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兆豐年,祥瑞梨花散落蓋地,整個齊郡城被覆蓋了一層白色,屋簷瓦楞結出了冰棱,一顆顆水滴從倒掛冰錐底部墜落,在台階上留下花的印記。


    鄭文彎腰捧起一把白如蟬翼的積雪,滿臉堆笑道:“大雪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好兆頭啊!”


    望著家家戶戶門前掃雪的熱鬧場景,鄭文心裏美不勝收,經過長治久安,百姓有糧過冬了,這一點在他們洋溢的笑臉以及衣著上便能看出來,追憶起老爺子剛世襲罔替的好戰遠征,那時的街道上到處是忍饑挨餓的百姓,柳絮縫補的衣裳摸著厚軟可擋不住寒冷北風的侵襲,多少人沒有熬過嚴寒冬季,餓死街頭。


    小六子上前催促道:“爺,別忘了正事,人家許公子還在等著呢。”


    鄭文收斂了臉上的笑意,這才想起來今個約了許南燭去灑樓吃灑,點了點頭道:“那就走吧,別讓人等著急了。”


    小六子雙手插袖跟在鄭文身旁問道:“爺,昨夜聽說了嘛,那秦子明被許公子砍去了一支手還..還丟進了茅廁。”


    鄭文微微點頭,回道:“嗯,有所耳聞。”


    小六子見主子並不在意,趕忙停下腳步拉著鄭文,好言相勸道:“哎呦我的爺啊,這許公子就是個莽夫,你可得小心著點,別一句話說錯了,到時候咱倆頭顱都得搬家。”


    鄭文學著小六子雙手插袖,抿著唇再度點了點頭,笑罵道:“小六子啊,你今個一大早說了這麽些彎彎繞繞就是在這等著爺呢吧?你想想最先傳來的消息是不是那許南燭霸王硬上弓了蘇花魁,可後來這消息怎麽就沒了呢?這樣的人,你說是莽夫?目光短淺了吧。”


    小六子蹙著眉想了想,實在是沒鬧明白這兩件事怎麽在主子眼裏就成了一件事,難道霸王硬上弓蘇花魁不算是為人不端正,當著這麽多人斬去秦子明一支手不是愚蠢的行為?


    橫看豎看那許南燭都是一個紈絝子弟的標榜形象,若要說些個不同也隻能說比一般富貴子弟的手段要狠辣一些。


    小六子,叮囑道:“爺,小心點準沒錯。”


    鄭文訕訕而笑,讚同道:“你這話說的沒錯,萬事小心壞不了,尤其是你這張嘴!”


    懸掛老酒館招牌的酒樓,三樓雅間靠窗的位置,許南燭正注視著窗外瓢雪。


    楚胖子則斜靠在椅子上仰頭鼾聲漸起。


    欣賞雪景的許南燭被楚胖子的鼾聲敗壞了興致,轉身順勢一巴掌拍在桌上,驚醒過來的楚胖子迷迷糊糊的左顧右盼。


    許南燭倒騎椅子眯眼笑道:“這一夜可發生了不少事情,聽說齊郡城有幾十戶都被人殺了,這事你知道誰做的不?”


    楚夜星嘿嘿一笑,沒等殿下繼續盤問索性一股腦托盤而出:“主公,這事是我吩咐下去做的,放心沒留下把柄,那些個酒囊飯袋即便是徹查也查不到咱的頭上。”


    許南燭歎息一聲,道:“少作孽!”


    楚胖子反倒是不以為意,但臉上還是堆滿了掐媚笑臉,連連點頭。


    鄭文推門而入,楚胖子和小六子識趣的走出了雅間,順勢輕掩上了房門。


    兩人客套寒暄了一會,幾杯酒水下肚倒也談的融洽。@精華\/書閣·無錯首發~~


    許南燭親自為鄭文倒了一杯酒,輕笑道:“我很好奇,齊郡城內百姓為何人人麵帶笑容,要知道即便是京城也未曾見到如此場景。”


    鄭文先是一愣,隨後倒也不藏著掖著,一語道破其中玄機:“離陽王朝疆域不輸大秦帝國,但其馭民之術卻是有史以來最狠,簡單來說,這是一種人為的貧窮狀態,老百姓每年收入是三十一兩白銀,這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每年就需要三十六兩白銀,而璃陽王朝將百姓一年的收入控製在三十三兩白銀左右,也就是說這些背朝黃土麵朝天的老百姓,辛苦一年還要負債三兩才能過活,正是負債的三兩白銀讓所有人為了吃一口飯而。(本章未完!)


