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殿之內的約定傳遍整個齊國之時,有誌之士反應不一,但絕大多數的貴族卻都覺得,此乃一舉兩得之舉。


    從此以後,他們再也不用擔心到底是效忠國君還是效忠田氏了,再也不用做選擇題了,真好!


    而田氏也立刻開始調兵遣將,做戰爭的準備,而孔子則是被國君叫來,討論如何應對齊國軍隊。


    “橘君的婚事,竟然一舉化解了國內的局勢,還使得田氏下定決心對我魯國出兵,實在是荒謬!荒謬!”魯侯很是不滿的道。


    原本孤吃著西瓜看著戲,就等著什麽時候田氏代齊,然後好高舉為齊侯報仇的名義進攻田氏呢,結果看了個寂寞!


    就這?


    看熱鬧看到自己身上了,你們好好的內鬥不行嗎?怎麽就扯到我魯國身上了?


    “對了,此事,丘你怎麽看?”


    聞言,孔子便說了一些已經得知的情報:“根據線人來報,此次齊國共出兵十萬。田氏家兵一萬,齊國原本有十萬大軍,有三萬是田氏可以直接調動的,這三萬人此次來了兩萬,中立的四萬大軍,此次來了三萬,忠於國君的三萬大軍,此次來了兩萬,田氏又號召中小貴族,出兵兩萬,共計十萬大軍!”


    “十萬?!!!”


    聽到這裏數字,魯侯坐立不安,直接就坐不住了,站了起來反複走動,嘴裏不斷的念叨著十萬這個數字:“怎麽辦?怎麽辦?魯國的國人,都不知道有沒有十萬,齊國直接就出動了十萬大軍,丘,你有把握嗎?”


    孔子雖然心裏覺得國君不是很優秀的樣子,但卻沒有抱怨什麽,而是老老實實的道:“把握還是有一些的,丘在玄門、大明時空之中,連百萬闖賊都應對了,也不差這十萬大軍。隻要國君願意信任丘,丘就替國君抵擋田氏的進攻。”


    “從此刻起,你為魯國代國相,說說你的想法,不會動用太多國人吧?”魯侯擔心的道。


    聽到這裏,孔子就知道,國君膽小的毛病又犯了!


    魯國一共就隻有百萬人口,在當今的列國中,隻能算二流國家,國人總數目肯定沒有十萬,國都附近有大約三萬國人,屬於振臂一呼,就能拉上戰場的那種。他們素質較高,屬於合格的士兵。


    但是魯侯已經說了,不要動用太多國人!


    這些國人,還有公室,他要留著防守國都。所以,這個代國相,不是這麽好做的!


    孔子能怎麽辦,他隻能點頭或者搖頭了。


    點頭,代國相就是他的,但肯定不能大規模征召國人。


    搖頭,他孔子就和這場戰爭無關了,然後就要眼睜睜的看著三恒或者其他的大貴族帶領魯國軍隊去送。


    想了想,孔子覺得自己其實也沒有選擇,便點了點頭:“君侯放心便是,此戰丘隻動用自己的三千弟子,至於國人,征召五千即可,不過這樣的兵力,實在是太少太少,請國君授予丘便宜行事之權。”


    聽到這裏,國君連連點頭,然後開始主動解釋了起來:“哎,不是孤不願意多征召國人,而是三恒勢大,不得不為之。”


    三恒,是魯國國內的三位傳承久遠、勢力極大的三位卿大夫,孟氏(亦稱仲氏)、叔孫氏、季氏,因為他們三家的祖宗都是魯恒公的後人,所以加在一起,又稱三恒。


    三恒聯手之下,把持魯國國政,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也不是一代人兩代人,而是很多很多代。


    要是國都附近,國人少了,魯侯連睡覺都不安穩!


    大權臣的問題,不僅僅是齊國一個國家的問題,是當今這個時代,所有的諸侯,都必須麵臨的問題。


    “具體方略呢?”魯侯關心的道。


    “得回去和弟子們討論之後才清楚到底該怎麽做。論兵法,我不如仲由,論政治,我不如賜、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論經營,我不如賜。”孔子老老實實的道。


    “去吧去吧。”魯侯擺手道。


    雖然魯侯感覺孔子好像不是很靠譜的樣子,但是他發現自己認識的人裏麵,已經沒有比孔子更靠譜的了。


    ……


    “事情就是這樣,二三子怎麽看?”


