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間靜室,一個青年道人的身體,正在閉關修煉的樣子。
秦諍閉目凝神,正準備接受一下,自己附身這具身體的身份信息。
室外就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稟告道:“稟觀主,趙二爺來了,要見觀主,說要與觀主商議一下聯姻的事情。”
秦諍頓覺這具身體裏,升起一股莫名的怒氣,似乎對那趙二爺,有什麽怨憤似的。
因初來乍到,還是一頭霧水,這這具身體的人際關係,此界的風土人情,社會體製這些,俱是沒有了解。
故而秦諍也不急著出去,貿然應對。
就隨口吩咐道:“你請趙二爺先稍等一二,本觀主隨後就到。”
“是!”,門外的蒼老聲音應了一句後,隨即就轉身去了。
秦諍就抓緊時間,花了數息功夫,接受完這具身體的記憶之後,方才知曉原主心中,對那趙二爺的怨念,所為何來?
原來此道人姓陸,今年二十歲,本名陸大牛,原是安平縣郊一貧寒農家少年,因被真陽觀的上代觀主崇真道人,收為弟子。崇真道人嫌陸大牛這名字太過土氣,故賜名為陸雲風。
後崇真道人進階不成,於五年前壽盡坐化,這陸道人就順理成章的接任為觀主。
此陸道人修煉的,是崇真道人傳授的一門,可以修煉到金丹的《龍虎九仙經》。
這陸道人修道十年,眼下也有著八品術士的修為,此次閉關,也是為了求突破到七品。
不過許是因為太過心急,或是其他什麽原因,突破不成,反受到功法反噬,以致真氣逆行,走火入魔而死。故而才被乾坤鏡選中為附身廬舍,便宜了自己。
此小玄界,關於超凡力量方麵,大致分為兩個體係。一即是東方的道法體修,二即是泰西的魔法與神道體係。
因這陸道人,身前隻是此安平小縣城,一個八品術士修為的觀主而已,故而對於泰西的修煉體修,也隻是道聽途說一二,具體也不太了解。
僅以此界的道法體係而言,與九州大概類似,但又有一些差別。
此界以九品來劃分修道品階。
即九品道童,八品術士,七品煉師,六品法師,五品高功,四品真人,三品羽士,二品天師,一品通神。再上就是仙境。
道童,大致相當於九州的真部聚氣之境,術士略同通脈,以下以此類推。七品略同先天,六品略同凝煞,五品略同煉罡,四品略同金丹,三品略同真符,二品略同脫劫,一品略同溫養。仙境即相當於元神。
不同於大晉九州的地方,就在於,此界在修煉之前,還有一個授籙的環節。
在秦諍的理解當中,這大致就相當於入辦一個入網許可證吧。必須獲得道宮所授的法籙,方才算得正經的道士,才具備施法資格,能撬動天地元氣,使出法術。
這點,也就相當於此界的天地規則了。
因此界道法顯聖,所以道人的地位,很是尊崇。
前代觀主崇真道人,身前乃是五品高功,按道律有資格開宗立派,並享有五百畝免稅的永業田。
所以這真陽觀,就相當於子孫廟,是陸道人這一係可以世代傳承下去的私產。
這五百畝的觀產,加上崇真道人遺留的一件二階法器,就是陸道人急於突破的根本原因。
這在秦諍看來,自然是不算什麽,他隨手摸張三階符出來,都夠買上一打的真陽觀了。
但在安平這小縣城裏,卻算得上一筆很大的資產,也是引起了安平縣各方勢力的覬覦。
以前還有崇真道人身前在道宮留下的一些人脈關係,與生前用道法祈雨求晴、施符治病之類,安靖地方所積累的聲望,以及和安平縣各勢力結下的一些香火情,還能勉強護得住盤子。
