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韻熙回到房間,在妝台前坐下來,呆呆地看著鏡子裏的自己,思緒紛紛。
大妹妹有了,二妹妹要成親了,好事接連而至,正是闔家歡喜的好時候。
如果非要說有什麽不完美的地方,那無疑就是她這個淩家長媳,也是唯一的兒媳婦蘇韻熙了。
成親五年,別人家的孩子三三兩兩都滿地跑了,她的肚子卻至今沒有半點音訊。
這幾年大夫沒少看,湯藥也沒少吃,就連法國教堂裏的洋大夫給他們夫妻兩個做完檢查後都說,兩個人各方麵都很正常,可是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為什麽就是沒有呢?
如今,比她們晚成親兩年的大妹心蘭肚子裏都懷了第二個,她自己呢?怕是這輩子不會有了吧?!丈夫日漸冷漠,從開始的少言寡語到現在的沉默不語,公婆倒是沒說過什麽,但是眼神裏早已沒有了最初的那份熱切,她不是木頭,怎麽會感覺不到?
他們,一定是對自己失望極了,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蘇韻熙一手撫著肚子,一手撫著胸口,又是一陣幹咳。
******
這頭兒,三丫頭若蘭嘟著嘴,氣呼呼地把懷裏的紙包放到炕上,放的有些重,以至於紙包鬆散開來,裏邊露出來幾個黃澄澄的東西,竟是幾個圓滾滾的小米麵兒饃饃。
這東西擱現在來說當然不算什麽,但在當時卻是難得的稀罕物,老淩家雖然不至於餓肚子,但一家人吃的都是淩家爹爹煮鹵味兒餘下的邊角料。
那些雞呀,鴨啊,鴿子啊買回來,殺好燙好毛,洗的幹幹淨淨,煮熟了拿出去賣錢,肚子裏開出來的,像是雞胗,雞肝,鴨腸什麽的就洗洗幹淨煮來自己家裏人吃。
那時候,人們的飲食觀念和現在不同,現在雞胗雞腸比整雞整鴨賣的還貴,其實在那時這些都是該扔的東西,但為了一家人能活命嘛,也是沒辦法的事兒。
更何況那個年代,真正擁有土地的都是那些大地主,大商人,年頭好了,糧食豐收了,大多數米呀麵的還是可以在糧食鋪裏買得到的。如若時逢災年,別說商鋪裏沒有存糧,就是有存糧,黑心的商人也是決計不會輕易拿來賣的。稍微有點兒良知的一些商家雖說不會趁機故意壓貨,發國難財什麽的,但存糧畢竟有數,不得不涉及到一個貨源的問題,做過生意的都知道,貨多了,賣相好,還便宜,你可勁兒撿著挑好的。
貨少,或者根本就沒貨的時候呢?價格,賣相,甭考慮!能搶到手都是穩賺。關鍵是他得搶得到才能拿來賣。
而那些正兒八經種地的農民,不是佃戶就是東家雇來扛活的,一年下來打得那點兒糧食,除了交租本就所剩無幾。要是再趕上個災年什麽的,日子就更苦不堪言了。雖然也有一些好心的大戶人家在這時候會開倉放糧,但對於廣大窮苦的老百姓來說,畢竟是杯水車薪哪!
所以在那時,生計,才是困擾大多數家庭最大的問題。
更不要說像老淩家這種祖上幾輩都沒有土地的‘城鎮居民戶’了。毫不誇張地說,要不是大女兒嫁到鄉下,孩子們連土地長什麽模樣都沒見過。於是老淩平生最大的心願,當然是能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不過這顯然已是不可能實現的了,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四個女兒身上。
‘女大不中留’,淩氏家族所有的女孩十八歲之前必須嫁人。老淩一直恪守著這條祖訓,這是其一。第二條,是老淩自己的意思,那就是一---男方必須是家裏有地的,否則,其他一切都免談。
由此可見,土地二字對老淩一家的重要性,可以這麽說,但凡是土裏長出來的,在他們家都特別的珍貴。
“這??三丫頭,這是怎麽回事兒?”老太太問。不是說去天主堂念書的麽?
若蘭依舊撅著嘴,
“不讀書了!管事的嬤嬤說我個子長得高,從今天開始把我調去做活兒了。”
嗯??大姐心蘭上下一打量,這三妹的個子似乎是又長了一截兒。但是,因為長得高就不讓念書了這是什麽邏輯?
