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單舒跟著中年婦女就到了那個先生所在的酒樓,並且一路上,中年婦女還介紹了她自己。
中年婦女姓陳,讓單舒叫她陳嬸子就好了。
從陳嬸子的話語中,單舒能看出她是個健談的人,並且對那個先生有著盲目崇拜。
是的,盲目崇拜。
不僅僅是陳嬸子,還有這些都聚在酒樓的百姓,都對那個傳說中的先生盲目崇拜。
單舒的眸光深了深,到底是什麽樣的人,才能讓這些百姓對他崇拜到這種程度?
不久,那個先生就出現在酒樓裏了。
當他出現的時候,那些聚集在酒樓的百姓瞬間激動起來。
酒樓的掌櫃很無奈,每次先生來了,他這酒樓就熱鬧的不行,不過次數多了,就習以為常了。
先生出現在酒樓的二樓,他一身灰色的長袍,渾身的書卷氣。
單舒跟著眾人的視線看過去,這個先生長相普普通通,是放在人群裏都記不住的大眾長相。
那個先生看了看樓下的百姓,表情似乎有一絲滿意,又來了這麽多人,看來他的煽動是有效果的。
“鄉親們,安靜一下。”那個先生一開口,原本吵吵鬧鬧的眾人很快就安靜了。
單舒側頭看了看陳嬸子,她臉上的表情沉重又嚴肅。
“鄉親們,我要告訴大家一件事,這次之後,我就不會再來了。”先生這句話一出,原本安靜的百姓又沸騰起來了。
有人扯著嗓子大聲問:“為什麽?”
“原因在下就不想多說了,是因為一些私事,話不多說,在下開始了。”先生神色淡淡,他開始說一些徐國邊境的情況。
讓單舒驚疑不定的是,這個先生說的情況,百分之六十是真實情況。
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則是這個先生自己捏造的,並且,在說的過程中,他還刻意煽動了百姓的情緒。
重要的是,這個先生說的話,感染力很強,哪怕心智堅定如單舒,也稍微被影響到了。
連她都能被影響到,更別說這些沒讀過書的百姓。
單舒眸光冷冽,她不能讓這個先生跑了!
看來,他就是造成徐國百姓恐慌的重要原因!
但是,她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把人抓走,否則會引起眾怒。
單舒預感,隻要把這個人抓住,一切都能迎刃而解了。
那個先生的眸光似乎有一瞬間落在了單舒身上,他不經意地看了單舒幾眼。
他的眼裏閃過一絲莫名的情緒,單舒敏感地捕捉到了這一絲情緒。
不知道為什麽,單舒總感覺這個先生的眼睛很熟悉,她好像在哪裏見過,但是她又想不起來。
大約一柱香的時間,先生就把他講的事情講完了。
隨著先生的身影消失在酒樓,眾人也很快就散去了。
單舒眸光一凜,她立刻就追著那道身影去了。
隻有剛剛站在單舒身邊的百姓在奇怪的嘀咕:“剛剛這裏好像站著個人吧?怎麽突然不見了?”