    孔府之內,孔子招來十餘位核心弟子,開始向他們問政。


    “三恒真是毒瘤,都到了這個時候,竟然還和國君互相牽扯,魯國要是亡了,他們就是真正的凶手!”子路不滿的吼道。


    孔子見狀,睜大了眼睛瞪著子路,子路一看孔子生氣的模樣,便噓了一聲,接著道:“齊國此次來勢洶洶,十萬大軍,沒有任何水分。”


    “雖然這十萬大軍的綜合戰力,還比不上大明的邊軍。但是在列國之中,已經可以算是精兵了。”


    說到這裏,子路略一沉思,便解釋了起來:“一支軍隊強大與否,要從各個角度來分析、看待。比如裝備、士卒的個人素質、士卒的戰鬥欲望、戰鬥意誌是否強烈、後勤糧餉、受傷、死亡之後的補貼等。”


    “但是,綜合來說,組織度是一個極為關鍵的因素。比如戚家軍,戚繼光活著的時候他手裏的那萬餘戚家軍,那是真的強!”


    “而田氏此次的十萬大軍,其實也是有明顯缺陷的。首先,他們內部人心不一,田氏雖然位高權重,但是也做不到直接撤掉貴族的官兒。”


    說到這裏,子路忍不住歎了口氣:“哎,差距太大了!真的太大了!”


    “在大明,我直接征召普通百姓,重新訓練,都用不著這麽麻煩,哪裏像現在,軍隊之中,竟然不是誰有本事誰占據高位,而是誰爵位高,誰占據高位。”


    “齊國也是一樣,軍隊之中的高層,絕大多數都是貴族出身。普通人就算再有本事,中層軍官基本就到頭了。”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是很有優勢的。我們此戰,隻動用諸位師弟,五千國人,至於剩下的,征召野人吧。”


    越是對比,大明和列國之間巨大的差距,就讓子路感覺渾身不適,一個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誰有本事誰上,一個卻是貴族世襲,誰出身好誰上!


    兩種完全不同的意(嘿嘿)識(嗬嗬)形態,兩種完全不同的政治製度,直接讓子路腦殼兒疼!


    “八千人,會不會太少了?至於野人,短時間內,沒法兒作戰吧?”孔子忍不住問道。


    聽到這裏,子路毫不客氣的懟了起來:“老師啊,你不懂就不要瞎說!”


    “三千位師弟,都是識字的,都是認識我子路的,也都是服氣我子路的,他們全都修行過象形拳,也都學習過射術、劍術,作為一個合格的什長,沒有任何問題。”


    “有了三千位師弟,就相當於三千位合格的什長,以他們為基礎,配上三萬野人,稍微訓練一下,就是三萬戰鬥力毫不遜色於齊軍的精銳。野戰短時間不行,但守城是半點問題也沒有。”


    “至於此戰,田氏看似來勢洶洶,其實也隻是十萬大軍而已。三萬人防守,就夠了。到時候,多建設堡壘,使用磚牆、土牆、泥土,多建設塢堡,用烏龜流戰術,拖下去就是。”


    “到時候,出動兩千五百位師弟,配合兩萬五千野人,在前線構築塢堡、堡壘,用麻袋裝土,可以快速的堆砌城牆,建設防線。”


    “到時候,直接弄出一個綿延百裏的麻袋、磚牆防線。配合近乎三萬大軍,配合河水、山川等地形,守上三個月一點問題都沒有。”


    “剩下的五百師弟,就在都城附近,建設一座大營,專門練兵。每半個月,前線退下一批老兵,大營就送一批新兵過去。”


    說到這裏,子路就再次睜大了眼睛,看著孔子:“這一次,老師還得組織高手,就像防守京城之時的救火隊一樣。”


    “在死完所有野人之前,田氏休想前進半步。”


    “而等到此戰勝利以後,老師你也可以攜大勝之威,直接威逼三恒甚至是瓦解三恒,成為真正的實權魯國國相。”


    聽到這裏,孔子搖了搖頭:“打贏這一仗再說,賜,你有什麽想法?”


