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信========
從書友群建立開始已經過了九個月的時間,這期間發生了很多很多事情,有快樂,也有哀傷,有遺憾,也有無憾。
在這段日子裏,我做了許多愚蠢的事情。最為代表性的例子便是我和胖子之間的事。
具體的經過是這樣的:胖子日常在書友群催更,我給了他一個承諾,明天一定更新。
時間來到第二天,我理直氣壯地和他說我咕了,用語很衝,沒有任何愧疚。
以上便是事情的經過。
事情的直接結果便是把胖子氣走了,間接結果是給大家樹立了一個人品敗壞的印象。
除了這件事之外,我還做了許多約定好更新卻咕咕咕的事,一次又一次讓各位書友失望。
(在這裏插句話,我認為我所做的對不起各位書友的事情都是和咕咕咕有關的。在其他方麵(比如和書友們互動、交流),我認為我從來沒有做錯過什麽(青霄那件事不算,因為那是我太直男了,所以那件事應該歸結為個人能力問題,而不應該歸結到我人品上),所以如果拋去所有咕咕咕的事情不談,我認為我的人品還好。)
在此,我真誠地向各位說一聲:對不起!(鞠躬)
======關於我自己======
大家肯定無法理解我的做法。
為什麽違背了約定反而理直氣壯,沒有任何愧疚之心呢?
我來講一下我本人的情況吧。
簡言而之,我父母非常反對我寫小說,他們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
他們會經常突然怒發衝冠,把我叫出去說教一頓,說教的內容大概是“快把小說斷了吧!不務正業!浪費時間!”“你在書友們身上能學到什麽東西?對你來講有進步嗎?”“你就是被他們影響的太深了!幹嘛在他們身上付出這麽多精力?誰是世界上對你最親的人啊?誰生你養你的?你分的清嗎?”之類的東西。(我特意選出一些柔和的話來,太過難聽刺耳的話我就不放在這裏了,以免引起大家的不適)
為了讓大家更準確地理解我父母的思想,請登錄知乎搜索“如何看待網傳某東方群員的家長強製其退出東方project群並辱罵群員是社會底層的行為?”,我的父母和那個家長的思想差不多。
有這樣的父母在身邊,尤其是疫情期間我待在家裏,他們對我的管控很嚴,所以我壓力很大。
胖子那件事恰好趕上學習任務很重+和父母吵了一架,心情不太好,於是就說了很難聽的話。
====關於之後的做法====
從今往後,我會謹言慎行,盡量不作沒有把握的約定。
順便解釋一下:我所說的一周一更是指平均下來一周一更,而不是每一周都必須有一章更新,這周不更下周補上也算作完成了約定。
===我對書友群的看法===
本書的書友群在2019年7月19日深夜正式建立,2019年7月20日我在書友圈發布群號正式歡迎大家加入。
我建立這個群的一個最最根本的思想就是——自由。(當然,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這裏的“自由”指的是最大限度的自由)
我從來沒有把這個書友群當做書友群來看待,因為我認為人類應該是自由的。
大家在群裏可以討論我的書,但肯定不限於討論我的書。
書友群從建立至今已經有九個月了,在短短的九個月裏,書友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書友群的曆史可以簡單劃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批:2019-07-19至2019-12-14
這段時期,群裏的主要話題是東方相關,很多人進行了三次創作乃至四次創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代代的幻想大冒險》《某花妖的幻想鄉日記》。
代表性人物為某略胖人士、回音毛莨等。
這段時期的特點是,大家具有相同的關注點(當然不完全相同,隻是相對而言),群裏的主要風氣是創作,排除自己的因素,以身外之物為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時間,群裏從來沒有發生過矛盾。
斷言:這段時間,書友群是群友們的精神寄托。
第二批,2019-12-15至2020-04-17
這段時期開始的標誌是烤魚入群。
這段時期,群裏的主要活動是語c,跑團,聖杯戰爭,東方相關占比減少,三次創作乃至四次創作基本停止。
代表性人物是烤魚、鹹魚、青霄等。
這段時期的特點是,大家逐漸開始暴露自己的感情,群裏的主要風氣是貼貼,以自我為中心。
這段時間,群裏的人們開始逐漸深入了解對方,半夜談人生的行為漸漸多了起來,群裏開始出現各種矛盾。現在看來,書友群隻是這些矛盾的導火索,矛盾的根本原因是現實中的心理傷痕。
斷言:這段時間,書友群是群友們的情感宣泄場。
第三批,2020-04-18至今
這段時期開始的標誌是星光、烤魚、老白等一批人退群。
這段時期,群裏的主要活動是各種手遊以及“xxx是我的rbq”“我想透xxx”,東方相關占比進一步減少,語c,跑團,聖杯戰爭基本停止。
代表人物是鹹魚、酋長、狗子等。
這段時期的特點是,大家的注意力主要放在遊戲上麵,大家的情緒波動也變少了。
斷言:這段時間,書友群是群友們的遊戲交流平台。
以上就是我簡單總結的書友群曆史。
有些人就會說了:“我從來沒有覺得書友群是我的精神寄托啊?”“什麽玩意,我從來沒有在群裏發泄過!”
