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龍且
穿越神話之易小川走開 作者:夕如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是在姬離一再強調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並且親力親為,一手主抓思想教育建設的前提下,姬離隱藏在暗中的奴隸軍隊從上至下,每個人都被大量的,無形的思想教育所影響,潛移默化,春風化雨般的在心底最深處留下了姬離的名字,腦子裏最為根本的就是姬離的命令,沒人違背。
也是因為姬離知道自己已經漸漸被神話,在奴隸軍隊中的威信已經無人能及,高的不能再高了,一句話就能夠任意處置一個人,不管是一個小兵,還是一名將軍,軍隊中,姬離一言而決。
即使有人敢唆使軍隊反叛,恐怕說破天,喊破嗓子也不會有一個人會跟著他反叛姬離,真以為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洗腦,啊呸,思想教育這麽辣雞啊,那是深入靈魂的植入,恐怖至極,無人可擋,姬離就是奴隸們心目當中的神,他們有的隻有無盡的敬畏,尊崇,愛戴,擁護,追隨。
要是有人敢造反,不用姬離出手,有的是人收拾他們,弄死他們輕而易舉的事情。
有了這樣的優勢,姬離自然不會再懼怕什麽,將奴隸軍隊的掌控大權都交給了龍且,除了思想教育工作還抓在手裏之外,其餘的軍中事務都交予了龍且處理。
說起龍且這個人,也不是無名之輩,他在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被譽為項羽賬下的第一大將,勇猛絕倫,驍勇善戰,為項羽征戰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就連英布都不是他的對手,可以說是一名真正的將才了。
龍且能征善戰,馳騁疆場不在話下,要說論帶兵打仗的本事,放在整個秦末漢初的曆史上,那也是排的上號的,還是比較靠前的那種,隻不過比較悲催的是他在曆史上的名氣遠遠比不上樊噲,英布等人,知名度不高。
這都是因為他是站在項羽那邊的緣故,自古以來成王敗寇,死掉的人自然算不上什麽英雄好漢,更何況還是敵人那邊的,所以龍且在後世的名氣才比不上劉邦手下的大將的名氣,這也是有原因的。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那也是之前記載的曆史,現在這個世界有姬離的到來,自然也就不會按照原來的故事發展,龍且如今早早成為了姬離手下的大將,將來隻要不死,必然是天下聞名的一員大將,名氣自然小不了,這是毋庸置疑的。
而要問龍且為什麽出現在姬離這兒?那就不得不說項羽了。
不得不說,雖然事情沒有向原劇情那樣發展,可冥冥之中或許還真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緣分,總而言之,項羽還是和小月走到了一起,兩人在會稽成為了一對令人豔羨的神仙眷侶,小月也仍然是改了一個名字,叫做虞姬。
話說當初項羽帶著小月回到了會稽,躲過了趙高的暗害,由於小月“死而複生”的事情並未讓趙高得知,所以他們也沒有遭到趙高的追殺。
等到後來趙高就“變”成了易小川,關於小月的事他一點都不知情,自然也就沒有下文了,因而項羽二人也就放鬆了下來,整日裏遊山玩水,好不自在。