    “我想前往國外尋求援軍、物資,這一戰不僅僅是田氏和魯國的戰爭,需要站在更高的格局,以更高的眼光來看待這一戰。”


    “我們可以試著向晉國求取援軍,以姬姓諸侯的名義,多少總能要點兒支援過來。”


    聽到姬姓諸侯四字,孔子緩緩點頭。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理由,自從周天子分封諸侯以來,天下間的姬姓諸侯越來越少,如今若是還不團結起來,那麽隻會被外姓諸侯各個擊破,所以,全天下的姬姓諸侯要團結!


    那麽,作為姬姓諸侯的老大哥兒,晉國哥哥,你是不是支援魯國弟弟一些糧食、軍隊、兵甲?


    “如今晉國內部,韓趙魏三家和智氏正在關鍵時刻,所以,他們不會動用太多的力量來支援魯國,但也不會毫不猶豫的拒絕此事。最大的可能,是支援少量軍隊以及大量物資。”


    “而有了晉國的幫助,人心立刻就會產生變化。至少,國君、國人、中小貴族們的信心,會上漲不少。”


    晉國,確實有這個影響力!


    “除了向晉國求援之外,還可以向吳國求援。若是幸運的話,興許可以從吳國求取數萬援軍。”子貢淡淡的道。


    “數萬援軍?怎麽做到的?光是承認吳國也是姬姓諸侯,幫助吳國大力宣傳,可不值這個價!”子路不解的道。


    吳國,也是姬姓諸侯。


    起碼,吳國自個兒一直是這麽聲稱的。


    但中原諸侯是否承認,這就是另外一個問題的。


    “試試吧,我且盡力一試,成功了更好,即使不成功,也能有數千援軍。”


    “那就先試試。”


    ……


    大明南京城下,秦淮河上,某座畫舫之中,子貢在這裏悄悄的拜見了王詡,說著一些見不得人的話。


    “聽聞橘君已經拜師叔為相父,師侄這裏就提前恭賀師叔,執掌齊國大權,身配齊國相印了。”


    聽到這裏,王詡笑嗬嗬的,啥也沒說,盯著遠處的舞女,聽著各種絲竹之聲,沉醉其中,好像子貢根本就不存在一樣。


    “師叔,此次田氏出兵十萬,來勢洶洶,不可一世,倘若讓田氏真的滅了魯國……”說話之時,子貢一直在觀察王詡的神色,可惜觀察了半天,也隻是觀察了個寂寞,除了王詡心態很好、城府很深之外,啥都沒看出來。


    “師叔,師侄此來是為了求取部分田氏情報,包括此次的出兵路線,那些將領的具體情報、性格特征、糧草運轉路線等管關鍵情報。如果魯國贏了,師叔才好順利執掌齊國大權不是?”


    聽到這裏,王詡搖了搖頭:“師侄啊,師叔問你一個問題。孔丘和三恒爭權奪利的時候,會主動引外兵進入魯國,幫助他幹掉三恒嗎?”


    “不會,師父是有原則有底線的人。”


    “巧了,師叔我也是一個有原則有底線的人。所以,哪怕再怎麽仇視田氏,師叔也不會通過直接出賣齊軍的方式來幹掉田氏。”


    子貢卻不憂反喜,不會通過出賣情報的方式幹掉田氏,那就是說,會以其他方式,幹掉田氏:“還請師叔賜教!”


    說著,子貢就向王詡拜了一拜,還主動給王詡倒了杯茶,彎腰站在一旁伺候,有禮有節。


    “嗯,雖然老夫常常說孔丘迂腐,但這禮節方麵確實挺到位的。田氏看上去有十萬大軍,其實就是隻紙老虎罷了。”


    “我已經聽說了魯國向晉國求援的事情,但是太小氣,太小家子氣,要有大格局,要放眼天下。”


    “你隻需如此如此,這般這般,便可挑動天下大勢,獲取吳國的援軍、墨翟麾下的工匠、楚國的糧食、兵甲……”


    聽著聽著,子貢就越發的開心:“學會了!學會了!原來,這就是大格局!一怒而諸侯懼,安居則天下息,不愧是師叔!”


