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萬物,蒼茫浩瀚。一念而天地生,天地生而萬物長,萬物長則聚成靈,靈化形而為人。人為萬靈之首,生者取用萬物,逝者還於萬物,生生不息,往複輪回。


    老和尚被眾人讓進門,接過方望樓遞過來的熱水,簡單洗漱一番,未及用上擺好的簡單齋飯,卻是道出一樁離奇冤案——


    離此地八十裏外,有一處洞天福地,名曰白雲洞天。白雲洞天分八寶洞、彌勒洞、朝陽洞、雙仙洞、清風洞、明月洞共六處小洞天福地,各個小洞天相互獨立又互為倚靠,在方圓幾百裏內是有名的佛道聖地。


    其中八寶洞、彌勒洞住的是和尚。彌勒洞內建有寶華寺,是和尚念經打坐的地方。八寶洞內建有禪房,是和尚們生活起居之地。


    朝陽洞、雙仙洞住的是道士。這朝陽洞內空間極大,正殿名為三清宮,供奉著道家三清。旁邊有間真武大殿,供奉著真武大帝,是道家弟子修行練功的地方。三清宮旁邊有一條小路,通到後殿,是道家弟子生活起居之地。雙仙洞卻是在百米懸崖之上,隻有一條窄窄的垂直石梯連接,一般人無法進去。雙仙洞分為上下雙洞,形似葫蘆,上洞供奉著武曲星君,下洞供奉著文曲星君。


    明月洞住的是尼姑,洞內建有一間明月庵。洞外有一排石頭建成的禪房,是尼姑師太們的起居之地。


    清風洞住的是女冠也就是道姑。洞內無殿堂,卻是供奉著三清神位。隻這清風洞外的崖壁下開鑿了一排石洞,成了道姑們的起居之所。


    白雲洞天地處深山,四麵都是陡峭懸崖,唯有一條羊腸小道與外界相連。山外有一條四季流淌的大河,名曰潮水河,跨過潮水河,有一麵碩大的石壁,走近後才能發現石壁如屏風般斜立河水中,一邊與大山相連,一邊向外伸出,留下一個兩米寬的小路,便是進山的入口。繞過石壁,會看到石壁後麵刻著“白雲洞天”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曆經千年的風雨侵蝕,字跡依然清晰可見。


    向裏走,豁然開朗,是一條丈寬的山穀,兩旁山上鬱鬱蔥蔥,仔細看會發現長著許多仙草靈藥。約行二三裏,兩山漸窄,似合在一起,此處名為一線天。下麵小路隻容兩人錯身而行,往上看卻有半米不到,百米高處可見一線天空,故此得名。


    過了一線天,眼前是一汪小潭,方圓不足五米,潭水深綠,似不見底,一款細流緩緩注入,卻無水流出。此潭名曰靜心潭,水位天旱不降,天澇不漲。繞過靜心潭,又是兩山相欺,與一線天極似,隻是抬頭相望,看到如月牙般的天空,故名月牙天。過了月牙天兜轉幾個窄彎,抬頭會看見如新月般的天空,此處為小月牙天。


    穿過小月牙天,才算到了白雲洞天的山門,此地名為三山鬥扣。三座大山如三條巨龍,龍頭至此低頭相抗,僅留十米方圓的一塊空地。三座山分出三條路,一路向東,是進山的路,一路折向東北,一路向西北。


    東北方向便是住著尼姑和女冠的明月洞和清風洞,往西北方向約行一裏路,又見一座深潭,潭麵有兩丈見方,潭水深綠,一條小溪注入,一條小溪流出,此潭名曰天水潭。水潭北麵是一處開闊地,幾畝地大小,平坦開闊。潭西邊又有兩畝左右的藥田,花開繁盛,藥香撲鼻。潭水南麵靠著絕壁,向上餘仗高,凸出一平台,半畝地大小,似一個天成的戲台。此處名為演法天台。天台向上是高聳入雲的絕壁,隱約間能看到幾株橫亙的蒼鬆。繞過藥田向西便是八寶、彌勒二洞,此去景色暫且不提。向北自是朝陽、雙仙洞。朝陽洞在外,雙仙洞在裏。


    卻說這朝陽洞府的山門恰在兩山之間,兩山如斧砍刀劈般豎直向上,百米之處橫卡著一根黑黑的木頭椽子,風吹日曬,百年不腐,似橋梁一般連接兩山。


    故事便由這根椽子講起:


    兩百多年前乾隆初年,朝陽洞主名妙離真人,其下弟子隻有三人,解紛、和光、同塵。話說這一日,突然來了一個西域和尚,看中了朝陽洞府非要強行霸占。不由分說,站在山門口叫囂,限期一個時辰,命門內所有道士盡數搬走,否則就大開殺戒。妙離真人哪裏肯答應,於是兩人鬥法,在山門處打了起來。


