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十一章 三問三答
穿越神話之易小川走開 作者:夕如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子,既然馮去疾是你的人,那你又何必過來拉攏我,莫非是戲耍老夫麽?我好歹是堂堂的朝廷左相,不是公子拿來開涮的對象,希望公子切莫自誤。”李斯眉頭微皺,語氣冷冽道。
話一出口,胡亥有些發懵,一下子沒反應過來,愣愣看著李斯,不知道他說這話的意思。
胡亥想過很多種可能李斯知道自己手中底牌後會出現的反應,震驚,詫異,駭然,驚慌,猶豫,等等,各種各樣的反應都有可能,卻唯獨沒有料到李斯竟然會生氣,這讓胡亥心裏大為不解。
難道馮去疾的存在還不足以打動李斯?讓他知曉自己的實力強勁,足以謀劃大事?胡亥有些想不通,不理解李斯這樣的反應,語氣帶有一些不滿和憤怒,為什麽?
在胡亥看來,馮去疾的存在就是他手中最大的底牌,最強的手段,既然說出來了,就肯定會帶給自己最大的收獲,李斯知道了,那極大的可能是心生震驚,被自己的隱藏的後手所驚訝,從而認清自己的實力,投靠自己。
所以胡亥說出馮去疾的那一刻盡管表麵上是沉穩的,實則內心裏是驕傲的,自豪的,他理想的狀態是李斯知曉這一件事後納頭便拜,直接免了最後一個問題,投靠自己,那才是應該的,也是最好的情況。
可現實往往事與願違,李斯的反應出乎胡亥的預料,不是直接倒向他,而是憤怒地質問,神色陰沉,顯然是心有不滿,這帶給了他極大的壓力,讓他一時間心裏有些惴惴不安。
一旁的易小川聽到李斯的話語,倒是心裏咯噔一聲,明白了過來,胡亥久居深宮,未嚐涉事,秦皇雖對他寵愛有加,可卻也分得清輕重,隻是將他養在後宮,一應國家大事與他無緣,他也沒有參與任何朝政,因此朝堂之上的事也不甚了解。
要知道,李斯是左相,馮去疾是右相,他們二人可是明爭暗鬥多年了,在朝堂之上一向是針鋒相對,兩不對立的,馮去疾身為右相,地位本應在李斯之上,可畢竟秦皇更倚重李斯多一點,因此實際上李斯的權重反而是壓過了馮去疾一頭,讓他處於下風。
這樣的情況下,李斯知道胡亥手中最大的底牌竟然是馮去疾,心裏怎麽可能沒有任何想法?會不會是胡亥想故意利用自己,要不然的話,也不至於兩個都拉攏在手,這樣的想法一旦出現,那就不好辦了,將事情給複雜化了。
易小川不禁有些頭疼,說實話,他有些明白李斯的想法,李斯心裏肯定是這樣想的,馮去疾是自己的對頭,被胡亥拉攏,而胡亥現在又來拉攏自己,意欲何為?
馮去疾投靠胡亥的時間遠遠比自己早,關係也比自己深,自己就算倒向胡亥,在這個集體裏麵,地位也是不如馮去疾的,一旦將來大事成了,胡亥僥幸成為了秦皇,那誰上誰下?
現在自己實際上的地位可是要在馮去疾之上的,難不成要讓馮去疾踩在自己的頭上?另外,胡亥當初承諾的所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之職,又該由誰來擔任?是自己呢?還是馮去疾?
