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丞,這是三川郡參考學子的名冊。”


    鹹陽縣衙內,一名刀筆吏將一摞名冊恭敬的擺放在了張良的文案上。


    看著眼前的文檔,張良有些感慨“陛下創紙張,真是吾輩福音。”


    紙張與竹簡的差距,做文案工作的人感觸最深。


    從重量到記載文字的數量,差距都是非常之大。


    這種好東西,對於張良這樣玩文字的人來說,的確是吸引力巨大。


    沒錯,這就是那個博浪沙刺秦的張良。


    王霄提前了好幾年滅韓,年輕的張良沒能跑出去就被俘虜。


    之後被遷徙到鹹陽城的路上,他也是看到了眾多韓國百姓們,分到了田地物資的笑臉。


    那是一種之前韓王在位的時候,從未從黔首們的臉上看到過的笑容。


    普通人的變化,給年輕的張良帶去了震撼。


    要是再晚些年,人到中年的張良就不會在乎這些了。


    之後他在鹹陽城通過了考試,得以留下來出任官吏。而不用和他曾經的王一樣,被送去蠻族密布的邊地過苦日子。


    真的是苦日子。


    王霄是遷徙那些韓國貴族,並非是流放。


    將那些韓國貴族安置在了隴西一帶,他們的家在哪兒,人卻是可以各處走動的。


    當然了,財富什麽都被沒收的情況下,以這個時代的交通條件來說,來一趟鹹陽城就足夠他們破產了。


    也就是在當地混上了公務職位,有了公款出差的機會才能來一趟鹹陽城。


    張良就遇上過同樣參加過那次考試,卻沒能考過,不得不去往隴西的同伴與朋友。


    曾經風度翩翩的佩玉少年,再見麵的時候已經是膚色泛黑,穿著麻布衣服,渾身肌肉精壯的漢子。


    如果不是朋友喊他,張良根本就認不出來。


    朋友們訴苦說,隴西那邊到處都是蠻族,還要自己搭建房舍城池,放牧種糧維持生活,想要喝口酒都得去三十裏外的縣城,想要聽奏樂得去二百裏外的郡治。


    曾經這些對於他們這些貴公子們來說唾手可得的東西,現在都已經是成為了夢中的回憶。


    每次聽到這些,張良都會感覺的慶幸。


    慶幸自己考過了選拔,可以帶著家人留在鹹陽城這座天下間最繁華的都市之中。


    現在弟弟可以在家中悠閑的念書,空閑的時候還可以策馬出城去踏青。


    若是去了隴西與蠻族為伴,天知道會變成什麽鬼樣子。


    環境改變人。


    哪怕是愛因斯坦,出生生活在非洲某個部落的話,也不可能有絲毫的成就。


    張良經曆了這幾年的變化,心態上自然是和曆史上那個國破家亡,一心隻想要報仇的張良截然不同。


    現在的張良,是鹹陽縣的縣丞。


    商鞅變法的時候聚諸多小鄉為縣,百多年之後再聚縣為郡。


    而鹹陽縣,就是天下第一縣。


    鹹陽令也是天下第一縣令,此時的鹹陽令當然不是趙高的女婿閻樂,而是之前著名的神童甘羅。


    王霄沒讓他當宰相,而是讓他做了鹹陽令。


    在城內做了幾年官職的張良,一步步的憑借自己的能力做到了鹹陽令的縣丞。


    據說甘羅很快就要發往巴郡做郡守,張良這個前韓國遺族即將成為新任的鹹陽令。


    曆史上的張良,在祖龍活著的時候一無所有。


    可是現在的話,在王霄活著的時候,他卻是身居高位要什麽有什麽。


    有機會憑借自己的本事做到大秦的丞相,張良哪裏還記得韓王在放羊的事兒。


    張良翻看著來自於三川郡,想要參與這次大秦國考的學子資料。


    或者說,是報名的資料。


    三川郡之中報名的不少,這其中名氣最大的是張蒼。


    他是荀子的門人,與李斯韓非是同門。


    之前王霄修曆的時候找他來做事,不過做了一半居然棄官跑了。


    也就是王霄知道他的名氣,所以沒去追究他。


    至於為什麽逃跑,那是因為張蒼的侄子是張耳,而張耳一直堅持抵抗秦國。他怕被連累丟命,所以急匆匆的就逃跑了。


    現在的話,王霄決定暫時和代地的趙國殘部講和,直接赦免了所有弄抵抗的趙國殘餘貴族。張蒼也在赦免之列。


    至於為什麽要赦免,為什麽要和趙國講和。那是因為他要去打匈奴了。


    合作與利用,對於王霄來說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隻要能得到好處,他才不在乎這些。


    張良看完資料,覺得沒什麽問題。就將文檔交給刀筆吏,安排這些人參與考試。


    他隨手放下的資料之中,張蒼的放在最上麵。可實際上還有一個能力比張蒼還要出色的人,默默的躺在了下摞之中。


    這個人也是三川郡陽武縣人,名字叫做陳平。


    “喝酒啊,你不是最喜歡喝酒的嗎。”


    王宮之中正在舉行酒會,王霄看著悶悶不樂的蒙毅,指著他案幾上的酒壇“喝酒。”


    蒙毅心情再不好,麵對王霄的要求依舊是認真履行。


    先是端起酒壇倒滿一碗,喝光之後這才起身行禮“陛下,臣也想去打仗。就算去不了北邊,去南邊打百越也行。”


    此次北上攻打匈奴,奪取河南地的主將是蒙恬,副將則是李信與辛勝。


    蒙毅還年輕,不太理解兄弟兩個一起掌軍會被群臣激烈反對。


    王霄嘿嘿笑著沒說話,自顧自的喝酒。


    下邊的蒙恬,已經是黑著臉嗬斥“坐下,喝酒,閉嘴!”


