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十六章 出門就撞見
穿越神話之易小川走開 作者:夕如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打開房門,李斯身子往後稍稍退了些,將主位讓給了胡亥,以表示對他的尊重,胡亥這時候也沒有再謙虛什麽,當仁不讓的走出了房間,李斯跟易小川二人緊隨其後,也出了房間。
剛邁出房門,胡亥的腳步就立即停了下來,整個人愣在原地,目光直直盯著前方,眼神中流露出了驚愕的神情,後麵跟著的李斯二人見此心裏有些疑惑,也停住了腳步,看向前方。
而對麵,扶蘇和姬離兩人也是走出了房間,來到了院內,看見胡亥三人也是愣在原地,站在那裏一動不動,目光投射了過來,四人視線交匯,很快就收了回去。
場麵一時間變得異常詭異,五個人沒有一個人說話,整個庭院都顯得異常安靜,格外的冷寂,氣氛頓時有些怪異。
胡亥這邊是沒想到會在這裏碰上扶蘇跟姬離二人,要不是相信扶蘇和姬離的性格,見到這一幕難保不會懷疑是不是扶蘇或者姬離在他們三人的身邊安插了探子,監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要不然的話,怎麽會出現這麽巧的事?
而胡亥驚訝的同時,心裏還有些不好意思,也夾雜著一些惶恐,因為就在不久之前,他還在房間裏麵跟李斯和易小川二人商量著如何對付扶蘇。
可沒想到一轉頭就碰見了扶蘇,這就有點尷尬了,總有一股做賊心虛的感覺,因此胡亥的頭不自覺的低了幾分,眼神也避開了扶蘇看過來的視線,有些莫名的心虛,氣勢平白泄了三分。
胡亥如此,李斯倒沒有這樣的感覺,他隻是單純覺得此事實在是太巧了,他們在房間裏剛商議完如何對付扶蘇,拉攏姬離,沒想到一出門就遇見了兩位正主,這可謂是“緣分”啊。
至於易小川,他則是沒有太大的感覺,他的重點也不是扶蘇,而是姬離,正所謂仇人見麵分外眼紅,這句話放在易小川跟姬離身上其實也說得過去。
在易小川看來,他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完全可以說是姬離一手造成的,害他跟玉漱分開,害他前去刺殺扶蘇,害他誤殺了趙高,害他不得不當太監,害他...
一係列的迫害,都是姬離帶給他的,他從姬離身上,得到的隻有痛苦和無盡的傷害,是姬離給他帶來了這麽大的痛苦,是姬離給他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傷害,是姬離毀了他的一生,毀滅了易小川的一輩子。
總之,易小川對姬離的恨意簡直就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又有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拾,已經到了恨之入骨的地步,要是能殺掉姬離,恐怕易小川絕對不會有一絲一毫猶豫的。
所以出門看見姬離,易小川的眼神立馬就起了變化,變得陰狠深沉,在其他人都沒注意到的情況下,兩隻眼睛死死盯著姬離,帶著難以化解的仇恨和怨氣,緊盯著姬離。
不過他沒有料到的是,姬離這時候卻是也看向了自己,兩隻眼睛正一眨也不眨的盯著自己,兩人的視線碰撞,易小川在堅持了一會兒之後有些忍受不了,主動避開了姬離的眼神,心裏開始惴惴不安起來。
因為姬離的動作有些不合常理,他現在可不是易小川的身份,而是趙高,姬離可不知道他是假的趙高,沒道理會看他才是,為何卻盯上了自己?莫非他是打上了自己這個身份趙高的主意?還是姬離真的發現了一點什麽?
