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臥槽,他是宋應星!
大明:殖民全球,打造海上日不落 作者:死在羊中的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首先在沸水裏加入薑片和料酒,然後把蝦放進去煮。”
“料酒就是你在流鬼城做的那個嘛?”
“回大人話,是的。”
宋應星拿起一本書,翻了翻,找到了他在流鬼城從劉一峰那裏記錄的關於“料酒”的那一頁,看了看後點了點頭,放了下書。
劉一峰在等他,等他放下書後才繼續說,方便他記錄:“撇去浮末後,蝦就煮好了。”
“為什麽要撇去浮末?浮末都是些什麽東西?”
劉一峰早就習慣宋應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態度了,他耐心的回答道:“一般都是動物殘留的內髒碎片,血沫或者排泄物之類的。”
“嗯,因為輕盈,所以會跟著水泡浮起來,的確水沸騰後是撇去浮末的好時機。”
這是宋應星的自言自語,但劉一峰卻有些意外。
怎麽說呢,他和宋應星的接觸不多,卻早就發現這個宋大人和他印象中的古代官僚不一樣,他有種後世做學術研究的教授那種味道。
這讓劉一峰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好奇。
“你繼續說。”
“是。”劉一峰說道:“把蝦撈出來,在菜板上把蝦用菜刀拍一下,把蝦肉拍碎。”
“為何要拍碎?”
“回大人話,因為這些蝦,一會要炸蝦油,蝦肉拍碎了蝦味才能入油中。”
“你繼續。”
“蝦肉倒入無油無水的鍋中煸炒水氣,因為有水氣的話油炸容易爆油。”
“嗯,熱油遇水易爆。”
劉一峰對宋應星的好奇越來越多了,一個官僚怎麽會知道這種下等人才會知道的常識?不是說古代的官員和書生,基本五指不沾陽春水的嘛?
“宋大人博學!”
小小的拍了個馬匹,宋應星微笑的擺了擺手,示意劉一峰繼續。
“水氣煸出來後,下油開炸。炸到起小泡,油有了明顯的蝦香味後,倒出蝦油,鍋裏剩餘的蝦渣倒入清水熬煮,熬煮一刻鍾左右濾出蝦渣,剩下的就是蝦湯了,單獨盛出備用。”
“鍋洗幹淨後,放入蝦油,下切好的白菜絲,炒軟裝碗。鍋中繼續倒油,在空碗中打入4個雞蛋,攪散後慢慢倒入微熱的熱油中。”
“這個過程要用鍋鏟一直慢慢的攪拌蛋液,直到蛋液炸成深褐色的絮鬆狀,再濾掉油隻要蛋鬆。”
宋應星放下毛筆,用湯勺撈起炸好的蛋鬆,放入嘴中,說道:“難怪這蛋會有清脆和鬆軟兩種口感。”
劉一峰等他回到桌前拿起毛筆後繼續說道:“鍋中放入蝦油和蒜粒,爆出蒜香後加入幾勺麵粉,炒到麵粉糊粘稠呈金黃色,倒入之前熬煮的蝦湯。”
“最後加入炒好的白菜和蛋鬆,加些鹽和胡椒調味,煮沸後就是這碗蝦味爛糊白菜了。”
說完後,劉一峰看著默默記錄著的宋應星,旁邊負責監視劉一峰的那個錦衣衛聽到一半時就在不停的咽口水了,這會死死的盯著宋應星手旁的蝦味爛糊白菜,恨不得搶過來。
宋應星記錄完後,又拿出一本書,一邊觀看著那碗蝦味爛糊白菜,一邊記錄著。還時不時的用湯勺舀起查看,小小的品嚐一口,用筷子夾出所有食材觀摩。
那架勢,與其說在享受美食,真的不如說在研究蝦味爛糊白菜。
“劉一峰,我問你:晉地原版的爛糊白菜,是不是沒有蝦湯蝦油的部分?”
“回大人話,是的。”
宋應星又在本子上修修改改寫上了一段話,然後開口說到:“蝦味爛糊白菜,巴蜀蓉城人士劉一峰改進而來。”
他抬起頭:“劉一峰,你有字嘛?”