嗯,你們說的都對,上麵我說的那些都是對於大多數而言,而不是個例,你到底是大多數還是個例,請自覺站隊。
就我個人而言,我最喜歡第一批次的氛圍,其次是第二批,最差是第三批。
有些人就會問了,為什麽我作為書友群的管理者不去管理這個群呢?
因為我建立這個群的一個最最根本的思想就是——自由。
當群裏的一部分人想要語c、討論遊戲的時候,我不能阻止。
於是,這個群自然演變成了現在這個模樣。
說實話,我倒是非常非常好奇,第四批、第五批會是什麽模樣。
=========雜感=========
以下言論可能會引起大家不適,請謹慎閱讀。
在群裏的各位書友相處了這麽長時間,我很確定很多人都是回避型人格。(占比很大)
在此,我引用百度百科的話解釋一下什麽是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障礙,是以全麵的社交抑製、能力不足感、對負麵評價極其敏感為特征的一類人格障礙。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時期就開始表現出害羞、孤獨、害怕見陌生人、害怕陌生環境等。成年以後這些問題對患者的社交和職業功能產生不利影響。這類患者總覺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麵都處於劣勢,因而顯得過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過低加上過分敏感,擔心自己會被別人拒絕,使得患者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下麵我舉幾個典型的症狀:
1.心態不穩:被別人說難聽的話(比如:被別人說廢物),會暴怒反駁或者極度悲傷,或者幹脆退群再也不麵對別人。
2.否認逃避:不承認自己在逃避現實。
3.逃避現實:不敢麵對殘酷的現實(比如:成績差、沒有拿得出手的特長、被同學們孤立),通常用別的媒介(比如:遊戲、跑團等)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值得一提的是:回避型人格在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中都有存在,並且占比差不多)
胖子看出來這些問題,然後在群裏說話很直,引起了一些人的不適。
他肯定是不滿於書友群現狀的,他想要努力改變一些東西。
但是,改變人格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
在我看來,所有的言語都是徒勞。
要想改變一個人的人格,除非給那個人以足夠的打擊(一般是現實生活中的),其他一切方法都是徒勞。
所以,胖子的行動注定是徒勞的。
我和胖子交流過,他說他知道自己所做所為皆為徒勞,他這麽做隻是他想做而已。
這讓我想起來一個典故。
《論語·憲問》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注釋】(1)石門:地名。魯國都城的外門。(2)晨門:早上看守城門的人。
【譯文】子路夜裏住在石門,看門的人問:“從哪裏來?”子路說:“從孔子那裏來。”看門的人說:“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接下來,我要說一下我的想法。
回避型人格是一種病態人格,如果不改變的話,會在未來的人生中吃虧的。
說實話,我也很想幫大家改變,但是我基本沒有為此而行動過,為什麽呢?
因為這玩意太難改變了,任何我能想到的行動都是徒勞。
當然,這個問題並不是說沒有解決辦法,可以用心理學方法來進行長期治療(療程可能以月為單位)。
但是,這玩意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了。
=========期望=========
無論大家在書友群裏做什麽,搞三次創作也好,跑團語c也好,討論遊戲也好,我都無所謂。
我隻是期望大家能夠重視這個書友群,而不是把書友群當成一個工具。
最近,有人(鄭重聲明,這個人不是烤魚,是另外的群友)沒有任何征兆地突然退群了,然後私聊我說:“我達成了我的目標,群裏沒有我想要的了。”
很明顯,ta是把這個群當成實現他某種目標的工具了,他隻在乎他在群裏能得到什麽,不在乎自己能給這個群帶來什麽。
我討厭這樣的人。(直球)
但是,自由永遠是我堅持的理念。
我討厭這樣的人,但是我不會因為我個人的好惡去管理書友群。(也許有些人反而喜歡和這樣的人交朋友也說不定呢?)