易小川的心裏有些忐忑,不敢去看姬離,怕被他發現什麽不對勁,暴露自己的身份,頭低了下去,隱藏住了自己的眼神。
而對麵的姬離,目光仍是停留在易小川的身上,上下不停地打量著,眼神閃爍不定,神色晦澀難懂,眼睛轉動不止,顯然是在思考著什麽。
之前荊天明跑到他府上告訴他趙高有問題,言之鑿鑿的說了一大堆話,盡管說的有理有據,而且誠意滿滿,可姬離還是有些將信將疑,到底是沒親眼所見,不敢確信,直到今日再見到趙高。
說起來,趙高的外表跟以前沒有絲毫變化,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荊天明說了那番話的緣故,還是其他的別的什麽原因,總之姬離心裏難免就帶了些有色眼鏡,起了疑心。
再這麽一對照,姬離便感覺這個“趙高”仿佛渾身上下都是疑點似的,看哪兒哪兒不對勁,總覺得有些別扭,於是姬離也上了幾分心,眼睛緊緊盯著趙高,想要看出什麽破綻出來。
這一看,還真就發現了更大的問題,按道理說,他姬離雖然跟以前的那個趙高有過一些過節矛盾,可也沒到那種生死仇恨的地步,就算是想除掉對方,也隻不過是因為想要出心中的一口惡氣罷了。
可現在麵前站著的這位“趙高”,就有些不對勁了,那眼神,看著自己,就感覺是在看著一位殺父仇人一般,不,比這更誇張,是一位殺父殺母,玷妻**的仇人似的,簡直是不共戴天,勢不兩立,有一種刻骨銘心的感覺在那裏,這就讓姬離心生警惕了。
仔細想想,自己好像跟之前的趙高還沒到這個地步吧?那點事還不至於鬧成這樣吧?
要真是以前的那個趙高,絕對不至於這樣看他,那眼神,簡直可以直接殺死人了,太狠了,看得人心驚膽戰,要不是姬離心理素質強,還真就有些hold不住,怕早就給嚇跪了。
這就讓姬離不得不懷疑麵前這個趙高的真假,結合荊天明之前說過的那一番話,如果真如荊天明所言,眼前的這個“趙高”是假的,那他就很有可能是易小川偽裝而成的。
要真是易小川的話,那看自己的眼神如此“淩厲”也就解釋的通了,姬離雖然自己覺得沒怎麽傷害易小川,可換位思考看,從易小川的角度出發,那或許看法就會截然不同了。
說不定易小川就是把自己當成這個世界最大的反派,對自己恨之入骨也是正常的,畢竟自己害得他不能見玉漱,還連累了蒙恬,而且要不是自己的逼迫,易小川也未必會去刺殺扶蘇,淪落成一個全天下的通緝犯,流落至此。
當然了,這些鍋姬離表示自己不背,愛誰誰背,自己也沒幹什麽天怒人怨,人神共憤的事情,就是耍了耍手段,弄了弄心機,走到今天這一步,也都是易小川自己的選擇罷了,怪不得他。
心裏迅速轉動著念頭,姬離收回了自己的目光,陷入了思量中。
而場上的最後一個人扶蘇,此時他的心裏又在想些什麽呢?
今日扶蘇邀請姬離出來赴宴,由於雙方身份敏感,不好大張旗鼓的進行宴請,幹脆就選在了城內一間普通的酒館裏,當然了,酒館外麵大堂人多眼雜,自然是有些不合適,所以他們就在裏麵的雅間交流。
扶蘇主要是為了跟姬離溝通聯絡一下感情,這不僅是他的意願,也是遠在邊關的蒙恬的心思,如今他的身邊孤立無援,秦皇對他漸生忌憚之心,隱有打壓之力,這讓他不得不選擇自我沉寂,低調發展。
以往的他,治國理政,參預朝政,朝野內外大事小事都能看見他的身影,積極做事,親力親為,因此不管在朝堂之上,還是在民間,他都有很高的威望,深得眾人愛戴。
可現在的他,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做出一些選擇,違心的保持了沉默,在很多事情上都變得沉默寡言,不再輕易開口發聲,避免引來秦皇更大的戒心。
這不是扶蘇想要看到的,可是他也沒有辦法,他的威望越高,越得人心,就越會引來秦皇的忌憚和打壓,想要不和秦皇關係鬧僵,就必須主動退讓一二,不然難道還指望秦皇退讓不成?
