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武植拜師
水滸:開局迎娶扈三娘 作者:癡客而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汴梁城,西角樓大街。
因靠近皇宮大內,是以西角樓大街上居住的都是王公貴族與朝中重臣,兩側府邸俱是高門大院,各自爭輝。
大街中央卻有一處古樸的三進府邸,原是神宗朝參知政事、變法大臣,拗相公——王安石的府邸。
後蒙當今官家恩德,賜於王安石的女婿,如今的觀文殿學士、檢校少保——蔡卞居住。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蔡卞與其兄蔡京,俱是仁宗朝的侍郎蔡準所出,雖同出一源,也同樣的才華斐然,但兩者的品行與執政理念,卻有著天壤之別。
蔡京走的是北宋初年奸相、五鬼之首——丁謂的路子,而蔡卞卻是一直視自家嶽父王安石為榜樣。
蔡卞為官四十餘載,熙寧三年進士及第,曆任起居舍人、禮部侍郎、中書舍人、尚書左丞,為官廉潔、勤政愛民,政聲卓著。
《宋史》記載的:“廣州寶具叢湊,一無所取。及徙越,夷人清其去,以薔薇灑衣送之。”
這裏講的便是蔡卞,其居池州時,夷人知他清廉要離開,就用薔薇露灑在衣服上的最隆重的禮節為他送行。
此時的蔡卞或許亦不曾想到,在其死後,所得的諡號,乃是文臣所求之極——“文正”。
有宋一朝,共曆十八帝,享國祚三百一十九年,諡號“文正”的,不過九人。
......
武植朝門房遞了拜帖,等了稍許時間,便有一管家打扮的老者前來,領著武植進入府內。
後院的一處石榴樹下,年近七旬的蔡卞,正臥在一張躺椅上,閉眼假寐,沐浴著這冬日裏難得的暖陽。
武植見狀,卻也不開口打擾,隻靜靜的站立在一旁。
約莫盞茶時間,武植的耳旁傳來一陣輕輕的鼾聲,轉過頭看,卻是蔡卞已經睡著了。
武植本想尋人找條毛毯給蔡卞蓋上,又覺得自己前來拜訪卻是不好隨意走動,萬一衝撞了府中家眷便是大大的不好,思慮片刻後,自脫下身上的外衣,輕輕的蓋在老人身上。
此時,原本忐忑的武植,心中卻是難得的平靜下來,席地而坐,守在一旁,隻安靜的等待蔡卞蘇醒。
這一等,便是一個時辰。
武植正老僧入定之際,忽聽得耳邊傳來幾聲蒼老的聲音。
“卻難怪你能在陽穀縣政績斐然,隻這般心性與品格,便勝過了這天下絕大多數的官員。”
武植聞言,連忙起身,仔細的正了正衣冠,朝著蔡卞躬身揖禮道:“後學末進武植,見過蔡學士。”
“不必客套,你之來意,老夫已知曉,隻若你要老夫幫你,卻還得回答老夫幾個問題才行。”蔡卞拿過手邊的拐杖,擺了擺手,顫顫巍巍的起身說道。
“請老大人發問,學生知無不言。”武植一臉恭謹的應道。
蔡卞的拐杖輕輕的杵了杵地,渾濁的眼底泛起睿智的光芒,開口道:“你在陽穀縣令任上五年,政績斐然,按理來說早該升遷,或為一州之長,或調為京官,你卻為何不願升遷?”
“學生自知才疏學淺,冶理一縣之地已是極限,不敢居功以求上進。”武植恭聲道。
蔡卞聞言,冷哼一聲,重重的杵了杵拐杖,沉聲道:“你若不願說實話,便自離府吧。”
武植沉默片刻,深深地朝蔡卞作了一揖,直道:“卻不敢再欺瞞老大人,隻因如今朝中權奸當道,武植隻願護一方百姓安居樂業,卻是不願入朝為官,過那時時刻刻勾心鬥角的日子。”
“這卻還算是句實話,你大可不必擔心我遷怒於你,隻老夫比你更恨那蔡京。”蔡卞一臉慍怒的說道。
“老夫再問你,若有一朝你身居高位,你卻要如何行事?”
武植聞言挺直身軀,一臉正氣的說道:“學生欲學範文正公,自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好!隻看你為官一任的表現,與今日之言行,老夫便信你。”
蔡卞點了點頭,心中卻是算武植過關了,隨即又開口道:“隻若老夫就這般直愣愣的去為你一個素昧平生的小縣令說話,難免落人口實,武植,我且問你,你可有老師?”