胡亥會不會卸磨殺驢,過河拆橋?這些問題由不得李斯不多想,心有顧慮很正常,正因為胡亥冒失說出了實情,反倒是讓李斯心裏起了抵觸之心,隱隱有些排斥,畢竟誰也不想和自己的對頭一起共事,除非是沒辦法的時候。
其實說實在的,易小川對於胡亥的底牌也是有著不小的驚訝,當他聽到胡亥口中說出馮去疾的名字時,臉上也是露出了不小的驚容,隻是胡亥和李斯沒有看到罷了。
易小川還以為胡亥隱藏的手段是什麽呢,哪一位大臣,或者軍隊裏的哪一名將領,要不然暗地裏培養的殺手?可怎麽也想不到竟然是右相馮去疾。
這可不是一般二般的人,沒想到胡亥竟然能夠拉攏過來,實在是有些出乎易小川的預料,仔細想想,當初胡亥讓趙高出宮前去會見的人大概就是馮去疾了,難怪,想到這,易小川一陣恍然,胡亥隱藏的夠深啊,一點風聲都沒有流傳出來,要不是他自己說出口,恐怕誰也不會知道。
不過這些事都是小事,目前容不得易小川多想,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趕緊想辦法打消李斯心中的顧慮和抵觸,重新讓他回到正軌上來,接受胡亥釋放出來的善意,不然的話,今日之拉攏也就變得完全不可能了。
想到這個可能,易小川有些坐不住了,也顧不得這是李斯對胡亥的考驗了,見胡亥還在那裏發愣知道他是還沒明白過來,也管不了那麽多,主動開口打圓場道,“丞相千萬不要誤會,公子不是這樣的意思。
馮去疾是朝廷右相,李大人是朝廷左相,大人不妨仔細想想,如果你們二人聯手起來,那朝堂之上還有誰能夠反對你們?簡直是一呼百應,莫者不從啊。
小的知道,大人與馮相平日裏有些間隙,朝堂上也有過一些爭議分歧,鬧得有些不愉快,可是仔細想想,兩位丞相大人之間可是完全沒有一點生死仇怨,大多隻是政見不合罷了,細究下來其實算不得什麽,大人又何必放在心上?
如今二位同時為公子效力,化幹戈為玉帛,待日後公子成就大事,這也不失為一樁美事,傳出去也是一樁佳話,大人是也不是?不用計較那麽多。”
易小川劈裏啪啦的說了一大堆,給胡亥解釋了一下,想要打消李斯心中的顧慮,挽回局麵,重新改變事情的進展。
這邊還沒等李斯做出反應,胡亥動了起來。
他剛才確實是發愣了一會兒,先前是不知道李斯為什麽這樣質問自己,聽了易小川的一番話之後倒是明白了過來,原來是李斯跟馮去疾之間有些不對付造成的,難怪李斯突然翻臉,給自己臉色看,怪不得別人,都是自己的鍋。
知道這一點,胡亥的心裏不禁有些挫敗感,自己倚之為最大的底牌如今竟然成了自己拉攏李斯的最大掣肘,這讓他的心裏別提有多鬱悶了。
不過現在也不是鬱悶的時候,趕緊想辦法補救才是,胡亥也不是一個蠢人,知道易小川前麵給自己解釋了一通,現在就要看自己的了。
急忙開口解釋道,“丞相不要誤會,我確實沒有那樣的心思,也沒有別的意思,先前是我唐突了,讓丞相受驚了,在這裏先給丞相賠個罪,還望丞相不要介意。”
說著胡亥就真的微微躬身,雙手虛扶,給李斯行了一禮,眼神中透露著滿滿的誠意。
胡亥的動作讓李斯嚇了一跳,“公子不可”,一聲大喊,顧不得其他,連忙上前想要攔住胡亥,不過還是晚了一步,讓胡亥給自己行了一禮,李斯衝到麵前急忙避開胡亥的禮節,不敢受這一禮。
雖說李斯貴為左相,是朝廷重臣,也是秦皇身邊的心腹,深受秦皇信賴,朝野上下威望甚高,是整個天下一等一的大人物,可畢竟還隻是一個臣子,脫離不開規矩的束縛,受製於框架之內。
而胡亥再無能,再沒有職位,那也是秦皇的兒子,大秦的公子,法理上將來有資格繼承大秦帝國的候選人之一,地位尊貴,先天上就要比李斯強得多。
兩者不應該放在一起比較,真要在一起了,那自然是公子為貴,所以李斯在胡亥的麵前還真不能放肆,也不能就這樣受了胡亥的禮,那也太違矩了,萬一這件事傳到秦皇的耳中,那就是一個大麻煩,李斯也擔當不起。
李斯站在一旁,臉色有些發苦,無奈的開口說道,“公子你這又是何必呢?你這不是成心為難我嗎?這要是讓陛下知道了,我可就要倒大黴了,公子還是趕緊起來吧。”
胡亥的做法並不能讓李斯一下子扭轉心中的顧慮,得知了馮去疾的存在,他對於投靠胡亥變得更加小心謹慎了,到底值不值得?
