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等人給乾泰行了禮,乾十一又給幾位大人行了禮;他這才開口說道:“久盼大將軍回京,如今大將軍歸來;本該第一時間拜訪,但是公務纏身,實在不便大將軍見諒”。他這話中連個“還請”兩字都不曾說出,嘴上說著見諒,心裏卻也沒當回事兒。
王朗自然精明人物,知道若是第一時間便去將軍府,隻怕這事情傳到了皇上的口中,會引起諸多猜忌,如此得不償失,今日早朝,百官雲集,他自領戶部尚書銜和這大將軍寒暄幾句也無不可。
左侍郎乃是西北舊將許希山和乾泰一同歸京城,打了招呼便自離開和其他官員聊天去了。右侍郎盧庭生乃是天子門生,此刻站在王朗身後一步,聽著兩人對話。
乾泰嘴裏說道:“無妨無妨,我此次來京城便是為了你我兩家孩子的婚事,以後兩家既為一家,十一在京城,王尚書還是要多多照顧的”。
乾泰嘴裏並無什麽忌諱;這門親事本就是皇上指定的,世人皆知此事,並無什麽不妥。
王朗看了看乾十一,嘴裏親切稱道:“十一以後在京城,我必定是視如己出,大將軍放心便是”。
乾泰左右看了看,直接問道:“這個時辰,怎不見左右相大人?”朝中將門下省侍中大人稱為左相,中書令稱之為右相;也就是官員們口中的左右丞相。
左相徐敬之,乃是當代大儒生,人稱徐老,門生故吏遍布朝野;但在朝中此人和乾泰互相不對付。
此任皇上李瑞崇武抑文,這徐老雖然對乾泰等武將頗有微詞,但是李瑞時常卻是輕描淡寫的帶過,有時候就常常以:“寡人忘了”為由推脫過去。
但是當今皇上也知開疆擴土靠武將,治理國家靠文儒,所以這左相的位置便不曾換過,依照目前態勢這徐老要是不犯錯,應該能安然的告老還鄉為止。
這右相名叫鄭晁陽,領銜中書省,位居中書令也稱右相。鄭晁陽算起來還是徐老的學生;隻是這個學生和老師常常因政見不合,在朝堂上經常吵的麵紅耳赤。
大唐自上而下崇武思想嚴重,這鄭晁陽便是在這樣的思想之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所以一些見地很符合皇帝的胃口。年歲不及天命,便已經位居右相。
朝中尚書省統領六部,但尚書令一職卻不曾有誰擔任;如今皇帝暫領尚書省統領六部;所以這六部尚書雖官職隻是位居三品,低於左右相,可是職權卻是不低,直接聽命於皇上的調遣。
如今戶部尚書乃是大唐的財神爺王朗;禮部尚書王煥之、兵部尚書歐陽震、吏部尚書司馬行、刑部尚書吳有誌、工部尚書餘廉。
皇帝李瑞攜左右相和六部人馬,加上太子輔政便是大唐的王朝的領導底子了。
乾泰曾經因戰事遙領過兵部尚書一職,那是為了方便節製各路人馬臨時性加封的,戰後便主動交了職權。
六部之中王朗身居戶部尚書是在位時間最長的,隻因為他生財有道,大唐王朝的經濟在他的帶領下,如巨龍騰飛。皇帝李瑞不止一次親口說過王朗便是大唐的財神爺。朝廷收入增加,各項的經費才能得以保障。
這時候朝會還不曾開始,一些人馬便互相在那寒暄;六部等主要尚書除了王朗之外,其他五位隻是簡單的和乾泰打了一聲招呼。
倒是有一位官吏和乾十一交流了數句話,那便是去年上任的兵部侍郎蔣凡。
他能至兵部侍郎乾泰在其中是起了作用的;但是這事情除了你知我知,便沒有幾位知道了。他和乾十一打招呼,也僅僅是出於乾十一在嶽州城和他相識的份上。
蔣凡小聲說道:“城北長留巷十八號”。
乾十一不動聲色的應了,這應該是他給乾十一的會晤地址;如今這裏人多口雜的,自然不適合交談。
宮門緩緩打開,宮內禁軍執刀兩邊站立,著甲武士手執長矛間隔五步一人,槍尖寒星點點泛白,在燈光的照耀下也讓人覺得鋒利無比。
有太監朗聲開口:“早朝開始,請諸位大人入殿”。
