,表情十分尷尬。鞠完躬就躲在了芳子的身後。
“別沒出息了,你平時不是挺蠻橫的嘛?作為有出息的市民,就不能為平江寺廟香火貢獻一份力嗎”?
芳子說完瞥了一眼麗麗,然後對師傅微笑道。
“沒事的兩位小施主,我們的佛緣算是真正在今天結下了。”
道心和尚說完微微一笑。
“我叫江麗麗,旁邊的是芳子,叫餘文芳,跟你發信息聯係的是她。”
說完話,緊張的江麗麗無處安放的手在餘文芳的胳膊間上下撫摸著。一改往日潑辣的性格,讓餘文芳很不適應...
“隨我參觀一下寺廟吧”?
道心和尚輕聲和藹的說。
“可以的,對你的好奇和對佛學的敬仰,希望您不要介意我們的來訪。雖然這不是我們的第一次見麵,而且請你替我們保守秘密,我們也會很珍惜這次寺廟的旅行”。
餘文芳說。
“好的”!
道心和尚說完領著芳子兩個人走出大雄寶殿,向院落深處走去。
正午的驕陽下,一棵蒼天的百年老樟樹屹立在三人的行道中間。粗壯的樹幹與繁茂的枝葉天然一體,像是要把整個寺廟的院落包裹在樹蔭之下,讓人感覺非常舒適且清涼。在大樹最繁茂的右邊一側,被樹葉遮擋半邊且刻有牌匾的三層閣樓上,則看到醒目的三個大字“藏經樓”。
“這邊請兩位小施主,這裏是藏經樓。對了解寺廟最全麵的地方”。
道心和尚說完雙手合十作虔誠狀。
踏進經樓門檻,餘文芳一眼就看到了書架的老書,
“太武大典”。
芳子驚異了片刻,隨即甩開江麗麗的手大步走近書架翻開讓她驚恐的那本書!
《太武大典》
第十卷,第31443頁......
“永慶十九年,閏二月二十日,太武帝元門移駕回寢宮,於午門換抬轎。九條壯漢突然在旁竄出“行刺”,手持尖刀直奔抬轎。午門告急,幾十名侍衛驚慌不知所措。轎門外布政使司王朗,禦前大臣張恩,殿前侍衛圖倫和太監等數十人護衛救駕。遂禁林衛出,行刺者不敵,卒。次日,太武帝封賞救駕能臣,並下旨加強護衛,皇城進出戒備森嚴”。
餘文芳閱覽後閉上了雙目......
“你該不是碰上了個詐騙販子”?...
江麗麗在芳子房間擺弄著頭發不急不慢地說。
......
芳子無言了。
“這種僧人我是第一次聽說,看看網上能不能找到說法”。
......
餘文芳聽著麗麗的話繼續無言著...
“我倒是覺著吧,多一個陌生和不同年紀的朋友能讓我們眼界開闊不少,我爸總是在酒局上跟我說呢”!
麗麗坐起身嗓門大了起來。
“或許緣分來了吧。”~
餘文芳話畢走出房門......
幾天後的課間時分,餘文芳趴在教室走廊的圍欄上“朝思暮想”。時而眺望遠方的幢幢樓房,時而目不轉睛低頭看著樓下的灌木。她的目光漸漸從幽暗轉向堅毅。
“東林寺啊”,
“我一定要親自走一趟”!
餘文芳喃喃自語牢牢抓緊欄杆......
叮鈴叮鈴......
校園的上課鈴聲響起,芳子大步走進教室。
朗讀聲響遍課堂.....
題目:
《星星》
“夏天的夜晚,我們這些小孩子無聊的沒事可做,便在門前樹下看天空。
在我們的頭頂,出現了一顆星星,小小的,閃動著光角兒。我們好奇起來,數著那是四個角兒呢,還是五個角兒。但就在這個時候,那星星的周圍又出現了幾顆星星。就是那麽一瞬間,幾乎不容易察覺,就明亮的出現了。啊,兩顆,三顆。不對,十顆,十五顆。奇跡是這般迅速地出現,越數越多。一時間,夜空一片閃亮,像徒然打開了的百寶箱,燦燦的,灼灼的,目不暇接。這些星星又像是無數沉睡的孩子,募地睜開了光彩的眼睛。它們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現就要玩一個調皮的謎兒!這些鬼精靈,從哪兒來的?是一個家族的兄妹?還是天涯海角集合起來,要開什麽盛會呢?
夜空不在荒涼,星星們都在那裏熱鬧;又裝熊的,有學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擔的,也有高興極了的,提了燈籠一陣風似的跑的。
我們都快活起來,一起站在樹下,揚著小手。星星們似乎很得意了,向我們擠弄著眉眼,鬼鬼地笑。”....
“好了同學們,我給你們念地雖然是一篇小學原文課文。但為什麽要在初中過大半的課堂上刻意去朗讀呢?”