項羽帶著小月回到她的家鄉,眼見家鄉已經麵目全非,小月不禁悲從中來,掩麵哭泣,在殘餘模糊的記憶中小月走遍了家鄉的每個角落,每一處地方都是滿滿的回憶,觸景生情,心中更是大為痛苦,止不住的悲傷。
項羽在小月最脆弱,最難過的那一段時間裏一直陪伴在小月的身邊,貼心照顧她,安慰她,悉心關照,對她無微不至的進行關懷和愛護。
眼見項羽這麽一個頂天立地,豪氣衝天,霸猛絕倫,鐵骨錚錚的漢子都要為了自己一個弱女子化成繞指柔了,小月的心終於淪陷了,淪陷的很快,一發而不可收拾,一顆芳心寄予,兩情相悅,兩人走到了一起。
沒有外部的壓力,來自趙高的威脅已經隨著姬離的告知而煙消雲散,內部也沒有什麽反對的聲音,項羽的叔父項梁盡管心裏對於項羽如此偏愛一名女子有些不滿,可有了姬離的反複勸說,再加上兩人木已成舟,事已至此,也隻能悻悻作罷。
在心裏安慰自己,好歹解決了項羽長期不找女人的問題,如今有了一個小月也好,或許可以早日誕下子嗣,為項羽生了兒子,也不至於項家後繼無人,項梁在心裏給自己催眠道。
沒有人阻礙項羽跟小月兩人之間的愛情,這讓兩人陷入了生活的美好之中,整日裏出去遊山玩水,項羽帶著小月四處遊曆,心情好的不得了,這些都是姬離親自派人了解過的。
項羽這邊,在會稽生活無憂,也沒有什麽事可做,如今天下安定,秦皇尚且安好,沒有人敢有異動,項梁等人的大事也就難以成就。
當初在鹹陽時,項梁和項羽叔侄二人被扶蘇的魅力所折服,心甘情願加入舉賢堂,為扶蘇驅使奔走,幾乎都要放棄了他們一直以來堅持的複仇大計,可惜後來因為小月一事,項羽被迫出逃,返回會稽,而項梁也因為項羽義無反顧的辭別了扶蘇,跟著返回了會稽。
回到會稽的一路上,見識到了各地老百姓為大秦嚴苛的刑法律令和沉重的徭役賦稅所迫,生活難以為繼的景象,時有匪徒強人盤踞山林,攔路搶劫,為禍一方,造成民不聊生,項梁二人心中的信念又動搖了。
原以為大秦有扶蘇公子這樣的繼承人在,以後定然能夠繁榮昌盛屹立不倒,可眼見種種民生景象,幾人都隱隱知道,這樣下去,或許大秦根本就撐不到扶蘇公子上位的那一天了,分崩離析就在眼前啊,指不定很快就倒了。
若真是如此的話,那項氏一族起兵舉事也是順應大勢,無人能說什麽,到時候群雄逐鹿,不僅楚國能夠光複,或許整個天下都有可能被收入囊中,這樣的願景不正是項梁等人夢寐以求的嗎?
正因為猜想大秦或許很有可能自取滅亡,項梁和範增一通商議,還是決心不能放棄,必須暗中籌謀大事,積蓄力量,做好準備,靜候時機到來。
這時候就體現出了姬離的作用,姬離身處中樞,位於鹹陽,兼之位高權重,大秦的任何風吹草動都瞞不過姬離,有姬離這個“內應”在,他們就能夠掌握到最新消息,能夠快速做出反應,以最小的代價搞出最大的動靜,天下大亂就是他們發揮的時候。
可畢竟如今還是風平浪靜,大秦境內總體還是處於平穩的,項梁範增他們也隻能做些準備工作,幹不了什麽大事,因此生活也是顯得異常平淡,項羽更是幾乎無事可做,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麽多時間用來陪小月。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項羽得知姬離需要幫手的時候,便將自己的多年兄弟龍且派給了姬離,讓其到姬離賬下聽命。