不過胡亥的行為還是讓李斯有所打動,胡亥竟然能夠如此禮遇自己,實在是有些出人意料,雖說是不敢受禮,可心中卻是對胡亥的印象大為改觀。
聽了李斯的話,胡亥身子微躬,仍是沒起,嘴裏說道,“我知道自己方才說錯了話,讓丞相心有芥蒂,這是我該做的,隻希望丞相能夠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真的沒有別的意思,一心為了丞相著想,絕對沒有利用戲弄丞相的想法。
馮相是早就投靠了我,他對於丞相在朝堂之上的攻訐也隻不過是出於平衡自保而已,這些年要是沒有馮相的製衡,丞相在朝堂上的威勢就太重了,恐怕到時候父皇也未必能夠容得下去,那丞相還能有今時今日的地位?
另外,馮相這麽多年來,與丞相雖然政見不合,可也並非窮追猛打,死追不放,有些時候還是稍稍忍讓低調的,沒有跟丞相硬抗到底,而且鬥爭也沒有蔓延到朝堂之下,全是適可而止,矛盾僅止於朝堂。
當然我說些,也不是為了馮相開脫辯解什麽的,隻是想讓丞相知道,其實你與馮相之間真的沒有什麽難以化解的仇怨,何不各退一步,齊頭並舉,共謀大事?這樣一來,你們的利益都能夠得到保證,這樣的好事為何不做呢?”
胡亥一番長言為自己和馮去疾添上了一層精心設計的外衣,就是用來迷惑打動李斯,希望他能夠接受自己的觀點,心平氣和接受這一切。
“好。”一旁的易小川聽了簡直想要拍案叫絕,沒想到胡亥竟然一下子好像開竅了一般,這麽能言善辯,說了這麽一大段話,讓易小川都有些驚訝,隻是不知道能不能打動李斯,挽回他的心意,想到這,易小川又將目光放在了李斯的身上。
而李斯聽完胡亥的話,臉色看不出絲毫異樣,隻是開口道,“公子這是折煞我了,還是快快起來吧,我們起來再說。”
胡亥無動於衷,隻是躬身道,“丞相不答應,我決不起身。”
李斯淡淡回應道,“公子這是在逼我嗎?我擔待不起,公子要是不起來,我這就走,以後再不與公子見麵。”
話一出口,胡亥和易小川便嚇了一跳,這可不行,這次失敗大不了下次找機會再拉攏就是,要是連見麵都沒有了機會,以後還怎麽拉攏?那不是沒希望了,不行,絕對不行。
易小川急忙給胡亥打眼色,讓他適可而止,不要逼急了李斯,真走了,那可就吃力不討好了,完完全全落了個失敗的下場。
胡亥也是知曉這一點,也不再脅迫,直接起身來到李斯的麵前,開口勸說道,“丞相何必急於一時呢?不著急走,不著急,丞相不是還有第三個問題嗎?問吧,我定當如實回答。”
為了讓李斯不走,胡亥果斷選擇了轉移話題,剛才的第二個問題雖然讓李斯不滿,心有隔閡,可好歹自己也算實誠,沒糊弄李斯,這一點上李斯應該也知道,更沒有理由完全否定自己,所以胡亥便幹脆再試探一二。
李斯聽到胡亥的話語,深深看了他一眼,他不相信胡亥看不出自己此刻的心思,然而對方還是開口了,憑什麽?
不過李斯也沒有就此事多說,而是開口問出了他的第三個問題,“公子,我想知道日後一旦大事成了,你如何安置我?”
“呼。”胡亥聽了李斯的第三個問題心裏鬆了一口氣,臉上也露出了一抹輕鬆的神情,這個問題倒是不難,也不算刁鑽,不就是以後的利益嗎?這還不簡單,早就說好的,自己也不打算反悔,直接告訴李斯便是,安了他的心,說不定此事就直接成了。
於是開口回答道,“丞相放心,將來一旦事成,你就是大秦朝堂上的宰相,執掌朝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再無左右二相,大權獨攬,百官之首,如何?”