“做活兒?做什麽活兒?”這法國人當時說的挺好,什麽什麽教育,什麽什麽平等的,這怎麽還不到兩年,就不讓三妹念書了?還調去做活兒?這做活兒和念書根本就是兩碼事兒嘛!
“也不是什麽體力活兒,就是繡花,往白色的網眼兒紗上繡牡丹(應該是類似於現在的十字繡)。”若蘭悶悶地說,
“是做不來嗎?”娘問,
見三女兒沒搭腔,淩家老太太以為若蘭為此生氣,便湊到跟前繼續哄道,
“你那個遠房的堂叔不是在那裏當差麽!要不讓你爹去說一說?咱還回來讀書?”
“那倒不是。繡花我跟大姐學過的,沒什麽難的,也不累,而且做活兒也沒什麽不好,除了每天管三頓飯,到了月底還給二十個大子兒,十三個小子兒當月錢。”
“三丫頭!”娘拉過若蘭的手,輕輕在她手背上拍了兩下,
“這可不是什麽月錢不月錢的問題,咱家雖不富裕,但有你爹和你哥哥在,日子也還算過得去,說什麽也不會叫咱娘兒幾個餓著是不是?”
“是啊!三妹,”大姐湊過來,
“現在呀!時代變了,咱哥和你姐夫整天念叨啥?哦----國家的大局勢。什麽小鬼子侵占咱東北了,什麽國共戰爭了,這些咱們婦道人家不懂,但是就那個你二姐說的,民眾放腳運動’不是挺好的嗎?最起碼你和小妹不用再忍受‘纏足’的酷刑,姐姐那時候可是沒少受罪,不過還好,總算是趕了個‘解放腳''的尾巴,娘嘛!就更不用說了,別說去這兒去那兒了,從咱家走到街上都是問題。”
“可不是嘛!”淩老太太拉著若蘭的手繼續說道,
“過去呀!咱們女人就是男人的陪襯,一輩子的附屬品。活兒不少幹,罪沒少受,家裏外頭卻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地位是低的不能再低了。可是現在不同了,現在是民國了,女子不僅不用‘纏足’,而且也可以和男子一樣去學堂讀書了,這擱娘那個時代是連想都不敢想的。”
提及過去,淩老太太不免一陣唏噓。
大妹妹有了,二妹妹要成親了,好事接連而至,正是闔家歡喜的好時候。
如果非要說有什麽不完美的地方,那無疑就是她這個淩家長媳,也是唯一的兒媳婦蘇韻熙了。
成親五年,別人家的孩子三三兩兩都滿地跑了,她的肚子卻至今沒有半點音訊。
這幾年大夫沒少看,湯藥也沒少吃,就連法國教堂裏的洋大夫給他們夫妻兩個做完檢查後都說,兩個人各方麵都很正常,可是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為什麽就是沒有呢?
如今,比她們晚成親兩年的大妹心蘭肚子裏都懷了第二個,她自己呢?怕是這輩子不會有了吧?!丈夫日漸冷漠,從開始的少言寡語到現在的沉默不語,公婆倒是沒說過什麽,但是眼神裏早已沒有了最初的那份熱切,她不是木頭,怎麽會感覺不到?
他們,一定是對自己失望極了,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蘇韻熙一手撫著肚子,一手撫著胸口,又是一陣幹咳。
******
這頭兒,三丫頭若蘭嘟著嘴,氣呼呼地把懷裏的紙包放到炕上,放的有些重,以至於紙包鬆散開來,裏邊露出來幾個黃澄澄的東西,竟是幾個圓滾滾的小米麵兒饃饃。
這東西擱現在來說當然不算什麽,但在當時卻是難得的稀罕物,老淩家雖然不至於餓肚子,但一家人吃的都是淩家爹爹煮鹵味兒餘下的邊角料。
那些雞呀,鴨啊,鴿子啊買回來,殺好燙好毛,洗的幹幹淨淨,煮熟了拿出去賣錢,肚子裏開出來的,像是雞胗,雞肝,鴨腸什麽的就洗洗幹淨煮來自己家裏人吃。
那時候,人們的飲食觀念和現在不同,現在雞胗雞腸比整雞整鴨賣的還貴,其實在那時這些都是該扔的東西,但為了一家人能活命嘛,也是沒辦法的事兒。
更何況那個年代,真正擁有土地的都是那些大地主,大商人,年頭好了,糧食豐收了,大多數米呀麵的還是可以在糧食鋪裏買得到的。如若時逢災年,別說商鋪裏沒有存糧,就是有存糧,黑心的商人也是決計不會輕易拿來賣的。稍微有點兒良知的一些商家雖說不會趁機故意壓貨,發國難財什麽的,但存糧畢竟有數,不得不涉及到一個貨源的問題,做過生意的都知道,貨多了,賣相好,還便宜,你可勁兒撿著挑好的。
貨少,或者根本就沒貨的時候呢?價格,賣相,甭考慮!能搶到手都是穩賺。關鍵是他得搶得到才能拿來賣。
而那些正兒八經種地的農民,不是佃戶就是東家雇來扛活的,一年下來打得那點兒糧食,除了交租本就所剩無幾。要是再趕上個災年什麽的,日子就更苦不堪言了。雖然也有一些好心的大戶人家在這時候會開倉放糧,但對於廣大窮苦的老百姓來說,畢竟是杯水車薪哪!