陳嬸子回過神來後,她剛想找單舒,沒想到那個長相精致的小夥子已經不見了。
“算了,估計是已經走了,現在這些小夥子就是不夠耐心。”陳嬸子歎氣,搖搖頭也回家了。
那個先生顯然也是會武功的,他好像知道了單舒會跟上來,所以,當他消失在酒樓之後,就馬上逃走了。
那個先生走的時候,回頭看了一眼酒樓的方向。
現在……還不是他應該出現在單舒麵前的時候。
不過,他遲早會讓她知道的。
單舒追著那個先生追了很久,那個先生似乎對這一帶地方特別熟悉,費了些力氣才把單舒甩掉。
不過,他在把單舒甩掉之前,給她留了一個小小的驚喜。
一支箭猛地朝單舒射過去,為了躲開這支箭,單舒不得不放慢了速度。
那支箭沒射中單舒,剛好後麵有一堵牆,箭被定在了牆上。
人已經不見了。
單舒往前看了一眼,她再繼續追也沒用了,於是,她停了下來。
但是,剛剛射向她的那支箭上,好像還有一樣東西。
單舒回頭,走向那堵牆,把那支箭拿了下來。
果不其然,那箭上,有一張紙。
當單舒看到紙上的內容之後,她的眸光瞬間冷了下來。
紙上寫著:鄭國軍隊對抗徐國軍隊時,鄭國國君提出了一個交易,那就是把徐國的國師交給他,鄭國就會退兵。
紙上寫著的事,是真是假,她並不知道,但是,這的確像是鄭子蘇會做出來的事。
單舒把箭和這張紙都收了起來,打算回皇宮。
這次出來,雖然沒抓到那個先生,但也是有收獲的。
回了皇宮之後,單舒換下了那一身樸素的衣袍,換回平時的裝扮。
她必須得盡快查證那張紙上寫的事情,如果是真的……單舒微微眯起眸子,心中閃過了一個想法。
在徐國的邊境,徐以桑還在和鄭子蘇對峙。
他們都在等,等一個擊敗對方的機會。
在這幾天,他們已經開戰了三次,徐國贏了兩次,鄭國贏了一次。
徐以桑帶領著軍隊還在那個山地守著,但是這麽等下去總歸不是一個辦法。
鄭子蘇有的時間跟他們耗,畢竟他們的軍備充足,而徐以桑他們隻守著那一個地方的話,很難得到糧食補給。
再加上鄭國的軍隊隨時盯著他們,隻要他們稍微露出一點破綻,就會被壓製住。
現在這個局麵,對徐以桑還是不利的,如果他們隻守在這裏,原本讓將士們鼓起的士氣,又會重新低沉下去。
蘇烈同樣也憂心忡忡,他看著徐以桑,欲言又止。
直接和鄭國對上,吃虧的是徐國,如果不對上,還是對徐國不利,這是一條死路。
除非,他們再退一步,放棄這個險要的山地,在城裏防守。
徐以桑的臉色凝重,他顯然也知道目前是什麽情況,雖然他們現在的情況,鄭國還不清楚,但是有鄭子蘇在,他們也猜了個七八分。
終於,徐以桑下了這個決定:“我們撤,撤到城裏先。”
在城裏,他們才能繼續跟鄭子蘇對抗。
這是徐以桑思慮再三,權衡利弊之後得出的結果。
中年婦女姓陳,讓單舒叫她陳嬸子就好了。
從陳嬸子的話語中,單舒能看出她是個健談的人,並且對那個先生有著盲目崇拜。
是的,盲目崇拜。
不僅僅是陳嬸子,還有這些都聚在酒樓的百姓,都對那個傳說中的先生盲目崇拜。
單舒的眸光深了深,到底是什麽樣的人,才能讓這些百姓對他崇拜到這種程度?
不久,那個先生就出現在酒樓裏了。
當他出現的時候,那些聚集在酒樓的百姓瞬間激動起來。
酒樓的掌櫃很無奈,每次先生來了,他這酒樓就熱鬧的不行,不過次數多了,就習以為常了。
先生出現在酒樓的二樓,他一身灰色的長袍,渾身的書卷氣。
單舒跟著眾人的視線看過去,這個先生長相普普通通,是放在人群裏都記不住的大眾長相。
那個先生看了看樓下的百姓,表情似乎有一絲滿意,又來了這麽多人,看來他的煽動是有效果的。
“鄉親們,安靜一下。”那個先生一開口,原本吵吵鬧鬧的眾人很快就安靜了。
單舒側頭看了看陳嬸子,她臉上的表情沉重又嚴肅。
“鄉親們,我要告訴大家一件事,這次之後,我就不會再來了。”先生這句話一出,原本安靜的百姓又沸騰起來了。
有人扯著嗓子大聲問:“為什麽?”
“原因在下就不想多說了,是因為一些私事,話不多說,在下開始了。”先生神色淡淡,他開始說一些徐國邊境的情況。
讓單舒驚疑不定的是,這個先生說的情況,百分之六十是真實情況。
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則是這個先生自己捏造的,並且,在說的過程中,他還刻意煽動了百姓的情緒。
重要的是,這個先生說的話,感染力很強,哪怕心智堅定如單舒,也稍微被影響到了。
連她都能被影響到,更別說這些沒讀過書的百姓。
單舒眸光冷冽,她不能讓這個先生跑了!
