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章過渡一下,簡單寫一些)
在民眾的崇拜和敬仰中,王漢也逐漸適應了被當成神的尊崇。
走過田野中的大道,也就進到了自由城內。
王漢離開自由城已經有兩月有餘的時間,經過這兩個月的發展,如今自由城的建築麵積已經擴大了一倍有餘,並且還在擴大,人口更是達到了足足三百萬。雖然還沒有什麽高層的建築,但是也是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
原來,在這兩個月裏,在老和尚想出的共同發展,資源統一供應分配的發展策略,在自由城的人們齊心協力下,自由城才有如今的發展規模。
通過詢問,王漢找到了位於自由城最中心處的神廟,也是自由城的決策中心。
————————————
十三日後,通往州江城的官道上。
“大將軍!”
當看到在官道邊上等著的王漢,武鬆和楊誌立刻下馬跑到了王漢麵前,一齊抱拳行禮。
“大將軍!”
跟著兩人的二龍山匪眾們也一同大聲喊道。
“軍服盔甲還有兵器我都已經弄來了。”王漢笑著說道。伸手指著身後的樹林。“就藏在後麵的樹林裏,暫時隻有四百套,你們帶著大家去換上。否則別人見了我們,還以為我們是土匪呢。”
“是。”聞言,武鬆和楊誌立刻領命說道。隨後對身後的二龍山匪眾們喊道:“弟兄們,隨我們進樹林裏換上衣服,我們可都是大將軍的兵,都不能給大將軍丟人。”
“是。”聞言,二龍山匪眾們集體大聲喊道,在武鬆和楊誌的帶領下有些混亂的進了樹林中。
‘看來隻是武裝他們還不夠,紀律上也要提升才行。’
........
二十多分鍾後,武鬆和楊誌帶著二龍山的匪眾們從樹林中走了出來。
此時的二龍山眾人終於有了點當兵的樣子,一個個身上穿著的都是嶄新的新宋式紮甲,手中的武器也不再是雜亂老破的鋼刀鋼叉了,有了統一製式的長槍,長矛,戰刀,大盾和圓盾,甚至還有十張弩和三十把製式的長弓。
不過盡管這些人有了些兵的樣子,但是王漢還是不滿意,武器分配太雜亂了,弓兵配大盾,槍兵配圓盾,甚至還有人拿著兩麵大盾。
看著手下的人手中胡亂拿的武器,王漢搖了搖頭,對楊誌吩咐道。“楊誌,你把武器都重新分配一下,一把長槍配一麵大盾,一柄戰刀配一麵圓盾。弓手和弩手每人都配一把戰刀,不配盾。”
“是。”聞言,楊誌立刻應聲,對手下的弟兄們喊道:“都聽到大將軍的話了!現在重新分配武器,一把長槍配一麵大盾,一柄戰刀配一麵圓盾,弓手和弩手每人配一把戰刀,不配盾。”
在楊誌的指揮下,二龍山的匪眾們很快便重新分配好了武器,還列好了隊形。
“這才有點兵的樣子嘛!”看著重新分配好武器,並且整齊站隊的隊伍,王漢這才稍顯滿意的點頭。下令道:“出發!所有人都必須保持好隊形。”
——————————————
到了州江城後,王漢先下令士兵們在城外簡單的紮營,自己則是帶著武鬆和楊誌進了州江城內。
進了城後,先到府衙和監軍府通告了自己將會駐軍在州江城外,在王漢拿出自己的印信以及任命書證明身份後,王漢當即便讓官府配合著武鬆招三千個農夫到城外修建營房,不僅有工錢,還供應飯食,王漢又讓楊誌帶著黃金在城內購買了大量的糧食。
百姓們知道是王漢招工後,報名者比比皆是,不到半天便招足了三千工人,更有甚者詢問招不招兵,想要投入王漢的麾下。
任命和駐軍的事情都非常順利,並沒有出現什麽變故,顯然州江城的官府已經提前得到了消息,而且王漢如今名聲正盛,也沒誰敢刁難。