    拱了拱手,子貢就開心的離去了,朝著海外而去。看著子貢離去的背影,王詡默默的前往論壇之上,悄悄的給墨子發了條消息:墨翟道友,楚國即將進攻宋國,大好機會,你要把握啊。(三千具強弩、一百門火炮、五百名工匠,一個都不能少)


    ……


    不久之後,子貢就在夷洲島上,見到了闔閭。


    “師叔,田氏伐我在即,還請師叔看在同為姬姓諸侯的份上,派遣一支援軍。此事之後,魯國上下將感激不盡,並大力宣揚吳國姬姓諸侯的身份,讓吳國也成為中原文化圈的一份子。”


    “三千,三千援軍!我會讓世子夫差帶著三千援軍,前去支援魯國。”闔閭伸出了三根手指。


    “自從師叔繼位吳侯以來,便不斷改革,壯大吳國國力。但是,吳國和楚國的差距,不是一點兩點,縱使是此刻,吳國的綜合國力,仍然遠遠無法和楚國相提並論。”


    “師叔這幾年來,改革軍製,與楚國大小戰了一百多場,勝多敗少,疲楚之計已經初見成效,但是,這對於吳國名聲的改善,並無太大幫助。對於中原諸侯、中原士人而言,吳國,依然隻是南方的蠻夷小國罷了。”


    “而這時,倘若師叔可以派遣一支軍隊,擊敗田氏大軍,那麽師叔的名聲,吳國的名聲,必然大不相同,到時候,無論是招攬中原士人,還是招攬其他玄門道友,都很有好處。”


    聽到這裏,闔閭舉起茶杯,一口喝光裏麵的茶水,連茶葉都咀嚼了幾下:“我可以讓夫差,帶領五千精兵過去,順便招攬士人、玄門道友。”


    子貢再次抱拳一禮:“這幾年來,師叔的疲楚之計初見成效,在多頻率小規模戰爭之中,吳國勝多敗少,楚國的國人、中小貴族,地方封君,紛紛破產。”


    列國之中,打仗是不發工資的。即使發,也隻給少量的一點點。


    所以,國人們參加戰爭,國君管飯的時候,國人所在的家庭,就失去了一個壯勞力。


    若是戰爭時間一長,就會耽誤春耕,一年的收成,都要大打折扣。


    國人也隻是稍微富裕一些的普通人家,比野人強一些,但抗風險能力,連後世的中小地主都不如。


    如果打了勝仗,有劫掠敵國的財物,有國君賞賜的財物,一般來說肯定是賺的。可一旦吃了敗仗,就意味著戰爭期間,國人沒有任何收獲,國君肯定也沒錢去補貼普通國人。


    讓國人破產,這就是疲楚之計的核心。


    “實際上,如今的楚國內部,早已矛盾叢生,國人對貴族不滿,中小貴族對國君不滿。但是,由於吳國這個外敵存在,所以楚國內部的矛盾被吳國楚國之間的大矛盾給壓製了。”


    “這種時候,吳國若是直接停戰,甚至是撤軍,那麽楚國內部的矛盾便不再被壓製,而是會直接爆發。”


    “一個不再團結的楚國,對吳國而言,才是最有利的!”說到這裏,子貢就開始品茶了,而闔閭則是陷入了思考之中。


    “孤可以召回伍子胥,讓他帶領一萬精兵,前去幫助魯國。賢侄可真是厲害,三言兩語之間,就從孤這裏討了整整一萬精兵,真真是國士之才。”


    聽到這裏,子貢微微搖頭:“比起真正的國士,小侄還差得遠呢。”


    說到這裏,子貢就回想起了王詡對他說過的話:“你能連續想到這三個好處,也算是難能可貴了,師叔再幫你想一個闔閭無法拒絕的好處!”


    合上了茶杯,子貢接著道:“師叔,除了以上好處之外,其實幫助魯國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師叔,你覺得晉國強大嗎?”


    “強大!”


    “如今的吳國,是晉國的對手嗎?”


    “不是!”反複思索良久,闔閭說道。


    “如今的列國之中,可有哪個國家是晉國的對手?”


    “沒有!”


    “這些年來,晉國也在改革,而且改革的非常快。韓趙魏三家和智氏互相敵對,形成了兩個團體,這兩個團體,不斷緊逼對方,互不相讓,一方通過改革獲取了好處,另一方必然迅速跟進,他們的改革速度,是列國之中最快的!”


    說到這裏,闔閭也沉默了。


    這才是最讓人難受的!