    西域和尚自是有些法力,卻怎是妙離真人的對手。十幾個回合下來,眼見吃了真人一掌,強忍著一口快要噴出口的鮮血,借著一雙法器金鈸飛天而起。妙離真人哪有如此法器珍寶,情急之下用法力從真武大殿中攝來一根椽子,禦椽而起,飛天追了上去。


    為什麽偏偏要用這麽笨重的法器呢,空身而起不是更能節省法力?原來這真武大殿一直供奉真武大帝,也是弟子們平日修真練氣的地方,平日裏自會受到法力淬煉,千百年下來,大殿的一磚一瓦已是煉器的上上材質,尤其這根椽子,正在大殿中央位置,也不知是哪位前輩閑來拿其淬煉,竟將其煉成神器。


    妙離真人禦著椽子飛天追趕妖僧,剛到半空,此時恰好登基不久的乾隆帝打圍,與侍衛在追逐一隻麅子時走散,一個人迷了路,七轉八轉的誤闖了山門到此。血氣方剛的年紀,雖是一代帝王,哪見過飛天鬥法,抬頭一看,頓時驚住了,忍不住喊了一聲:“掉下來可怎麽辦。”


    誰知這金口一開,椽子竟真的掉頭往下,妙離真人頓感椽子上的真氣一掃而光,慌忙間施法駕馭,哪還控製的了,直挺挺的往下栽。恰好這兩山很窄,椽子被硬生生的卡住了。真人跳下椽子,翩然落地,再想去追,哪裏還看得見妖僧的影子。


    乾隆帝見妙離真人落地,忍不住好奇,走上前來詢問道“剛剛明明見道長飛天而起占著上風,怎的突然就掉了下來。”妙離真人見來人氣宇軒昂,頭上龍氣升騰,纏繞不散,心中自是明白眼前之人是當今聖上。隻是被他金口一開,破了法力。


    修真之人本該靜心不爭,也是一時有點賭氣,幹脆假裝自己沒認出來,回道“貧道修為尚淺,一時急切追敵,忘了隱匿身形,被高人喝破,這才失了法力,慚愧慚愧。”


    乾隆聽了自知是在說自己,不覺間有點尷尬,連忙施禮道歉。見真人似乎還在生氣,便暫時斷了拜師求道的想法,隻想著如何化解一下,以圖日後。


    第二日,山門一開,地上放著千兩黃金,一箱補藥,一箱法器,還有一隻剛滿月的小豹崽。


    妙離真人自是知道送禮的是何人,也不矯情,照單全收。其他都好說,單說這隻小豹崽深得徒弟們喜愛,尤其是山那邊的女冠,有事沒事都要跑過來逗弄一番,漸漸的和妙離的三個弟子也竟親近了很多。時間一長,免不了有些私下相約,山間隱秘之地也成了年輕修士談情說愛的地方。妙離真人一一看在眼裏,也不言語。


    轉眼間小豹崽長成一隻威風的成年豹子,不僅性格溫順,更是難得的有靈性。妙離真人給取了個道號守山,便算成了門下的第四弟子,也被白雲洞天各洞天默認為白雲洞的鎮山神獸。


    守山平日裏跟隨師兄弟一起修真練氣,卻不改頑劣的天性,沒事就在幾個洞天間來回串門,各個洞天倒也不嫌他,無論是清風洞的女冠,還是寶華寺的和尚,亦是明月洞的尼姑,每每過去都會被美食靈藥喂的肚子滾圓,一路打著飽嗝回來。


    乾隆送來的那一箱法器中,有一頂九轉紫金丹爐,一人多高,爐身卻隻有臉盆大小,通體紫金色,質地厚重,非銅非鐵,足有三四百斤上下。是道家煉丹難得的至寶。被妙離安放在了雙仙洞下的無底洞中。這無底洞本算不上是洞天,在雙仙洞下,入口極窄,勉強進入後有一個一仗方圓的空間。在洞正中的地上有一個盤子大小的洞,深不見底,滾滾地氣,常年翻湧。


    妙離也是在無意中發現此地,收拾一番後發現此地正是這白雲洞天的地氣靈樞,常年受地氣衝擊,才形成現在的空間。此地最適合安置丹爐。又收拾了石台桌椅,安放了機關門戶,當作閉關煉丹之地。


    這丹爐中還放著一麵小鼓,八柄短劍。鼓側刻有一段文字,提到此鼓名叫聚靈通仙鼓,煉丹時將鼓置於九轉紫金爐下,可聚地氣煉丹,鎮八方邪祟。將八柄短劍按八門排列插入地下,鼓置中間,以文中所提之法激引,可使八劍相連,布成結界,隱匿空間。不知秘法者非天雷至,不可開。


    妙離將八柄短劍依次安放在朝陽洞天周圍隱蔽之處,以備不時之需。


    這皇家出手,果然非同凡響。這一件件的至寶法器,看的妙離直歎氣。白雲洞幾千年的底蘊,也趕不上皇上的聖手一揮。緣法自在,因果不爽,卻不知這因果又會應在哪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方外法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心皈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心皈依並收藏方外法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