上任後,王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練兵。畢竟自己手下的軍隊原來都是二龍山的土匪,早就養成了匪氣,不管是紀律還是作戰思維,身體素質,配合程度等方麵相比正規的軍隊都要差上許多。
不過關於練兵的事情,大家都以為王漢會讓楊誌來負責。畢竟楊誌是楊家將都後人,其練兵和戰場作戰能力都不差,而王漢手下就這麽兩個校尉,王漢自己又隻有十二三歲,還有許多東西需要學。所以在其他人看來,練兵之事十有八九最終會落在楊誌手中。甚至就連王漢手下都兵和楊誌自己都是如此想的。
結果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王漢並沒有如大家猜測都那樣任命楊誌練兵,而是親自上陣。有訓練經驗的楊誌反而隻是和武鬆一樣負責監督訓練和帶頭訓練。
更讓人吃驚的是王漢的訓練方式,隻是向左轉,向右轉,向後轉這些簡單的東西,然後就是走路必須走在一條線上,步伐保持一致保持站姿,除了這些,根本沒有一點關於實戰的訓練,甚至連常規的體能訓練都沒有。而這樣的訓練在王漢的口中還是急訓。
對於王漢的訓練,甚至就連楊誌都提出了質疑。楊誌有行伍的經驗,也訓練過士兵,但是這種訓練楊誌實在看不出到底有什麽‘重要’作用。
對於大家的疑惑,王漢也隻是笑了笑,一句話都沒有解釋,如果不是來自現代,確實不容易看出這種訓練的好處。畢竟這就是時代的差異。急訓這些項目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這些土匪轉變的士兵能夠做到令行禁止,有嚴明的紀律,默契的配合。
做到這些後,後麵的訓練將事半功倍。未來還有很多的練兵之法。
王漢相信,等訓練真正成型的時候,一定會讓這些不理解的人大吃一驚,那將是一股紀律嚴明,配合默契的強軍。每個人都會是百煉之兵。
在民眾的崇拜和敬仰中,王漢也逐漸適應了被當成神的尊崇。
走過田野中的大道,也就進到了自由城內。
王漢離開自由城已經有兩月有餘的時間,經過這兩個月的發展,如今自由城的建築麵積已經擴大了一倍有餘,並且還在擴大,人口更是達到了足足三百萬。雖然還沒有什麽高層的建築,但是也是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
原來,在這兩個月裏,在老和尚想出的共同發展,資源統一供應分配的發展策略,在自由城的人們齊心協力下,自由城才有如今的發展規模。
通過詢問,王漢找到了位於自由城最中心處的神廟,也是自由城的決策中心。
————————————
十三日後,通往州江城的官道上。
“大將軍!”
當看到在官道邊上等著的王漢,武鬆和楊誌立刻下馬跑到了王漢麵前,一齊抱拳行禮。
“大將軍!”
跟著兩人的二龍山匪眾們也一同大聲喊道。
“軍服盔甲還有兵器我都已經弄來了。”王漢笑著說道。伸手指著身後的樹林。“就藏在後麵的樹林裏,暫時隻有四百套,你們帶著大家去換上。否則別人見了我們,還以為我們是土匪呢。”
“是。”聞言,武鬆和楊誌立刻領命說道。隨後對身後的二龍山匪眾們喊道:“弟兄們,隨我們進樹林裏換上衣服,我們可都是大將軍的兵,都不能給大將軍丟人。”
“是。”聞言,二龍山匪眾們集體大聲喊道,在武鬆和楊誌的帶領下有些混亂的進了樹林中。
‘看來隻是武裝他們還不夠,紀律上也要提升才行。’
........