扶蘇是個很聰明的人,不然的話也不可能成為大秦帝國最有可能繼承秦皇位置的公子,盡管他是長公子,可是這不是他能理所當然繼承大位的理由,也不是關鍵。
不管是在朝堂上的袞袞諸公,還是在野大賢逸士,亦或者是鄉野間的凡夫俗子,農夫莊稼漢,在所有人看來,扶蘇都應該是繼承秦皇位置的那個人,也是最有可能帶領大秦走向另一個輝煌的最佳人選,其他的人,都不會比他要好,甚至一定程度上說,在秦皇的心中,又何嚐不是這個想法。
可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一個前提上的,那就是秦皇逝去後,或許會由扶蘇上位,成為新的秦皇,率領大秦帝國,輕徭薄賦,休養生息,與民同樂。
任何一個在位的君主,都不想看到自己在位期間,手下有一個威望人心比肩自己,甚至要超越自己的人存在,即使這個人是自己的兒子也不行。
秦皇毫無疑問,是一個雄才大略,縱貫古今的絕世帝王,這樣的人,肯定更加不能容忍有人具備能夠挑戰自己的地位。
要說秦皇不重視扶蘇,那是扯淡,知道的人恐怕會噴死說這話的人,秦皇自始至終都是很看中扶蘇的,也將之當成帝國未來的繼承人培養,待之甚嚴,愛之深,責之切,秦皇尤為重視扶蘇的成長。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光看扶蘇或許看不出來秦皇培養扶蘇的用意,可再對比看看胡亥的待遇,就知道秦皇的心意了。
胡亥也是大秦的公子,而且還是秦皇最小的公子,從小就頗受秦皇寵愛,故而養成了驕縱妄性的脾氣,吃喝玩樂,一事無成,給外人的印象說句不好聽的,那就是爛泥糊不上牆,廢物一個。
看看秦皇怎麽對他的?雖然偶有督促,讓他認真學習,讀書寫字,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味,可事實上呢?大多數時間還是放任自流的,對胡亥做出來的一些荒唐可笑的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何?
歸根結底,還是由於秦皇從心裏麵就沒有將胡亥當成帝國的繼承人去想過,對待過,哪怕一刻也沒有,正因為如此,秦皇才不太重視對於胡亥的培養,偶爾抽空關心一下胡亥的學業,其餘的時間大都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滅。
在秦皇的心目中,可能胡亥就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還是那麽貪玩,那麽愛鬧,那麽任性,秦皇一直將胡亥當成一個孩子看待,包容他的過錯,原諒他的重重弊病,因為他還隻是一個“孩子”,秦皇不會太過苛責於他。
秦皇對待扶蘇與胡亥就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培養方式,這與他看待二人將來的角色扮演有著很重要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是絕對的因素,扶蘇的定位是未來大秦帝國的繼承人,而胡亥則是一個安享富貴的皇室公子。
正所謂思想決定行為,秦皇腦子裏這樣想,心裏麵有這個心思想法,自然就會有這樣的行為,這樣的安排也是秦皇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體現在他的對人對事上。
這也導致了胡亥心理失衡,從而產生了嫉妒不甘,怨憤恨意的情緒,在心底埋下了一顆壓過扶蘇,登上秦皇寶座的心思,希望可以向扶蘇,向秦皇證明自己,他胡亥絕對不是那個隻會吃喝玩樂的廢物,而是一個比扶蘇更加優秀,更加厲害,更加適合坐在秦皇位置上的人。
而盡管扶蘇溫良謙遜的性格讓秦皇有些不喜,可秦皇在心裏仍然將扶蘇視之為未來大秦帝國的掌舵者。
扶蘇威望越高,得人心越深,那就越威脅到秦皇的地位,依照秦皇霸道冷酷的性子,他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即使知道扶蘇不可能做出一些不理智,愚蠢的行為,可他還是會將這種機會與可能給扼殺在搖籃之中。
因此,扶蘇自從返回朝堂之後,就一直比較低調,沉寂自身,來保全自身地位,不再輕易拋頭露麵,幹一些會被秦皇認為是收攏人心的舉措和事情。
而這一次宴請姬離,則是扶蘇心裏的一個意願。
海書網
剛邁出房門,胡亥的腳步就立即停了下來,整個人愣在原地,目光直直盯著前方,眼神中流露出了驚愕的神情,後麵跟著的李斯二人見此心裏有些疑惑,也停住了腳步,看向前方。
而對麵,扶蘇和姬離兩人也是走出了房間,來到了院內,看見胡亥三人也是愣在原地,站在那裏一動不動,目光投射了過來,四人視線交匯,很快就收了回去。
場麵一時間變得異常詭異,五個人沒有一個人說話,整個庭院都顯得異常安靜,格外的冷寂,氣氛頓時有些怪異。
胡亥這邊是沒想到會在這裏碰上扶蘇跟姬離二人,要不是相信扶蘇和姬離的性格,見到這一幕難保不會懷疑是不是扶蘇或者姬離在他們三人的身邊安插了探子,監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要不然的話,怎麽會出現這麽巧的事?
