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非常抱歉,昨天應該是294章,這一章才是295章。非常抱歉。


    王霄也想一張虎皮賣出龍皮的價格,可惜這年頭物價騰飛,虎皮這玩意隻能是賣給有錢人。


    而有錢人也不想在這種混亂的時候胡亂花錢,能賣個五十貫他已經滿足了。


    他沒要布帛,全部選擇的是銅錢。


    武德之前用的是五銖錢,之後鑄造大名鼎鼎,由歐陽詢書寫的開元通寶。


    開元的確是李隆基的年號,可開元通寶並非是他弄出來的,而是李淵弄出來的。


    開元的意思是開創了新紀元,從貨幣的曆史上來說也的確於此。


    從這裏開始,華夏正式進入了通寶的時代。


    後世的這個通寶,那個通寶的,都是從開元通寶延伸出來的。


    開元通寶之前,從秦半兩到隋五銖,貨幣的度量都是以二十四銖為一兩的二十四進製為標準。


    開元通寶之後,就正式進入了厘,分,錢,兩的十進製時代。


    從貨幣上來說,這的的確確是開創了新紀元。


    王霄拖著錢,去買了二十口大缸擺放在自己家酒肆後麵的院落裏。


    接著就是買大豆,買鹽。


    大豆泡好發酵,一層豆一層鹽再加水的擺放在缸裏。


    王霄光著膀子,露出健碩完美而又勻稱的肌肉,抗豆擔水的來來回回的忙碌。


    不少四周鄰居家的小娘子們,都是熱情的圍觀,還有那大膽的想要上來幫王霄擦汗。


    沒辦法,因為吸引力太大而不堪其擾的王霄,最終隻能是選擇緊閉大門來幹活。


    “發酵需要四個月,這段時間做點什麽呢?”


    憑借著自己強悍的體力,一個人搞定二十缸醬油的王霄終於忙完了。


    隻是等到出成品醬油還需要一段時間,王霄可不想無所事事的浪費掉。


    “釀酒的話...關中現在禁止釀酒,缺糧食啊。搞農產品,我也沒地啊。”


    拎著木桶打上冷水,直接兜頭澆下洗澡。在陽光下甩著頭發盡情展現肌肉的王霄,當目光落在了剩下那些沒用完的大豆上的時候,他有了主意。


    古人一點都不傻,他們早就知道吃油能有效緩解饑餓,減少對糧食的需求。


    隻是油料太難得了。


    想要油,你得有肉。也就是通常使用的葷油。得通過提煉動物脂肪才能得到。


    大唐人口數量以千萬為單位,這得多少有脂肪的動物才能滿足需求?


    這種情況下植物油料自然也就應運而生。


    像是著名的芝麻油,早早的就已經出現在了這片土地上。


    把芝麻磨成芝麻醬,過上一段時間就會沉澱出一層芝麻油出來。


    不過這東西,產量太少用處不大。


    而大豆之前是被煮著吃,‘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就是這個意思。


    之後出現了石磨,就磨成粉來吃。


    不過真正發揮其最具價值的油料身份的,還是要等到宋的時候。


    蘇軾在‘物類相感誌’裏麵提到了豆油,這是先關方麵的最早記載。


    明朝時期大豆出油開始提高,真正成為了油料的主要供應來源。


    至於唐朝,現在是沒有的。


    這個時候的實際上是菜油,大豆是被當作豆腐的原料。


    “好東西呀。”王霄看著大豆,眼睛裏開始冒光。


    這玩意成本不高,畢竟原先大豆是華夏的主食。產量大,種植麵積廣。哪怕是在此刻這種高物價下,價格也比粟米便宜的多。


    可油就不一樣了,能吃的油從來就沒有便宜的。


    王霄絕非黑心商人,所以他決定按照成本投入的十倍來製定價格。隻要不比葷油貴就行。


    這可是真正的良心價!


    王霄的小院子已經擺滿了大缸,沒地兒再放石磨。


    考慮了一會之後,王霄幹脆直接暫時關了自己的小酒肆。把石磨直接安排在了店鋪裏。


    看著渾身肌肉的王霄推著石磨進店,對門賣饃饃的楊叔,宛如高老莊的高老太爺見到了豬悟能。


    這等強壯的勞動力,哪家都想要啊。


    工業化生產之前,想要榨油就是壓,就是磨。


    這樣那樣的製取辦法,區別不過是斤把斤的樣子。


    王霄沒去買大牲口,也沒花錢雇人。就是他自己給石磨裏加豆子,然後自己推著石磨榨油。


    以他的力量與身體來說,這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八斤六兩。”