“學生自幼家中貧苦,後得前恩州知州潘太公看中,收入門牆,賜學生表字田嶺,如今家中拙荊,便是潘太公之女。”武植應道。
蔡卞聞言展顏一笑,眉宇間的皺紋揉成一團,一時間仿佛回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直一臉喜色的說道:“你既已娶了那潘太公之女為妻,那他便是你的老泰山了,你便是再拜一師也無妨;武植,你可願拜老夫為師?”
武植身軀一震,直鄭重下拜,麵色激動的說道:“蒙恩相不棄,學生願意。”
“如此甚好。”
蔡卞滿意的捋了捋花白的胡須,說道:“隻如此這般,老夫既收得你這得意弟子,又能在你所求之事上做些文章了。”
……
蔡府中堂,掛王安石畫像一幅,畫像之下,置供桌一張,並太師椅兩把,一把居中,一把位於側方。
供桌之上擺放六禮束脩:芹菜、蓮子、紅豆、紅棗、桂圓、幹瘦肉條。
蔡卞領著武植步入中堂,來到王文公的畫像前,道:“老夫一身所學皆來自泰山王公,你便拜其祖師罷。”
武植聞言,便恭敬的雙膝跪地,認真的三叩首。
叩完起身,武植將蔡卞扶於居中的太師椅前坐下,又有管家領著一位身著紫色官袍,腰間係著金魚袋的老者走了進來,坐在側方的太師椅上。
“今日老夫收得一佳徒,特請達夫兄前來見證。”
蔡卞朝著紫衣官袍的老者說道,後又扭頭看向武植。
“此乃知樞密院事,燕國公鄭居中大人。”
武植聞言,心中卻是一驚,隻麵色上倒是未有絲毫表現,不卑不亢的朝著鄭居中躬身拱手道:“晚生見過鄭大人。”
“不必客氣,今日你拜了元度為師,往後便稱呼我為世伯吧。”
鄭居中卻是不拿架子,隻微笑的說道,片刻後麵色一正,朝著武植開口。
“跪下吧。”
武植依言而跪,便聽得鄭居中的聲音再次響起。
“行拜師禮。”
武植聞言三叩首,再聽得鄭居中聲音響起。
“弟子奉茶。”
武植起身,自管家手中接過一盞熱茶,恭敬的遞到蔡卞麵前,道:“弟子武植,請老師用茶。”
……
因靠近皇宮大內,是以西角樓大街上居住的都是王公貴族與朝中重臣,兩側府邸俱是高門大院,各自爭輝。
大街中央卻有一處古樸的三進府邸,原是神宗朝參知政事、變法大臣,拗相公——王安石的府邸。
後蒙當今官家恩德,賜於王安石的女婿,如今的觀文殿學士、檢校少保——蔡卞居住。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蔡卞與其兄蔡京,俱是仁宗朝的侍郎蔡準所出,雖同出一源,也同樣的才華斐然,但兩者的品行與執政理念,卻有著天壤之別。
蔡京走的是北宋初年奸相、五鬼之首——丁謂的路子,而蔡卞卻是一直視自家嶽父王安石為榜樣。
蔡卞為官四十餘載,熙寧三年進士及第,曆任起居舍人、禮部侍郎、中書舍人、尚書左丞,為官廉潔、勤政愛民,政聲卓著。
《宋史》記載的:“廣州寶具叢湊,一無所取。及徙越,夷人清其去,以薔薇灑衣送之。”
這裏講的便是蔡卞,其居池州時,夷人知他清廉要離開,就用薔薇露灑在衣服上的最隆重的禮節為他送行。
此時的蔡卞或許亦不曾想到,在其死後,所得的諡號,乃是文臣所求之極——“文正”。
有宋一朝,共曆十八帝,享國祚三百一十九年,諡號“文正”的,不過九人。
......
