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無常恢複真身,齊齊上前,對袁師道作了一揖,躬身說道:“袁仙師大恩,我們死生以報。如蒙不棄,我們願投入逍遙山的門下,終生侍奉袁仙師。”袁師道見他們忽然能夠在陽間開口說話,頗感意外,略一思索,知道大概是因為他們在陽間重生的緣故,已經破除了某種陰陽之隔。
袁師道當下點頭微笑,黑白無常便鄭重跪下,向著逍遙山仙師行了入門大禮。
張玄歧一開始見到那一黑一白兩個紙片人,頗覺有趣,以為袁師道在擺弄什麽戲法,待到紙片人變成陰森可怖的黑白無常,頓時嚇了一跳。又見黑白無常提出要投入逍遙山的門下,而袁師道竟是欣然同意了,心中不由得無比詫異。
張玄歧心裏清楚,自己離開酆都之後,袁師道獨闖酆都、地府,遭遇黑白無常,必定有一番奇遇,其中的曲折內情,想必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地方,否則堂堂陰曹地府中的黑白無常,何必要離開地府,轉投到逍遙山門下?
他轉念又想,黑白無常投身袁師道,定是地府中發生了重大變故,故而轉身托庇於逍遙山這顆大樹。以他們的身份地位,加之逍遙山的顯赫聲勢,前途自然一片光明。而自己在天龍山已無歸路,投奔茅山又是前途未卜,前路茫然,不知何去何從,倒不如效仿黑白無常,轉投逍遙山,尋個安身立命之所。
張玄歧年紀雖小,但是離開天龍山之後迭經大難,心智已不同於一般懵懂少年,懂得權衡利害。他想清楚了這一點,便立時開口相求,懇請袁師道將他也收入逍遙山的門下。
袁師道本有此意,這時見他主動開口相求,便笑嗬嗬地答應了。他雖然身為逍遙山一山之主,但是逍遙山曆來子弟單薄,他名下還沒有親傳弟子。這時見黑白無常、張玄歧都已拜入逍遙山門下,又都有向自己拜師之意,袁師道便說道:“黑白無常二位,原是地府神使,與袁某平輩論交,又與凡人陰陽有別,若是拜入到袁某的門下,傳揚出去,未免有些驚世駭俗。你們便以客卿的身份,安居在逍遙山吧,逍遙山上下,待你們以上賓之禮便是了……至於玄歧,雖然是張仙師的宗子,但是天龍山已經沒有了你的容身之地。我與令尊張仙師交誼匪淺,為著故人的一點香火之情,也不能見你流落江湖,今日我便收你為徒吧。你須記住,從今日起,你便是我逍遙山的首徒,與天龍山再無幹涉,日後出山行走,要謹言正行,不要壞了逍遙山的威名……”
張玄歧聞言大喜,立時跪下,向袁師道行了拜師大禮,又與黑白無常互相行禮。
幾人敘禮已畢。袁師道又對著三人說道:“黑白無常出自地府,雖然同我們一樣是血肉之軀,但是不知何故,與我輩始終陰陽有別,不能像常人那樣安居陽間。再者,你們二人在人間家喻戶曉,世俗之人對你們成見甚深。你們歸入我逍遙山門下,袁某自然不怕天下人妄言非議,但是眾口鑠金,人言可畏,隻怕於你們二人有所妨害。你們到了逍遙山,日後就在山中隱居,隨我潛修,待到功德圓滿之日,我還你們一個得證大道,立地升仙便是。在此之前,不用沾惹塵世俗務,免得壞了修仙正道……玄歧出身天龍山,又是張仙師宗子,倒不能默默轉投我逍遙山門下,此事還需知會天龍山。再者,你與天龍山的恩怨,原本你離山而去,便大可一筆勾銷。錯在你帶走了伏魔劍,以致天龍山繼任的仙師失掉了法統。既然如此,我現下便去一趟天龍山,一者知會天龍七聖以及天龍山上下,你已歸入我逍遙山門下,二者替你歸還伏魔劍,以免兩家日後為此結怨。”
黑白無常、張玄歧見袁師道言語懇切,計慮周全,並且安排已定,當下都無異議,隻是唯唯應諾。
袁師道令張玄歧取出山河一氣袋,說道:“當年我在許多名山大川都設下了方便法門,但是逍遙山是根本之地,所在甚為隱秘,為了防止為人所趁,便沒有設下方便法門,隻是製作了一枚他山之石,以備不時之需。”說著,從袋中找出那顆逍遙山的他山之石。
這顆他山之石也是佛珠大小,上麵鐫刻的文字卻是:逍遙法內。袁師道在附近找來三顆大小相仿的圓形石子,將他山之石握在左手掌心,將那三顆石子握在右手掌心,口中喃喃念咒。念罷打開手掌,隻見右手上的三顆石子,上麵也都出現了“逍遙法內”四個金光大字。隻是這三顆石子顯出粗糙的石頭質地,不像他山之石那樣圓潤,一眼可見是用心打磨而成。
