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土地財政
大明:殖民全球,打造海上日不落 作者:死在羊中的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一峰已經很確定所謂的藟山城,就是修建在後世美利堅西海岸最北城市:西雅圖所在的區域了。
他看著向導手中藟山城的地圖,這座城市坐落在藟山灣南端的東岸。和東山州所有的城市一樣也沒有城牆,主要沒人敵人需要防禦。
整座城市呈南北走向,是一座很狹長的城市。
城東是一片非常大的淡水湖,是藟山城的淡水來源。後世那裏叫聯合湖,這裏自然是叫藟城湖了。
藟城湖繼續向東是一片平原,也是藟山城開墾的第一片平原,這片平原坐落在藟山和栒狀之山的交界處,冬暖夏涼,如今已經退耕了,成為了藟山城富人修建的鄉下度假的莊園了。
耕地和牧場大部分都轉移到了藟山城南方。
劉一峰知道那是後世俄勒岡州的河口平原,哪裏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和齊省很接近。
“大人,地圖能還給小人嘛?”
說話的是藟山城一個專職做向導的人,劉一峰他們走進客棧那瞬間他就鎖定了這夥人了,果斷的湊了上來。他知道這肯定是一幫剛到東山州的人,因為他們中間有人還穿著民夫服呢。應該是準備南下金山城挖金礦的探險者吧。
這種初來乍到的人是最好忽悠到錢的。
沒想到自己坐下來還沒談幾句,也不知道怎麽回事自己耐以生存的那張手繪獸皮地圖就到了劉一峰手上了。
他看著劉一峰那貪婪的閱讀樣子,真的好怕這個年輕人把自己這份地圖給吃了,自己用了一年的時間,問了無數人,親自跑了無數地方,才畫出來的地圖呀!
劉一峰把地圖放下了,卻一點還給對方的意思都沒有。但那個向導也不敢奪回來,因為他身邊的馮碩一臉匪氣就算了,還故意不經意的撈起了衣擺,露出了半支手銃。
“這地圖是你畫的?”
“是的,大人。”
“開個價吧。”
向導臉色苦的像苦瓜,真的是怕什麽來什麽:“大人,這地圖是不賣的。”
“啊!?”
馮碩垮著臉湊到了他麵前,向導頓時非常緊張。劉一峰的班底中,匪氣最重的人就是他和馮碩了,劉一峰是因為那頭短發和超乎常人的身高,馮碩則是多年跑江湖養出來的氣場。
“大人,大人,真的不能賣呀,這地圖是小的用了一年的時間畫出來的,小的靠這個吃飯的呀,您要是買走了,那小人就沒吃飯的家夥事了!”
劉一峰安撫下馮碩,把地圖還給了向導。他並不是想要這地圖,隻是隨口一說罷了。
拿回地圖後,向導趕緊道謝。
劉一峰拿出一個袋子,裏麵金屬碰撞的聲音就是這個年代最美好的聲音,俗稱:錢響了。
“我不需要向導,但是我有些問題,你回答一個就拿5個銅幣走。”
向導趕緊答應了,本來他當向導一天也才50個銅幣,回答10個問題用不了半個時辰。
“第一個問題:東山州為什麽叫東山州?”
這個問題讓馮碩,李鴻基和鄭芝龍都來了興趣。
說實話東山州為什麽叫東山州他們也不知道原因,從他們記事開始,東山州就叫東山州了。就像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出身的地方為什麽取那樣的名字一樣,哪怕後世資訊那麽發達,動動手指就能在互聯網上查到信息,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家鄉名字的由來。
這個向導也是如此,他愣住了,因為他也是從記事開始,就知道大明在海外有個東山州。
見向導愣住了,劉一峰繼續問到:“第二個問題:樕山,藟山,栒狀之山還有金山城的姑兒之山,這些名字都是誰起的,又是根據什麽起的?”
又是一片沉默。
“第三個問題:藟山市的黑市在哪?”
“這個我知道!”向導終於知道了一個問題了:“港口的倉庫區和商城的倉庫區都有!”
怎麽又是在倉庫區?
不過劉一峰沒問這個問題,他自己模模糊糊的想出了答案:
樕山城和藟山城最先建立的永遠是港口和倉庫,那時候建立的倉庫基本沒有太多規劃,以實用為主。所以倉庫區在比起後來有規劃的城區,顯得的十分雜亂,非常適合三教九流的人士藏身於此建立黑市。
劉一峰丟了5個銅板給他,繼續問到:“怎麽進去?”
