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峰竹林,易玄子林墨正與陸瑾年相坐飲茶。
竹木修長,連片成蔭。山風颯颯,於竹林中回蕩,消去初夏的暑氣,自翠竹中汲取涼意,拂得人甚是舒心。
一片竹葉落下,將要落於茶案之上,林墨伸出手指夾住,輕描淡寫地彈彈手指,竹葉便如飛矢射出,卻輕盈地落入一堆竹葉之中。
茶爐升騰著熱氣,凝散如團雲。
二人暢談,聊起諸多往事,亦有修行觀悟之感,大多時候都是林墨在講,而陸瑾年手持一卷《書經》,漫不經心地聽著。
倏忽間聊起顧憶之,林墨戲謔道:“聽聞月前,你日日令顧憶之罰站,一站便是數個時辰,可是因那日玉虛殿之事,仍有些許惱怒,顧而將氣撒在他的身上?”
陸瑾年翻過一頁《書經》,目不斜視,神色平常,極為簡短地說道:“知規而遲,是為失信,當罰。”
那日玉虛殿,林墨將取名一事推給陸瑾年,確令其氣惱,然則僅是一時,不過半柱香便消了氣。同門師兄一場,怎會因此生了隔閡。
且儒門有教,育人者必束及己身,持德以為榜樣,守正而成典範,有教無類,忌苛責言辱,禁夾泄私怨,此之為師道也。
陸瑾年以儒生自居,此等大忌必不會犯。之所以罰顧憶之,確是因他遲到,隻不過罰得重了些,實是陸瑾年嚴厲之風格,宗門上下皆知。
林墨有些心疼顧憶之,苦口婆心地勸道:“我知你嚴厲,可他們總歸是一幫孩子,適當懲戒一下便好,一罰便是幾個時辰,屬實是有些過了。”
怎料陸瑾年駁道:“《告子下》有雲,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修行本非坦途,若是這點苦都吃不下,日後也難有成就了。”
儒生尤擅言辭之辯。林墨深知,這些大道理他必然是辯不過陸瑾年的,搖首無奈道:“你們儒生這張嘴當真是厲害得緊,我雖說不過你,但仍要給你個告誡,所謂物極必反,事事皆要有個分寸。”
又翻過一頁,陸瑾年不知是否將林墨的話聽進去,隻淡淡說道:“師兄多慮了。”
或許真的是林墨多慮了。
近幾代道德宗弟子,無不是入過學堂,受過陸瑾年教導,雖有幾人半途而廢,但其餘眾人,無論德行,還是毅力,皆是上乘。諸如蘇阮、秦觀、洛清嵐等人,品行修為俱佳,已是青年一輩中的翹首。這其中少不了陸瑾年的功勞。
案上的茶已涼,正是喝的時候,二人同時端起杯。
茶水衝刷著舌尖,極為苦澀,使得林墨微微皺起眉,而後入口回甘,眉間頓時舒展。苦與甜一前一後,交織而行,苦盡方才甘來。
陸瑾年為何鍾情於普洱老茶,林墨忽而間悟了。
放下茶杯,林墨主動為二人添茶,倒是令陸瑾年生出片刻詫異。
隻聽林墨一邊倒茶,一邊問道:“昨夜顧憶之可曾去你房中?”
“他來我房中作甚?”