眾官員依次分文武站立開始入了含元殿;乾泰乃是武官之首,站立於右側;左側徐老之位置暫時空缺,右側乾泰身後一人之位本是鄭晁陽此刻也是空缺在那。
當朝太子立於石階之上,乾泰看了他一眼,對他微微躬身行禮;太子李楷文也回禮相迎。
不一會兒殿後腳步聲傳來,一行人從內殿宣政殿內出來了,前方太監一行人掌了相關印鑒。後麵當今皇帝李瑞龍行虎步而出。自他身後左右相尾隨而至,按序站好。
百官朝拜,三呼萬歲。
李瑞坐在龍椅之上,看著下方第一人乾泰,會心一笑;先是開了口道:“大將軍多年不曾來京城看寡人了”。
乾泰橫移一步,站列而出:“回陛下,邊關常有異族侵擾;微臣實在是不敢懈怠;還請陛下怪罪”。
李瑞點點頭道:“西北四州和吐蕃、北邙之間常有戰事,我知你替國守疆不易;多年來大將軍守衛邊疆四州,勞苦功高寡人甚慰”。
龍椅之上李瑞再次說道:“此次大將軍主動出擊,邊軍入境北邙千裏,攻下北邙重鎮哈斯裏,朝野上下皆說大將軍魄力不減;寡人那時候可是常常深夜還在等著大將軍的戰報呢”。
乾泰嘴裏說道:“此次大軍主動出擊,全賴陛下天恩,將士用命;微臣不敢貪寸功”。
“大將軍過謙了,據說這次破襲哈斯裏,乃是令郎十一帶領士卒所為;今日十一可曾前來呀,讓寡人看看”。
乾十一嘴巴一癟,身子朝外走了幾步,對著李瑞行了大禮呼了萬歲;李瑞身居高堂龍位之上,見著下方乾十一一襲綠袍,麵容俊俏眼眸如電,身子挺拔,立於那猶如鶴立雞群,果真是一表人才。
李瑞嘴裏喝道:“好、好;果然虎父無犬子;十一少年英雄,真乃我大唐兒郎之楷模”。
他向著近前處的太子說道:“十一以後在京城,你要多和他親近親近”。
他這話出口,朝上眾人心中都所有思;乾十一心裏不悅道:“雖是唐律如此,但也不用再朝堂上如此強調一番把”。
太子李楷文自然點頭稱:“是”。
皇帝李瑞右手晃了晃,那一旁的太監手持托盤站出,嘴裏喊道:“皇上有旨,諸位大人跪下接旨”。
烏壓壓的跪下一片,百官跪聆聖旨;那太監讀道:“鎮西將軍乾泰,多年來鎮守邊疆,勞苦功高,朕心甚慰,加封親王爵,號雍王”。
這聖旨一出,朝堂之上低語之聲頓起;乾泰本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在西北四州之地成王作祖乃是真的無冕之王;如今陛下親封他為親王爵,那可是大唐立國至今第一位異姓王。
他的一品鎮西將軍加上柱國銜,本就是開國第一人了;如今更是加封親王爵位,如此顯赫,陛下難道就不怕他日後擁兵自重和朝廷分庭抗禮嗎?
聖旨還未念完,借著便又是一道封爵旨意;其聖旨所說乃是乾泰之子乾十一於嶽州城內收繳水匪,為朝廷肅清嶽州匪患;率兵千裏入境北邙攻破北邙重鎮哈斯裏,打破北邙軍隊誅殺北邙國師弟子焉耆隆丹,揚我大唐國威;特封乾十一為五品男爵;北邙軍中其餘將領各有封賞。
皇上賞賜西北邊軍黃金萬兩,美酒千壇,錦緞千匹,以犒勞邊軍將士。
乾泰和乾十一嘴裏道謝聖恩領了聖旨,百官方才起身繼續朝會;隻是接下來的朝會商議的都是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並沒有什麽特殊的事情和西北四州有關,所以乾泰父子倆並無什麽發言。
百官心裏還在想著乾泰封王其子封爵的事情;今日便是那左相都沒有站出來反對,可想而知皇帝李瑞和左右相早就商議過此事了。
如今乾泰異姓稱王,其地位已經可和漢王比肩;李瑞此舉,何嚐不是因為要平衡漢王所設。
當今朝中能牽製漢王的僅為乾泰一人了;此人自先皇至今,鎮守西域諸地,手裏能征善戰的將領極多;李瑞不是沒有想過要削減其兵權,可是乾泰經營數十年,哪裏是一朝一夕就能被瓦解的?
