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涅槃而生,重新做人,不,做皇帝
穿越神話之易小川走開 作者:夕如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公子扶蘇是那麽好的人,怎麽就?
真是天妒英才啊,蒙恬心裏感歎道。
又看了自己麵前的胡亥一眼,蒙恬眼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以前的胡亥留給他的印象實在是不怎麽好,完完全全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貴族紈絝。
現如今一躍而成了大秦的二世皇帝,這教蒙恬心裏麵一時間很難快速適應過來。
不過再不適應也沒辦法,誰讓胡亥是如今的秦皇呢。
蒙家世代忠良,效忠秦皇,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忠肝義膽,勇武傳魂這八個字。
所以不管胡亥之前怎樣,但如今既然他已經當上了秦皇,那自己就必須效忠聽命於他。
所以即使明知道此時的鹹陽城就是一個龍潭虎穴,但在接到胡亥的密旨之後,蒙恬還是沒有任何猶豫的便立刻動身。
在一眾心腹手下的掩護下,秘密的從邊關趕回到了鹹陽城,偷摸摸的進了宮。
還憑借著自己在軍中多年的威望和影響,兵不血刃的收服了一眾鹹陽宮的守將,讓胡亥的處境大為改善。
不過即便這樣,蒙恬的心裏還是充滿了憂慮。
因為他知道,宮外還有一個可怕的敵人。
想到這裏,蒙恬的心裏仍舊免有些驚異。
除了胡亥登上皇位這件事讓他頗為驚訝之外,最令他震驚和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姬離了。
遙想當初,姬離初到九原,拿著一封李由的引薦信拜見自己,想要加入蒙家軍,那時的他,還是那般的稚嫩。
雖然其人年紀輕輕便初露鋒芒,在薊城一戰中嶄露頭角,表現出了不凡的軍事才能。
但若沒有李由的那封推薦信,蒙恬也不會那般輕易的就讓姬離進入蒙家軍,還讓他擔任官職。
“若是當初我沒有讓他加入蒙家軍,或許如今姬離也不會走到這個高度?是我做錯了嗎?”
想到這裏蒙恬腦海中不自禁的冒出了這樣一個念頭,對自己都產生了一陣懷疑。
這並非懷疑人生啥的,而是蒙恬在無奈之中產生的一種情緒變化而已。
畢竟姬離現在的實力太強了,勢力太大了。
一手遮天或許還談不上,但權傾朝野倒是綽綽有餘。
這讓蒙恬想到了昔日的呂不韋,也是這般的氣焰衝天,威勢淩上。
說實話,由於遠在邊關的原因,蒙恬的消息難免有些閉塞。
鹹陽城中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情,他也是後知後覺,過了許久才得到消息的。
所以對於姬離的突然上位,蒙恬也是有些措手不及。
一轉眼,昔日還需要自己提攜的後輩青年將領,就成為了一個執掌朝政的權臣?
蒙恬心裏的壓力很大,他跟姬離私下裏的來往不錯,兩人也談不上什麽過深的交情。
但蒙恬知道,姬離這個人很不簡單,不光是軍事上的才能出眾。
以前在軍中的時候,蒙恬就沒看透過姬離這個人,總覺得他身上有秘密。
不過顧忌同僚之情,加上種種因素,蒙恬才沒去深究,想不到今日卻要站到他的對立麵去。
如今鹹陽城內的大變,蒙恬都隱隱有些懷疑是姬離所為,不過沒有證據,也查不到絲毫線索。