陸瑾年的臉色終於生出極細微的變化,卻逃不過林墨的眼睛,林墨又道:“早課之時,你打了他三下板子,其實是在暗示,讓他三更時分去見你。不過看你的神情,他似乎並未讀懂你的暗示。”
林墨將茶壺放在爐上,嘴角銜著淺淡的笑意。
三下板子,三更時分,這種暗示雖不明顯,然而腦袋稍微靈光些,都不難看出,偏偏顧憶之愚笨至此。
昨夜,陸瑾年直到四更都未合眼,卻遲遲不見顧憶之前來,心中怒氣暗生。於是今日早課,陸瑾年刻意刁難顧憶之,點他起來誦讀課文,並以不求上進為由,罰他抄寫《儀禮》,小示懲戒。
此事陸瑾年越想越覺得氣忿。
林墨見其眉間遮上陰翳,規勸道:“憶之這孩子雖然出身卑微,但心眼實誠,就是腦子愚笨了些。日後若是有事,你便與他明說,免得憶之受罪,也惹得你心中不悅。”
當日將顧憶之收入宗門內,稷下學宮之秘是原由之一,然而林墨更看重的,卻是顧憶之良善的心性。
的確,顧憶之膽小、軟弱而又愚笨,市井中隨意找尋一個孩子,都比他有天分。不過林墨卻知,他為一份承諾不畏艱險,跋涉千裏,身懷巨富,仍不忘糟糠之親,一片赤子之心,難能可貴。林墨對顧憶之的喜歡正是這個緣故。
再次翻過一頁《書經》,陸瑾年似有幾分釋然:“沒有日後了,他的事我可不想再管。”
聞言,林墨先是一怔,而後嗬嗬一笑。陸瑾年是他師弟,二人相處多年,林墨對其性格實在是再清楚不過。
他呀也就是嘴硬,其實心裏軟的很,嘴上說著不管,其實比誰都上心吧!
靜靜等待茶涼,實在有些浪費時間,林墨便輕輕拂袖,施了個小術法,使得熱茶涼透,而後舉杯欲飲。
忽聞風聲,林墨放眼一望,蘇阮正禦劍而來。
收起劍,蘇阮便匆匆走向林墨,簡單行禮,旋即焦急說道:“師父,出事了,惜音她......”
“惜音?惜音她怎麽了?”一聽到女兒的名字,林墨臉色驟變,茶杯停在嘴邊。
蘇阮稍顯猶豫:“惜音擅自取走飛仙梭,並將樂無涯打至重傷。”
“啪——”茶杯猛然捏碎,茶水與碎屑飛濺。林墨的目光也頓時沉下去,鐵青的臉色壓抑著隨時可能爆發的怒火,沉默的嘴角抿住一絲自責與懊悔。
在蘇阮的印象中,自己這位師父為人十分和善,麵容常帶笑顏,令人敬而不畏。然而眼前,卻陰沉如風雨將至的烏雲,見不著一絲晴朗的陽光。看這樣子,師父是真的動了肝火。
沉默片刻。林墨壓著聲音問道:“樂無涯的傷勢如何?”
“經易塵師叔救治,目前已無大礙,休息月餘應當便能痊愈。隻是飛仙梭乃是神器,被其穿胸而過,傷口留下疤痕,怕是永遠無法消除。”蘇阮回稟道。
傷口疤痕乃至胎記,女子都極為在意。你想想,那閉月羞花的臉上,那潤如凝脂的身上,兀地多出一道疤痕,便好似純淨白紙上染了一滴臭墨,錦繡山河中生出一團瘴氣,一切美感頃刻間土崩瓦解,簡直是對神靈造物的褻瀆。
而男子,尤其是孔武健碩的男子,則恰恰相反,以傷疤為標榜功績的勳章。不過為女子所傷,實在算不得多麽光彩之事。
樂無涯無礙,林墨才稍稍鬆了口氣:“男子總歸不同於女子,身上留個疤也無傷大雅。吩咐下去,不必吝惜藥草,務必助樂無涯早日康複。”
“弟子明白。”
接著,林墨看向陸瑾年,卻被陸瑾年先開了口:“別看我,這是你的家事,與我無關。不過你這個女兒確實該好好管管了。”
林墨自責。
此事也確是他的過錯。若非林墨對女兒太過縱容,林惜音斷不會如今日這般驕縱任性,因一時之氣便出手傷人。說到底,還是他林墨教女無方啊!
正如陸瑾年所言,他這個女兒確實該好好管管了!