所以他認王朗的女兒為義女歸於後宮扶養;還早早的就將她許配給了乾泰之子乾十一。
乾泰若是忠心無二,那麽其獨子乾十一必然要入京城;乾泰百年之後,邊軍無首,那時候自然是收回邊軍兵權最好之時。
但眼下漢王一方勢力再起,就連自家老祖都覺的漢王一脈有四十二年真主命格,他李瑞豈能放任此事不管?
先是駁斥了所謂方士之言不可信也,直接否了自家老祖李塵;後將乾泰封為親王爵和漢王相抗衡。
乾十一被他束縛在了京城之中,西北邊軍的兵權以後照樣能被收回來;李瑞所舉,既無奈也是逼不得已。
往年舊事乾泰和李瑞心中都有所芥蒂,乾泰此番來京,明麵上是給兒子舉辦婚禮,暗中隻怕已經對於當年之事,有所眉目了。
他是來要說法的。
加封親王爵位是李瑞給他的說法,他若是能安然無事,那麽兩家便也相安無事。
早朝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才散朝;但是乾泰和乾十一卻被叫到了後麵宣政殿,同行的還有左右相以及太子和六部尚書等人。
這宣政殿中,李瑞賜了坐,說道:“大家隨意一點兒,叫大家來也隻是聊一些家常”。
他看著十一,笑道:“你和晨陽的婚事雖然早定,但是這日子還沒有具體落實;這次禮部的人也在,讓司天監的人拿個日子出來;太常寺的和你們一起將這次婚禮事情操辦妥當”。
李瑞對著王朗和乾泰兩人說道:“二位愛卿,如此安排可有什麽不妥之處?”
兩人起身謝了皇恩,有禮部和太常寺操持自然是不會有不妥之處;李瑞對著大將軍乾泰說道:“晨陽雖是我義女,但是也好歹是公主;愛卿這相關的禮節,我們還是不能少的;不能委屈了晨陽”。
乾泰點頭道:“這是自然,民間嫁女還需三書六聘;晨陽和十一的婚事自然也不能少了”。
“愛卿有此心自然是最好了”。
乾十一在這宣政殿內好覺無聊,皇帝看了後,便直接說道:“楷文你帶十一去後宮之中見見各宮娘娘;午飯就在後宮裏吃就是了;我們在這商議一些事情”。
太子李楷文領了口諭帶著乾十一出了宣政殿,直奔後宮去了;當今後宮之中皇後主事,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四妃為側,再往下的娘娘雖然也有幾位,但是地位上卻是比不上前方五位。
當今太子李楷文乃是貴妃所生,皇後長孫氏生了二皇子李楷林,淑妃無男丁,隻有一位公主,早已出嫁多年,這些年來倒是她和晨陽走的近一些。
德妃乃是三皇子李楷武的生母,四子李楷慈乃是賢妃所生;這些妃子當中,淑妃雖然並無給皇上產下皇子,但是其地位卻是不曾受半點影響,她之娘家便是當朝戶部尚書所在的王氏家族。
外有王朗身居尚書高位,且和乾泰結了親家,這淑妃在後宮之中亦穩如泰山。且她本身性子也是極為賢良,不曾有過什麽錯,多年來輔佐皇後治理後宮倒也是安份。
晨陽被李瑞收為義女,最初的時候李瑞也是看在了淑妃的麵上;一個是那時長公主初嫁在外,這淑妃的身邊需要有個人陪。皇帝從其娘家之中見著晨陽乖巧可人,便將其收為義女。
後宮之主長孫皇後,自然是第一個要去見的人,太子領著他徑自來到皇後住處,讓值班的太監去通稟一聲。太監不敢怠慢,趕忙去了後,再回來便傳著皇後口諭,讓他們兩進去。
這長孫皇後可是個厲害人物,當初太子還不是太子是魏王的時候,這長孫皇後便是正宮王妃了;後來當今皇上被立為太子,她也跟著成了太子妃,如今便是這後宮之主了。
長孫一族乃是關內名門望族,王朝雖然更迭,但是長孫一族卻是經久不衰,其中丞相便出了幾位。先皇李琮的皇後便是長孫氏,更是當今皇後的姑媽,乃是血親般的關係。