向導教了劉一峰一段貫口,劉一峰還沒記住,常年跑江湖的馮碩反而一次就記熟了,劉一峰又丟了5個銅板給他。
之後他又旁敲側擊的問了很多問題,有關於藟山城的,有關於海事局的,也有官員棕皮野人的。
藟山城的問題這個向導基本都能答出來。
藟山城建城9年了,是第一批民夫和之前的移民一起建立的。因為沒有城牆,藟山城呈現的是中原很少見的城區模式:城區製。
這點和樕山城很像,樕山城也是有上城區和下城區之分,不過兩個城區還是連在一起的。而藟山城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病毒式擴張了。
劉一峰他們所在的這片城區,就是當年修的藟山城,城區並不大,走路一天就能從北逛到南。
而繼續朝南走半天,又是一片城區,那是7年前修建的,當時是作為南下開墾商行的驛站,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片能容納2,3萬人生存的城區了。
這還沒完,繼續朝南走到藟山灣最南端,有3座船廠,圍繞著這3座船廠又出現了一片能容納2,3萬人生存的城區。
3片城區統稱為藟山城,但在藟山城生存的人習慣叫最北邊的為藟城。中間的為商城,因為那裏是東山州一半商行的總部。
而最南邊的叫五十城。
最早是海軍在那裏修建了3座船廠,駐紮東山州的海軍和南軍也都駐紮在那裏。
後來隨著移民的增多,5年前海事局把總部也搬了過去並修建了城市,城市規劃以五縱七橫作為主幹道,把城區分為了48個坊間,算上海軍的軍營和南軍的軍營,一共50個坊間,所以叫五十城。
“不過小的沒去過五十城,那裏住的人非富即貴,商城的很多掌櫃的都在那裏買了地皮修建了別院。”
“五十城的地皮很貴?”
向導伸手比劃了下他們所在的這個客棧,說道:“就這麽大的一片地皮,要1000兩!”
劉一峰抬頭估算了下客棧的麵積,算上後院的廚房和庫房,占地麵積接近300平,使用麵積在250平上下。
這麽算的話,30-40兩一平方米?
劉一峰撇了撇嘴,他已經知道大明本土很多百姓一年的收入也就3,40兩了,3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個廁所,怎麽自己都穿越到古代了還是逃不掉房價的摧殘呀。
李鴻基他們雖然沒有劉一峰那麽強的估算能力,但還是大概知道客棧這麽大的一片地要1000兩是多麽可怕的的價格,被震撼到無以複加。
“泉州最貴的地皮也沒到這個價格……”
鄭芝龍家裏的老宅,就修在泉州最貴的地段,算下來平均也才15兩一平。
至於馮碩,李鴻基,都是鄉下人出身,完完全全被五十城的地價給嚇傻了。
“別說泉州了,我聽說京城也就差不多這價格了。”向導也感歎道:“所以現在隻要是在東山州開商行的掌櫃,都渴望在五十城有一個別院。你在五十城沒有別院的話,你去青樓都不好意思見人。”
劉一峰越聽越覺得不對勁,怎麽有種後世房地產的感覺。
“五十城的地是海事局在賣?”
“對呀,肯定是海事局呀,東山州的朝廷就是海事局。”
“那藟山城外的地皮呢?也是海事局在賣?”
“那些不是,無主之地自己開墾出來的,海事局隻會來收稅,稅很低的,所以像我們這種人,都是住在城外的。”
想到一邊說,一邊伸出了手,暗示10個銅幣。
劉一峰把一把銅幣撒在了桌子上示意他自己拿,接著問到:“那商城的地了?”
“最早商城的地皮是不要錢的,今年開始要錢的,都是金山城害的。”
“展開來說。”
“金山城從修建之初,海事局就劃出了很大一片沿海的區域,說這裏麵的地都是要錢的,違建者重罰。靠著在金山城賣地,海事局賺了好多錢,結果從今年開始,海事局在樕山城,藟山城和金山城都開始圈地了,基本上城區範圍內的地都需要從海事局購買,城區外的隨便開墾。”
之後馮碩他們也跟著問了些問題,都是些在藟山城生活個兩三年的人都知道的事,轉眼間就賺了125個銅幣了,美的他鼻涕泡都出來了。
之前在樕山城的時候,他們因為沒有太深入樕山城,對於東山州很多從根本上和大明本土不一樣的地方感觸還不深,現在才發現東山州和大明本土真的是一點都不一樣。
同時也明白了“海事局在海外就是朝廷”這句話真正的含義。
劉一峰後麵已經沒有問題可問了,他關心的問題大部分都得到了滿足。
不知道為什麽,他現在腦海中一直回蕩著4個字:土地財政。
這是後世共和國用來解決國家後發資源不夠所用的方法,效果是杠杠的,但後遺症也是巨大的。
不過他不會批判土地財政,那的確是那個時代僅剩的幾個讓共和國追上世界的方法之一了,且是後遺症相對最小的那個。
東山州很明顯已經開始玩土地財政這一套了,現在來看效果還不錯,就是不知道這是長期政策還是短期政策了。
如果是長期政策的話,那麽自己是不是要考慮當一次炒房的商人呢?
