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到這裏,孔子就開始寫王詡給的好處了,隻不過這一次王詡給的好處,實在是有些見不得人。
倒不是說這些好處不夠,而是這些好處,是有違仁義道德,有違仁君之義的。所以書寫之前,孔子先左右看了看:“王指揮使願意在京城的某個地方,埋藏一千萬兩白銀。此外,京城之中,陛下若有看不順眼的人,他可以代勞。此外,以後每年可以給陛下上供一百萬兩銀子,隻求東寧島之人,可以上岸自由活動。”
寫完之後,隻過了幾個呼吸,孔子就把這份白紙給扔進了麵前的火盆之中,此舉實在是有違仁義道德,君不君,臣不臣。
看到一千萬兩銀子的時候,崇禎的呼吸都變的有些急促了。
一千萬兩啊!
那可是一千萬兩啊!
一百兩銀子,可以麵見縣令!
一千兩銀子,能讓知府替你辦事!
一萬兩銀子,就能讓巡撫、督撫這樣的封疆大吏幫你辦事!
十萬兩銀子,哪怕是內閣首輔,見到你了都樂嗬嗬的。
而一千萬兩銀子,崇禎覺的,自己的臉皮都沒有這麽值錢!所以,為了賺取這一千萬兩銀子,他是真的不打算要臉了!
“王卿實乃國之棟梁,朕登基之前就久聞其名,本打算登基之後重用之,奈何權閹欺上瞞下,造化弄人,以至於君臣之間產生誤會,實在是大大的不該。”
“既然王卿想要東寧島為基業,那朕就敕封其為鎮海公,加九錫、賜尚方寶劍、王命旗牌,許其以便宜行事之權。從今往後,但凡海上之事,皆可管轄。”
寫到這裏,崇禎提筆接著道:“朕聽聞海貿利益巨大,所以每年要上繳二百萬兩銀子!”
寫到這裏,崇禎感覺自己好像有些過分,所以就給王詡增加了一些好處:“從今往後,鎮海公可效仿雲南沐家故事,可年年入京,鎮海公麾下之人,也都是我大明之人,可自由前往大明。”
“此外,鎮海公擁有建製之權,為大明海外藩國!”
建製才是關鍵!
十日後,孔子再次到來。
這一次崇禎就開心的多,而圍繞在崇禎身邊的文官們,也失望的多。雖然他們不知道十天前孔子和崇禎到底說了什麽,但是卻能從這十日來相關的情報中得出結論:陛下和王詡那個不當人子的家夥,竟然達成了某種不可言說的默契!
這一次孔子依然拿出了白紙,開始書寫:“陛下,王指揮使讓我給你帶個話。他說自己非常感謝陛下的信任,奈何造化弄人,才導致了今日之局麵。不過臨走之前,他願意白送陛下一些好處。”
看到這裏,崇禎就認真了起來。
上一次的合作之後,京城之中某個地方就有了足足一千萬兩銀子等著自己,以後每年還有二百萬兩的進項,這一次又會給自己帶來何等驚喜呢?
孔子繼續書寫道:“王指揮使說,他打算好好的利用遺詔,來挑撥文官之間的關係,擴大他們的內部矛盾,讓他們分裂成大大小小不同的派係。”
分裂文官?
文官若是分裂了,那好處自然不用多說。因為是那個時候,文官們就會忙著內鬥,而不是團結一致的去壓製皇帝。
也隻有文官們派係眾多的時候,他們才會越發的尊重皇帝。那個時候,皇帝的話才會一言九鼎。
可是怎麽分裂?
這恐怕很難做到吧?
文官們又不是傻子!
爺爺(萬曆)當年曾經使用扶持福王為太子的方法,人為的把文官分裂為兩個團體:太子團體、福王團體。
可是誰知文官們卻技高一籌,他們高舉祖製、禮法的大旗,團結一致,聯合在了一起,堅決反對福王成為太子。
文官又不是傻子,怎麽會那麽容易就分裂呢?
感受著崇禎的好奇,孔子內心中又一次感慨起來,這些玩弄人心的,實在是太髒了!以後要是自己碰到這種人,有機會一定要在第一時間殺掉,萬萬不可給他們開口說話的機會!
少正卯:???