“沒有。”
宋應星和錦衣衛也不奇怪,這年頭,普通百姓沒字的不在少數,其中也不乏一些殷實之家。
劉一峰反而是被宋應星的這番舉動給徹底弄糊塗了,他感覺宋應星好像記錄菜譜的樣子,上次三文魚燴的時候他就有這種感覺了,但又總覺得是自己的錯覺。
原因很簡單,廚師即便在後世,沒有出名前也屬於不入流的普通職業。古代更甚,廚子屬於下九流的職業,哪怕在下九流中排名靠前,但畢竟還是下九流。
而宋應星不論是書生,還是官僚,這兩身份隨便哪個都是上九流的。
哪有上九流的跑去記錄下九流的東西呀?
“大人,您這是在幹嘛呀?”
“記下你改良的這道菜,未來寫進我的書中。”
劉一峰還有些懵,哪個錦衣衛震驚的瞪大了雙眼,嫉妒的神色出現在了臉上。
“呃,大人,您寫的書,難道是食譜嘛?”
“混賬!”
生氣罵人的不是宋應星,而是哪個錦衣衛,他直接站了起來。如果不是宋應星的製止,估計他都要揍劉一峰來發泄自己內心的羨慕嫉妒恨了。
“宋大人寫的書,可是陛下認可了的,以後工部和戶部官員的年評殿試,都是要從宋大人寫的書中找題目的!”
這番話把劉一峰嚇到了,不過也有些沒聽懂。
年評殿試?什麽意思?難道是每年官員的審核檢驗?
如果是真的話,這個宋大人寫的書可真的不得了,大明皇帝認可了,而且還能參與官員的年審。
不過為什麽隻有工部和戶部?其他四部呢?
雖然有了更多的問題,劉一峰還是趕緊作出了被嚇到然後無比“崇拜”的對宋應星行大禮,這是為了讓那個莫名其妙憤怒的錦衣衛消氣。
不過劉一峰還是暗自吐槽:食譜都能進入工部和戶部的年審考題,這個大明也夠奇怪的。
錦衣衛退下後,宋應星還在埋頭寫著什麽,劉一峰站在一旁覺得無比的尷尬。他想離開,但錦衣衛不帶自己走,他沒膽子動腳。他想問些什麽,那個錦衣衛的目光猶如實質的頂著自己,他開不了口,隻能傻傻的罰站。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宋應星抬頭問到:“劉一峰,你在流鬼城用的料酒,是你發明的還是別人發明的。”
“回大人話,不是我發明的。”
“那是誰發明的?”
“呃,我也不知道,我也是跟著別人學的。”
“是巴蜀特有的嘛?”
“應該…不是…吧?”
“好了,我知道。”
你知道了?我他喵的自己說了什麽我都不知道……
劉一峰也不知道料酒具體是什麽時候發明的。
料酒屬於在華夏漫長的曆史中,在酒這一領域慢慢演化出來的,不是有什麽人特意發明的,屬於勞動人命的智慧結晶。
宋應星低著頭寫了一會兒後,又抬頭問到:“那料酒有幾種做法?”
“小人隻知道哪一種。”
“一定是要黃酒嘛?米酒可以不?”
“高質量的米酒可以,但最好還是用黃酒。”
“為什麽?”
因為米酒的度數普遍很低呀,但劉一峰不知道該怎麽給宋應星解釋。
他隻能開口敷衍宋應星:“我也不知道,我也是聽別人說的。”
宋應星的反應讓劉一峰很是意外,他放下毛筆,重重的靠在了太師椅的椅背上,還歎了口氣,感歎到:“民間其實有很多事物,都是在不知道原理的情況下,就這麽出現的,估計料酒也是其中之一吧。”
“這就是勞動人民的智慧。”
劉一峰下意識的接話,讓宋應星有些意外的看向了他,劉一峰繼續說道:
“老百姓並不知道那些事物的原理,他們甚至連字都不認識,但是他們並不蠢笨,他們會觀察事物的規律,然後自己做實驗,把多年來的實驗結果口口相傳,一代一代的優化,就有了如今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
這話放在後世,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在這裏,算得上高屋建瓴的發言了。
宋應星深深的看了劉一峰一眼,沒有說話,低頭寫著什麽。
劉一峰站在一旁等待著宋應星放他走,回味著之前自己的表現,看有沒有什麽暴露自己身份的漏洞。
突然,他的瞳孔猛的縮了下。他想起了之前他和宋應星的對話中,對方提到了“發明”這個詞。
“發明”這個詞在後世已經成為常用詞了,所以很多人不清楚這是民國,也就是20世紀上半頁才出現的詞。在古代,“發明”這詞有其他意思,但怎麽都和後世發明創造這個意思扯不上關係。
可是宋應星使用“發明”這詞時的語境,很明顯就是劉一峰熟悉的那個“發明”。
這讓劉一峰有些驚恐了。
他很清楚“發明”這詞是民國時期才有的,於是決定試探下:“宋大人,小人有個問題,不知道該問不該問。”
“你問吧。”
“謝大人。”劉一峰行了拱手禮後問道:“請問大人寫的是什麽書呀?為何會把小人改良的菜譜給記上去?”