宗門內發生如此大事,顧憶之怎會不知。他站在門口,放眼目光,好多人圍在院子裏,有學堂一起上課的同輩,也有一些顧憶之不認識的師兄師姐。
對麵的屋子不斷有人進進出出。聽七嘴八舌的聲音,屋子裏麵來了兩位長老,一位主戒律,一位正在為樂無涯療傷。其他人則懷著各樣的神色,或焦急,或平靜的等待。
很快,顧憶之見到兩張熟悉的麵孔,林墨和蘇阮。
眾人見到林墨,頓時安靜,簇擁著他走進屋內,日暮時分才出來,其餘人也相繼離去,唯有顧憶之依舊望著對麵的屋子。
顧憶之敲門,開門的是方慎師兄,掌門留他在此照顧樂無涯。他道:“憶之師弟,你可有事?”
目光繞過方慎,爬向床頭,顧憶之道:“方慎師兄,我想看望他,可以嗎?”
方慎有些許遲疑,淺思後說道:“那你小聲一點,不要打擾他休息。”
“嗯。”顧憶之輕輕點頭,而後走向床邊。
樂無涯仍在昏迷中,臉色蒼白,兩眉內斂,受著疼痛地撕扯。他的衣裳被解開了,袒露著上身,胸口纏著一圈圈白布,左胸偏下的位置,鮮血將白布浸透,宛如一朵大紅花,美麗卻猙獰。
回想起這段日子,樂無涯雖不怎的搭理顧憶之,可顧憶之卻對他頗有好感,或許是因為那日他救過顧憶之吧!
“方慎師兄,他的傷怎麽樣了?”顧憶之小聲問道。
目光移向樂無涯,方慎回道:“經過易塵師叔救治,已無大礙,估摸著明日便能醒來。”
仙門之中果然藏著不少能人,如此重的傷,若是放在凡塵俗世,恐怕現在已經是一具屍體。然而顧憶之也因此困頓,他不明白,為何這些仙人明明有能力救人,救世,卻偏偏要躲在深山老林之中,眾生在他們眼中便那般不值得嗎?
見顧憶之出神,方慎似乎想起某件事來,便對顧憶之說道:“憶之師弟,我要離開片刻,去廚房取煎好的湯藥,有勞憶之師弟在此照料一二。”說罷便推門而去。
戌時末,顧憶之因錯過晚飯,隻能去廚房向陳師叔求一碗素麵。回來的路上,偶然聽見幾位同門在談論白日裏的事情,其中提到林惜音,說她不僅挨了林墨的罵,還被罰跪在玉虛殿反省。
顧憶之也不知著了什麽魔,鬼使神差般地走到玉虛殿。
林惜音跪在大殿內,空蕩蕩的玉虛殿中,唯有她一人,分外孤單。
聽到殿外的腳步聲越來越近,林惜音回首,見來人是顧憶之,當即愕然,轉眼間便又恢複她“小魔女”的傲慢:“是你?你來這裏幹什麽,看我的笑話嗎?”
鳳眼圓瞪,柳眉深蹙,粉嫩的俏臉抹著煞氣,如一隻輸了架的母獅子,逮著人撒氣。
顧憶之走到林惜音身邊,略感疑惑:“這裏又沒有其他人,你為什麽不起來呢?”
在他的印象裏,或者說在所有人的印象裏,林惜音都不是安分守己之人,隻在學堂的早課上安靜些,一旦出了學堂,任性胡鬧,戲弄他人,那可是林惜音樂此不疲的。現在林惜音跪在玉虛殿內,安穩得像被捏住脖子的貓咪,令人驚異。
隻聽林惜音沒好氣地說道:“你以為我不想啊,要不是我爹在這裏下了禁製,我早就跑出去了,鬼還跪著呢!”
“哦!”
何為禁製?顧憶之不懂,也不打算向林惜音詢問,以林惜音的性子,十有八九也不會告訴他。坐在林惜音身前,顧憶之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安慰或是勸解,又或是閑談,顧憶之都找不到話題。
二人本就不熟,僅僅是見過麵,知道彼此名字的陌生人。
“咕嚕——”
是肚子叫的聲音,顧憶之非常熟悉。他問林惜音:“你餓了麽?”
“沒有。”林惜音回答得果決且堅硬,全然不願讓顧憶之知曉她的窘境,奈何肚子不聽她的命令,又發出幾聲更為清晰的叫聲。
顧憶之指著林惜音的肚子,憨憨地說道:“可我明明聽見你的肚子在叫啊!”