龍且是項羽多年的好兄弟,兩人感情深厚,惺惺相惜,龍且深知項羽心中的抱負和豪壯的氣魄,又敬佩其天生神力無雙,霸氣絕倫,因而一直以來都是將項羽視為大哥,聽其吩咐,對其忠心耿耿,始終追隨。
項羽將龍且派給姬離,事先也是沒有打過招呼,便直言相告,可龍且得知此事心裏竟是沒有絲毫怨言,更是未曾抱怨半句,反而有些甘之如飴的意思。
其實也可以理解,龍且是個將才,他的宿命是在戰場上馳騁廝殺,他的舞台應該放在沙場,而不是日常,在會稽,在項羽這兒,他根本得不到任何施展的餘地,也沒有他展現才華的舞台,這不得不說著實有些令人鬱悶。
可到了姬離那兒就不一樣了,龍且知道姬離,畢竟說起來姬離也是跟項羽從小玩到大的人,他們兩人也都互相認識,當然,這裏指的是以前的那個姬離,現在的這個姬離自然是沒有見過龍且的,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從前身的記憶中得知關於龍且的一些事情。
正因為姬離從記憶中知道了龍且的存在,所以在考慮奴隸軍隊的統領人選時便想到了這上麵,想著試一試從項羽手中將龍且給“借”過來,結果還沒怎麽開口,隻不過露出點苗頭,就被項羽發現然後一番詢問,得知此事直接將龍且托付給了他,讓姬離高興了好一陣子。
這就跟天上掉餡餅一般,突然被金元寶砸中,可把姬離一陣樂,沒想到這麽簡單就把龍且弄到手了,真是太爽了,這種感覺,就像投資一般,以小博大,隻不過有些不同的地方就是姬離作弊了,提前知道答案,低買高賣,為自己賺大錢。
龍且知道姬離,不過對於他現在身居大秦前將軍之位,在鹹陽位高權重這一點還是從項羽那兒知道的,因此在得知項羽將自己派給姬離後,龍且心裏有過盤算。
不是龍且妄自菲薄,而是他確實知道就是如此,他沒讀過多少書,並不是那種文采出眾的人,算不上文人,身上也沒有其他的手藝,並無一技之長。
不過他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武藝超群,天生神力,力大無窮,雖說比不上項羽那個怪胎,可較之常人仍是超出太多太多,且他對兵事知之甚多,天賦敏感,熱衷於兵戈戰事,他向往的是那種縱橫沙場,所向披靡的生活,他渴望著。
可是就算他再熱衷,再渴望,也沒有那麽多戰爭讓他打,更不可能讓他領兵作戰,他在會稽項羽身邊已經待了很久了,整日裏無事可做,閑的骨頭都快生鏽了。
他也想試試自己的本領,帶帶兵,可項羽這邊目前根本就不可能滿足他這個要求,就算將來起事,那也不知道是幾年後的事情了,龍且無疑是很鬱悶的。
對於龍且心裏的苦悶,項羽也是了解的,知道他這個好兄弟是克製不住自己體內的洪荒之力了,想要盡快一展才華,施展抱負,可項羽也無法滿足他,直到得知姬離那邊的消息。
龍且知道項羽對自己很熟悉,了解的一清二楚,他肯定知道自己現在的狀態,既然項羽將他派到姬離身邊,那肯定是要用他,怎麽用?總不能拿他幹苦力吧?
那就必然是兵事上了,想到很快就能掌握軍隊,練兵備戰,龍且整個人都興奮起來了,感覺渾身上下熱血沸騰的,充滿了力量,他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盡快去鹹陽找到姬離,然後盡情展現自己的本事,這就是龍且內心裏的想法。
盡管對於姬離是否具備能夠提供他施展平生才華的舞台心中尚且抱有存疑,可龍且已經不去想這些了,他也不想去想,他隻想聽項羽的話,到姬離的身邊輔佐他,其餘的不關他的事,也不用他去想那麽多。
...