(海書網
話一出口,胡亥有些發懵,一下子沒反應過來,愣愣看著李斯,不知道他說這話的意思。
胡亥想過很多種可能李斯知道自己手中底牌後會出現的反應,震驚,詫異,駭然,驚慌,猶豫,等等,各種各樣的反應都有可能,卻唯獨沒有料到李斯竟然會生氣,這讓胡亥心裏大為不解。
難道馮去疾的存在還不足以打動李斯?讓他知曉自己的實力強勁,足以謀劃大事?胡亥有些想不通,不理解李斯這樣的反應,語氣帶有一些不滿和憤怒,為什麽?
在胡亥看來,馮去疾的存在就是他手中最大的底牌,最強的手段,既然說出來了,就肯定會帶給自己最大的收獲,李斯知道了,那極大的可能是心生震驚,被自己的隱藏的後手所驚訝,從而認清自己的實力,投靠自己。
所以胡亥說出馮去疾的那一刻盡管表麵上是沉穩的,實則內心裏是驕傲的,自豪的,他理想的狀態是李斯知曉這一件事後納頭便拜,直接免了最後一個問題,投靠自己,那才是應該的,也是最好的情況。
可現實往往事與願違,李斯的反應出乎胡亥的預料,不是直接倒向他,而是憤怒地質問,神色陰沉,顯然是心有不滿,這帶給了他極大的壓力,讓他一時間心裏有些惴惴不安。
一旁的易小川聽到李斯的話語,倒是心裏咯噔一聲,明白了過來,胡亥久居深宮,未嚐涉事,秦皇雖對他寵愛有加,可卻也分得清輕重,隻是將他養在後宮,一應國家大事與他無緣,他也沒有參與任何朝政,因此朝堂之上的事也不甚了解。
要知道,李斯是左相,馮去疾是右相,他們二人可是明爭暗鬥多年了,在朝堂之上一向是針鋒相對,兩不對立的,馮去疾身為右相,地位本應在李斯之上,可畢竟秦皇更倚重李斯多一點,因此實際上李斯的權重反而是壓過了馮去疾一頭,讓他處於下風。
這樣的情況下,李斯知道胡亥手中最大的底牌竟然是馮去疾,心裏怎麽可能沒有任何想法?會不會是胡亥想故意利用自己,要不然的話,也不至於兩個都拉攏在手,這樣的想法一旦出現,那就不好辦了,將事情給複雜化了。
易小川不禁有些頭疼,說實話,他有些明白李斯的想法,李斯心裏肯定是這樣想的,馮去疾是自己的對頭,被胡亥拉攏,而胡亥現在又來拉攏自己,意欲何為?
馮去疾投靠胡亥的時間遠遠比自己早,關係也比自己深,自己就算倒向胡亥,在這個集體裏麵,地位也是不如馮去疾的,一旦將來大事成了,胡亥僥幸成為了秦皇,那誰上誰下?
現在自己實際上的地位可是要在馮去疾之上的,難不成要讓馮去疾踩在自己的頭上?另外,胡亥當初承諾的所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之職,又該由誰來擔任?是自己呢?還是馮去疾?