而胡亥驚訝的同時,心裏還有些不好意思,也夾雜著一些惶恐,因為就在不久之前,他還在房間裏麵跟李斯和易小川二人商量著如何對付扶蘇。
可沒想到一轉頭就碰見了扶蘇,這就有點尷尬了,總有一股做賊心虛的感覺,因此胡亥的頭不自覺的低了幾分,眼神也避開了扶蘇看過來的視線,有些莫名的心虛,氣勢平白泄了三分。
胡亥如此,李斯倒沒有這樣的感覺,他隻是單純覺得此事實在是太巧了,他們在房間裏剛商議完如何對付扶蘇,拉攏姬離,沒想到一出門就遇見了兩位正主,這可謂是“緣分”啊。
至於易小川,他則是沒有太大的感覺,他的重點也不是扶蘇,而是姬離,正所謂仇人見麵分外眼紅,這句話放在易小川跟姬離身上其實也說得過去。
在易小川看來,他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完全可以說是姬離一手造成的,害他跟玉漱分開,害他前去刺殺扶蘇,害他誤殺了趙高,害他不得不當太監,害他...
一係列的迫害,都是姬離帶給他的,他從姬離身上,得到的隻有痛苦和無盡的傷害,是姬離給他帶來了這麽大的痛苦,是姬離給他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傷害,是姬離毀了他的一生,毀滅了易小川的一輩子。
總之,易小川對姬離的恨意簡直就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又有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拾,已經到了恨之入骨的地步,要是能殺掉姬離,恐怕易小川絕對不會有一絲一毫猶豫的。
所以出門看見姬離,易小川的眼神立馬就起了變化,變得陰狠深沉,在其他人都沒注意到的情況下,兩隻眼睛死死盯著姬離,帶著難以化解的仇恨和怨氣,緊盯著姬離。
不過他沒有料到的是,姬離這時候卻是也看向了自己,兩隻眼睛正一眨也不眨的盯著自己,兩人的視線碰撞,易小川在堅持了一會兒之後有些忍受不了,主動避開了姬離的眼神,心裏開始惴惴不安起來。
因為姬離的動作有些不合常理,他現在可不是易小川的身份,而是趙高,姬離可不知道他是假的趙高,沒道理會看他才是,為何卻盯上了自己?莫非他是打上了自己這個身份趙高的主意?還是姬離真的發現了一點什麽?