奴隸軍隊中的每一名士兵都是殺過人見過血的軍中銳卒,雖說沒上過戰場,可身體素質,專業技能擺在那裏,隻要經過幾場戰爭磨礪下來,整支軍隊必定能夠羽化成蝶,破繭重生,更上一層樓,兵峰不輸於天下聞名的蒙家軍,姬離有這個自信,這也是他親手檢驗過的,奴隸軍隊中沒有懦夫。
這樣一支精銳大軍就這樣交給自己了?龍且一開始從姬離口中聽到此話的時候,眼睛圓瞪如銅鈴,表情一臉呆滯,顯然也是驚得不輕。
不過他也是個有決斷的人,既然姬離信任他,將軍隊交給他,那他龍且也絕不會辜負姬離的信任,“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正因為項羽的緣故,龍且這才出現在了姬離的身邊,姬離對其頗為看中,將訓練有成的奴隸軍隊親自交到了他的手中,並授予了龍且專項處置大權,臨機決斷。
這份信任不可為不厚重,奴隸軍隊雖然聽上去不怎麽好聽,感覺一幫奴隸罷了,可事實上卻是一支精銳大軍,以一當十有些誇張,可以一敵三還是能夠做到的。
也是因為姬離知道自己已經漸漸被神話,在奴隸軍隊中的威信已經無人能及,高的不能再高了,一句話就能夠任意處置一個人,不管是一個小兵,還是一名將軍,軍隊中,姬離一言而決。
即使有人敢唆使軍隊反叛,恐怕說破天,喊破嗓子也不會有一個人會跟著他反叛姬離,真以為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洗腦,啊呸,思想教育這麽辣雞啊,那是深入靈魂的植入,恐怖至極,無人可擋,姬離就是奴隸們心目當中的神,他們有的隻有無盡的敬畏,尊崇,愛戴,擁護,追隨。
要是有人敢造反,不用姬離出手,有的是人收拾他們,弄死他們輕而易舉的事情。
有了這樣的優勢,姬離自然不會再懼怕什麽,將奴隸軍隊的掌控大權都交給了龍且,除了思想教育工作還抓在手裏之外,其餘的軍中事務都交予了龍且處理。
說起龍且這個人,也不是無名之輩,他在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被譽為項羽賬下的第一大將,勇猛絕倫,驍勇善戰,為項羽征戰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就連英布都不是他的對手,可以說是一名真正的將才了。
龍且能征善戰,馳騁疆場不在話下,要說論帶兵打仗的本事,放在整個秦末漢初的曆史上,那也是排的上號的,還是比較靠前的那種,隻不過比較悲催的是他在曆史上的名氣遠遠比不上樊噲,英布等人,知名度不高。
這都是因為他是站在項羽那邊的緣故,自古以來成王敗寇,死掉的人自然算不上什麽英雄好漢,更何況還是敵人那邊的,所以龍且在後世的名氣才比不上劉邦手下的大將的名氣,這也是有原因的。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那也是之前記載的曆史,現在這個世界有姬離的到來,自然也就不會按照原來的故事發展,龍且如今早早成為了姬離手下的大將,將來隻要不死,必然是天下聞名的一員大將,名氣自然小不了,這是毋庸置疑的。
而要問龍且為什麽出現在姬離這兒?那就不得不說項羽了。
不得不說,雖然事情沒有向原劇情那樣發展,可冥冥之中或許還真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緣分,總而言之,項羽還是和小月走到了一起,兩人在會稽成為了一對令人豔羨的神仙眷侶,小月也仍然是改了一個名字,叫做虞姬。
話說當初項羽帶著小月回到了會稽,躲過了趙高的暗害,由於小月“死而複生”的事情並未讓趙高得知,所以他們也沒有遭到趙高的追殺。
等到後來趙高就“變”成了易小川,關於小月的事他一點都不知情,自然也就沒有下文了,因而項羽二人也就放鬆了下來,整日裏遊山玩水,好不自在。