    第二百五十三章、君民書


    奔波,沒有人可以停下來,同時思想也就被幾兩碎銀給束縛,因為一但停下一家人都會忍饑挨餓,同情不公就會被拋在腦後。”


    “我與老爺子上京麵聖,坐船順江而行,一夥看熱鬧的人壓翻了一艘小船,許多人掉進了水裏,雖然這一帶有不少船隻在行駛卻沒有一艘船前去救援水裏掙紮的人,我勸說船夫開過去救人,卻被船夫義正言辭的拒絕了,他的理由是船速太慢,即使趕過去也來不及,看似合情合理,但實際上船夫的思想卻陷入了三十三兩白銀的窮困狀態,一但手停,那麽口就停,停船救人不說,一定能救起來,可救了人也沒有半分好處,還要搭上功夫耽擱手頭上掙錢的活計,為此很可能一家人都吃不上飯,也沒人可憐他們餓肚子,最後我們就眼睜睜看著好幾個人在水中掙紮,活活淹死了。”


    “老百姓生活始終少三兩銀子,可知這三兩銀子在當下相當於一百斤糧食,正是因為少了這一百斤糧食,百姓鍋裏的飯始終不夠吃,他們每天隻能疲於奔命,在貧窮麻木短視和擔驚受怕中度過餘生,正是這區區三兩銀子便抽走了這些人的靈魂。”


    “活在水深火熱當中,老百姓能夠笑的出來嗎,我廢除這些政策,開立新政,百姓家家有盼,碗裏有肉,鍋裏有糧,他們能不笑?”


    鄭文的一番話讓許南燭陷入了沉默,這還是他第一次聽到這些看似不合理卻又實實在在發生在身邊的真實事件。


    瞧著若有所思的許南燭,鄭文端起酒杯小酌一口,繼續道:“這沙場上會死人,可官場也會死人,官吃不飽又怎會管民,民吃不飽又怎會捧官,官民不合就生亂,這可是大忌,不是讀幾本書覺得有道理了,就能搬得上台麵,這其中可是有妙手文章,得其神韻,能施展出兩三分,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一頓飯吃了整整一天,期間鄭文說起官民治世之道的妙語連珠讓許南燭感悟頗深,也正是這務實的言辭悄悄放下了兩人心裏的芥蒂。


    談論起當世奇書《君民書》,其中一段,“民弱則國強,國強則.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大概意思便是,百姓樸實,國家就強大,百姓放縱,國家就削弱,百姓懦弱就會規矩守法,相反,百姓放縱就會肆意妄為,民弱就會被役使,百姓不受控製就會變的強大,所以說采取強民政策來去除強民,國家就會削弱,采取弱民去除強民政策,國家就會強大。


    對此鄭文有著不同看法,他推翻了其言論,以仁愛治民,百姓就會親愛自己的親人,再以利益役使的推波助瀾,百姓就會和君主同心協力,這樣以來,讀書人博取功名被君主納賢重用,他們就會有責任和君主同心協力,吩咐下的事不但能夠事半功倍還會讓下屬盡心竭力,一旦有了責任還能盡心竭力,那麽一個王朝的政事就能取得豐碩成果。


    想要以弱民除去強民,最好的方法便是製定鐵律,法中有乾坤,既能保護弱民又能限製強民,不會讓百姓太富,亦不會讓百姓餓肚子,這樣一碗水才能端平。


    否則窮人變富裕,就會放縱,放縱就會產生蝨害這樣的弊端,在沒有戰事時,應當讓他們用糧食來換取官爵,每個人必須靠自己的力量,來種出自己的糧食換取金銀,而金銀能夠讓百姓的孩子讀書博取功名,那麽百姓就不會怠惰,百姓不怠惰,六中蝨害的東西就不會產生,所以國家富足,才能強上加強。


    鄭文的一番博天大論,當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既道出了帝王將相無仁厚,又點破當下百姓所期所盼的富裕日子早已被人高高吊起,放在了觸手可及的位置,但就是差幾尺距離,讓其看的見而摸不到。


    直至兩人起身離去,許南燭謙卑的朝著鄭文鞠了一躬,道了句:“受教了!”


    鄭文雙手攙扶起許南燭,心中對他更是另眼相看,拱手告別大步離去。@精華\/書閣·無錯首發~~


    直至小六子不解詢問主子為什麽要與許南燭說些話。(本章未完!)


    第二百五十三章、君民書


    時,鄭文才直言不諱道:“無論是誰得了這天下,能夠讓百姓吃飽飯,有盼頭,那就是聖賢明君,我今日所說的這番話,不光是為了試探這小子,還是為了幽州各郡縣的百姓,人呐活一輩子,好不容易活出幾個大道理還藏著掖著,這一點我最看不慣,當說就當做,趨避利害才是仁道。”


    從未看到自家主子有這般開心的時候,小六子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索性不再問,屁顛屁顛跟在鄭文身後打道回府。


    酒樓門口駐足的許南燭看到這一幕,心中感慨萬千,都說鄭文是爛泥扶不上牆的貨色,可今日這一番言論的醍醐灌頂,哪裏是一位胸無點墨之人能夠說出來的話語,字字點在其中卻不得明,倘若天下交於他治理,定是一代聖賢明君。


    隻可惜這樣的人卻不能為己所用,頗為遺憾的許南燭長歎一聲。


    楚夜星瞧著惜才的殿下,心中早已樂開了花,能夠有如此想法說明殿下成長了,至少知道在治世之道,武力並不能製衡一切,隻有那些書本上的規則才能製衡人心。無錯更新@。


    第二百五十三章、君民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在江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在江湖並收藏不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