但是當今皇帝李瑞卻不是先皇後所生,乃是一位地位低下的昭容所生,昭容生下李瑞後不久便病死了,先皇李琮便將李瑞交由皇後長孫氏扶養。
長孫皇後因足下無子無女,所以對待李瑞倒也很是疼愛;後麵更將自己族內的名女嫁給了李瑞,也就是當今的皇後。
有謠言說是當今皇帝李瑞最終能登上帝位,這長孫一族出力良多。
王朗自然精明人物,知道若是第一時間便去將軍府,隻怕這事情傳到了皇上的口中,會引起諸多猜忌,如此得不償失,今日早朝,百官雲集,他自領戶部尚書銜和這大將軍寒暄幾句也無不可。
左侍郎乃是西北舊將許希山和乾泰一同歸京城,打了招呼便自離開和其他官員聊天去了。右侍郎盧庭生乃是天子門生,此刻站在王朗身後一步,聽著兩人對話。
乾泰嘴裏說道:“無妨無妨,我此次來京城便是為了你我兩家孩子的婚事,以後兩家既為一家,十一在京城,王尚書還是要多多照顧的”。
乾泰嘴裏並無什麽忌諱;這門親事本就是皇上指定的,世人皆知此事,並無什麽不妥。
王朗看了看乾十一,嘴裏親切稱道:“十一以後在京城,我必定是視如己出,大將軍放心便是”。
乾泰左右看了看,直接問道:“這個時辰,怎不見左右相大人?”朝中將門下省侍中大人稱為左相,中書令稱之為右相;也就是官員們口中的左右丞相。
左相徐敬之,乃是當代大儒生,人稱徐老,門生故吏遍布朝野;但在朝中此人和乾泰互相不對付。
此任皇上李瑞崇武抑文,這徐老雖然對乾泰等武將頗有微詞,但是李瑞時常卻是輕描淡寫的帶過,有時候就常常以:“寡人忘了”為由推脫過去。
但是當今皇上也知開疆擴土靠武將,治理國家靠文儒,所以這左相的位置便不曾換過,依照目前態勢這徐老要是不犯錯,應該能安然的告老還鄉為止。
這右相名叫鄭晁陽,領銜中書省,位居中書令也稱右相。鄭晁陽算起來還是徐老的學生;隻是這個學生和老師常常因政見不合,在朝堂上經常吵的麵紅耳赤。
大唐自上而下崇武思想嚴重,這鄭晁陽便是在這樣的思想之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所以一些見地很符合皇帝的胃口。年歲不及天命,便已經位居右相。
朝中尚書省統領六部,但尚書令一職卻不曾有誰擔任;如今皇帝暫領尚書省統領六部;所以這六部尚書雖官職隻是位居三品,低於左右相,可是職權卻是不低,直接聽命於皇上的調遣。
如今戶部尚書乃是大唐的財神爺王朗;禮部尚書王煥之、兵部尚書歐陽震、吏部尚書司馬行、刑部尚書吳有誌、工部尚書餘廉。
皇帝李瑞攜左右相和六部人馬,加上太子輔政便是大唐的王朝的領導底子了。
乾泰曾經因戰事遙領過兵部尚書一職,那是為了方便節製各路人馬臨時性加封的,戰後便主動交了職權。
六部之中王朗身居戶部尚書是在位時間最長的,隻因為他生財有道,大唐王朝的經濟在他的帶領下,如巨龍騰飛。皇帝李瑞不止一次親口說過王朗便是大唐的財神爺。朝廷收入增加,各項的經費才能得以保障。
這時候朝會還不曾開始,一些人馬便互相在那寒暄;六部等主要尚書除了王朗之外,其他五位隻是簡單的和乾泰打了一聲招呼。
倒是有一位官吏和乾十一交流了數句話,那便是去年上任的兵部侍郎蔣凡。
他能至兵部侍郎乾泰在其中是起了作用的;但是這事情除了你知我知,便沒有幾位知道了。他和乾十一打招呼,也僅僅是出於乾十一在嶽州城和他相識的份上。
蔣凡小聲說道:“城北長留巷十八號”。
乾十一不動聲色的應了,這應該是他給乾十一的會晤地址;如今這裏人多口雜的,自然不適合交談。
宮門緩緩打開,宮內禁軍執刀兩邊站立,著甲武士手執長矛間隔五步一人,槍尖寒星點點泛白,在燈光的照耀下也讓人覺得鋒利無比。
有太監朗聲開口:“早朝開始,請諸位大人入殿”。