易小川的心裏有些忐忑,不敢去看姬離,怕被他發現什麽不對勁,暴露自己的身份,頭低了下去,隱藏住了自己的眼神。
而對麵的姬離,目光仍是停留在易小川的身上,上下不停地打量著,眼神閃爍不定,神色晦澀難懂,眼睛轉動不止,顯然是在思考著什麽。
之前荊天明跑到他府上告訴他趙高有問題,言之鑿鑿的說了一大堆話,盡管說的有理有據,而且誠意滿滿,可姬離還是有些將信將疑,到底是沒親眼所見,不敢確信,直到今日再見到趙高。
說起來,趙高的外表跟以前沒有絲毫變化,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荊天明說了那番話的緣故,還是其他的別的什麽原因,總之姬離心裏難免就帶了些有色眼鏡,起了疑心。
再這麽一對照,姬離便感覺這個“趙高”仿佛渾身上下都是疑點似的,看哪兒哪兒不對勁,總覺得有些別扭,於是姬離也上了幾分心,眼睛緊緊盯著趙高,想要看出什麽破綻出來。
這一看,還真就發現了更大的問題,按道理說,他姬離雖然跟以前的那個趙高有過一些過節矛盾,可也沒到那種生死仇恨的地步,就算是想除掉對方,也隻不過是因為想要出心中的一口惡氣罷了。
可現在麵前站著的這位“趙高”,就有些不對勁了,那眼神,看著自己,就感覺是在看著一位殺父仇人一般,不,比這更誇張,是一位殺父殺母,玷妻**的仇人似的,簡直是不共戴天,勢不兩立,有一種刻骨銘心的感覺在那裏,這就讓姬離心生警惕了。
仔細想想,自己好像跟之前的趙高還沒到這個地步吧?那點事還不至於鬧成這樣吧?
要真是以前的那個趙高,絕對不至於這樣看他,那眼神,簡直可以直接殺死人了,太狠了,看得人心驚膽戰,要不是姬離心理素質強,還真就有些hold不住,怕早就給嚇跪了。
這就讓姬離不得不懷疑麵前這個趙高的真假,結合荊天明之前說過的那一番話,如果真如荊天明所言,眼前的這個“趙高”是假的,那他就很有可能是易小川偽裝而成的。
要真是易小川的話,那看自己的眼神如此“淩厲”也就解釋的通了,姬離雖然自己覺得沒怎麽傷害易小川,可換位思考看,從易小川的角度出發,那或許看法就會截然不同了。
說不定易小川就是把自己當成這個世界最大的反派,對自己恨之入骨也是正常的,畢竟自己害得他不能見玉漱,還連累了蒙恬,而且要不是自己的逼迫,易小川也未必會去刺殺扶蘇,淪落成一個全天下的通緝犯,流落至此。
當然了,這些鍋姬離表示自己不背,愛誰誰背,自己也沒幹什麽天怒人怨,人神共憤的事情,就是耍了耍手段,弄了弄心機,走到今天這一步,也都是易小川自己的選擇罷了,怪不得他。
心裏迅速轉動著念頭,姬離收回了自己的目光,陷入了思量中。
而場上的最後一個人扶蘇,此時他的心裏又在想些什麽呢?
今日扶蘇邀請姬離出來赴宴,由於雙方身份敏感,不好大張旗鼓的進行宴請,幹脆就選在了城內一間普通的酒館裏,當然了,酒館外麵大堂人多眼雜,自然是有些不合適,所以他們就在裏麵的雅間交流。
扶蘇主要是為了跟姬離溝通聯絡一下感情,這不僅是他的意願,也是遠在邊關的蒙恬的心思,如今他的身邊孤立無援,秦皇對他漸生忌憚之心,隱有打壓之力,這讓他不得不選擇自我沉寂,低調發展。
以往的他,治國理政,參預朝政,朝野內外大事小事都能看見他的身影,積極做事,親力親為,因此不管在朝堂之上,還是在民間,他都有很高的威望,深得眾人愛戴。
可現在的他,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做出一些選擇,違心的保持了沉默,在很多事情上都變得沉默寡言,不再輕易開口發聲,避免引來秦皇更大的戒心。
這不是扶蘇想要看到的,可是他也沒有辦法,他的威望越高,越得人心,就越會引來秦皇的忌憚和打壓,想要不和秦皇關係鬧僵,就必須主動退讓一二,不然難道還指望秦皇退讓不成?