二十多分鍾後,武鬆和楊誌帶著二龍山的匪眾們從樹林中走了出來。
此時的二龍山眾人終於有了點當兵的樣子,一個個身上穿著的都是嶄新的新宋式紮甲,手中的武器也不再是雜亂老破的鋼刀鋼叉了,有了統一製式的長槍,長矛,戰刀,大盾和圓盾,甚至還有十張弩和三十把製式的長弓。
不過盡管這些人有了些兵的樣子,但是王漢還是不滿意,武器分配太雜亂了,弓兵配大盾,槍兵配圓盾,甚至還有人拿著兩麵大盾。
看著手下的人手中胡亂拿的武器,王漢搖了搖頭,對楊誌吩咐道。“楊誌,你把武器都重新分配一下,一把長槍配一麵大盾,一柄戰刀配一麵圓盾。弓手和弩手每人都配一把戰刀,不配盾。”
“是。”聞言,楊誌立刻應聲,對手下的弟兄們喊道:“都聽到大將軍的話了!現在重新分配武器,一把長槍配一麵大盾,一柄戰刀配一麵圓盾,弓手和弩手每人配一把戰刀,不配盾。”
在楊誌的指揮下,二龍山的匪眾們很快便重新分配好了武器,還列好了隊形。
“這才有點兵的樣子嘛!”看著重新分配好武器,並且整齊站隊的隊伍,王漢這才稍顯滿意的點頭。下令道:“出發!所有人都必須保持好隊形。”
——————————————
到了州江城後,王漢先下令士兵們在城外簡單的紮營,自己則是帶著武鬆和楊誌進了州江城內。
進了城後,先到府衙和監軍府通告了自己將會駐軍在州江城外,在王漢拿出自己的印信以及任命書證明身份後,王漢當即便讓官府配合著武鬆招三千個農夫到城外修建營房,不僅有工錢,還供應飯食,王漢又讓楊誌帶著黃金在城內購買了大量的糧食。
百姓們知道是王漢招工後,報名者比比皆是,不到半天便招足了三千工人,更有甚者詢問招不招兵,想要投入王漢的麾下。
任命和駐軍的事情都非常順利,並沒有出現什麽變故,顯然州江城的官府已經提前得到了消息,而且王漢如今名聲正盛,也沒誰敢刁難。
上任後,王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練兵。畢竟自己手下的軍隊原來都是二龍山的土匪,早就養成了匪氣,不管是紀律還是作戰思維,身體素質,配合程度等方麵相比正規的軍隊都要差上許多。
不過關於練兵的事情,大家都以為王漢會讓楊誌來負責。畢竟楊誌是楊家將都後人,其練兵和戰場作戰能力都不差,而王漢手下就這麽兩個校尉,王漢自己又隻有十二三歲,還有許多東西需要學。所以在其他人看來,練兵之事十有八九最終會落在楊誌手中。甚至就連王漢手下都兵和楊誌自己都是如此想的。
結果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王漢並沒有如大家猜測都那樣任命楊誌練兵,而是親自上陣。有訓練經驗的楊誌反而隻是和武鬆一樣負責監督訓練和帶頭訓練。
更讓人吃驚的是王漢的訓練方式,隻是向左轉,向右轉,向後轉這些簡單的東西,然後就是走路必須走在一條線上,步伐保持一致保持站姿,除了這些,根本沒有一點關於實戰的訓練,甚至連常規的體能訓練都沒有。而這樣的訓練在王漢的口中還是急訓。
對於王漢的訓練,甚至就連楊誌都提出了質疑。楊誌有行伍的經驗,也訓練過士兵,但是這種訓練楊誌實在看不出到底有什麽‘重要’作用。
對於大家的疑惑,王漢也隻是笑了笑,一句話都沒有解釋,如果不是來自現代,確實不容易看出這種訓練的好處。畢竟這就是時代的差異。急訓這些項目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這些土匪轉變的士兵能夠做到令行禁止,有嚴明的紀律,默契的配合。
做到這些後,後麵的訓練將事半功倍。未來還有很多的練兵之法。
王漢相信,等訓練真正成型的時候,一定會讓這些不理解的人大吃一驚,那將是一股紀律嚴明,配合默契的強軍。每個人都會是百煉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