林惜音又羞又怒,卻無力反駁,因為肚子的叫聲實在太大,所有的遮掩辯解在事實麵前都蒼白無力。
顧憶之將手伸進上衣中,掏出一個油紙包,慢慢打開,裏麵竟是兩個包子。他將包子遞給林惜音,天真笑道:“給你!”
包子?林惜音心頭猛然一怔:他……
旋即又想起前些時日,她作弄顧憶之的情形,便覺顧憶之沒這般好心,指不定是借機報複,胸中翻起的暖流頓時變得冰冷,懷疑之色填滿眼眸。
“想借機報複我,哼,我才沒那麽蠢呢!”林惜音柳眉挑動,目光斜著看向他處。
林惜音以為,那兩個看似尋常的包子,實則被顧憶之動了手腳,一旦她吃下去,指不定受到何種戲弄。先前林惜音作弄過顧憶之,所以她並不相信,顧憶之會對她留有好意。
當然,即便林惜音明知道那就是普普通通的包子,她也不會接受顧憶之的施舍。自小萬受人寵愛,林惜音將驕傲看得比什麽都重要。
“我沒有想要報複你的意思,”顧憶之也沒有那個能力,“我隻是看你餓了,所以想給你兩個包子吃。”
“少在這裏假惺惺的。”林惜音揮臂打向顧憶之拿包子的手。
猛然間的碰撞將包子打飛出去,縱然顧憶之反應極快,飛身救下一個包子,另一個卻還是掉在地上,白撲撲的表皮上,密密麻麻的塵汙煞是顯眼。
顧憶之坐在地上,看著身前的髒包子,沉默了。
林惜音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麽,隻是深邃的眸子中透著沉沉的傷感。
幾個呼吸過後,顧憶之伸手拿起沾染灰塵的包子,毫不猶豫地往嘴裏送,狠狠咬了一大口,湯汁和餡料都暴露出來,他咀嚼著,品味著,吃得有滋有味,勝過無數珍饈。
“你......”林惜音傻眼。
她不能理解,為何已經髒掉的包子,顧憶之還能吃得那般美味。林惜音是道德宗的“小公主”,自小就備受寵愛,凡是她喜歡的,都能輕易得到,不必爭,不必搶。而一旦髒了、舊了,或是她厭了,林惜音就會扔掉。然而林惜音並不知道,她隨手扔掉的,是有些人爭破頭都搶不到的。就像那個髒包子。
我們總是預設立場,審視他人,卻從來不知道他們為了活著,有多努力、多卑微。
林惜音滿眼都是震驚,全然說不出話來,卻聽顧憶之咽下最後一口包子說道:“以前我和哥哥們在路邊要飯,對麵是一個賣包子的,那時候我就在想,肉包子是什麽味道。終於有一天,一個富人把咬了一口的肉包子扔到乞丐窩裏,我們都餓壞了,擠破頭去搶那個包子,最後大哥滿頭是血,把肉包子拿給我們。五個人分一個包子,雖然連肚子都填不飽,可是那個味道我卻一直記得。”
顧憶之哽咽著,淌著淚的笑,那麽辛酸。
燭火葳蕤,晚風無聲。
淚滴在林惜音的眼中,濺起層層漣漪。那些無端的惡意揣測,那些固執的傲慢無禮,頃刻間被擊得粉碎,剩下被觸動的神經。
“包子給我,我餓了。”
轉變來得那麽突然,顧憶之完全沒有料到,就這般愣在原地。
林惜音伸手:“愣著幹嘛,還不快把包子給我,本姑娘都快餓死了。”
看上去還是如之前那般傲嬌,可是顧憶之的眼中,林惜音卻已然變得不同。他們開始走進彼此的世界,並且越走越遠。
這晚顧憶之並未回無相峰,而是待在玉虛殿內,與林惜音談笑玩鬧,直到困意繾綣,二人背靠背睡去。
夜裏的風有些許涼意。
陸瑾年路過玉虛殿,駐足於殿門口,見殿中背靠而睡得二人,神色如常。須臾,他解下外袍,給二人披上。
竹木修長,連片成蔭。山風颯颯,於竹林中回蕩,消去初夏的暑氣,自翠竹中汲取涼意,拂得人甚是舒心。
一片竹葉落下,將要落於茶案之上,林墨伸出手指夾住,輕描淡寫地彈彈手指,竹葉便如飛矢射出,卻輕盈地落入一堆竹葉之中。
茶爐升騰著熱氣,凝散如團雲。
二人暢談,聊起諸多往事,亦有修行觀悟之感,大多時候都是林墨在講,而陸瑾年手持一卷《書經》,漫不經心地聽著。
倏忽間聊起顧憶之,林墨戲謔道:“聽聞月前,你日日令顧憶之罰站,一站便是數個時辰,可是因那日玉虛殿之事,仍有些許惱怒,顧而將氣撒在他的身上?”