但姬離亂中取勝,從中上位,成為鹹陽大變中利益的最大攥取人卻是不爭的事實。
從這一方麵來講,姬離就有很大的嫌疑,別人懷疑他也是正常的。
反正不管怎麽說,如今姬離權勢漸長,已經威脅到了胡亥的秦皇之位。
蒙恬決不可能坐視不理,所以對上姬離是必然的事情。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希望始皇陛下在天有靈能夠保佑胡亥公子吧。”
蒙恬腦海中思緒翻飛,臉上布滿了憂愁。
他千裏迢迢從邊關趕回鹹陽,就是為了幫助胡亥對付姬離,這一點他早有預料。
不過蒙恬也有著自己的想法,他不希望胡亥走上始皇帝的老路,重蹈覆轍。
既然扶蘇已死,胡亥當上了秦皇,蒙恬接受了這一事實,心裏麵也起了幾分培養胡亥的心思。
他打算將胡亥培養成一個合格的帝國掌控者,不期望做到扶蘇那樣,深得人心。
但起碼要有所作為,不能跟之前一樣胡作非為,嬉戲玩鬧,一國之事,不容馬虎。
在蒙恬思考著該如何去培養胡亥的時候,坐在他對麵的胡亥也在皺眉沉思,想著該如何利用好蒙恬這張底牌,除掉姬離。
在蒙恬回到鹹陽之前,胡亥雖說是大秦的皇帝,但就連自己的棲身之地鹹陽宮都不能掌控,真正能使用的無非隻是身邊的幾個內侍罷了。
何其可憐?這一切都是拜姬離所賜。
若非姬離暗中壓製,胡亥貴為秦二世,又豈會落得這般困境,窘迫至此。
胡亥的心中對姬離的恨意可謂是與日俱增,他一直在找機會,想要除掉姬離,重掌大權。
雖然如今局勢明朗,姬離大權在握,軍政大事一手抓,他胡亥除了坐在那個位置上當個吉祥物,好像也沒別的啥作用了。
要錢沒錢,要人的話,除了幾個小太監,還能有誰?
這樣的情況,不管是誰,恐怕都認為胡亥沒有翻身的餘地了,隻能任由姬離拿捏,生死操予他人之手。
但胡亥不這樣想啊,在他看來,現在這種情況未必沒有翻身之機。
如今鹹陽城的情勢,跟當年呂不韋在大秦當相國時是何等的相像啊。
他胡亥跟父皇一樣,年少繼位,手中無權,無人可用,手底下還有一個權傾朝野的臣子,處在這個位置上,可以說是如坐針氈,寢食難安。
但最後的結果呢?他父皇英明神武,表麵上溫良恭順,迎合呂不韋的囂張氣焰,韜光養晦,暗地裏結交朝臣,發展勢力,積蓄實力,一點一滴。
最終突然爆發,亮出底牌,將呂不韋一朝斬落馬下,重掌朝政大權,主宰整個帝國。
有父皇珠玉在前,胡亥這心裏麵自然是信心滿滿。
畢竟一般來說,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比別人差,即使那個人是自己的父皇。
盡管知道自己在外界的名聲不佳,但當上了秦皇,自信心爆棚的胡亥,又怎麽會被這“區區流言”所影響?
在他看來,以前自己隻是低調,心思沒用在這上麵,所以才會給別人造成對自己的誤解。
他一旦認真起來了,就沒有其他人的什麽事了。
可以說,這會兒的胡亥正處在心裏期待值滿值的狀態,一心想要學習他那英明神武,無所不能的父皇,韜光養晦,掰倒權臣,重掌大權,走上人生巔峰。
之前他聽取了身邊心腹內侍孫忠的建議,對姬離進行捧殺。
表麵不動聲色,對姬離大加厚賞,賜予大量的珍寶,暗地裏聯絡朝臣,打算致姬離於死地。
可沒想到,那賊子姬離竟然如此狠辣,對反對他的大臣施以辣手,在李正的府邸將他們一網打盡,打著刺客的名義殺得一幹二淨,一個不留。
那場血色殺戮徹底的震懾了所有人,其他朝臣個個膽戰心驚,如鵪鶉一樣,躲在自家府邸,瑟瑟發抖,一言不發,不敢多問,生怕禍事臨頭。