    蒙毅很虎,不過卻是畏懼他大哥。哼哼了兩聲之後,還是老老實實的坐下喝悶酒。


    王霄這才找上他的話頭“你們兄弟倆都是朕看重的重臣,蒙恬在外作戰,你也不要以為可以閑著。等國考開始的時候,你要去負責監考。”


    “喏。”


    “陛下。”蒙恬等王霄說完,這才出聲詢問“臣此次北去攻打蠻夷,打到哪兒為止?”


    蒙恬想問的是戰略目標是什麽,畢竟打仗都是有目的的。


    或為滅國,或為報仇,或為奪地。總是要有個目標的。


    這次的酒會,算是一場吹風會,就是告訴大家這個事情定下來了,是有蒙恬帶著大軍北上去打匈奴。


    不過具體的詳細安排,現在還沒有最終確認。哪怕是蒙恬,也隻知道皇帝要打匈奴。但是打成什麽個樣子,卻是沒有明確的指示。


    王霄起身,拎著酒壇走了過來。


    來到蒙恬的身邊,親自為他倒酒“你這次北上,有兩個戰略目標。”


    蒙恬雙手端著酒碗,恭敬的聽著。


    “第一個,把河南地給我拿回來!”


    這裏有個知識點,所謂的河南地,並非是現在廣泛認為的河套平原。


    因為秦漢時期的黃河幹流,更加靠北邊,是現今的烏家河古河道。也就是說,包括了現在河北之地的九原郡,也就是包頭等一大片的區域。


    廣義上的河南地,說的是秦長城與河塞之間的地方,而且東西延伸於整個隴西,北地,上郡三郡的北境。


    當然,還得加上現在還沒到手的九原郡。也就是包頭呂布的家鄉。


    王霄說把河南地拿回來,也不算錯。因為這裏最早是趙國在這兒修建了九原城。


    現在秦國吞並了趙國,自然也就接手了趙國之前的一切遺產,哪怕是名義上的地盤。


    對於常年在軍營之中,隨軍作戰的蒙恬來說。王霄提的這個地方,他閉上眼睛馬上就能浮現在腦海之中。


    “臣必當收複此地。”蒙恬當即應聲。


    “嗯。”


    王霄點點頭,跟著說“第二個就是,盡可能的抓草原上的蠻族。”


    這個蒙恬就有些不解了,抓蠻族做什麽?


    王霄為他解釋“你知道的,現在國內開始動工許多大型工程。有直道,有運河,有溝渠,有新宮什麽的。而且各地對於礦產的需求越來越大,各處礦山都在拚命的要人。朕就想著,反正都是些力氣活,不如就讓那些蠻族去做。你認為怎麽樣?”


    “陛下聖明。”蒙恬恭敬的行禮“臣認為陛下說的對。”


    實際上老秦人這個時候依舊是將關東諸國視為敵人。奴役驅使的事情很是常見。


    曆史上秦國嚴酷壓榨各地民力,並不能讓祖龍一個人背鍋。這其中秦國的貴族大臣們,也都是有份出力的。


    現在的話,也是因為王霄的強力阻攔與各種安排,這才沒有猶如曆史上的那樣嚴酷。


    蒙恬心中,實際上是有些不以為然的。


    在他看來,想要做工程,那就從關東各地征召徭役就是了。何必那麽麻煩的去北方那麽遠的去抓人。


    隻是這種話,當著王霄的麵肯定是不敢說。


    這位是真正的馬背上的皇帝,打仗比他們這些做將軍的還要猛。


    軍中上下,誰人敢不服?


    王霄也知道這些老秦人的態度,不過隻要不是明麵上違背命令,他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兩邊幾百年的恩恩怨怨的,一一說起來那就是一部戰國史了。


    “敢問陛下。”蒙恬飲酒之後,拱手行禮“恬,此次北上出兵,當領多少兵馬?”


    做工程需要人手什麽的,蒙恬並不在乎。


    他是領兵的將軍,打仗才是他關注的目標。內政之事,等他做了文官才會去關心。


    王霄微笑著豎起了三根手指“三十萬兵馬。”


    四周頓時一片豔羨之聲。


    “甲士十五萬。”


    四周的將軍們,眼睛都紅了。


    “藍田驪山大營的六萬鐵騎,你全部帶走。”


    ‘咣當!’


    通武侯王賁,直接掀翻了自己麵前的案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千世界許願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上善若無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善若無水並收藏萬千世界許願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