    最先改革的,明明是我吳國!


    可是改革力度最大的,改革速度最快的,改革範圍最廣的,卻不是吳國,而是晉國!


    改革這玩意兒,也是要靠競爭的!


    吳國為了和楚國競爭,所以勉強也算是上下一心,闔閭的改革在不傷害貴族利益的情況下,還算順利。


    距離玄門誕生都五年了,可是像魯國這樣的老舊、保守國家,卻幾乎什麽都沒變,孔子也是直到這場戰爭,才成為代國相。


    比起魯國、宋國、衛國、鄭國這樣的國家來說,吳國的改革速度已經算快了。但是和晉國比起來,吳國仍然算是保守。


    其實,韓趙魏三家還有智氏也都有苦難言。


    韓趙魏:我其實不想改革這麽快,但是智氏在後麵盯著,我要是稍微慢了一點,哪怕隻是慢了一步,智氏就要追上來了,到時候,以智氏的體量,完蛋的就是我們了。


    智氏:不是我想這麽激進,而是韓趙魏三家不當人子,他們什麽都往大一統上靠,越來越像大明朝,我要是不迅速跟上,就會被他們三家平推。


    “一旦韓趙魏三家和智氏分出勝負,中原諸國可有能力敵他們的?沒有!天下可有晉國的對手?沒有!”


    “所以,我若是君侯,必親率精兵,前往中原,暗中拾掇韓趙魏三家和智氏,幫助他們開始內訌,幫助他們開戰一場全麵戰爭!”


    “如今的韓趙魏三家和智氏之間,早已水火不容。他們之所以還能保持平衡,是因為沒有外力。一旦在外力的介入下,雙方必然爆發全麵戰爭,隻有晉國真正的亂了起來,列國才能有機會!如果晉國能直接分裂為兩個甚至是數個國家,這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所以,君侯大可親率數萬精兵,以援助魯國為名,順利抵達魯國。擊敗田氏之後,君侯便可直接前往晉國,或者幫助晉公,或者幫助韓趙魏三家,或者幫助智氏,當戰爭全麵爆發之後,君侯自可離去。”


    一個團結的晉國,是天下諸侯心中的夢魘。


    可一個分裂成兩個國家甚至更多國家的晉國,也就這樣吧。


    哪怕不能順利分裂晉國,可隻要晉國爆發內戰,持續多年,那麽晉國在此期間就沒法兒發展,吳國便可趁機多發育一段時間,這也很好了。


    “孤必親率三萬精兵,前往魯國幫助魯侯,抵擋田氏的不義之軍!”


    從三千到五千,從五千到一萬,從一萬到三萬,子貢此行可以說是收獲巨大。不過,還沒完。


    離開了夷洲島之後,子貢就在一座海外島嶼之上,見到了此行的目標——楚昭王。


    在大明世界,楚昭王乃是大明朝海外諸多封君之一,即使是之前,他也是鎮海公王詡麾下的封君,而不是闔閭的封君。


    這些年來,經過他的不斷治理,如今島上有國人萬餘,野人十萬,奴隸五萬,這樣的規模,放到列國之中,也可稱孤道寡了。當年周天子分封天下之時,子爵也不一定有這麽強大的實力。


    而昭王經過這麽多年的努力,也真正的見識到了底層國人的生活。所以他一眼就看穿了闔閭的疲楚之計,也一直在努力的瓦解此計。


    當然,這些都不是昭王取得重大進步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曾暗中數次求教於熊岩,然後在熊岩的建議下,讀了很多大明朝的史書,而且看了一遍又一遍。


    史書、數學,這兩門課程,是真正的可以增長智商、情商的課程。前者長情商、心眼,後者長智商和腦袋瓜子。


    所以,如今的昭王,是一個加強版的。


    “魯國端木賜,拜見楚侯!”


    雖然楚國老早就稱王了,但中原諸侯不承認,不過是圈地自萌罷了。除了楚國之外,還有誰承認楚國的王爵?


    當今列國之中,唯一的王,是周天子。唯一的公爵,是晉國。其他的諸侯,就是實力再強,官麵上的稱呼,也隻是侯。


    齊侯、楚侯、吳侯、秦侯……


    昭王並未在稱呼上多浪費時間:“田氏伐魯,你這一路走來,求了不少援軍啊,雖然知道你的目的,可孤還是想知道,你想怎麽說服於孤?”