但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竭。又謂人走茶涼,隨著時間流逝,崇真道人生前所積累的情份,也開始漸漸淡去。
加上陸道人已在八品停留四五年,遲遲未能突破七品,貌似此生成就中三品道士的希望,不是很大。
故而也漸漸壓不住外人對崇真觀私產的覬覦,此次縣中大戶趙家,提出的所謂聯姻的事,就是一種試探。
意圖嫁一個庶女過來,再通過這種親戚關係,慢慢把真陽觀的財產侵占過來。
這陸道人雖是門第不高,隻是出身貧寒農家,但拜入真陽觀之後,得崇真道人教他讀書認字,教導人情世故這些。
自然知道趙家不懷好意,所以和其虛與委蛇,實際卻寄望於此次閉關,意圖突破到七品,以打破這種不利的局麵。才會有此走火入魔、而死道消之事。
話說秦諍在清河構建神國空間期間,天天都和一幹師長同門們廝混在一起,倒也把真部修行的大致關竅和要點,都大概搞明白了。
原來真部突破到先天這一關,雖是沒有具體、詳盡的方法,使得此關變得有些玄學,全看修士的機緣和人品的意思。
但經過真部修士們曆代的摸索說總結,還是總結出一些,有助於破關的要點和經驗的。
要點總結出來就是兩句話,即道祖說的“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又說“人能常清淨,天地俱悉歸。”
修士感應天地,突破先天的關鍵點,就在這兩句經文裏。要義就在於要保持心理上的清淨,做到心中並沒有多少突破的欲望,反而更容易感應到元氣,突破的先天。
而陸道人,因為一心想保住觀產和崇真道人的遺寶,首先就目的不純,又怎麽能清淨得下來。
這就與上述兩句經文,所講的心理要求相悖了。
加之陸道人久困八品境界,越是不能突破,就越是損傷信心,又受到外界勢力謀奪觀產的壓力,就越是想突破。
這突破的想法,都快變成他的執念和心魔了,就離清淨更遠了。就變成了一個死循環,卡在這裏了。
此時秦諍到來,心情自然與陸道人截然不同。
一者他來去自如,外掛在身,可以隨時跑路,這有著退路,底氣自然與陸道人不一樣,沒有他那麽焦躁。
再者陸道人視為性命的師門基業,田產觀產,先師遺寶之類,秦諍都是視為浮雲。
所以秦諍的心情是放鬆無比,恰就契合了突破先天所需的清淨心境。
秦諍思及既然頂替了陸道人的身份,那麽完成他一個執念,護住真陽觀的基業,並將之發揚光大,也是應有之意。
當下就默運陸道人原本的功法,傾刻間就神意透頂,勾連到天地氣機,感應到方圓百步之內的天地元氣,都完全歸自己節製掌控,如臂指使。
瞬間,就成就七品。
樂文
秦諍閉目凝神,正準備接受一下,自己附身這具身體的身份信息。
室外就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稟告道:“稟觀主,趙二爺來了,要見觀主,說要與觀主商議一下聯姻的事情。”
秦諍頓覺這具身體裏,升起一股莫名的怒氣,似乎對那趙二爺,有什麽怨憤似的。
因初來乍到,還是一頭霧水,這這具身體的人際關係,此界的風土人情,社會體製這些,俱是沒有了解。
故而秦諍也不急著出去,貿然應對。
就隨口吩咐道:“你請趙二爺先稍等一二,本觀主隨後就到。”
“是!”,門外的蒼老聲音應了一句後,隨即就轉身去了。
秦諍就抓緊時間,花了數息功夫,接受完這具身體的記憶之後,方才知曉原主心中,對那趙二爺的怨念,所為何來?