就連胡亥也是嚇得坐立難安,在宮裏惶惶不可終日,生怕姬離直接打上門來。
或者哪天自己醒來,一杯鳩酒,一丈白綾就擺在了自己的麵前。
那段時間,胡亥可以說是絲毫不敢冒頭,甚至都躲著姬離走,朝政大事更是一語不發,任憑姬離一言而決。
不敢觸姬離黴頭,唯恐姬離舊事重提,拿自己開刀。
索性最終姬離沒有動他,隻是處置了那些大臣,宮裏麵倒是平靜得很。
那段事跡,可以說是胡亥的黑曆史了。
自己身為秦皇,竟然被一個臣子逼到這種地步,顏麵何存?何其可恨。
經過那一場打擊,胡亥也算是有些明白了,光靠那些文弱的朝臣是對付不了姬離的。
以暴製暴才是王道,所以才有了蒙恬的秘密回歸。
蒙恬就是胡亥為姬離精心準備的一把刀,他要用這把刀,親手殺了姬離,奪回大權,像他的父皇一樣,涅槃而生,重新做人,不,是重新做皇帝。
真是天妒英才啊,蒙恬心裏感歎道。
又看了自己麵前的胡亥一眼,蒙恬眼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以前的胡亥留給他的印象實在是不怎麽好,完完全全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貴族紈絝。
現如今一躍而成了大秦的二世皇帝,這教蒙恬心裏麵一時間很難快速適應過來。
不過再不適應也沒辦法,誰讓胡亥是如今的秦皇呢。
蒙家世代忠良,效忠秦皇,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忠肝義膽,勇武傳魂這八個字。
所以不管胡亥之前怎樣,但如今既然他已經當上了秦皇,那自己就必須效忠聽命於他。
所以即使明知道此時的鹹陽城就是一個龍潭虎穴,但在接到胡亥的密旨之後,蒙恬還是沒有任何猶豫的便立刻動身。
在一眾心腹手下的掩護下,秘密的從邊關趕回到了鹹陽城,偷摸摸的進了宮。
還憑借著自己在軍中多年的威望和影響,兵不血刃的收服了一眾鹹陽宮的守將,讓胡亥的處境大為改善。
不過即便這樣,蒙恬的心裏還是充滿了憂慮。
因為他知道,宮外還有一個可怕的敵人。
想到這裏,蒙恬的心裏仍舊免有些驚異。
除了胡亥登上皇位這件事讓他頗為驚訝之外,最令他震驚和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姬離了。
遙想當初,姬離初到九原,拿著一封李由的引薦信拜見自己,想要加入蒙家軍,那時的他,還是那般的稚嫩。
雖然其人年紀輕輕便初露鋒芒,在薊城一戰中嶄露頭角,表現出了不凡的軍事才能。
但若沒有李由的那封推薦信,蒙恬也不會那般輕易的就讓姬離進入蒙家軍,還讓他擔任官職。
“若是當初我沒有讓他加入蒙家軍,或許如今姬離也不會走到這個高度?是我做錯了嗎?”
想到這裏蒙恬腦海中不自禁的冒出了這樣一個念頭,對自己都產生了一陣懷疑。
這並非懷疑人生啥的,而是蒙恬在無奈之中產生的一種情緒變化而已。
畢竟姬離現在的實力太強了,勢力太大了。
一手遮天或許還談不上,但權傾朝野倒是綽綽有餘。
這讓蒙恬想到了昔日的呂不韋,也是這般的氣焰衝天,威勢淩上。
說實話,由於遠在邊關的原因,蒙恬的消息難免有些閉塞。
鹹陽城中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情,他也是後知後覺,過了許久才得到消息的。
所以對於姬離的突然上位,蒙恬也是有些措手不及。
一轉眼,昔日還需要自己提攜的後輩青年將領,就成為了一個執掌朝政的權臣?