項羽帶著小月回到她的家鄉,眼見家鄉已經麵目全非,小月不禁悲從中來,掩麵哭泣,在殘餘模糊的記憶中小月走遍了家鄉的每個角落,每一處地方都是滿滿的回憶,觸景生情,心中更是大為痛苦,止不住的悲傷。
項羽在小月最脆弱,最難過的那一段時間裏一直陪伴在小月的身邊,貼心照顧她,安慰她,悉心關照,對她無微不至的進行關懷和愛護。
眼見項羽這麽一個頂天立地,豪氣衝天,霸猛絕倫,鐵骨錚錚的漢子都要為了自己一個弱女子化成繞指柔了,小月的心終於淪陷了,淪陷的很快,一發而不可收拾,一顆芳心寄予,兩情相悅,兩人走到了一起。
沒有外部的壓力,來自趙高的威脅已經隨著姬離的告知而煙消雲散,內部也沒有什麽反對的聲音,項羽的叔父項梁盡管心裏對於項羽如此偏愛一名女子有些不滿,可有了姬離的反複勸說,再加上兩人木已成舟,事已至此,也隻能悻悻作罷。
在心裏安慰自己,好歹解決了項羽長期不找女人的問題,如今有了一個小月也好,或許可以早日誕下子嗣,為項羽生了兒子,也不至於項家後繼無人,項梁在心裏給自己催眠道。
沒有人阻礙項羽跟小月兩人之間的愛情,這讓兩人陷入了生活的美好之中,整日裏出去遊山玩水,項羽帶著小月四處遊曆,心情好的不得了,這些都是姬離親自派人了解過的。
項羽這邊,在會稽生活無憂,也沒有什麽事可做,如今天下安定,秦皇尚且安好,沒有人敢有異動,項梁等人的大事也就難以成就。
當初在鹹陽時,項梁和項羽叔侄二人被扶蘇的魅力所折服,心甘情願加入舉賢堂,為扶蘇驅使奔走,幾乎都要放棄了他們一直以來堅持的複仇大計,可惜後來因為小月一事,項羽被迫出逃,返回會稽,而項梁也因為項羽義無反顧的辭別了扶蘇,跟著返回了會稽。
回到會稽的一路上,見識到了各地老百姓為大秦嚴苛的刑法律令和沉重的徭役賦稅所迫,生活難以為繼的景象,時有匪徒強人盤踞山林,攔路搶劫,為禍一方,造成民不聊生,項梁二人心中的信念又動搖了。
原以為大秦有扶蘇公子這樣的繼承人在,以後定然能夠繁榮昌盛屹立不倒,可眼見種種民生景象,幾人都隱隱知道,這樣下去,或許大秦根本就撐不到扶蘇公子上位的那一天了,分崩離析就在眼前啊,指不定很快就倒了。
若真是如此的話,那項氏一族起兵舉事也是順應大勢,無人能說什麽,到時候群雄逐鹿,不僅楚國能夠光複,或許整個天下都有可能被收入囊中,這樣的願景不正是項梁等人夢寐以求的嗎?
正因為猜想大秦或許很有可能自取滅亡,項梁和範增一通商議,還是決心不能放棄,必須暗中籌謀大事,積蓄力量,做好準備,靜候時機到來。
這時候就體現出了姬離的作用,姬離身處中樞,位於鹹陽,兼之位高權重,大秦的任何風吹草動都瞞不過姬離,有姬離這個“內應”在,他們就能夠掌握到最新消息,能夠快速做出反應,以最小的代價搞出最大的動靜,天下大亂就是他們發揮的時候。
可畢竟如今還是風平浪靜,大秦境內總體還是處於平穩的,項梁範增他們也隻能做些準備工作,幹不了什麽大事,因此生活也是顯得異常平淡,項羽更是幾乎無事可做,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麽多時間用來陪小月。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項羽得知姬離需要幫手的時候,便將自己的多年兄弟龍且派給了姬離,讓其到姬離賬下聽命。
龍且是項羽多年的好兄弟,兩人感情深厚,惺惺相惜,龍且深知項羽心中的抱負和豪壯的氣魄,又敬佩其天生神力無雙,霸氣絕倫,因而一直以來都是將項羽視為大哥,聽其吩咐,對其忠心耿耿,始終追隨。
項羽將龍且派給姬離,事先也是沒有打過招呼,便直言相告,可龍且得知此事心裏竟是沒有絲毫怨言,更是未曾抱怨半句,反而有些甘之如飴的意思。
其實也可以理解,龍且是個將才,他的宿命是在戰場上馳騁廝殺,他的舞台應該放在沙場,而不是日常,在會稽,在項羽這兒,他根本得不到任何施展的餘地,也沒有他展現才華的舞台,這不得不說著實有些令人鬱悶。