袁師道自己收起那一顆他山之石,將那新製的三顆分別交給黑白無常和張玄歧,說道:“我這舉一反三之法,你們瞧著如何?製作他山之石,用的是無中生有之法。這些雖是微末小技,倒是頗有用處,你們若有興趣,等我回山便傳與你們……此刻你們先回逍遙山,到了山中,出示他山之石,自然有人將你們安頓下來。我即刻便要趕往天龍山,事畢之後,再回逍遙山與你們相聚。”
黑白無常、張玄歧聽命之後,便依法施為,借助他山之石,離開了泰山之巔。袁師道見他們離去,收起那把黑油紙傘,站立想了片刻,將身後背負的伏魔劍取下,一起收入乾坤百寶囊中,這才身形一閃,消失不見。
從泰山到天龍山,一北一南,其間相隔數千裏之遙。天龍山是五山重地,而五山之間,多年來都對外聲稱同氣連枝,實則是貌合神離。不過,五山之中,天龍山與茅山素來交好,齊雲山與赤城山頗有淵源,關係較近,隻有逍遙山逍遙物外,與其他諸山少通音信。十餘年前,五山時任仙師齊集天龍山,密約會商,各自劃定了五山的勢力範圍。五山密約雖然確保了五山之間互相無事,實則彼此提防,互相之間關係更為生分。
五山彼此之間既沒有互設方便法門,袁師道也不敢在天龍山上私設方便法門,因而此時前往天龍山,並沒有捷徑可以直達。他在心中盤算了一下行進路線,決定借助此前在沿途各名山設下的方便法門,如驛站般一站站地穿越而去。
這樣一路行來,倒也甚是迅捷,隻是到了距離天龍山三百餘裏的地方,便沒有現成的方便法門可以利用。而且,此地距離天龍山甚近,不時有天龍山門下弟子出現,袁師道為了避免行蹤暴露,招來不必要的麻煩,便刻意匿蹤潛行。
袁師道此行前往天龍山,當著張玄歧,說的是為了澄清雙方過節,避免兩家日後結怨,實則用意有二。其一,自然是為了解開天龍山伏魔劍的秘密。此劍頗有神妙古怪之處,與地府淵源極深,但是黑白無常不知其中內情,而知道一些內情的秦幽之,此前多半已經葬身於地府之中。當今之世,除了天龍山一眾元老,恐怕無人知道伏魔劍的秘密。其二,則是為天龍山的化身散而來。此藥功效神奇,與牛頭馬麵的變身之謎關係匪淺。袁師道此前聽蕭玄直、秦幽之話語之間提及這個邪藥,便起心動念,想取之留作大用。再者,天龍山身居名門,何以會有這種陰邪之極的藥物,本身便是一大秘密,值得親身前往探究一番。
袁師道心中謀算的兩件大事,都事關天龍山的機密,心知不能光明正大地進行。伏魔劍的秘密,蕭玄直、張玄歧都是懵懂不知,可見個中秘密,天龍山尋常弟子並不知曉,要想從天龍七聖一輩的元老口中套出話來,又是斷不可能,想來想去,隻能動粗,設法製服天龍七聖中的關鍵人物,逼問出其中的秘密了。而化身散既是邪藥,天龍山身居名門,自然是對外秘而不宣,自己以逍遙山一山之尊,顯然不便公然開口索取,隻能相機行事,看看能否尋得機會,順手牽羊。
袁師道心中計議已定,腳下也不耽誤工夫,區區數百裏路程,於他自然不在話下,不過一頓飯的工夫便到了。
天龍山紫陽宮聲名赫赫,其實並非隻是一座宮殿,而是全山上下數百間宮殿樓台的合稱。其中,紫陽宮大殿雄踞山巔之上,身後是懸崖峭壁,身前的各色宮殿樓台,依山勢而下,一直延伸到山腳的青江江畔,背山麵水,極具氣勢。
袁師道並非首次前來天龍山紫陽宮,隻是此前都是以逍遙山一山之尊的身份駕臨,張仙師率領天龍山一眾頭麵人物,親自到山腳青江江畔迎接。此次袁師道潛行而來,又意在謀取天龍山的寶物機密,自然不能大模大樣地從青江江畔的山門上山。
袁師道特意繞道後山,隻見天龍山這一麵的山勢甚為險峻陡峭,不像前山那般平緩而下。後山雖不甚高,但是背陰處古木叢生,遮天蔽日,平日裏人煙罕至,有些地方依稀有路可走,有的地方則是斷崖絕壁,無路可通。要是換作凡人攀爬這條山路上山,便是有深山老猿的身手,兩三個時辰也未必能到,但是袁師道已非肉身凡軀,雖然道路崎嶇難通,於他也是等閑之事。不到一炷香的工夫,他便來到紫陽宮大殿背麵的絕壁之下。
袁師道當下點頭微笑,黑白無常便鄭重跪下,向著逍遙山仙師行了入門大禮。
張玄歧一開始見到那一黑一白兩個紙片人,頗覺有趣,以為袁師道在擺弄什麽戲法,待到紙片人變成陰森可怖的黑白無常,頓時嚇了一跳。又見黑白無常提出要投入逍遙山的門下,而袁師道竟是欣然同意了,心中不由得無比詫異。
張玄歧心裏清楚,自己離開酆都之後,袁師道獨闖酆都、地府,遭遇黑白無常,必定有一番奇遇,其中的曲折內情,想必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地方,否則堂堂陰曹地府中的黑白無常,何必要離開地府,轉投到逍遙山門下?