總之,這個書友群歡迎任何人,包括那些把書友群當成工具的人。
這個群也許會變質,也許會變冷,也許某一天再也沒有人說話。
但是,不管它變成什麽樣,它永遠在那裏存在著。
從書友群建立開始已經過了九個月的時間,這期間發生了很多很多事情,有快樂,也有哀傷,有遺憾,也有無憾。
在這段日子裏,我做了許多愚蠢的事情。最為代表性的例子便是我和胖子之間的事。
具體的經過是這樣的:胖子日常在書友群催更,我給了他一個承諾,明天一定更新。
時間來到第二天,我理直氣壯地和他說我咕了,用語很衝,沒有任何愧疚。
以上便是事情的經過。
事情的直接結果便是把胖子氣走了,間接結果是給大家樹立了一個人品敗壞的印象。
除了這件事之外,我還做了許多約定好更新卻咕咕咕的事,一次又一次讓各位書友失望。
(在這裏插句話,我認為我所做的對不起各位書友的事情都是和咕咕咕有關的。在其他方麵(比如和書友們互動、交流),我認為我從來沒有做錯過什麽(青霄那件事不算,因為那是我太直男了,所以那件事應該歸結為個人能力問題,而不應該歸結到我人品上),所以如果拋去所有咕咕咕的事情不談,我認為我的人品還好。)
在此,我真誠地向各位說一聲:對不起!(鞠躬)
======關於我自己======
大家肯定無法理解我的做法。
為什麽違背了約定反而理直氣壯,沒有任何愧疚之心呢?
我來講一下我本人的情況吧。
簡言而之,我父母非常反對我寫小說,他們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
他們會經常突然怒發衝冠,把我叫出去說教一頓,說教的內容大概是“快把小說斷了吧!不務正業!浪費時間!”“你在書友們身上能學到什麽東西?對你來講有進步嗎?”“你就是被他們影響的太深了!幹嘛在他們身上付出這麽多精力?誰是世界上對你最親的人啊?誰生你養你的?你分的清嗎?”之類的東西。(我特意選出一些柔和的話來,太過難聽刺耳的話我就不放在這裏了,以免引起大家的不適)
為了讓大家更準確地理解我父母的思想,請登錄知乎搜索“如何看待網傳某東方群員的家長強製其退出東方project群並辱罵群員是社會底層的行為?”,我的父母和那個家長的思想差不多。
有這樣的父母在身邊,尤其是疫情期間我待在家裏,他們對我的管控很嚴,所以我壓力很大。
胖子那件事恰好趕上學習任務很重+和父母吵了一架,心情不太好,於是就說了很難聽的話。
====關於之後的做法====
從今往後,我會謹言慎行,盡量不作沒有把握的約定。
順便解釋一下:我所說的一周一更是指平均下來一周一更,而不是每一周都必須有一章更新,這周不更下周補上也算作完成了約定。
===我對書友群的看法===
本書的書友群在2019年7月19日深夜正式建立,2019年7月20日我在書友圈發布群號正式歡迎大家加入。
我建立這個群的一個最最根本的思想就是——自由。(當然,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這裏的“自由”指的是最大限度的自由)
我從來沒有把這個書友群當做書友群來看待,因為我認為人類應該是自由的。
大家在群裏可以討論我的書,但肯定不限於討論我的書。
書友群從建立至今已經有九個月了,在短短的九個月裏,書友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書友群的曆史可以簡單劃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批:2019-07-19至2019-12-14
這段時期,群裏的主要話題是東方相關,很多人進行了三次創作乃至四次創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代代的幻想大冒險》《某花妖的幻想鄉日記》。
代表性人物為某略胖人士、回音毛莨等。
這段時期的特點是,大家具有相同的關注點(當然不完全相同,隻是相對而言),群裏的主要風氣是創作,排除自己的因素,以身外之物為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時間,群裏從來沒有發生過矛盾。
斷言:這段時間,書友群是群友們的精神寄托。
第二批,2019-12-15至2020-04-17
這段時期開始的標誌是烤魚入群。
這段時期,群裏的主要活動是語c,跑團,聖杯戰爭,東方相關占比減少,三次創作乃至四次創作基本停止。
代表性人物是烤魚、鹹魚、青霄等。
這段時期的特點是,大家逐漸開始暴露自己的感情,群裏的主要風氣是貼貼,以自我為中心。
這段時間,群裏的人們開始逐漸深入了解對方,半夜談人生的行為漸漸多了起來,群裏開始出現各種矛盾。現在看來,書友群隻是這些矛盾的導火索,矛盾的根本原因是現實中的心理傷痕。
斷言:這段時間,書友群是群友們的情感宣泄場。
第三批,2020-04-18至今
這段時期開始的標誌是星光、烤魚、老白等一批人退群。
這段時期,群裏的主要活動是各種手遊以及“xxx是我的rbq”“我想透xxx”,東方相關占比進一步減少,語c,跑團,聖杯戰爭基本停止。
代表人物是鹹魚、酋長、狗子等。
這段時期的特點是,大家的注意力主要放在遊戲上麵,大家的情緒波動也變少了。
斷言:這段時間,書友群是群友們的遊戲交流平台。
以上就是我簡單總結的書友群曆史。
有些人就會說了:“我從來沒有覺得書友群是我的精神寄托啊?”“什麽玩意,我從來沒有在群裏發泄過!”