可到了姬離那兒就不一樣了,龍且知道姬離,畢竟說起來姬離也是跟項羽從小玩到大的人,他們兩人也都互相認識,當然,這裏指的是以前的那個姬離,現在的這個姬離自然是沒有見過龍且的,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從前身的記憶中得知關於龍且的一些事情。
正因為姬離從記憶中知道了龍且的存在,所以在考慮奴隸軍隊的統領人選時便想到了這上麵,想著試一試從項羽手中將龍且給“借”過來,結果還沒怎麽開口,隻不過露出點苗頭,就被項羽發現然後一番詢問,得知此事直接將龍且托付給了他,讓姬離高興了好一陣子。
這就跟天上掉餡餅一般,突然被金元寶砸中,可把姬離一陣樂,沒想到這麽簡單就把龍且弄到手了,真是太爽了,這種感覺,就像投資一般,以小博大,隻不過有些不同的地方就是姬離作弊了,提前知道答案,低買高賣,為自己賺大錢。
龍且知道姬離,不過對於他現在身居大秦前將軍之位,在鹹陽位高權重這一點還是從項羽那兒知道的,因此在得知項羽將自己派給姬離後,龍且心裏有過盤算。
不是龍且妄自菲薄,而是他確實知道就是如此,他沒讀過多少書,並不是那種文采出眾的人,算不上文人,身上也沒有其他的手藝,並無一技之長。
不過他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武藝超群,天生神力,力大無窮,雖說比不上項羽那個怪胎,可較之常人仍是超出太多太多,且他對兵事知之甚多,天賦敏感,熱衷於兵戈戰事,他向往的是那種縱橫沙場,所向披靡的生活,他渴望著。
可是就算他再熱衷,再渴望,也沒有那麽多戰爭讓他打,更不可能讓他領兵作戰,他在會稽項羽身邊已經待了很久了,整日裏無事可做,閑的骨頭都快生鏽了。
他也想試試自己的本領,帶帶兵,可項羽這邊目前根本就不可能滿足他這個要求,就算將來起事,那也不知道是幾年後的事情了,龍且無疑是很鬱悶的。
對於龍且心裏的苦悶,項羽也是了解的,知道他這個好兄弟是克製不住自己體內的洪荒之力了,想要盡快一展才華,施展抱負,可項羽也無法滿足他,直到得知姬離那邊的消息。
龍且知道項羽對自己很熟悉,了解的一清二楚,他肯定知道自己現在的狀態,既然項羽將他派到姬離身邊,那肯定是要用他,怎麽用?總不能拿他幹苦力吧?
那就必然是兵事上了,想到很快就能掌握軍隊,練兵備戰,龍且整個人都興奮起來了,感覺渾身上下熱血沸騰的,充滿了力量,他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盡快去鹹陽找到姬離,然後盡情展現自己的本事,這就是龍且內心裏的想法。
盡管對於姬離是否具備能夠提供他施展平生才華的舞台心中尚且抱有存疑,可龍且已經不去想這些了,他也不想去想,他隻想聽項羽的話,到姬離的身邊輔佐他,其餘的不關他的事,也不用他去想那麽多。
...
奴隸軍隊中的每一名士兵都是殺過人見過血的軍中銳卒,雖說沒上過戰場,可身體素質,專業技能擺在那裏,隻要經過幾場戰爭磨礪下來,整支軍隊必定能夠羽化成蝶,破繭重生,更上一層樓,兵峰不輸於天下聞名的蒙家軍,姬離有這個自信,這也是他親手檢驗過的,奴隸軍隊中沒有懦夫。
這樣一支精銳大軍就這樣交給自己了?龍且一開始從姬離口中聽到此話的時候,眼睛圓瞪如銅鈴,表情一臉呆滯,顯然也是驚得不輕。
不過他也是個有決斷的人,既然姬離信任他,將軍隊交給他,那他龍且也絕不會辜負姬離的信任,“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正因為項羽的緣故,龍且這才出現在了姬離的身邊,姬離對其頗為看中,將訓練有成的奴隸軍隊親自交到了他的手中,並授予了龍且專項處置大權,臨機決斷。
這份信任不可為不厚重,奴隸軍隊雖然聽上去不怎麽好聽,感覺一幫奴隸罷了,可事實上卻是一支精銳大軍,以一當十有些誇張,可以一敵三還是能夠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