他轉念又想,黑白無常投身袁師道,定是地府中發生了重大變故,故而轉身托庇於逍遙山這顆大樹。以他們的身份地位,加之逍遙山的顯赫聲勢,前途自然一片光明。而自己在天龍山已無歸路,投奔茅山又是前途未卜,前路茫然,不知何去何從,倒不如效仿黑白無常,轉投逍遙山,尋個安身立命之所。
張玄歧年紀雖小,但是離開天龍山之後迭經大難,心智已不同於一般懵懂少年,懂得權衡利害。他想清楚了這一點,便立時開口相求,懇請袁師道將他也收入逍遙山的門下。
袁師道本有此意,這時見他主動開口相求,便笑嗬嗬地答應了。他雖然身為逍遙山一山之主,但是逍遙山曆來子弟單薄,他名下還沒有親傳弟子。這時見黑白無常、張玄歧都已拜入逍遙山門下,又都有向自己拜師之意,袁師道便說道:“黑白無常二位,原是地府神使,與袁某平輩論交,又與凡人陰陽有別,若是拜入到袁某的門下,傳揚出去,未免有些驚世駭俗。你們便以客卿的身份,安居在逍遙山吧,逍遙山上下,待你們以上賓之禮便是了……至於玄歧,雖然是張仙師的宗子,但是天龍山已經沒有了你的容身之地。我與令尊張仙師交誼匪淺,為著故人的一點香火之情,也不能見你流落江湖,今日我便收你為徒吧。你須記住,從今日起,你便是我逍遙山的首徒,與天龍山再無幹涉,日後出山行走,要謹言正行,不要壞了逍遙山的威名……”
張玄歧聞言大喜,立時跪下,向袁師道行了拜師大禮,又與黑白無常互相行禮。
幾人敘禮已畢。袁師道又對著三人說道:“黑白無常出自地府,雖然同我們一樣是血肉之軀,但是不知何故,與我輩始終陰陽有別,不能像常人那樣安居陽間。再者,你們二人在人間家喻戶曉,世俗之人對你們成見甚深。你們歸入我逍遙山門下,袁某自然不怕天下人妄言非議,但是眾口鑠金,人言可畏,隻怕於你們二人有所妨害。你們到了逍遙山,日後就在山中隱居,隨我潛修,待到功德圓滿之日,我還你們一個得證大道,立地升仙便是。在此之前,不用沾惹塵世俗務,免得壞了修仙正道……玄歧出身天龍山,又是張仙師宗子,倒不能默默轉投我逍遙山門下,此事還需知會天龍山。再者,你與天龍山的恩怨,原本你離山而去,便大可一筆勾銷。錯在你帶走了伏魔劍,以致天龍山繼任的仙師失掉了法統。既然如此,我現下便去一趟天龍山,一者知會天龍七聖以及天龍山上下,你已歸入我逍遙山門下,二者替你歸還伏魔劍,以免兩家日後為此結怨。”
黑白無常、張玄歧見袁師道言語懇切,計慮周全,並且安排已定,當下都無異議,隻是唯唯應諾。
袁師道令張玄歧取出山河一氣袋,說道:“當年我在許多名山大川都設下了方便法門,但是逍遙山是根本之地,所在甚為隱秘,為了防止為人所趁,便沒有設下方便法門,隻是製作了一枚他山之石,以備不時之需。”說著,從袋中找出那顆逍遙山的他山之石。
這顆他山之石也是佛珠大小,上麵鐫刻的文字卻是:逍遙法內。袁師道在附近找來三顆大小相仿的圓形石子,將他山之石握在左手掌心,將那三顆石子握在右手掌心,口中喃喃念咒。念罷打開手掌,隻見右手上的三顆石子,上麵也都出現了“逍遙法內”四個金光大字。隻是這三顆石子顯出粗糙的石頭質地,不像他山之石那樣圓潤,一眼可見是用心打磨而成。
袁師道自己收起那一顆他山之石,將那新製的三顆分別交給黑白無常和張玄歧,說道:“我這舉一反三之法,你們瞧著如何?製作他山之石,用的是無中生有之法。這些雖是微末小技,倒是頗有用處,你們若有興趣,等我回山便傳與你們……此刻你們先回逍遙山,到了山中,出示他山之石,自然有人將你們安頓下來。我即刻便要趕往天龍山,事畢之後,再回逍遙山與你們相聚。”