胡亥會不會卸磨殺驢,過河拆橋?這些問題由不得李斯不多想,心有顧慮很正常,正因為胡亥冒失說出了實情,反倒是讓李斯心裏起了抵觸之心,隱隱有些排斥,畢竟誰也不想和自己的對頭一起共事,除非是沒辦法的時候。
其實說實在的,易小川對於胡亥的底牌也是有著不小的驚訝,當他聽到胡亥口中說出馮去疾的名字時,臉上也是露出了不小的驚容,隻是胡亥和李斯沒有看到罷了。
易小川還以為胡亥隱藏的手段是什麽呢,哪一位大臣,或者軍隊裏的哪一名將領,要不然暗地裏培養的殺手?可怎麽也想不到竟然是右相馮去疾。
這可不是一般二般的人,沒想到胡亥竟然能夠拉攏過來,實在是有些出乎易小川的預料,仔細想想,當初胡亥讓趙高出宮前去會見的人大概就是馮去疾了,難怪,想到這,易小川一陣恍然,胡亥隱藏的夠深啊,一點風聲都沒有流傳出來,要不是他自己說出口,恐怕誰也不會知道。
不過這些事都是小事,目前容不得易小川多想,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趕緊想辦法打消李斯心中的顧慮和抵觸,重新讓他回到正軌上來,接受胡亥釋放出來的善意,不然的話,今日之拉攏也就變得完全不可能了。
想到這個可能,易小川有些坐不住了,也顧不得這是李斯對胡亥的考驗了,見胡亥還在那裏發愣知道他是還沒明白過來,也管不了那麽多,主動開口打圓場道,“丞相千萬不要誤會,公子不是這樣的意思。
馮去疾是朝廷右相,李大人是朝廷左相,大人不妨仔細想想,如果你們二人聯手起來,那朝堂之上還有誰能夠反對你們?簡直是一呼百應,莫者不從啊。
小的知道,大人與馮相平日裏有些間隙,朝堂上也有過一些爭議分歧,鬧得有些不愉快,可是仔細想想,兩位丞相大人之間可是完全沒有一點生死仇怨,大多隻是政見不合罷了,細究下來其實算不得什麽,大人又何必放在心上?
如今二位同時為公子效力,化幹戈為玉帛,待日後公子成就大事,這也不失為一樁美事,傳出去也是一樁佳話,大人是也不是?不用計較那麽多。”
易小川劈裏啪啦的說了一大堆,給胡亥解釋了一下,想要打消李斯心中的顧慮,挽回局麵,重新改變事情的進展。
這邊還沒等李斯做出反應,胡亥動了起來。
他剛才確實是發愣了一會兒,先前是不知道李斯為什麽這樣質問自己,聽了易小川的一番話之後倒是明白了過來,原來是李斯跟馮去疾之間有些不對付造成的,難怪李斯突然翻臉,給自己臉色看,怪不得別人,都是自己的鍋。
知道這一點,胡亥的心裏不禁有些挫敗感,自己倚之為最大的底牌如今竟然成了自己拉攏李斯的最大掣肘,這讓他的心裏別提有多鬱悶了。
不過現在也不是鬱悶的時候,趕緊想辦法補救才是,胡亥也不是一個蠢人,知道易小川前麵給自己解釋了一通,現在就要看自己的了。
急忙開口解釋道,“丞相不要誤會,我確實沒有那樣的心思,也沒有別的意思,先前是我唐突了,讓丞相受驚了,在這裏先給丞相賠個罪,還望丞相不要介意。”
說著胡亥就真的微微躬身,雙手虛扶,給李斯行了一禮,眼神中透露著滿滿的誠意。
胡亥的動作讓李斯嚇了一跳,“公子不可”,一聲大喊,顧不得其他,連忙上前想要攔住胡亥,不過還是晚了一步,讓胡亥給自己行了一禮,李斯衝到麵前急忙避開胡亥的禮節,不敢受這一禮。
雖說李斯貴為左相,是朝廷重臣,也是秦皇身邊的心腹,深受秦皇信賴,朝野上下威望甚高,是整個天下一等一的大人物,可畢竟還隻是一個臣子,脫離不開規矩的束縛,受製於框架之內。
而胡亥再無能,再沒有職位,那也是秦皇的兒子,大秦的公子,法理上將來有資格繼承大秦帝國的候選人之一,地位尊貴,先天上就要比李斯強得多。
兩者不應該放在一起比較,真要在一起了,那自然是公子為貴,所以李斯在胡亥的麵前還真不能放肆,也不能就這樣受了胡亥的禮,那也太違矩了,萬一這件事傳到秦皇的耳中,那就是一個大麻煩,李斯也擔當不起。
李斯站在一旁,臉色有些發苦,無奈的開口說道,“公子你這又是何必呢?你這不是成心為難我嗎?這要是讓陛下知道了,我可就要倒大黴了,公子還是趕緊起來吧。”
胡亥的做法並不能讓李斯一下子扭轉心中的顧慮,得知了馮去疾的存在,他對於投靠胡亥變得更加小心謹慎了,到底值不值得?