武植朝門房遞了拜帖,等了稍許時間,便有一管家打扮的老者前來,領著武植進入府內。
後院的一處石榴樹下,年近七旬的蔡卞,正臥在一張躺椅上,閉眼假寐,沐浴著這冬日裏難得的暖陽。
武植見狀,卻也不開口打擾,隻靜靜的站立在一旁。
約莫盞茶時間,武植的耳旁傳來一陣輕輕的鼾聲,轉過頭看,卻是蔡卞已經睡著了。
武植本想尋人找條毛毯給蔡卞蓋上,又覺得自己前來拜訪卻是不好隨意走動,萬一衝撞了府中家眷便是大大的不好,思慮片刻後,自脫下身上的外衣,輕輕的蓋在老人身上。
此時,原本忐忑的武植,心中卻是難得的平靜下來,席地而坐,守在一旁,隻安靜的等待蔡卞蘇醒。
這一等,便是一個時辰。
武植正老僧入定之際,忽聽得耳邊傳來幾聲蒼老的聲音。
“卻難怪你能在陽穀縣政績斐然,隻這般心性與品格,便勝過了這天下絕大多數的官員。”
武植聞言,連忙起身,仔細的正了正衣冠,朝著蔡卞躬身揖禮道:“後學末進武植,見過蔡學士。”
“不必客套,你之來意,老夫已知曉,隻若你要老夫幫你,卻還得回答老夫幾個問題才行。”蔡卞拿過手邊的拐杖,擺了擺手,顫顫巍巍的起身說道。
“請老大人發問,學生知無不言。”武植一臉恭謹的應道。
蔡卞的拐杖輕輕的杵了杵地,渾濁的眼底泛起睿智的光芒,開口道:“你在陽穀縣令任上五年,政績斐然,按理來說早該升遷,或為一州之長,或調為京官,你卻為何不願升遷?”
“學生自知才疏學淺,冶理一縣之地已是極限,不敢居功以求上進。”武植恭聲道。
蔡卞聞言,冷哼一聲,重重的杵了杵拐杖,沉聲道:“你若不願說實話,便自離府吧。”
武植沉默片刻,深深地朝蔡卞作了一揖,直道:“卻不敢再欺瞞老大人,隻因如今朝中權奸當道,武植隻願護一方百姓安居樂業,卻是不願入朝為官,過那時時刻刻勾心鬥角的日子。”
“這卻還算是句實話,你大可不必擔心我遷怒於你,隻老夫比你更恨那蔡京。”蔡卞一臉慍怒的說道。
“老夫再問你,若有一朝你身居高位,你卻要如何行事?”
武植聞言挺直身軀,一臉正氣的說道:“學生欲學範文正公,自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好!隻看你為官一任的表現,與今日之言行,老夫便信你。”
蔡卞點了點頭,心中卻是算武植過關了,隨即又開口道:“隻若老夫就這般直愣愣的去為你一個素昧平生的小縣令說話,難免落人口實,武植,我且問你,你可有老師?”
“學生自幼家中貧苦,後得前恩州知州潘太公看中,收入門牆,賜學生表字田嶺,如今家中拙荊,便是潘太公之女。”武植應道。
蔡卞聞言展顏一笑,眉宇間的皺紋揉成一團,一時間仿佛回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直一臉喜色的說道:“你既已娶了那潘太公之女為妻,那他便是你的老泰山了,你便是再拜一師也無妨;武植,你可願拜老夫為師?”
武植身軀一震,直鄭重下拜,麵色激動的說道:“蒙恩相不棄,學生願意。”
“如此甚好。”
蔡卞滿意的捋了捋花白的胡須,說道:“隻如此這般,老夫既收得你這得意弟子,又能在你所求之事上做些文章了。”
……
蔡府中堂,掛王安石畫像一幅,畫像之下,置供桌一張,並太師椅兩把,一把居中,一把位於側方。
供桌之上擺放六禮束脩:芹菜、蓮子、紅豆、紅棗、桂圓、幹瘦肉條。
蔡卞領著武植步入中堂,來到王文公的畫像前,道:“老夫一身所學皆來自泰山王公,你便拜其祖師罷。”
武植聞言,便恭敬的雙膝跪地,認真的三叩首。
叩完起身,武植將蔡卞扶於居中的太師椅前坐下,又有管家領著一位身著紫色官袍,腰間係著金魚袋的老者走了進來,坐在側方的太師椅上。
“今日老夫收得一佳徒,特請達夫兄前來見證。”
蔡卞朝著紫衣官袍的老者說道,後又扭頭看向武植。
“此乃知樞密院事,燕國公鄭居中大人。”
武植聞言,心中卻是一驚,隻麵色上倒是未有絲毫表現,不卑不亢的朝著鄭居中躬身拱手道:“晚生見過鄭大人。”
“不必客氣,今日你拜了元度為師,往後便稱呼我為世伯吧。”
鄭居中卻是不拿架子,隻微笑的說道,片刻後麵色一正,朝著武植開口。
“跪下吧。”
武植依言而跪,便聽得鄭居中的聲音再次響起。
“行拜師禮。”
武植聞言三叩首,再聽得鄭居中聲音響起。
“弟子奉茶。”
武植起身,自管家手中接過一盞熱茶,恭敬的遞到蔡卞麵前,道:“弟子武植,請老師用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