    “吳侯即將率兵前往中原,與齊國爭鋒,楚國可以好好的緩一口氣了。”


    “既然如此,寡人就更不會派兵了。”昭王淡淡的道。


    “當今乃大爭之世,諸侯爭鋒,不進則退。吳侯前往中原,對於楚國而言,此乃難得的機會,君侯難道不想抓住機會,好好的改革內部,練就一支強軍嗎?”子貢主動問道。


    “想。”


    “可是,如今楚國內部矛盾叢生。這些年來,君侯為了盡可能的保住國人,以至於與吳國的戰爭,大都派遣和君侯不對付的大小封君。國人倒是保住了,他們也越發的感激君侯,可是封君、貴族卻越來越討厭國君。”


    “倘若不是吳國的壓力,倘若不是吳國年年都要攻打楚國數次,封君和貴族們早就聯手對付國君了。而這一次,吳侯真的要離開了,君侯又打算如何處理國內的封君、貴族呢?”


    聽到這裏,昭王坐直了腰,終於認真了起來:“先生有何見解?若是很有道理的話,本王就援助魯國一批糧食、兵甲。”


    “君侯可以讓那些保守、落後的封君貴族們,聚集在一起,攻打宋國!直接告訴他們,此次劫掠宋國,所得全部歸封君所有。”


    楚國和列國不一樣,楚國內部是真正的分封製,有實力的封君,到處都是,地盤極大,理論上講,從淮河、長江,一直到嶺南,全都是楚國的地盤,但絕大多數地盤,都沒怎麽開發。


    所以,楚國內部,封君問題,一直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這些封君,都擁有自己的軍隊,自主權極高。


    甚至在某些大貴族的領導下,還具備著主動劫掠外國的習慣。搶了就跑,能打贏就狠狠的搶,搶完了,給國君上繳一筆物資即可。因為隻有這樣,國君才會替你擔保。就不用擔心,其他的小國派兵搶回去。


    “宋國如今都快被墨翟自下而上徹底占據了吧?就憑那些封君、貴族,就敢攻打宋國,這是送死吧?”昭王冷冷的道。


    “沒關係,他們若是輸了,君侯可趁機削弱他們的權利,剝奪他們的封地,內憂就沒了。他們若是贏了,那宋國就徹底被削弱,短時間內無法威脅到楚國,外患就沒了。”


    “此戰無論勝負,最終得益的都是君侯。打死除內憂,打贏除外患,君侯怎麽都不虧。”


    “此外,君侯還可以趁機抓緊時間,進行改革。也隻有那些反對君侯的貴族們都離開了,君侯才可大刀闊斧的改革。隻要君上的手裏,握著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那麽,以楚國的底子,一切都不是問題。”


    “此外,也隻有楚國出兵宋國,吳侯才會放心的派遣三萬乃至於更多的軍隊前往中原與齊國爭鋒。否則,吳侯若是隻派遣三五千人,恐怕那不是君侯願意看到的。”


    “孤考慮考慮。”


    片刻後,昭王就聯係上了熊岩。


    “堂兄,如此如此,這般這般,我該答應嗎?”


    完整的看完了子貢、王詡密謀的熊岩,看著眼前這個看上去純真無邪的堂兄,還能說什麽呢?


    一切都是子貢做的,可是子貢的作為卻一直在王詡的預料之中。明明王詡想要通過魯國打擊田氏,可是最終卻隻動了動嘴,然後子貢就天南地北的跑來跑去,最後,還要感激王詡的指點。


    至於眼前這個王弟,也不簡單。從年紀上講,熊岩才是堂弟。


    但是昭王厚著臉皮,主動當弟弟,並一直稱呼熊岩為堂兄,熊岩能怎麽辦?當然是應下來了。


    “這事兒吧,可以應下來。另外,你立刻備一份厚禮,前去拜見吳起,以師禮待之。然後拜其為令尹,放手讓他主持改革大業。”


    “徹底放手嗎?”


    “對,直接放權。不要擔心,吳起不是楚國人,也不是貴族出身,所以他在楚國的根基,約等於零。他即使當上了令尹,也不可能在短短幾十年內篡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守藏室之史到太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二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二先生並收藏從守藏室之史到太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