陸瑾年翻過一頁《書經》,目不斜視,神色平常,極為簡短地說道:“知規而遲,是為失信,當罰。”
那日玉虛殿,林墨將取名一事推給陸瑾年,確令其氣惱,然則僅是一時,不過半柱香便消了氣。同門師兄一場,怎會因此生了隔閡。
且儒門有教,育人者必束及己身,持德以為榜樣,守正而成典範,有教無類,忌苛責言辱,禁夾泄私怨,此之為師道也。
陸瑾年以儒生自居,此等大忌必不會犯。之所以罰顧憶之,確是因他遲到,隻不過罰得重了些,實是陸瑾年嚴厲之風格,宗門上下皆知。
林墨有些心疼顧憶之,苦口婆心地勸道:“我知你嚴厲,可他們總歸是一幫孩子,適當懲戒一下便好,一罰便是幾個時辰,屬實是有些過了。”
怎料陸瑾年駁道:“《告子下》有雲,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修行本非坦途,若是這點苦都吃不下,日後也難有成就了。”
儒生尤擅言辭之辯。林墨深知,這些大道理他必然是辯不過陸瑾年的,搖首無奈道:“你們儒生這張嘴當真是厲害得緊,我雖說不過你,但仍要給你個告誡,所謂物極必反,事事皆要有個分寸。”
又翻過一頁,陸瑾年不知是否將林墨的話聽進去,隻淡淡說道:“師兄多慮了。”
或許真的是林墨多慮了。
近幾代道德宗弟子,無不是入過學堂,受過陸瑾年教導,雖有幾人半途而廢,但其餘眾人,無論德行,還是毅力,皆是上乘。諸如蘇阮、秦觀、洛清嵐等人,品行修為俱佳,已是青年一輩中的翹首。這其中少不了陸瑾年的功勞。
案上的茶已涼,正是喝的時候,二人同時端起杯。
茶水衝刷著舌尖,極為苦澀,使得林墨微微皺起眉,而後入口回甘,眉間頓時舒展。苦與甜一前一後,交織而行,苦盡方才甘來。
陸瑾年為何鍾情於普洱老茶,林墨忽而間悟了。
放下茶杯,林墨主動為二人添茶,倒是令陸瑾年生出片刻詫異。
隻聽林墨一邊倒茶,一邊問道:“昨夜顧憶之可曾去你房中?”
“他來我房中作甚?”