眾官員依次分文武站立開始入了含元殿;乾泰乃是武官之首,站立於右側;左側徐老之位置暫時空缺,右側乾泰身後一人之位本是鄭晁陽此刻也是空缺在那。
當朝太子立於石階之上,乾泰看了他一眼,對他微微躬身行禮;太子李楷文也回禮相迎。
不一會兒殿後腳步聲傳來,一行人從內殿宣政殿內出來了,前方太監一行人掌了相關印鑒。後麵當今皇帝李瑞龍行虎步而出。自他身後左右相尾隨而至,按序站好。
百官朝拜,三呼萬歲。
李瑞坐在龍椅之上,看著下方第一人乾泰,會心一笑;先是開了口道:“大將軍多年不曾來京城看寡人了”。
乾泰橫移一步,站列而出:“回陛下,邊關常有異族侵擾;微臣實在是不敢懈怠;還請陛下怪罪”。
李瑞點點頭道:“西北四州和吐蕃、北邙之間常有戰事,我知你替國守疆不易;多年來大將軍守衛邊疆四州,勞苦功高寡人甚慰”。
龍椅之上李瑞再次說道:“此次大將軍主動出擊,邊軍入境北邙千裏,攻下北邙重鎮哈斯裏,朝野上下皆說大將軍魄力不減;寡人那時候可是常常深夜還在等著大將軍的戰報呢”。
乾泰嘴裏說道:“此次大軍主動出擊,全賴陛下天恩,將士用命;微臣不敢貪寸功”。
“大將軍過謙了,據說這次破襲哈斯裏,乃是令郎十一帶領士卒所為;今日十一可曾前來呀,讓寡人看看”。
乾十一嘴巴一癟,身子朝外走了幾步,對著李瑞行了大禮呼了萬歲;李瑞身居高堂龍位之上,見著下方乾十一一襲綠袍,麵容俊俏眼眸如電,身子挺拔,立於那猶如鶴立雞群,果真是一表人才。
李瑞嘴裏喝道:“好、好;果然虎父無犬子;十一少年英雄,真乃我大唐兒郎之楷模”。
他向著近前處的太子說道:“十一以後在京城,你要多和他親近親近”。
他這話出口,朝上眾人心中都所有思;乾十一心裏不悅道:“雖是唐律如此,但也不用再朝堂上如此強調一番把”。
太子李楷文自然點頭稱:“是”。
皇帝李瑞右手晃了晃,那一旁的太監手持托盤站出,嘴裏喊道:“皇上有旨,諸位大人跪下接旨”。
烏壓壓的跪下一片,百官跪聆聖旨;那太監讀道:“鎮西將軍乾泰,多年來鎮守邊疆,勞苦功高,朕心甚慰,加封親王爵,號雍王”。
這聖旨一出,朝堂之上低語之聲頓起;乾泰本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在西北四州之地成王作祖乃是真的無冕之王;如今陛下親封他為親王爵,那可是大唐立國至今第一位異姓王。
他的一品鎮西將軍加上柱國銜,本就是開國第一人了;如今更是加封親王爵位,如此顯赫,陛下難道就不怕他日後擁兵自重和朝廷分庭抗禮嗎?
聖旨還未念完,借著便又是一道封爵旨意;其聖旨所說乃是乾泰之子乾十一於嶽州城內收繳水匪,為朝廷肅清嶽州匪患;率兵千裏入境北邙攻破北邙重鎮哈斯裏,打破北邙軍隊誅殺北邙國師弟子焉耆隆丹,揚我大唐國威;特封乾十一為五品男爵;北邙軍中其餘將領各有封賞。
皇上賞賜西北邊軍黃金萬兩,美酒千壇,錦緞千匹,以犒勞邊軍將士。
乾泰和乾十一嘴裏道謝聖恩領了聖旨,百官方才起身繼續朝會;隻是接下來的朝會商議的都是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並沒有什麽特殊的事情和西北四州有關,所以乾泰父子倆並無什麽發言。
百官心裏還在想著乾泰封王其子封爵的事情;今日便是那左相都沒有站出來反對,可想而知皇帝李瑞和左右相早就商議過此事了。
如今乾泰異姓稱王,其地位已經可和漢王比肩;李瑞此舉,何嚐不是因為要平衡漢王所設。
當今朝中能牽製漢王的僅為乾泰一人了;此人自先皇至今,鎮守西域諸地,手裏能征善戰的將領極多;李瑞不是沒有想過要削減其兵權,可是乾泰經營數十年,哪裏是一朝一夕就能被瓦解的?