“王指揮使說,先帝遺詔的內容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吾弟可為堯舜,也就是陛下的登基詔書。第二個部分,是敕封他自己為鎮海公、征夷大將軍、可開府建製的敕封詔書。”
“而第三個部分,則是敕封文官為公侯伯子男的封賞詔書。在這部分詔書之中,先帝將感念文官治國之德,敕封部分已經死去的文官為公侯伯,敕封部分活著的對國有功的文官為子、男。”
雖然大明朝隻有公侯伯,而沒有子男這兩個級別的爵位,但既然天子有需要,那就在增加回來唄,不過是一封遺詔的事兒。
至於此事違背祖製,那要看此舉對文官們是否有好處了。祖製對於文官而言,就是塊抹布而已,用得著的時候才是祖製,用不著的時候,就是廢物。
頓了頓,孔子便將之前寫滿了的紙張給燒了,拿起一張新的白紙接著書寫道:張太嶽因改革之功,被敕封為江陵郡公;徐子升有保扶先帝登基之功,被敕封為華亭縣伯;於少保拯救大明於危難之際,被敕封為吳國公;陽明先生有平定寧王造反之功,被敕封為紹興郡公……
慢慢的,崇禎就品味出了其中的關鍵。
真正的為大明立下功勞的,基本上都是公侯。沒有為大明立下大功,但隻是曾經一度很有影響力,或者官至內閣大學士乃至內閣首輔的,就是伯子男。
其中,六部尚書致仕之後是男爵。內閣大學士致仕之後,是子爵,內閣首輔致仕之後是伯爵。
小小的一份遺詔,直接把文官分為了三個群體:公侯、伯子男、啥也不是。
或許在一開始的時候,文官們還是會團結一致的壓製他這位皇帝。可是數年之後呢?數年之後,那些因為祖先被敕封為公侯的,他們真的還能繼續站在文官那邊?
屁股決定腦袋,這句話雖然很粗俗,但卻是很有用!
假以時日,那些公侯伯子男的後裔,會自主的擁護他這位君王!
還活著的朝廷六部尚書、內閣大學士們,則是會努力的效忠於他這個君王,因為,當他們致仕之後,決定他們爵位的,不是別人,就是崇禎自己!
六部尚書?你敢不聽話?你的男爵沒了!
內閣大學士?知道你致仕之後有沒有子爵之位嗎?
內閣首輔?其實,隻要首輔配合朕做出一些大事,那麽侯爵之位,也不是不能考慮!
倒不是說這些好處不夠,而是這些好處,是有違仁義道德,有違仁君之義的。所以書寫之前,孔子先左右看了看:“王指揮使願意在京城的某個地方,埋藏一千萬兩白銀。此外,京城之中,陛下若有看不順眼的人,他可以代勞。此外,以後每年可以給陛下上供一百萬兩銀子,隻求東寧島之人,可以上岸自由活動。”
寫完之後,隻過了幾個呼吸,孔子就把這份白紙給扔進了麵前的火盆之中,此舉實在是有違仁義道德,君不君,臣不臣。
看到一千萬兩銀子的時候,崇禎的呼吸都變的有些急促了。
一千萬兩啊!
那可是一千萬兩啊!
一百兩銀子,可以麵見縣令!
一千兩銀子,能讓知府替你辦事!
一萬兩銀子,就能讓巡撫、督撫這樣的封疆大吏幫你辦事!
十萬兩銀子,哪怕是內閣首輔,見到你了都樂嗬嗬的。
而一千萬兩銀子,崇禎覺的,自己的臉皮都沒有這麽值錢!所以,為了賺取這一千萬兩銀子,他是真的不打算要臉了!
“王卿實乃國之棟梁,朕登基之前就久聞其名,本打算登基之後重用之,奈何權閹欺上瞞下,造化弄人,以至於君臣之間產生誤會,實在是大大的不該。”
“既然王卿想要東寧島為基業,那朕就敕封其為鎮海公,加九錫、賜尚方寶劍、王命旗牌,許其以便宜行事之權。從今往後,但凡海上之事,皆可管轄。”
寫到這裏,崇禎提筆接著道:“朕聽聞海貿利益巨大,所以每年要上繳二百萬兩銀子!”
寫到這裏,崇禎感覺自己好像有些過分,所以就給王詡增加了一些好處:“從今往後,鎮海公可效仿雲南沐家故事,可年年入京,鎮海公麾下之人,也都是我大明之人,可自由前往大明。”
“此外,鎮海公擁有建製之權,為大明海外藩國!”
建製才是關鍵!