陸瑾年的臉色終於生出極細微的變化,卻逃不過林墨的眼睛,林墨又道:“早課之時,你打了他三下板子,其實是在暗示,讓他三更時分去見你。不過看你的神情,他似乎並未讀懂你的暗示。”
林墨將茶壺放在爐上,嘴角銜著淺淡的笑意。
三下板子,三更時分,這種暗示雖不明顯,然而腦袋稍微靈光些,都不難看出,偏偏顧憶之愚笨至此。
昨夜,陸瑾年直到四更都未合眼,卻遲遲不見顧憶之前來,心中怒氣暗生。於是今日早課,陸瑾年刻意刁難顧憶之,點他起來誦讀課文,並以不求上進為由,罰他抄寫《儀禮》,小示懲戒。
此事陸瑾年越想越覺得氣忿。
林墨見其眉間遮上陰翳,規勸道:“憶之這孩子雖然出身卑微,但心眼實誠,就是腦子愚笨了些。日後若是有事,你便與他明說,免得憶之受罪,也惹得你心中不悅。”
當日將顧憶之收入宗門內,稷下學宮之秘是原由之一,然而林墨更看重的,卻是顧憶之良善的心性。
的確,顧憶之膽小、軟弱而又愚笨,市井中隨意找尋一個孩子,都比他有天分。不過林墨卻知,他為一份承諾不畏艱險,跋涉千裏,身懷巨富,仍不忘糟糠之親,一片赤子之心,難能可貴。林墨對顧憶之的喜歡正是這個緣故。
再次翻過一頁《書經》,陸瑾年似有幾分釋然:“沒有日後了,他的事我可不想再管。”
聞言,林墨先是一怔,而後嗬嗬一笑。陸瑾年是他師弟,二人相處多年,林墨對其性格實在是再清楚不過。
他呀也就是嘴硬,其實心裏軟的很,嘴上說著不管,其實比誰都上心吧!
靜靜等待茶涼,實在有些浪費時間,林墨便輕輕拂袖,施了個小術法,使得熱茶涼透,而後舉杯欲飲。
忽聞風聲,林墨放眼一望,蘇阮正禦劍而來。
收起劍,蘇阮便匆匆走向林墨,簡單行禮,旋即焦急說道:“師父,出事了,惜音她......”
“惜音?惜音她怎麽了?”一聽到女兒的名字,林墨臉色驟變,茶杯停在嘴邊。
蘇阮稍顯猶豫:“惜音擅自取走飛仙梭,並將樂無涯打至重傷。”
“啪——”茶杯猛然捏碎,茶水與碎屑飛濺。林墨的目光也頓時沉下去,鐵青的臉色壓抑著隨時可能爆發的怒火,沉默的嘴角抿住一絲自責與懊悔。
在蘇阮的印象中,自己這位師父為人十分和善,麵容常帶笑顏,令人敬而不畏。然而眼前,卻陰沉如風雨將至的烏雲,見不著一絲晴朗的陽光。看這樣子,師父是真的動了肝火。
沉默片刻。林墨壓著聲音問道:“樂無涯的傷勢如何?”
“經易塵師叔救治,目前已無大礙,休息月餘應當便能痊愈。隻是飛仙梭乃是神器,被其穿胸而過,傷口留下疤痕,怕是永遠無法消除。”蘇阮回稟道。
傷口疤痕乃至胎記,女子都極為在意。你想想,那閉月羞花的臉上,那潤如凝脂的身上,兀地多出一道疤痕,便好似純淨白紙上染了一滴臭墨,錦繡山河中生出一團瘴氣,一切美感頃刻間土崩瓦解,簡直是對神靈造物的褻瀆。
而男子,尤其是孔武健碩的男子,則恰恰相反,以傷疤為標榜功績的勳章。不過為女子所傷,實在算不得多麽光彩之事。
樂無涯無礙,林墨才稍稍鬆了口氣:“男子總歸不同於女子,身上留個疤也無傷大雅。吩咐下去,不必吝惜藥草,務必助樂無涯早日康複。”
“弟子明白。”
接著,林墨看向陸瑾年,卻被陸瑾年先開了口:“別看我,這是你的家事,與我無關。不過你這個女兒確實該好好管管了。”
林墨自責。
此事也確是他的過錯。若非林墨對女兒太過縱容,林惜音斷不會如今日這般驕縱任性,因一時之氣便出手傷人。說到底,還是他林墨教女無方啊!
正如陸瑾年所言,他這個女兒確實該好好管管了!