嗯,你們說的都對,上麵我說的那些都是對於大多數而言,而不是個例,你到底是大多數還是個例,請自覺站隊。
就我個人而言,我最喜歡第一批次的氛圍,其次是第二批,最差是第三批。
有些人就會問了,為什麽我作為書友群的管理者不去管理這個群呢?
因為我建立這個群的一個最最根本的思想就是——自由。
當群裏的一部分人想要語c、討論遊戲的時候,我不能阻止。
於是,這個群自然演變成了現在這個模樣。
說實話,我倒是非常非常好奇,第四批、第五批會是什麽模樣。
=========雜感=========
以下言論可能會引起大家不適,請謹慎閱讀。
在群裏的各位書友相處了這麽長時間,我很確定很多人都是回避型人格。(占比很大)
在此,我引用百度百科的話解釋一下什麽是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障礙,是以全麵的社交抑製、能力不足感、對負麵評價極其敏感為特征的一類人格障礙。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時期就開始表現出害羞、孤獨、害怕見陌生人、害怕陌生環境等。成年以後這些問題對患者的社交和職業功能產生不利影響。這類患者總覺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麵都處於劣勢,因而顯得過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過低加上過分敏感,擔心自己會被別人拒絕,使得患者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下麵我舉幾個典型的症狀:
1.心態不穩:被別人說難聽的話(比如:被別人說廢物),會暴怒反駁或者極度悲傷,或者幹脆退群再也不麵對別人。
2.否認逃避:不承認自己在逃避現實。
3.逃避現實:不敢麵對殘酷的現實(比如:成績差、沒有拿得出手的特長、被同學們孤立),通常用別的媒介(比如:遊戲、跑團等)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值得一提的是:回避型人格在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中都有存在,並且占比差不多)
胖子看出來這些問題,然後在群裏說話很直,引起了一些人的不適。
他肯定是不滿於書友群現狀的,他想要努力改變一些東西。
但是,改變人格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
在我看來,所有的言語都是徒勞。
要想改變一個人的人格,除非給那個人以足夠的打擊(一般是現實生活中的),其他一切方法都是徒勞。
所以,胖子的行動注定是徒勞的。
我和胖子交流過,他說他知道自己所做所為皆為徒勞,他這麽做隻是他想做而已。
這讓我想起來一個典故。
《論語·憲問》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注釋】(1)石門:地名。魯國都城的外門。(2)晨門:早上看守城門的人。
【譯文】子路夜裏住在石門,看門的人問:“從哪裏來?”子路說:“從孔子那裏來。”看門的人說:“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接下來,我要說一下我的想法。
回避型人格是一種病態人格,如果不改變的話,會在未來的人生中吃虧的。
說實話,我也很想幫大家改變,但是我基本沒有為此而行動過,為什麽呢?
因為這玩意太難改變了,任何我能想到的行動都是徒勞。
當然,這個問題並不是說沒有解決辦法,可以用心理學方法來進行長期治療(療程可能以月為單位)。
但是,這玩意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了。
=========期望=========
無論大家在書友群裏做什麽,搞三次創作也好,跑團語c也好,討論遊戲也好,我都無所謂。
我隻是期望大家能夠重視這個書友群,而不是把書友群當成一個工具。
最近,有人(鄭重聲明,這個人不是烤魚,是另外的群友)沒有任何征兆地突然退群了,然後私聊我說:“我達成了我的目標,群裏沒有我想要的了。”
很明顯,ta是把這個群當成實現他某種目標的工具了,他隻在乎他在群裏能得到什麽,不在乎自己能給這個群帶來什麽。
我討厭這樣的人。(直球)
但是,自由永遠是我堅持的理念。
我討厭這樣的人,但是我不會因為我個人的好惡去管理書友群。(也許有些人反而喜歡和這樣的人交朋友也說不定呢?)
總之,這個書友群歡迎任何人,包括那些把書友群當成工具的人。
這個群也許會變質,也許會變冷,也許某一天再也沒有人說話。
但是,不管它變成什麽樣,它永遠在那裏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