不過胡亥的行為還是讓李斯有所打動,胡亥竟然能夠如此禮遇自己,實在是有些出人意料,雖說是不敢受禮,可心中卻是對胡亥的印象大為改觀。
聽了李斯的話,胡亥身子微躬,仍是沒起,嘴裏說道,“我知道自己方才說錯了話,讓丞相心有芥蒂,這是我該做的,隻希望丞相能夠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真的沒有別的意思,一心為了丞相著想,絕對沒有利用戲弄丞相的想法。
馮相是早就投靠了我,他對於丞相在朝堂之上的攻訐也隻不過是出於平衡自保而已,這些年要是沒有馮相的製衡,丞相在朝堂上的威勢就太重了,恐怕到時候父皇也未必能夠容得下去,那丞相還能有今時今日的地位?
另外,馮相這麽多年來,與丞相雖然政見不合,可也並非窮追猛打,死追不放,有些時候還是稍稍忍讓低調的,沒有跟丞相硬抗到底,而且鬥爭也沒有蔓延到朝堂之下,全是適可而止,矛盾僅止於朝堂。
當然我說些,也不是為了馮相開脫辯解什麽的,隻是想讓丞相知道,其實你與馮相之間真的沒有什麽難以化解的仇怨,何不各退一步,齊頭並舉,共謀大事?這樣一來,你們的利益都能夠得到保證,這樣的好事為何不做呢?”
胡亥一番長言為自己和馮去疾添上了一層精心設計的外衣,就是用來迷惑打動李斯,希望他能夠接受自己的觀點,心平氣和接受這一切。
“好。”一旁的易小川聽了簡直想要拍案叫絕,沒想到胡亥竟然一下子好像開竅了一般,這麽能言善辯,說了這麽一大段話,讓易小川都有些驚訝,隻是不知道能不能打動李斯,挽回他的心意,想到這,易小川又將目光放在了李斯的身上。
而李斯聽完胡亥的話,臉色看不出絲毫異樣,隻是開口道,“公子這是折煞我了,還是快快起來吧,我們起來再說。”
胡亥無動於衷,隻是躬身道,“丞相不答應,我決不起身。”
李斯淡淡回應道,“公子這是在逼我嗎?我擔待不起,公子要是不起來,我這就走,以後再不與公子見麵。”
話一出口,胡亥和易小川便嚇了一跳,這可不行,這次失敗大不了下次找機會再拉攏就是,要是連見麵都沒有了機會,以後還怎麽拉攏?那不是沒希望了,不行,絕對不行。
易小川急忙給胡亥打眼色,讓他適可而止,不要逼急了李斯,真走了,那可就吃力不討好了,完完全全落了個失敗的下場。
胡亥也是知曉這一點,也不再脅迫,直接起身來到李斯的麵前,開口勸說道,“丞相何必急於一時呢?不著急走,不著急,丞相不是還有第三個問題嗎?問吧,我定當如實回答。”
為了讓李斯不走,胡亥果斷選擇了轉移話題,剛才的第二個問題雖然讓李斯不滿,心有隔閡,可好歹自己也算實誠,沒糊弄李斯,這一點上李斯應該也知道,更沒有理由完全否定自己,所以胡亥便幹脆再試探一二。
李斯聽到胡亥的話語,深深看了他一眼,他不相信胡亥看不出自己此刻的心思,然而對方還是開口了,憑什麽?
不過李斯也沒有就此事多說,而是開口問出了他的第三個問題,“公子,我想知道日後一旦大事成了,你如何安置我?”
“呼。”胡亥聽了李斯的第三個問題心裏鬆了一口氣,臉上也露出了一抹輕鬆的神情,這個問題倒是不難,也不算刁鑽,不就是以後的利益嗎?這還不簡單,早就說好的,自己也不打算反悔,直接告訴李斯便是,安了他的心,說不定此事就直接成了。
於是開口回答道,“丞相放心,將來一旦事成,你就是大秦朝堂上的宰相,執掌朝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再無左右二相,大權獨攬,百官之首,如何?”
(海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