看來,他就是造成徐國百姓恐慌的重要原因!
但是,她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把人抓走,否則會引起眾怒。
單舒預感,隻要把這個人抓住,一切都能迎刃而解了。
那個先生的眸光似乎有一瞬間落在了單舒身上,他不經意地看了單舒幾眼。
他的眼裏閃過一絲莫名的情緒,單舒敏感地捕捉到了這一絲情緒。
不知道為什麽,單舒總感覺這個先生的眼睛很熟悉,她好像在哪裏見過,但是她又想不起來。
大約一柱香的時間,先生就把他講的事情講完了。
隨著先生的身影消失在酒樓,眾人也很快就散去了。
單舒眸光一凜,她立刻就追著那道身影去了。
隻有剛剛站在單舒身邊的百姓在奇怪的嘀咕:“剛剛這裏好像站著個人吧?怎麽突然不見了?”
陳嬸子回過神來後,她剛想找單舒,沒想到那個長相精致的小夥子已經不見了。
“算了,估計是已經走了,現在這些小夥子就是不夠耐心。”陳嬸子歎氣,搖搖頭也回家了。
那個先生顯然也是會武功的,他好像知道了單舒會跟上來,所以,當他消失在酒樓之後,就馬上逃走了。
那個先生走的時候,回頭看了一眼酒樓的方向。
現在……還不是他應該出現在單舒麵前的時候。
不過,他遲早會讓她知道的。
單舒追著那個先生追了很久,那個先生似乎對這一帶地方特別熟悉,費了些力氣才把單舒甩掉。
不過,他在把單舒甩掉之前,給她留了一個小小的驚喜。
一支箭猛地朝單舒射過去,為了躲開這支箭,單舒不得不放慢了速度。
那支箭沒射中單舒,剛好後麵有一堵牆,箭被定在了牆上。
人已經不見了。
單舒往前看了一眼,她再繼續追也沒用了,於是,她停了下來。
但是,剛剛射向她的那支箭上,好像還有一樣東西。
單舒回頭,走向那堵牆,把那支箭拿了下來。
果不其然,那箭上,有一張紙。
當單舒看到紙上的內容之後,她的眸光瞬間冷了下來。
紙上寫著:鄭國軍隊對抗徐國軍隊時,鄭國國君提出了一個交易,那就是把徐國的國師交給他,鄭國就會退兵。
紙上寫著的事,是真是假,她並不知道,但是,這的確像是鄭子蘇會做出來的事。
單舒把箭和這張紙都收了起來,打算回皇宮。
這次出來,雖然沒抓到那個先生,但也是有收獲的。
回了皇宮之後,單舒換下了那一身樸素的衣袍,換回平時的裝扮。
她必須得盡快查證那張紙上寫的事情,如果是真的……單舒微微眯起眸子,心中閃過了一個想法。
在徐國的邊境,徐以桑還在和鄭子蘇對峙。
他們都在等,等一個擊敗對方的機會。
在這幾天,他們已經開戰了三次,徐國贏了兩次,鄭國贏了一次。
徐以桑帶領著軍隊還在那個山地守著,但是這麽等下去總歸不是一個辦法。
鄭子蘇有的時間跟他們耗,畢竟他們的軍備充足,而徐以桑他們隻守著那一個地方的話,很難得到糧食補給。
再加上鄭國的軍隊隨時盯著他們,隻要他們稍微露出一點破綻,就會被壓製住。
現在這個局麵,對徐以桑還是不利的,如果他們隻守在這裏,原本讓將士們鼓起的士氣,又會重新低沉下去。
蘇烈同樣也憂心忡忡,他看著徐以桑,欲言又止。
直接和鄭國對上,吃虧的是徐國,如果不對上,還是對徐國不利,這是一條死路。
除非,他們再退一步,放棄這個險要的山地,在城裏防守。
徐以桑的臉色凝重,他顯然也知道目前是什麽情況,雖然他們現在的情況,鄭國還不清楚,但是有鄭子蘇在,他們也猜了個七八分。
終於,徐以桑下了這個決定:“我們撤,撤到城裏先。”
在城裏,他們才能繼續跟鄭子蘇對抗。
這是徐以桑思慮再三,權衡利弊之後得出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