宗門內發生如此大事,顧憶之怎會不知。他站在門口,放眼目光,好多人圍在院子裏,有學堂一起上課的同輩,也有一些顧憶之不認識的師兄師姐。
對麵的屋子不斷有人進進出出。聽七嘴八舌的聲音,屋子裏麵來了兩位長老,一位主戒律,一位正在為樂無涯療傷。其他人則懷著各樣的神色,或焦急,或平靜的等待。
很快,顧憶之見到兩張熟悉的麵孔,林墨和蘇阮。
眾人見到林墨,頓時安靜,簇擁著他走進屋內,日暮時分才出來,其餘人也相繼離去,唯有顧憶之依舊望著對麵的屋子。
顧憶之敲門,開門的是方慎師兄,掌門留他在此照顧樂無涯。他道:“憶之師弟,你可有事?”
目光繞過方慎,爬向床頭,顧憶之道:“方慎師兄,我想看望他,可以嗎?”
方慎有些許遲疑,淺思後說道:“那你小聲一點,不要打擾他休息。”
“嗯。”顧憶之輕輕點頭,而後走向床邊。
樂無涯仍在昏迷中,臉色蒼白,兩眉內斂,受著疼痛地撕扯。他的衣裳被解開了,袒露著上身,胸口纏著一圈圈白布,左胸偏下的位置,鮮血將白布浸透,宛如一朵大紅花,美麗卻猙獰。
回想起這段日子,樂無涯雖不怎的搭理顧憶之,可顧憶之卻對他頗有好感,或許是因為那日他救過顧憶之吧!
“方慎師兄,他的傷怎麽樣了?”顧憶之小聲問道。
目光移向樂無涯,方慎回道:“經過易塵師叔救治,已無大礙,估摸著明日便能醒來。”
仙門之中果然藏著不少能人,如此重的傷,若是放在凡塵俗世,恐怕現在已經是一具屍體。然而顧憶之也因此困頓,他不明白,為何這些仙人明明有能力救人,救世,卻偏偏要躲在深山老林之中,眾生在他們眼中便那般不值得嗎?
見顧憶之出神,方慎似乎想起某件事來,便對顧憶之說道:“憶之師弟,我要離開片刻,去廚房取煎好的湯藥,有勞憶之師弟在此照料一二。”說罷便推門而去。
戌時末,顧憶之因錯過晚飯,隻能去廚房向陳師叔求一碗素麵。回來的路上,偶然聽見幾位同門在談論白日裏的事情,其中提到林惜音,說她不僅挨了林墨的罵,還被罰跪在玉虛殿反省。
顧憶之也不知著了什麽魔,鬼使神差般地走到玉虛殿。
林惜音跪在大殿內,空蕩蕩的玉虛殿中,唯有她一人,分外孤單。
聽到殿外的腳步聲越來越近,林惜音回首,見來人是顧憶之,當即愕然,轉眼間便又恢複她“小魔女”的傲慢:“是你?你來這裏幹什麽,看我的笑話嗎?”
鳳眼圓瞪,柳眉深蹙,粉嫩的俏臉抹著煞氣,如一隻輸了架的母獅子,逮著人撒氣。
顧憶之走到林惜音身邊,略感疑惑:“這裏又沒有其他人,你為什麽不起來呢?”
在他的印象裏,或者說在所有人的印象裏,林惜音都不是安分守己之人,隻在學堂的早課上安靜些,一旦出了學堂,任性胡鬧,戲弄他人,那可是林惜音樂此不疲的。現在林惜音跪在玉虛殿內,安穩得像被捏住脖子的貓咪,令人驚異。
隻聽林惜音沒好氣地說道:“你以為我不想啊,要不是我爹在這裏下了禁製,我早就跑出去了,鬼還跪著呢!”
“哦!”
何為禁製?顧憶之不懂,也不打算向林惜音詢問,以林惜音的性子,十有八九也不會告訴他。坐在林惜音身前,顧憶之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安慰或是勸解,又或是閑談,顧憶之都找不到話題。
二人本就不熟,僅僅是見過麵,知道彼此名字的陌生人。
“咕嚕——”
是肚子叫的聲音,顧憶之非常熟悉。他問林惜音:“你餓了麽?”
“沒有。”林惜音回答得果決且堅硬,全然不願讓顧憶之知曉她的窘境,奈何肚子不聽她的命令,又發出幾聲更為清晰的叫聲。
顧憶之指著林惜音的肚子,憨憨地說道:“可我明明聽見你的肚子在叫啊!”