    壓了一石的大豆,王霄稱量了一下榨出來的油料。


    雖然比不上工業化之前一石出十一二斤的程度,可也算上不錯了。


    接連幾天,王霄的鋪子裏都是連續不斷的石磨轉動聲響。


    王霄拎著一大桶的油料去了油鋪。出來的時候背著一包袱的銅錢,還抱著好幾匹的布帛。


    抽空去了趟城外,王霄走了幾家莊子定下了供應大豆與各式蔬菜的約定。


    他現在非常想要擁有一個自己的莊子,想要種什麽就種什麽的莊子。


    隻不過錢還不夠,還得繼續積累。


    哪怕是在大唐,做生意最穩定的依舊是衣食住行。


    先在這方麵立下基礎,別的事情才能慢慢的去做。


    王霄挑了批豆子泡起來做豆芽,榨幹的豆渣可以做餅,可以做豆腐豆製品等等。


    其實用來喂牲口最合適了,可王霄現在全家上下就他一個,誰也喂不了。


    買豆,榨油,賣油。這些成了王霄每日裏的必備功課。


    等到銅錢布帛積攢到了一定的程度,王霄就不再外賣豆油而是存了起來。


    這段時間裏,長安城內外也是風雲變幻。


    先是突厥人趁機殺來,一路攻打到了渭水之北。


    李世民送上金帛,殺白馬立盟約,這就是渭水之盟。


    當時長安城內風聲鶴唳,西市上各家商鋪都被征收了一筆稅款。王霄這裏哪怕是關著門也不行,還是交了一筆銅錢布帛。


    對於心高氣傲的李世民來說,這是巨大的恥辱。


    可此時大唐內憂外患,他隻能是先忍氣吞聲忍下來。不過幾年之後他就報了這個仇。


    之後還有薛萬徹等原太子與齊王府部眾歸順,李承乾被立為太子等等諸事。


    眾多大事件連續不斷的時候,王霄正在翻新他的酒肆。


    之前破爛的桌椅都被劈了做了柴火,王霄買來木料工具,自己打造新的家具。


    修砌了新的灶台,找鐵匠打造了新的生鐵鍋以及各種器具。


    門簾木板全都換成新的,買來桐油漆樹的漆還有丹紅朱砂自己調配,做成漆料塗抹。


    做了新的牌匾,自己寫下‘珍饈軒’掛起來。


    王霄這裏隻是個臨街小鋪,當不得閣,樓這種稱呼。隻能說是個軒。


    要說最具創新性的改變,自然是他打造了鐵皮箍的爐子,再做了長長的煙囪連接到外麵去出煙。


    鐵皮爐子燒煤可以提供熱量,上麵架上一個水壺在冬日裏絕對是完美享受。


    沒錯,當王霄那悶了幾個月的醬油缸可以出貨的時候,長安城這裏已經是入冬了。


    這天傍晚,西市市署下值的小吏們結伴回家。路過王霄小店的時候,有人驚異的說“王家小子這裏,終於開門了。”


    無論皇位上坐著的是哪個,基本上都不會有心思去動這些市坊間的微末小吏。


    小吏們的待遇還算不錯,以往也常常光顧王霄的小店吃上一碗羊湯。


    他這邊關門了幾個月,小吏們還是挺懷念的。


    一群人招呼一聲,就想過來看看熱鬧再喝碗熱騰騰的羊湯。


    來到門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珍饈軒’的牌匾。


    “這匾額不錯,字寫的也漂亮。”


    “牆柱都是重新上的漆,比起以前黑不溜秋的好看的多。”


    “別說這麽多了,先進去再說。”


    撩開厚實的門簾,一群人呼啦啦的擠了進去。


    店內一點都不昏暗,王家小子不要錢似的點了好多油燈。


    之前地上凹凸不平的磚塊,已經全部被平整光滑的大青石取代。店鋪內錯落有致的擺放著幾張四角桌子,此時居然已經坐滿了人。空氣之中彌漫著一股難以言喻的食物香味。


    看到王霄端著餐盤出來上菜,小吏們嚷嚷“王家小子,快給我等尋摸個地方。”


    沒用王霄說話,那些過來蹭火爐閑聊的人就紛紛起身,讓出了兩張桌子給他們。


    關中人還是很實在的。


    王霄讓他們在這裏蹭火休閑,那他們當然不會將其當作理所當然,阻礙王霄做生意。


    招呼小吏們擠擠坐下,王霄伸手指著掛在牆壁上的菜單“想吃什麽自己點。”


    “咦?這一手正楷寫的好看。”


    小吏們至少也是識字懂數的,否則也沒辦法在市署工作。


    他們首先看到的,自然是漂亮的字體。


    “黃豆芽炒腐竹,十五文。”


    “韭菜炒豆腐,十八文。”


    “肉末豆腐,三十文。”


    “韭菜炒雞蛋,二十六文。”


    “鮮蒸河魚,六十文。”


    “羊湯一碗,二十六文。”


    “肉夾饃一個,九文。”


    “......”


    “這都是什麽啊?”小吏們有些不解。


    王霄笑著解釋“都是本店能提供的菜肴,價格公道,童叟無欺。”


    現在還不是貞觀盛世呢。


    貞觀元年的時候,關中大災,米價最高的時候高達千錢一鬥。


    雖說還有大半年的時間,可現在長安城的物價也是挺高的。


    這大冬天裏能有黃豆芽,韭菜什麽的可以吃,已經是很不錯了。


    小吏們從未吃過炒菜,甚至聽都沒聽說過。


    看看左右的客人們吃的那麽香,一個個的饞蟲都被勾了起來。


    幾個人一合計,大家一起湊錢開始點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千世界許願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上善若無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善若無水並收藏萬千世界許願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