扶蘇是個很聰明的人,不然的話也不可能成為大秦帝國最有可能繼承秦皇位置的公子,盡管他是長公子,可是這不是他能理所當然繼承大位的理由,也不是關鍵。
不管是在朝堂上的袞袞諸公,還是在野大賢逸士,亦或者是鄉野間的凡夫俗子,農夫莊稼漢,在所有人看來,扶蘇都應該是繼承秦皇位置的那個人,也是最有可能帶領大秦走向另一個輝煌的最佳人選,其他的人,都不會比他要好,甚至一定程度上說,在秦皇的心中,又何嚐不是這個想法。
可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一個前提上的,那就是秦皇逝去後,或許會由扶蘇上位,成為新的秦皇,率領大秦帝國,輕徭薄賦,休養生息,與民同樂。
任何一個在位的君主,都不想看到自己在位期間,手下有一個威望人心比肩自己,甚至要超越自己的人存在,即使這個人是自己的兒子也不行。
秦皇毫無疑問,是一個雄才大略,縱貫古今的絕世帝王,這樣的人,肯定更加不能容忍有人具備能夠挑戰自己的地位。
要說秦皇不重視扶蘇,那是扯淡,知道的人恐怕會噴死說這話的人,秦皇自始至終都是很看中扶蘇的,也將之當成帝國未來的繼承人培養,待之甚嚴,愛之深,責之切,秦皇尤為重視扶蘇的成長。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光看扶蘇或許看不出來秦皇培養扶蘇的用意,可再對比看看胡亥的待遇,就知道秦皇的心意了。
胡亥也是大秦的公子,而且還是秦皇最小的公子,從小就頗受秦皇寵愛,故而養成了驕縱妄性的脾氣,吃喝玩樂,一事無成,給外人的印象說句不好聽的,那就是爛泥糊不上牆,廢物一個。
看看秦皇怎麽對他的?雖然偶有督促,讓他認真學習,讀書寫字,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味,可事實上呢?大多數時間還是放任自流的,對胡亥做出來的一些荒唐可笑的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何?
歸根結底,還是由於秦皇從心裏麵就沒有將胡亥當成帝國的繼承人去想過,對待過,哪怕一刻也沒有,正因為如此,秦皇才不太重視對於胡亥的培養,偶爾抽空關心一下胡亥的學業,其餘的時間大都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滅。
在秦皇的心目中,可能胡亥就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還是那麽貪玩,那麽愛鬧,那麽任性,秦皇一直將胡亥當成一個孩子看待,包容他的過錯,原諒他的重重弊病,因為他還隻是一個“孩子”,秦皇不會太過苛責於他。
秦皇對待扶蘇與胡亥就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培養方式,這與他看待二人將來的角色扮演有著很重要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是絕對的因素,扶蘇的定位是未來大秦帝國的繼承人,而胡亥則是一個安享富貴的皇室公子。
正所謂思想決定行為,秦皇腦子裏這樣想,心裏麵有這個心思想法,自然就會有這樣的行為,這樣的安排也是秦皇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體現在他的對人對事上。
這也導致了胡亥心理失衡,從而產生了嫉妒不甘,怨憤恨意的情緒,在心底埋下了一顆壓過扶蘇,登上秦皇寶座的心思,希望可以向扶蘇,向秦皇證明自己,他胡亥絕對不是那個隻會吃喝玩樂的廢物,而是一個比扶蘇更加優秀,更加厲害,更加適合坐在秦皇位置上的人。
而盡管扶蘇溫良謙遜的性格讓秦皇有些不喜,可秦皇在心裏仍然將扶蘇視之為未來大秦帝國的掌舵者。
扶蘇威望越高,得人心越深,那就越威脅到秦皇的地位,依照秦皇霸道冷酷的性子,他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即使知道扶蘇不可能做出一些不理智,愚蠢的行為,可他還是會將這種機會與可能給扼殺在搖籃之中。
因此,扶蘇自從返回朝堂之後,就一直比較低調,沉寂自身,來保全自身地位,不再輕易拋頭露麵,幹一些會被秦皇認為是收攏人心的舉措和事情。
而這一次宴請姬離,則是扶蘇心裏的一個意願。
海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