他看著向導手中藟山城的地圖,這座城市坐落在藟山灣南端的東岸。和東山州所有的城市一樣也沒有城牆,主要沒人敵人需要防禦。
整座城市呈南北走向,是一座很狹長的城市。
城東是一片非常大的淡水湖,是藟山城的淡水來源。後世那裏叫聯合湖,這裏自然是叫藟城湖了。
藟城湖繼續向東是一片平原,也是藟山城開墾的第一片平原,這片平原坐落在藟山和栒狀之山的交界處,冬暖夏涼,如今已經退耕了,成為了藟山城富人修建的鄉下度假的莊園了。
耕地和牧場大部分都轉移到了藟山城南方。
劉一峰知道那是後世俄勒岡州的河口平原,哪裏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和齊省很接近。
“大人,地圖能還給小人嘛?”
說話的是藟山城一個專職做向導的人,劉一峰他們走進客棧那瞬間他就鎖定了這夥人了,果斷的湊了上來。他知道這肯定是一幫剛到東山州的人,因為他們中間有人還穿著民夫服呢。應該是準備南下金山城挖金礦的探險者吧。
這種初來乍到的人是最好忽悠到錢的。
沒想到自己坐下來還沒談幾句,也不知道怎麽回事自己耐以生存的那張手繪獸皮地圖就到了劉一峰手上了。
他看著劉一峰那貪婪的閱讀樣子,真的好怕這個年輕人把自己這份地圖給吃了,自己用了一年的時間,問了無數人,親自跑了無數地方,才畫出來的地圖呀!
劉一峰把地圖放下了,卻一點還給對方的意思都沒有。但那個向導也不敢奪回來,因為他身邊的馮碩一臉匪氣就算了,還故意不經意的撈起了衣擺,露出了半支手銃。
“這地圖是你畫的?”
“是的,大人。”
“開個價吧。”
向導臉色苦的像苦瓜,真的是怕什麽來什麽:“大人,這地圖是不賣的。”
“啊!?”
馮碩垮著臉湊到了他麵前,向導頓時非常緊張。劉一峰的班底中,匪氣最重的人就是他和馮碩了,劉一峰是因為那頭短發和超乎常人的身高,馮碩則是多年跑江湖養出來的氣場。
“大人,大人,真的不能賣呀,這地圖是小的用了一年的時間畫出來的,小的靠這個吃飯的呀,您要是買走了,那小人就沒吃飯的家夥事了!”
劉一峰安撫下馮碩,把地圖還給了向導。他並不是想要這地圖,隻是隨口一說罷了。
拿回地圖後,向導趕緊道謝。
劉一峰拿出一個袋子,裏麵金屬碰撞的聲音就是這個年代最美好的聲音,俗稱:錢響了。
“我不需要向導,但是我有些問題,你回答一個就拿5個銅幣走。”
向導趕緊答應了,本來他當向導一天也才50個銅幣,回答10個問題用不了半個時辰。
“第一個問題:東山州為什麽叫東山州?”
這個問題讓馮碩,李鴻基和鄭芝龍都來了興趣。
說實話東山州為什麽叫東山州他們也不知道原因,從他們記事開始,東山州就叫東山州了。就像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出身的地方為什麽取那樣的名字一樣,哪怕後世資訊那麽發達,動動手指就能在互聯網上查到信息,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家鄉名字的由來。
這個向導也是如此,他愣住了,因為他也是從記事開始,就知道大明在海外有個東山州。
見向導愣住了,劉一峰繼續問到:“第二個問題:樕山,藟山,栒狀之山還有金山城的姑兒之山,這些名字都是誰起的,又是根據什麽起的?”
又是一片沉默。
“第三個問題:藟山市的黑市在哪?”
“這個我知道!”向導終於知道了一個問題了:“港口的倉庫區和商城的倉庫區都有!”
怎麽又是在倉庫區?
不過劉一峰沒問這個問題,他自己模模糊糊的想出了答案:
樕山城和藟山城最先建立的永遠是港口和倉庫,那時候建立的倉庫基本沒有太多規劃,以實用為主。所以倉庫區在比起後來有規劃的城區,顯得的十分雜亂,非常適合三教九流的人士藏身於此建立黑市。
劉一峰丟了5個銅板給他,繼續問到:“怎麽進去?”