原來此道人姓陸,今年二十歲,本名陸大牛,原是安平縣郊一貧寒農家少年,因被真陽觀的上代觀主崇真道人,收為弟子。崇真道人嫌陸大牛這名字太過土氣,故賜名為陸雲風。
後崇真道人進階不成,於五年前壽盡坐化,這陸道人就順理成章的接任為觀主。
此陸道人修煉的,是崇真道人傳授的一門,可以修煉到金丹的《龍虎九仙經》。
這陸道人修道十年,眼下也有著八品術士的修為,此次閉關,也是為了求突破到七品。
不過許是因為太過心急,或是其他什麽原因,突破不成,反受到功法反噬,以致真氣逆行,走火入魔而死。故而才被乾坤鏡選中為附身廬舍,便宜了自己。
此小玄界,關於超凡力量方麵,大致分為兩個體係。一即是東方的道法體修,二即是泰西的魔法與神道體係。
因這陸道人,身前隻是此安平小縣城,一個八品術士修為的觀主而已,故而對於泰西的修煉體修,也隻是道聽途說一二,具體也不太了解。
僅以此界的道法體係而言,與九州大概類似,但又有一些差別。
此界以九品來劃分修道品階。
即九品道童,八品術士,七品煉師,六品法師,五品高功,四品真人,三品羽士,二品天師,一品通神。再上就是仙境。
道童,大致相當於九州的真部聚氣之境,術士略同通脈,以下以此類推。七品略同先天,六品略同凝煞,五品略同煉罡,四品略同金丹,三品略同真符,二品略同脫劫,一品略同溫養。仙境即相當於元神。
不同於大晉九州的地方,就在於,此界在修煉之前,還有一個授籙的環節。
在秦諍的理解當中,這大致就相當於入辦一個入網許可證吧。必須獲得道宮所授的法籙,方才算得正經的道士,才具備施法資格,能撬動天地元氣,使出法術。
這點,也就相當於此界的天地規則了。
因此界道法顯聖,所以道人的地位,很是尊崇。
前代觀主崇真道人,身前乃是五品高功,按道律有資格開宗立派,並享有五百畝免稅的永業田。
所以這真陽觀,就相當於子孫廟,是陸道人這一係可以世代傳承下去的私產。
這五百畝的觀產,加上崇真道人遺留的一件二階法器,就是陸道人急於突破的根本原因。
這在秦諍看來,自然是不算什麽,他隨手摸張三階符出來,都夠買上一打的真陽觀了。
但在安平這小縣城裏,卻算得上一筆很大的資產,也是引起了安平縣各方勢力的覬覦。
以前還有崇真道人身前在道宮留下的一些人脈關係,與生前用道法祈雨求晴、施符治病之類,安靖地方所積累的聲望,以及和安平縣各勢力結下的一些香火情,還能勉強護得住盤子。
但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竭。又謂人走茶涼,隨著時間流逝,崇真道人生前所積累的情份,也開始漸漸淡去。
加上陸道人已在八品停留四五年,遲遲未能突破七品,貌似此生成就中三品道士的希望,不是很大。
故而也漸漸壓不住外人對崇真觀私產的覬覦,此次縣中大戶趙家,提出的所謂聯姻的事,就是一種試探。
意圖嫁一個庶女過來,再通過這種親戚關係,慢慢把真陽觀的財產侵占過來。
這陸道人雖是門第不高,隻是出身貧寒農家,但拜入真陽觀之後,得崇真道人教他讀書認字,教導人情世故這些。
自然知道趙家不懷好意,所以和其虛與委蛇,實際卻寄望於此次閉關,意圖突破到七品,以打破這種不利的局麵。才會有此走火入魔、而死道消之事。
話說秦諍在清河構建神國空間期間,天天都和一幹師長同門們廝混在一起,倒也把真部修行的大致關竅和要點,都大概搞明白了。
原來真部突破到先天這一關,雖是沒有具體、詳盡的方法,使得此關變得有些玄學,全看修士的機緣和人品的意思。
但經過真部修士們曆代的摸索說總結,還是總結出一些,有助於破關的要點和經驗的。
要點總結出來就是兩句話,即道祖說的“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又說“人能常清淨,天地俱悉歸。”
修士感應天地,突破先天的關鍵點,就在這兩句經文裏。要義就在於要保持心理上的清淨,做到心中並沒有多少突破的欲望,反而更容易感應到元氣,突破的先天。
而陸道人,因為一心想保住觀產和崇真道人的遺寶,首先就目的不純,又怎麽能清淨得下來。
這就與上述兩句經文,所講的心理要求相悖了。
加之陸道人久困八品境界,越是不能突破,就越是損傷信心,又受到外界勢力謀奪觀產的壓力,就越是想突破。
這突破的想法,都快變成他的執念和心魔了,就離清淨更遠了。就變成了一個死循環,卡在這裏了。
此時秦諍到來,心情自然與陸道人截然不同。
一者他來去自如,外掛在身,可以隨時跑路,這有著退路,底氣自然與陸道人不一樣,沒有他那麽焦躁。
再者陸道人視為性命的師門基業,田產觀產,先師遺寶之類,秦諍都是視為浮雲。
所以秦諍的心情是放鬆無比,恰就契合了突破先天所需的清淨心境。
秦諍思及既然頂替了陸道人的身份,那麽完成他一個執念,護住真陽觀的基業,並將之發揚光大,也是應有之意。
當下就默運陸道人原本的功法,傾刻間就神意透頂,勾連到天地氣機,感應到方圓百步之內的天地元氣,都完全歸自己節製掌控,如臂指使。
瞬間,就成就七品。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