林惜音又羞又怒,卻無力反駁,因為肚子的叫聲實在太大,所有的遮掩辯解在事實麵前都蒼白無力。
顧憶之將手伸進上衣中,掏出一個油紙包,慢慢打開,裏麵竟是兩個包子。他將包子遞給林惜音,天真笑道:“給你!”
包子?林惜音心頭猛然一怔:他……
旋即又想起前些時日,她作弄顧憶之的情形,便覺顧憶之沒這般好心,指不定是借機報複,胸中翻起的暖流頓時變得冰冷,懷疑之色填滿眼眸。
“想借機報複我,哼,我才沒那麽蠢呢!”林惜音柳眉挑動,目光斜著看向他處。
林惜音以為,那兩個看似尋常的包子,實則被顧憶之動了手腳,一旦她吃下去,指不定受到何種戲弄。先前林惜音作弄過顧憶之,所以她並不相信,顧憶之會對她留有好意。
當然,即便林惜音明知道那就是普普通通的包子,她也不會接受顧憶之的施舍。自小萬受人寵愛,林惜音將驕傲看得比什麽都重要。
“我沒有想要報複你的意思,”顧憶之也沒有那個能力,“我隻是看你餓了,所以想給你兩個包子吃。”
“少在這裏假惺惺的。”林惜音揮臂打向顧憶之拿包子的手。
猛然間的碰撞將包子打飛出去,縱然顧憶之反應極快,飛身救下一個包子,另一個卻還是掉在地上,白撲撲的表皮上,密密麻麻的塵汙煞是顯眼。
顧憶之坐在地上,看著身前的髒包子,沉默了。
林惜音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麽,隻是深邃的眸子中透著沉沉的傷感。
幾個呼吸過後,顧憶之伸手拿起沾染灰塵的包子,毫不猶豫地往嘴裏送,狠狠咬了一大口,湯汁和餡料都暴露出來,他咀嚼著,品味著,吃得有滋有味,勝過無數珍饈。
“你......”林惜音傻眼。
她不能理解,為何已經髒掉的包子,顧憶之還能吃得那般美味。林惜音是道德宗的“小公主”,自小就備受寵愛,凡是她喜歡的,都能輕易得到,不必爭,不必搶。而一旦髒了、舊了,或是她厭了,林惜音就會扔掉。然而林惜音並不知道,她隨手扔掉的,是有些人爭破頭都搶不到的。就像那個髒包子。
我們總是預設立場,審視他人,卻從來不知道他們為了活著,有多努力、多卑微。
林惜音滿眼都是震驚,全然說不出話來,卻聽顧憶之咽下最後一口包子說道:“以前我和哥哥們在路邊要飯,對麵是一個賣包子的,那時候我就在想,肉包子是什麽味道。終於有一天,一個富人把咬了一口的肉包子扔到乞丐窩裏,我們都餓壞了,擠破頭去搶那個包子,最後大哥滿頭是血,把肉包子拿給我們。五個人分一個包子,雖然連肚子都填不飽,可是那個味道我卻一直記得。”
顧憶之哽咽著,淌著淚的笑,那麽辛酸。
燭火葳蕤,晚風無聲。
淚滴在林惜音的眼中,濺起層層漣漪。那些無端的惡意揣測,那些固執的傲慢無禮,頃刻間被擊得粉碎,剩下被觸動的神經。
“包子給我,我餓了。”
轉變來得那麽突然,顧憶之完全沒有料到,就這般愣在原地。
林惜音伸手:“愣著幹嘛,還不快把包子給我,本姑娘都快餓死了。”
看上去還是如之前那般傲嬌,可是顧憶之的眼中,林惜音卻已然變得不同。他們開始走進彼此的世界,並且越走越遠。
這晚顧憶之並未回無相峰,而是待在玉虛殿內,與林惜音談笑玩鬧,直到困意繾綣,二人背靠背睡去。
夜裏的風有些許涼意。
陸瑾年路過玉虛殿,駐足於殿門口,見殿中背靠而睡得二人,神色如常。須臾,他解下外袍,給二人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