所以在那時,生計,才是困擾大多數家庭最大的問題。
更不要說像老淩家這種祖上幾輩都沒有土地的‘城鎮居民戶’了。毫不誇張地說,要不是大女兒嫁到鄉下,孩子們連土地長什麽模樣都沒見過。於是老淩平生最大的心願,當然是能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不過這顯然已是不可能實現的了,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四個女兒身上。
‘女大不中留’,淩氏家族所有的女孩十八歲之前必須嫁人。老淩一直恪守著這條祖訓,這是其一。第二條,是老淩自己的意思,那就是一---男方必須是家裏有地的,否則,其他一切都免談。
由此可見,土地二字對老淩一家的重要性,可以這麽說,但凡是土裏長出來的,在他們家都特別的珍貴。
“這??三丫頭,這是怎麽回事兒?”老太太問。不是說去天主堂念書的麽?
若蘭依舊撅著嘴,
“不讀書了!管事的嬤嬤說我個子長得高,從今天開始把我調去做活兒了。”
嗯??大姐心蘭上下一打量,這三妹的個子似乎是又長了一截兒。但是,因為長得高就不讓念書了這是什麽邏輯?
“做活兒?做什麽活兒?”這法國人當時說的挺好,什麽什麽教育,什麽什麽平等的,這怎麽還不到兩年,就不讓三妹念書了?還調去做活兒?這做活兒和念書根本就是兩碼事兒嘛!
“也不是什麽體力活兒,就是繡花,往白色的網眼兒紗上繡牡丹(應該是類似於現在的十字繡)。”若蘭悶悶地說,
“是做不來嗎?”娘問,
見三女兒沒搭腔,淩家老太太以為若蘭為此生氣,便湊到跟前繼續哄道,
“你那個遠房的堂叔不是在那裏當差麽!要不讓你爹去說一說?咱還回來讀書?”
“那倒不是。繡花我跟大姐學過的,沒什麽難的,也不累,而且做活兒也沒什麽不好,除了每天管三頓飯,到了月底還給二十個大子兒,十三個小子兒當月錢。”
“三丫頭!”娘拉過若蘭的手,輕輕在她手背上拍了兩下,
“這可不是什麽月錢不月錢的問題,咱家雖不富裕,但有你爹和你哥哥在,日子也還算過得去,說什麽也不會叫咱娘兒幾個餓著是不是?”
“是啊!三妹,”大姐湊過來,
“現在呀!時代變了,咱哥和你姐夫整天念叨啥?哦----國家的大局勢。什麽小鬼子侵占咱東北了,什麽國共戰爭了,這些咱們婦道人家不懂,但是就那個你二姐說的,民眾放腳運動’不是挺好的嗎?最起碼你和小妹不用再忍受‘纏足’的酷刑,姐姐那時候可是沒少受罪,不過還好,總算是趕了個‘解放腳''的尾巴,娘嘛!就更不用說了,別說去這兒去那兒了,從咱家走到街上都是問題。”
“可不是嘛!”淩老太太拉著若蘭的手繼續說道,
“過去呀!咱們女人就是男人的陪襯,一輩子的附屬品。活兒不少幹,罪沒少受,家裏外頭卻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地位是低的不能再低了。可是現在不同了,現在是民國了,女子不僅不用‘纏足’,而且也可以和男子一樣去學堂讀書了,這擱娘那個時代是連想都不敢想的。”
提及過去,淩老太太不免一陣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