“同學們,在我們的人生中會遇上很多無常甚至意外。那麽,知識與文學又給了我們什麽樣的啟示和開導?”
“沒錯,這篇文章是一個小學課文,我為什麽重複這麽多遍。因為在求知的路上,唯有孩子般的赤誠才能在這求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孩子們,讓我們去朗讀與感受文學的智慧吧”!
在語文課老師的開堂朗讀和“啟迪”學生們的思想下,整個課堂瞬間掌聲雷動!語文老師是一位三十出頭的年輕文雅男士。春天的劉祖洋老師經常一身白色夾克外出。學生們都稱他為“咩咩”老師,因為他太文雅了,溫柔清爽的外表時刻散發出“儒士”風範,在學生們的印象下就像一隻溫順的“綿羊”。故名“咩咩”......
課堂上的餘文芳專心注目著這位渾身散發文學魅力的老師,這讓她對曆史文學有了更加多的認識和理解,使他更加篤定了那個夢境在她此刻生命的地位!
“這周末我們去趟寺廟吧”~
芳子課後拉起江麗麗的手說。
“怎麽去?”
“你不知道學生去寺廟違反校規嘛”?
江麗麗瞪大圓眼看著餘文芳。
“偷偷去”!?
餘文芳說完下意識地朝東望去......
國家十大禮佛聖地。蘆山,全國十大秀美明山之一,雲霧繚繞的層巒疊嶂到氣勢雄偉的奇岩怪石,那奔騰直下的飛瀑到曲折婉轉的溪流,那神奇詭秘的洞穴到幽深空寂的峽穀......無一不吸引著中外遊客來此觀光遊覽。如果說蘆山秀麗的自然風光迎來了四海賓客,那麽梵音聲聲,香煙嫋嫋的佛寺則是蘆山名揚天下的最好證據。
從“五代”到“大越”時期,蘆山有寺院數百座,真是佛寺因蘆山而得神勢,蘆山借佛寺而揚美名。提起蘆山寺廟必然要談到蘆山腳下的蘆山的“東林寺”。
“東林寺”,位於平江市蘆山東北山腳,距平江市區16公裏,距蘆山山城鎮50公裏。因處於蘆山東向,故名東靈寺。東靈寺,是淨土宗的發源地,為五代名僧“慧遠”創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曆史,是國家佛教的八大道場之一。
相傳戰國時期,有一位名叫匡俗的隱士居住山裏。當年的地方諸侯從手中奪過權力,急需各類賢才來輔佐治理國家,諸侯王曾多次盛情請匡俗出山,可是都被這位隱士婉言謝絕了。後來,諸侯王親自到蘆山求賢,當他帶領大隊人馬趕到匡俗住處時,匡俗已經羽化登仙,隻留下空屋一間。從此,人們就給這座神奇的山取了一個名字叫“蘆山”,又稱“匡蘆”。
東林寺始建以來,曆經1600餘年,至今“鍾磐之音”不絕。平江的沃壤土地為國家的佛教,特別是淨土宗廟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的東靈寺,占地近2萬平方米,有殿堂僧舍310餘間,僧侶近千人,藏經數萬卷,史稱“萬僧之居”。慧遠開創的東靈教義“代表佛教的大趨勢”。今天的東靈寺依然廟宇莊嚴,禪音悠遠,殿宇樓閣,交相輝映;佛學弟子,遍布全國;每年數十萬香客,禮佛參觀,再現昔日淨土宗祖庭的雄姿。
在芳子家住了近一周的江麗麗,周六假期一早與芳子吃過早飯跳上了離家駛去寺廟的“76路”公交車...
“你和那和尚打過招呼沒啊”?
江麗麗朝窗外說話,眼神偷瞄著餘文芳的神情。
“沒有”,
“啥也沒說”。
餘文芳目視前方嘴角微笑著。
這時清晨的第一道陽光透過大巴車窗,晨光的暖意射向每一位乘客。公交車不緩不急地駛入蘆山腳下這片聖儀的“東靈淨土”......
“東林苑站到了,請帶好您的隨身物品依次有序下車,前門上後門下,上車請投幣......”
公交車抵達站點,芳子和麗麗倆人看到了寺廟的實景。
“大獅子”,
“石碑”,
“烏頭門”,
“光明有象橫遍十方,壽量無邊豎穹三際”。
兩行房般高的牌匾對聯印入芳子和麗麗的眼簾。
“東林寺我還真是第一次來耶”!
江麗麗一邊說話一邊張開雙臂像是要把牌匾包在懷裏似的。
“這是...東林淨土...”