所以他認王朗的女兒為義女歸於後宮扶養;還早早的就將她許配給了乾泰之子乾十一。
乾泰若是忠心無二,那麽其獨子乾十一必然要入京城;乾泰百年之後,邊軍無首,那時候自然是收回邊軍兵權最好之時。
但眼下漢王一方勢力再起,就連自家老祖都覺的漢王一脈有四十二年真主命格,他李瑞豈能放任此事不管?
先是駁斥了所謂方士之言不可信也,直接否了自家老祖李塵;後將乾泰封為親王爵和漢王相抗衡。
乾十一被他束縛在了京城之中,西北邊軍的兵權以後照樣能被收回來;李瑞所舉,既無奈也是逼不得已。
往年舊事乾泰和李瑞心中都有所芥蒂,乾泰此番來京,明麵上是給兒子舉辦婚禮,暗中隻怕已經對於當年之事,有所眉目了。
他是來要說法的。
加封親王爵位是李瑞給他的說法,他若是能安然無事,那麽兩家便也相安無事。
早朝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才散朝;但是乾泰和乾十一卻被叫到了後麵宣政殿,同行的還有左右相以及太子和六部尚書等人。
這宣政殿中,李瑞賜了坐,說道:“大家隨意一點兒,叫大家來也隻是聊一些家常”。
他看著十一,笑道:“你和晨陽的婚事雖然早定,但是這日子還沒有具體落實;這次禮部的人也在,讓司天監的人拿個日子出來;太常寺的和你們一起將這次婚禮事情操辦妥當”。
李瑞對著王朗和乾泰兩人說道:“二位愛卿,如此安排可有什麽不妥之處?”
兩人起身謝了皇恩,有禮部和太常寺操持自然是不會有不妥之處;李瑞對著大將軍乾泰說道:“晨陽雖是我義女,但是也好歹是公主;愛卿這相關的禮節,我們還是不能少的;不能委屈了晨陽”。
乾泰點頭道:“這是自然,民間嫁女還需三書六聘;晨陽和十一的婚事自然也不能少了”。
“愛卿有此心自然是最好了”。
乾十一在這宣政殿內好覺無聊,皇帝看了後,便直接說道:“楷文你帶十一去後宮之中見見各宮娘娘;午飯就在後宮裏吃就是了;我們在這商議一些事情”。
太子李楷文領了口諭帶著乾十一出了宣政殿,直奔後宮去了;當今後宮之中皇後主事,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四妃為側,再往下的娘娘雖然也有幾位,但是地位上卻是比不上前方五位。
當今太子李楷文乃是貴妃所生,皇後長孫氏生了二皇子李楷林,淑妃無男丁,隻有一位公主,早已出嫁多年,這些年來倒是她和晨陽走的近一些。
德妃乃是三皇子李楷武的生母,四子李楷慈乃是賢妃所生;這些妃子當中,淑妃雖然並無給皇上產下皇子,但是其地位卻是不曾受半點影響,她之娘家便是當朝戶部尚書所在的王氏家族。
外有王朗身居尚書高位,且和乾泰結了親家,這淑妃在後宮之中亦穩如泰山。且她本身性子也是極為賢良,不曾有過什麽錯,多年來輔佐皇後治理後宮倒也是安份。
晨陽被李瑞收為義女,最初的時候李瑞也是看在了淑妃的麵上;一個是那時長公主初嫁在外,這淑妃的身邊需要有個人陪。皇帝從其娘家之中見著晨陽乖巧可人,便將其收為義女。
後宮之主長孫皇後,自然是第一個要去見的人,太子領著他徑自來到皇後住處,讓值班的太監去通稟一聲。太監不敢怠慢,趕忙去了後,再回來便傳著皇後口諭,讓他們兩進去。
這長孫皇後可是個厲害人物,當初太子還不是太子是魏王的時候,這長孫皇後便是正宮王妃了;後來當今皇上被立為太子,她也跟著成了太子妃,如今便是這後宮之主了。
長孫一族乃是關內名門望族,王朝雖然更迭,但是長孫一族卻是經久不衰,其中丞相便出了幾位。先皇李琮的皇後便是長孫氏,更是當今皇後的姑媽,乃是血親般的關係。
但是當今皇帝李瑞卻不是先皇後所生,乃是一位地位低下的昭容所生,昭容生下李瑞後不久便病死了,先皇李琮便將李瑞交由皇後長孫氏扶養。
長孫皇後因足下無子無女,所以對待李瑞倒也很是疼愛;後麵更將自己族內的名女嫁給了李瑞,也就是當今的皇後。
有謠言說是當今皇帝李瑞最終能登上帝位,這長孫一族出力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