錦衣衛又開始吹鼻子瞪眼了,但宋應星笑著阻止了他的嗬斥,對劉一峰說道:“我年幼時就對很多事物充滿了好奇,好奇它們的原理,好奇它們誕生的故事,好奇它們的效果。”
“而在我好奇的過程,我發現大部分事物除了詢問那些使用它們的人外,在書上根本查不到,當時我就想把這些給記錄下來,讓後世的讀書人不再向我這般辛苦的詢問了。”
“但是因為這些事物大多數和農業,手工業相關,其中不乏下九流的職業,沒有人支持我。”
“後來有個人知道了我的誌向後,他鼓勵了我,於是我就開始收集資料,準備寫書了。”
劉一峰餘光注意到了那個錦衣衛突然挺直了背,表情變得極其嚴肅。
“那個人就是當今陛下。”
好吧,劉一峰這個穿越者也下意識挺直了背,表情嚴肅了起來。他內心深處對於締造了這個武德充沛到漢人頂峰的皇帝,是很崇敬的。
“當年我給陛下說我這本書是記錄天下事物的雜書,陛下看了我的部分手稿手,卻說這不是雜書,這是我華夏文明的農工發展史。”
“他還問我書名想好了沒,但當時我根本沒動稿,就沒有去想書名。但陛下問到我後,我一瞬間就想到了一個名字,陛下非常喜歡,結果書名都有了,書還沒寫好。”
宋應星無奈的搖頭笑著,劉一峰順勢問到:“宋大人,書名是什麽?”
“《天工開物》。”
“……”
他姓宋!
農工百科全書!
《天工開物》!
臥槽,他是宋應星!
“料酒就是你在流鬼城做的那個嘛?”
“回大人話,是的。”
宋應星拿起一本書,翻了翻,找到了他在流鬼城從劉一峰那裏記錄的關於“料酒”的那一頁,看了看後點了點頭,放了下書。
劉一峰在等他,等他放下書後才繼續說,方便他記錄:“撇去浮末後,蝦就煮好了。”
“為什麽要撇去浮末?浮末都是些什麽東西?”
劉一峰早就習慣宋應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態度了,他耐心的回答道:“一般都是動物殘留的內髒碎片,血沫或者排泄物之類的。”
“嗯,因為輕盈,所以會跟著水泡浮起來,的確水沸騰後是撇去浮末的好時機。”
這是宋應星的自言自語,但劉一峰卻有些意外。
怎麽說呢,他和宋應星的接觸不多,卻早就發現這個宋大人和他印象中的古代官僚不一樣,他有種後世做學術研究的教授那種味道。
這讓劉一峰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好奇。
“你繼續說。”
“是。”劉一峰說道:“把蝦撈出來,在菜板上把蝦用菜刀拍一下,把蝦肉拍碎。”
“為何要拍碎?”
“回大人話,因為這些蝦,一會要炸蝦油,蝦肉拍碎了蝦味才能入油中。”
“你繼續。”
“蝦肉倒入無油無水的鍋中煸炒水氣,因為有水氣的話油炸容易爆油。”
“嗯,熱油遇水易爆。”
劉一峰對宋應星的好奇越來越多了,一個官僚怎麽會知道這種下等人才會知道的常識?不是說古代的官員和書生,基本五指不沾陽春水的嘛?
“宋大人博學!”