“千年古刹,東林寺”。
餘文芳麵露微笑對向江麗麗,說完一把拉住她的手大踏步的走進了寺廟。
踏進寺廟門廊,“風調雨順”四方諸神分別坐落寺院的入廟廊道。
朝裏走,明亮的佛古塔在睡蓮池的中心顯得格外耀眼,讓人肅穆的感受湧上心頭。池園兩端是“鍾樓”和“鼓樓”。鍾鼓自古以來,就有敲鍾擊鼓迎門謝客的傳統道理。寺院早晚敲鼓,與鍾聲相互應和,早上先敲鍾,後擊鼓。晚上先擊鼓,後敲鍾,古稱“晨鍾暮鼓”。
走近佛骨塔,與塔林背靠的是“大雄寶殿”。大殿,塔林,廊道,呈一條豎軸線筆直的坐落在東靈寺中心。周圍則分布著大大小小的佛堂,星羅棋布。
“現身淨飯國中九有四生同尊慈父;
說法靈山會上十方三世供養能仁”。
芳子和江麗麗進入大殿,金光釋迦摩尼佛像佇立在他們的眼前。香火味與莊嚴氣息圍繞在他們身旁,使人超脫世俗進入勝境般的體驗。他倆麵麵相覷,無不讚歎這寺廟帶給人的威嚴聖靈。
“今天寺廟遊客不是很多啊”!
江麗麗對身邊的芳子說。
“這不是很好嗎?有更多精力看這佛苑古刹了”。
芳子說完挽起江麗麗的手又走向大殿“如來”兩旁的羅漢金身像。
“這五百羅漢都是如來的弟子,亦是在菩提樹下親聽佛祖說法傳道的學生”。
聽到這莫名而來的話音,芳子麗麗二人回過頭差點驚呼,並異口同聲表達了見到“道心”和尚的驚訝。
“道心和尚你怎麽會在這裏呀”!
芳子和麗麗同時說道。
“貧僧等候二位小香客多時了,那日見你們很有佛緣,所以特地與你們聊天”。
道心師傅輕聲細語說。
芳子和江麗麗在大殿與道心和尚簡單小聲地攀談著,看到道心和尚一改平日的“藝僧”風格。上衣不再是“寶格麗”名牌,而是一身清風道骨的墨綠色寺院道袍。加上一副深框色眼鏡,在大殿琉璃岩壁的反光襯托下,顯得非常有神韻且知性。像極了一位非常有雅量與學識的僧人。
“那個...道心哥哥。能不能不要聲揚我們是未成年的香客啊,我們是偷摸出來進寺廟的。拜托拜托”......
江麗麗雙手合十作揖狀,表情十分尷尬。鞠完躬就躲在了芳子的身後。
“別沒出息了,你平時不是挺蠻橫的嘛?作為有出息的市民,就不能為平江寺廟香火貢獻一份力嗎”?
芳子說完瞥了一眼麗麗,然後對師傅微笑道。
“沒事的兩位小施主,我們的佛緣算是真正在今天結下了。”
道心和尚說完微微一笑。
“我叫江麗麗,旁邊的是芳子,叫餘文芳,跟你發信息聯係的是她。”
說完話,緊張的江麗麗無處安放的手在餘文芳的胳膊間上下撫摸著。一改往日潑辣的性格,讓餘文芳很不適應...
“隨我參觀一下寺廟吧”?
道心和尚輕聲和藹的說。
“可以的,對你的好奇和對佛學的敬仰,希望您不要介意我們的來訪。雖然這不是我們的第一次見麵,而且請你替我們保守秘密,我們也會很珍惜這次寺廟的旅行”。
餘文芳說。
“好的”!
道心和尚說完領著芳子兩個人走出大雄寶殿,向院落深處走去。
正午的驕陽下,一棵蒼天的百年老樟樹屹立在三人的行道中間。粗壯的樹幹與繁茂的枝葉天然一體,像是要把整個寺廟的院落包裹在樹蔭之下,讓人感覺非常舒適且清涼。在大樹最繁茂的右邊一側,被樹葉遮擋半邊且刻有牌匾的三層閣樓上,則看到醒目的三個大字“藏經樓”。
“這邊請兩位小施主,這裏是藏經樓。對了解寺廟最全麵的地方”。
道心和尚說完雙手合十作虔誠狀。
踏進經樓門檻,餘文芳一眼就看到了書架的老書,
“太武大典”。
芳子驚異了片刻,隨即甩開江麗麗的手大步走近書架翻開讓她驚恐的那本書!
《太武大典》
第十卷,第31443頁......
“永慶十九年,閏二月二十日,太武帝元門移駕回寢宮,於午門換抬轎。九條壯漢突然在旁竄出“行刺”,手持尖刀直奔抬轎。午門告急,幾十名侍衛驚慌不知所措。轎門外布政使司王朗,禦前大臣張恩,殿前侍衛圖倫和太監等數十人護衛救駕。遂禁林衛出,行刺者不敵,卒。次日,太武帝封賞救駕能臣,並下旨加強護衛,皇城進出戒備森嚴”。
餘文芳閱覽後閉上了雙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