十日後,孔子再次到來。
這一次崇禎就開心的多,而圍繞在崇禎身邊的文官們,也失望的多。雖然他們不知道十天前孔子和崇禎到底說了什麽,但是卻能從這十日來相關的情報中得出結論:陛下和王詡那個不當人子的家夥,竟然達成了某種不可言說的默契!
這一次孔子依然拿出了白紙,開始書寫:“陛下,王指揮使讓我給你帶個話。他說自己非常感謝陛下的信任,奈何造化弄人,才導致了今日之局麵。不過臨走之前,他願意白送陛下一些好處。”
看到這裏,崇禎就認真了起來。
上一次的合作之後,京城之中某個地方就有了足足一千萬兩銀子等著自己,以後每年還有二百萬兩的進項,這一次又會給自己帶來何等驚喜呢?
孔子繼續書寫道:“王指揮使說,他打算好好的利用遺詔,來挑撥文官之間的關係,擴大他們的內部矛盾,讓他們分裂成大大小小不同的派係。”
分裂文官?
文官若是分裂了,那好處自然不用多說。因為是那個時候,文官們就會忙著內鬥,而不是團結一致的去壓製皇帝。
也隻有文官們派係眾多的時候,他們才會越發的尊重皇帝。那個時候,皇帝的話才會一言九鼎。
可是怎麽分裂?
這恐怕很難做到吧?
文官們又不是傻子!
爺爺(萬曆)當年曾經使用扶持福王為太子的方法,人為的把文官分裂為兩個團體:太子團體、福王團體。
可是誰知文官們卻技高一籌,他們高舉祖製、禮法的大旗,團結一致,聯合在了一起,堅決反對福王成為太子。
文官又不是傻子,怎麽會那麽容易就分裂呢?
感受著崇禎的好奇,孔子內心中又一次感慨起來,這些玩弄人心的,實在是太髒了!以後要是自己碰到這種人,有機會一定要在第一時間殺掉,萬萬不可給他們開口說話的機會!
少正卯:???
“王指揮使說,先帝遺詔的內容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吾弟可為堯舜,也就是陛下的登基詔書。第二個部分,是敕封他自己為鎮海公、征夷大將軍、可開府建製的敕封詔書。”
“而第三個部分,則是敕封文官為公侯伯子男的封賞詔書。在這部分詔書之中,先帝將感念文官治國之德,敕封部分已經死去的文官為公侯伯,敕封部分活著的對國有功的文官為子、男。”
雖然大明朝隻有公侯伯,而沒有子男這兩個級別的爵位,但既然天子有需要,那就在增加回來唄,不過是一封遺詔的事兒。
至於此事違背祖製,那要看此舉對文官們是否有好處了。祖製對於文官而言,就是塊抹布而已,用得著的時候才是祖製,用不著的時候,就是廢物。
頓了頓,孔子便將之前寫滿了的紙張給燒了,拿起一張新的白紙接著書寫道:張太嶽因改革之功,被敕封為江陵郡公;徐子升有保扶先帝登基之功,被敕封為華亭縣伯;於少保拯救大明於危難之際,被敕封為吳國公;陽明先生有平定寧王造反之功,被敕封為紹興郡公……
慢慢的,崇禎就品味出了其中的關鍵。
真正的為大明立下功勞的,基本上都是公侯。沒有為大明立下大功,但隻是曾經一度很有影響力,或者官至內閣大學士乃至內閣首輔的,就是伯子男。
其中,六部尚書致仕之後是男爵。內閣大學士致仕之後,是子爵,內閣首輔致仕之後是伯爵。
小小的一份遺詔,直接把文官分為了三個群體:公侯、伯子男、啥也不是。
或許在一開始的時候,文官們還是會團結一致的壓製他這位皇帝。可是數年之後呢?數年之後,那些因為祖先被敕封為公侯的,他們真的還能繼續站在文官那邊?
屁股決定腦袋,這句話雖然很粗俗,但卻是很有用!
假以時日,那些公侯伯子男的後裔,會自主的擁護他這位君王!
還活著的朝廷六部尚書、內閣大學士們,則是會努力的效忠於他這個君王,因為,當他們致仕之後,決定他們爵位的,不是別人,就是崇禎自己!
六部尚書?你敢不聽話?你的男爵沒了!
內閣大學士?知道你致仕之後有沒有子爵之位嗎?
內閣首輔?其實,隻要首輔配合朕做出一些大事,那麽侯爵之位,也不是不能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