小小的拍了個馬匹,宋應星微笑的擺了擺手,示意劉一峰繼續。
“水氣煸出來後,下油開炸。炸到起小泡,油有了明顯的蝦香味後,倒出蝦油,鍋裏剩餘的蝦渣倒入清水熬煮,熬煮一刻鍾左右濾出蝦渣,剩下的就是蝦湯了,單獨盛出備用。”
“鍋洗幹淨後,放入蝦油,下切好的白菜絲,炒軟裝碗。鍋中繼續倒油,在空碗中打入4個雞蛋,攪散後慢慢倒入微熱的熱油中。”
“這個過程要用鍋鏟一直慢慢的攪拌蛋液,直到蛋液炸成深褐色的絮鬆狀,再濾掉油隻要蛋鬆。”
宋應星放下毛筆,用湯勺撈起炸好的蛋鬆,放入嘴中,說道:“難怪這蛋會有清脆和鬆軟兩種口感。”
劉一峰等他回到桌前拿起毛筆後繼續說道:“鍋中放入蝦油和蒜粒,爆出蒜香後加入幾勺麵粉,炒到麵粉糊粘稠呈金黃色,倒入之前熬煮的蝦湯。”
“最後加入炒好的白菜和蛋鬆,加些鹽和胡椒調味,煮沸後就是這碗蝦味爛糊白菜了。”
說完後,劉一峰看著默默記錄著的宋應星,旁邊負責監視劉一峰的那個錦衣衛聽到一半時就在不停的咽口水了,這會死死的盯著宋應星手旁的蝦味爛糊白菜,恨不得搶過來。
宋應星記錄完後,又拿出一本書,一邊觀看著那碗蝦味爛糊白菜,一邊記錄著。還時不時的用湯勺舀起查看,小小的品嚐一口,用筷子夾出所有食材觀摩。
那架勢,與其說在享受美食,真的不如說在研究蝦味爛糊白菜。
“劉一峰,我問你:晉地原版的爛糊白菜,是不是沒有蝦湯蝦油的部分?”
“回大人話,是的。”
宋應星又在本子上修修改改寫上了一段話,然後開口說到:“蝦味爛糊白菜,巴蜀蓉城人士劉一峰改進而來。”
他抬起頭:“劉一峰,你有字嘛?”
“沒有。”
宋應星和錦衣衛也不奇怪,這年頭,普通百姓沒字的不在少數,其中也不乏一些殷實之家。
劉一峰反而是被宋應星的這番舉動給徹底弄糊塗了,他感覺宋應星好像記錄菜譜的樣子,上次三文魚燴的時候他就有這種感覺了,但又總覺得是自己的錯覺。
原因很簡單,廚師即便在後世,沒有出名前也屬於不入流的普通職業。古代更甚,廚子屬於下九流的職業,哪怕在下九流中排名靠前,但畢竟還是下九流。
而宋應星不論是書生,還是官僚,這兩身份隨便哪個都是上九流的。
哪有上九流的跑去記錄下九流的東西呀?
“大人,您這是在幹嘛呀?”
“記下你改良的這道菜,未來寫進我的書中。”
劉一峰還有些懵,哪個錦衣衛震驚的瞪大了雙眼,嫉妒的神色出現在了臉上。
“呃,大人,您寫的書,難道是食譜嘛?”
“混賬!”
生氣罵人的不是宋應星,而是哪個錦衣衛,他直接站了起來。如果不是宋應星的製止,估計他都要揍劉一峰來發泄自己內心的羨慕嫉妒恨了。
“宋大人寫的書,可是陛下認可了的,以後工部和戶部官員的年評殿試,都是要從宋大人寫的書中找題目的!”
這番話把劉一峰嚇到了,不過也有些沒聽懂。
年評殿試?什麽意思?難道是每年官員的審核檢驗?
如果是真的話,這個宋大人寫的書可真的不得了,大明皇帝認可了,而且還能參與官員的年審。
不過為什麽隻有工部和戶部?其他四部呢?
雖然有了更多的問題,劉一峰還是趕緊作出了被嚇到然後無比“崇拜”的對宋應星行大禮,這是為了讓那個莫名其妙憤怒的錦衣衛消氣。
不過劉一峰還是暗自吐槽:食譜都能進入工部和戶部的年審考題,這個大明也夠奇怪的。
錦衣衛退下後,宋應星還在埋頭寫著什麽,劉一峰站在一旁覺得無比的尷尬。他想離開,但錦衣衛不帶自己走,他沒膽子動腳。他想問些什麽,那個錦衣衛的目光猶如實質的頂著自己,他開不了口,隻能傻傻的罰站。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宋應星抬頭問到:“劉一峰,你在流鬼城用的料酒,是你發明的還是別人發明的。”
“回大人話,不是我發明的。”
“那是誰發明的?”