黑白無常、張玄歧聽命之後,便依法施為,借助他山之石,離開了泰山之巔。袁師道見他們離去,收起那把黑油紙傘,站立想了片刻,將身後背負的伏魔劍取下,一起收入乾坤百寶囊中,這才身形一閃,消失不見。
從泰山到天龍山,一北一南,其間相隔數千裏之遙。天龍山是五山重地,而五山之間,多年來都對外聲稱同氣連枝,實則是貌合神離。不過,五山之中,天龍山與茅山素來交好,齊雲山與赤城山頗有淵源,關係較近,隻有逍遙山逍遙物外,與其他諸山少通音信。十餘年前,五山時任仙師齊集天龍山,密約會商,各自劃定了五山的勢力範圍。五山密約雖然確保了五山之間互相無事,實則彼此提防,互相之間關係更為生分。
五山彼此之間既沒有互設方便法門,袁師道也不敢在天龍山上私設方便法門,因而此時前往天龍山,並沒有捷徑可以直達。他在心中盤算了一下行進路線,決定借助此前在沿途各名山設下的方便法門,如驛站般一站站地穿越而去。
這樣一路行來,倒也甚是迅捷,隻是到了距離天龍山三百餘裏的地方,便沒有現成的方便法門可以利用。而且,此地距離天龍山甚近,不時有天龍山門下弟子出現,袁師道為了避免行蹤暴露,招來不必要的麻煩,便刻意匿蹤潛行。
袁師道此行前往天龍山,當著張玄歧,說的是為了澄清雙方過節,避免兩家日後結怨,實則用意有二。其一,自然是為了解開天龍山伏魔劍的秘密。此劍頗有神妙古怪之處,與地府淵源極深,但是黑白無常不知其中內情,而知道一些內情的秦幽之,此前多半已經葬身於地府之中。當今之世,除了天龍山一眾元老,恐怕無人知道伏魔劍的秘密。其二,則是為天龍山的化身散而來。此藥功效神奇,與牛頭馬麵的變身之謎關係匪淺。袁師道此前聽蕭玄直、秦幽之話語之間提及這個邪藥,便起心動念,想取之留作大用。再者,天龍山身居名門,何以會有這種陰邪之極的藥物,本身便是一大秘密,值得親身前往探究一番。
袁師道心中謀算的兩件大事,都事關天龍山的機密,心知不能光明正大地進行。伏魔劍的秘密,蕭玄直、張玄歧都是懵懂不知,可見個中秘密,天龍山尋常弟子並不知曉,要想從天龍七聖一輩的元老口中套出話來,又是斷不可能,想來想去,隻能動粗,設法製服天龍七聖中的關鍵人物,逼問出其中的秘密了。而化身散既是邪藥,天龍山身居名門,自然是對外秘而不宣,自己以逍遙山一山之尊,顯然不便公然開口索取,隻能相機行事,看看能否尋得機會,順手牽羊。
袁師道心中計議已定,腳下也不耽誤工夫,區區數百裏路程,於他自然不在話下,不過一頓飯的工夫便到了。
天龍山紫陽宮聲名赫赫,其實並非隻是一座宮殿,而是全山上下數百間宮殿樓台的合稱。其中,紫陽宮大殿雄踞山巔之上,身後是懸崖峭壁,身前的各色宮殿樓台,依山勢而下,一直延伸到山腳的青江江畔,背山麵水,極具氣勢。
袁師道並非首次前來天龍山紫陽宮,隻是此前都是以逍遙山一山之尊的身份駕臨,張仙師率領天龍山一眾頭麵人物,親自到山腳青江江畔迎接。此次袁師道潛行而來,又意在謀取天龍山的寶物機密,自然不能大模大樣地從青江江畔的山門上山。
袁師道特意繞道後山,隻見天龍山這一麵的山勢甚為險峻陡峭,不像前山那般平緩而下。後山雖不甚高,但是背陰處古木叢生,遮天蔽日,平日裏人煙罕至,有些地方依稀有路可走,有的地方則是斷崖絕壁,無路可通。要是換作凡人攀爬這條山路上山,便是有深山老猿的身手,兩三個時辰也未必能到,但是袁師道已非肉身凡軀,雖然道路崎嶇難通,於他也是等閑之事。不到一炷香的工夫,他便來到紫陽宮大殿背麵的絕壁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