向導教了劉一峰一段貫口,劉一峰還沒記住,常年跑江湖的馮碩反而一次就記熟了,劉一峰又丟了5個銅板給他。
之後他又旁敲側擊的問了很多問題,有關於藟山城的,有關於海事局的,也有官員棕皮野人的。
藟山城的問題這個向導基本都能答出來。
藟山城建城9年了,是第一批民夫和之前的移民一起建立的。因為沒有城牆,藟山城呈現的是中原很少見的城區模式:城區製。
這點和樕山城很像,樕山城也是有上城區和下城區之分,不過兩個城區還是連在一起的。而藟山城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病毒式擴張了。
劉一峰他們所在的這片城區,就是當年修的藟山城,城區並不大,走路一天就能從北逛到南。
而繼續朝南走半天,又是一片城區,那是7年前修建的,當時是作為南下開墾商行的驛站,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片能容納2,3萬人生存的城區了。
這還沒完,繼續朝南走到藟山灣最南端,有3座船廠,圍繞著這3座船廠又出現了一片能容納2,3萬人生存的城區。
3片城區統稱為藟山城,但在藟山城生存的人習慣叫最北邊的為藟城。中間的為商城,因為那裏是東山州一半商行的總部。
而最南邊的叫五十城。
最早是海軍在那裏修建了3座船廠,駐紮東山州的海軍和南軍也都駐紮在那裏。
後來隨著移民的增多,5年前海事局把總部也搬了過去並修建了城市,城市規劃以五縱七橫作為主幹道,把城區分為了48個坊間,算上海軍的軍營和南軍的軍營,一共50個坊間,所以叫五十城。
“不過小的沒去過五十城,那裏住的人非富即貴,商城的很多掌櫃的都在那裏買了地皮修建了別院。”
“五十城的地皮很貴?”
向導伸手比劃了下他們所在的這個客棧,說道:“就這麽大的一片地皮,要1000兩!”
劉一峰抬頭估算了下客棧的麵積,算上後院的廚房和庫房,占地麵積接近300平,使用麵積在250平上下。
這麽算的話,30-40兩一平方米?
劉一峰撇了撇嘴,他已經知道大明本土很多百姓一年的收入也就3,40兩了,3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個廁所,怎麽自己都穿越到古代了還是逃不掉房價的摧殘呀。
李鴻基他們雖然沒有劉一峰那麽強的估算能力,但還是大概知道客棧這麽大的一片地要1000兩是多麽可怕的的價格,被震撼到無以複加。
“泉州最貴的地皮也沒到這個價格……”
鄭芝龍家裏的老宅,就修在泉州最貴的地段,算下來平均也才15兩一平。
至於馮碩,李鴻基,都是鄉下人出身,完完全全被五十城的地價給嚇傻了。
“別說泉州了,我聽說京城也就差不多這價格了。”向導也感歎道:“所以現在隻要是在東山州開商行的掌櫃,都渴望在五十城有一個別院。你在五十城沒有別院的話,你去青樓都不好意思見人。”
劉一峰越聽越覺得不對勁,怎麽有種後世房地產的感覺。
“五十城的地是海事局在賣?”
“對呀,肯定是海事局呀,東山州的朝廷就是海事局。”
“那藟山城外的地皮呢?也是海事局在賣?”
“那些不是,無主之地自己開墾出來的,海事局隻會來收稅,稅很低的,所以像我們這種人,都是住在城外的。”
想到一邊說,一邊伸出了手,暗示10個銅幣。
劉一峰把一把銅幣撒在了桌子上示意他自己拿,接著問到:“那商城的地了?”
“最早商城的地皮是不要錢的,今年開始要錢的,都是金山城害的。”
“展開來說。”
“金山城從修建之初,海事局就劃出了很大一片沿海的區域,說這裏麵的地都是要錢的,違建者重罰。靠著在金山城賣地,海事局賺了好多錢,結果從今年開始,海事局在樕山城,藟山城和金山城都開始圈地了,基本上城區範圍內的地都需要從海事局購買,城區外的隨便開墾。”
之後馮碩他們也跟著問了些問題,都是些在藟山城生活個兩三年的人都知道的事,轉眼間就賺了125個銅幣了,美的他鼻涕泡都出來了。
之前在樕山城的時候,他們因為沒有太深入樕山城,對於東山州很多從根本上和大明本土不一樣的地方感觸還不深,現在才發現東山州和大明本土真的是一點都不一樣。
同時也明白了“海事局在海外就是朝廷”這句話真正的含義。
劉一峰後麵已經沒有問題可問了,他關心的問題大部分都得到了滿足。
不知道為什麽,他現在腦海中一直回蕩著4個字:土地財政。
這是後世共和國用來解決國家後發資源不夠所用的方法,效果是杠杠的,但後遺症也是巨大的。
不過他不會批判土地財政,那的確是那個時代僅剩的幾個讓共和國追上世界的方法之一了,且是後遺症相對最小的那個。
東山州很明顯已經開始玩土地財政這一套了,現在來看效果還不錯,就是不知道這是長期政策還是短期政策了。
如果是長期政策的話,那麽自己是不是要考慮當一次炒房的商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