“呃,我也不知道,我也是跟著別人學的。”
“是巴蜀特有的嘛?”
“應該…不是…吧?”
“好了,我知道。”
你知道了?我他喵的自己說了什麽我都不知道……
劉一峰也不知道料酒具體是什麽時候發明的。
料酒屬於在華夏漫長的曆史中,在酒這一領域慢慢演化出來的,不是有什麽人特意發明的,屬於勞動人命的智慧結晶。
宋應星低著頭寫了一會兒後,又抬頭問到:“那料酒有幾種做法?”
“小人隻知道哪一種。”
“一定是要黃酒嘛?米酒可以不?”
“高質量的米酒可以,但最好還是用黃酒。”
“為什麽?”
因為米酒的度數普遍很低呀,但劉一峰不知道該怎麽給宋應星解釋。
他隻能開口敷衍宋應星:“我也不知道,我也是聽別人說的。”
宋應星的反應讓劉一峰很是意外,他放下毛筆,重重的靠在了太師椅的椅背上,還歎了口氣,感歎到:“民間其實有很多事物,都是在不知道原理的情況下,就這麽出現的,估計料酒也是其中之一吧。”
“這就是勞動人民的智慧。”
劉一峰下意識的接話,讓宋應星有些意外的看向了他,劉一峰繼續說道:
“老百姓並不知道那些事物的原理,他們甚至連字都不認識,但是他們並不蠢笨,他們會觀察事物的規律,然後自己做實驗,把多年來的實驗結果口口相傳,一代一代的優化,就有了如今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
這話放在後世,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在這裏,算得上高屋建瓴的發言了。
宋應星深深的看了劉一峰一眼,沒有說話,低頭寫著什麽。
劉一峰站在一旁等待著宋應星放他走,回味著之前自己的表現,看有沒有什麽暴露自己身份的漏洞。
突然,他的瞳孔猛的縮了下。他想起了之前他和宋應星的對話中,對方提到了“發明”這個詞。
“發明”這個詞在後世已經成為常用詞了,所以很多人不清楚這是民國,也就是20世紀上半頁才出現的詞。在古代,“發明”這詞有其他意思,但怎麽都和後世發明創造這個意思扯不上關係。
可是宋應星使用“發明”這詞時的語境,很明顯就是劉一峰熟悉的那個“發明”。
這讓劉一峰有些驚恐了。
他很清楚“發明”這詞是民國時期才有的,於是決定試探下:“宋大人,小人有個問題,不知道該問不該問。”
“你問吧。”
“謝大人。”劉一峰行了拱手禮後問道:“請問大人寫的是什麽書呀?為何會把小人改良的菜譜給記上去?”
錦衣衛又開始吹鼻子瞪眼了,但宋應星笑著阻止了他的嗬斥,對劉一峰說道:“我年幼時就對很多事物充滿了好奇,好奇它們的原理,好奇它們誕生的故事,好奇它們的效果。”
“而在我好奇的過程,我發現大部分事物除了詢問那些使用它們的人外,在書上根本查不到,當時我就想把這些給記錄下來,讓後世的讀書人不再向我這般辛苦的詢問了。”
“但是因為這些事物大多數和農業,手工業相關,其中不乏下九流的職業,沒有人支持我。”
“後來有個人知道了我的誌向後,他鼓勵了我,於是我就開始收集資料,準備寫書了。”
劉一峰餘光注意到了那個錦衣衛突然挺直了背,表情變得極其嚴肅。
“那個人就是當今陛下。”
好吧,劉一峰這個穿越者也下意識挺直了背,表情嚴肅了起來。他內心深處對於締造了這個武德充沛到漢人頂峰的皇帝,是很崇敬的。
“當年我給陛下說我這本書是記錄天下事物的雜書,陛下看了我的部分手稿手,卻說這不是雜書,這是我華夏文明的農工發展史。”
“他還問我書名想好了沒,但當時我根本沒動稿,就沒有去想書名。但陛下問到我後,我一瞬間就想到了一個名字,陛下非常喜歡,結果書名都有了,書還沒寫好。”
宋應星無奈的搖頭笑著,劉一峰順勢問到:“宋大人,書名是什麽?”
“《天工開物》。”
“……”
他姓宋!
農工百科全書!
《天工開物》!
臥槽,他是宋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