蒙恬心裏的壓力很大,他跟姬離私下裏的來往不錯,兩人也談不上什麽過深的交情。
但蒙恬知道,姬離這個人很不簡單,不光是軍事上的才能出眾。
以前在軍中的時候,蒙恬就沒看透過姬離這個人,總覺得他身上有秘密。
不過顧忌同僚之情,加上種種因素,蒙恬才沒去深究,想不到今日卻要站到他的對立麵去。
如今鹹陽城內的大變,蒙恬都隱隱有些懷疑是姬離所為,不過沒有證據,也查不到絲毫線索。
但姬離亂中取勝,從中上位,成為鹹陽大變中利益的最大攥取人卻是不爭的事實。
從這一方麵來講,姬離就有很大的嫌疑,別人懷疑他也是正常的。
反正不管怎麽說,如今姬離權勢漸長,已經威脅到了胡亥的秦皇之位。
蒙恬決不可能坐視不理,所以對上姬離是必然的事情。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希望始皇陛下在天有靈能夠保佑胡亥公子吧。”
蒙恬腦海中思緒翻飛,臉上布滿了憂愁。
他千裏迢迢從邊關趕回鹹陽,就是為了幫助胡亥對付姬離,這一點他早有預料。
不過蒙恬也有著自己的想法,他不希望胡亥走上始皇帝的老路,重蹈覆轍。
既然扶蘇已死,胡亥當上了秦皇,蒙恬接受了這一事實,心裏麵也起了幾分培養胡亥的心思。
他打算將胡亥培養成一個合格的帝國掌控者,不期望做到扶蘇那樣,深得人心。
但起碼要有所作為,不能跟之前一樣胡作非為,嬉戲玩鬧,一國之事,不容馬虎。
在蒙恬思考著該如何去培養胡亥的時候,坐在他對麵的胡亥也在皺眉沉思,想著該如何利用好蒙恬這張底牌,除掉姬離。
在蒙恬回到鹹陽之前,胡亥雖說是大秦的皇帝,但就連自己的棲身之地鹹陽宮都不能掌控,真正能使用的無非隻是身邊的幾個內侍罷了。
何其可憐?這一切都是拜姬離所賜。
若非姬離暗中壓製,胡亥貴為秦二世,又豈會落得這般困境,窘迫至此。
胡亥的心中對姬離的恨意可謂是與日俱增,他一直在找機會,想要除掉姬離,重掌大權。
雖然如今局勢明朗,姬離大權在握,軍政大事一手抓,他胡亥除了坐在那個位置上當個吉祥物,好像也沒別的啥作用了。
要錢沒錢,要人的話,除了幾個小太監,還能有誰?
這樣的情況,不管是誰,恐怕都認為胡亥沒有翻身的餘地了,隻能任由姬離拿捏,生死操予他人之手。
但胡亥不這樣想啊,在他看來,現在這種情況未必沒有翻身之機。
如今鹹陽城的情勢,跟當年呂不韋在大秦當相國時是何等的相像啊。
他胡亥跟父皇一樣,年少繼位,手中無權,無人可用,手底下還有一個權傾朝野的臣子,處在這個位置上,可以說是如坐針氈,寢食難安。
但最後的結果呢?他父皇英明神武,表麵上溫良恭順,迎合呂不韋的囂張氣焰,韜光養晦,暗地裏結交朝臣,發展勢力,積蓄實力,一點一滴。
最終突然爆發,亮出底牌,將呂不韋一朝斬落馬下,重掌朝政大權,主宰整個帝國。
有父皇珠玉在前,胡亥這心裏麵自然是信心滿滿。
畢竟一般來說,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比別人差,即使那個人是自己的父皇。
盡管知道自己在外界的名聲不佳,但當上了秦皇,自信心爆棚的胡亥,又怎麽會被這“區區流言”所影響?
在他看來,以前自己隻是低調,心思沒用在這上麵,所以才會給別人造成對自己的誤解。
他一旦認真起來了,就沒有其他人的什麽事了。
可以說,這會兒的胡亥正處在心裏期待值滿值的狀態,一心想要學習他那英明神武,無所不能的父皇,韜光養晦,掰倒權臣,重掌大權,走上人生巔峰。
之前他聽取了身邊心腹內侍孫忠的建議,對姬離進行捧殺。
表麵不動聲色,對姬離大加厚賞,賜予大量的珍寶,暗地裏聯絡朝臣,打算致姬離於死地。
可沒想到,那賊子姬離竟然如此狠辣,對反對他的大臣施以辣手,在李正的府邸將他們一網打盡,打著刺客的名義殺得一幹二淨,一個不留。
那場血色殺戮徹底的震懾了所有人,其他朝臣個個膽戰心驚,如鵪鶉一樣,躲在自家府邸,瑟瑟發抖,一言不發,不敢多問,生怕禍事臨頭。
就連胡亥也是嚇得坐立難安,在宮裏惶惶不可終日,生怕姬離直接打上門來。
或者哪天自己醒來,一杯鳩酒,一丈白綾就擺在了自己的麵前。
那段時間,胡亥可以說是絲毫不敢冒頭,甚至都躲著姬離走,朝政大事更是一語不發,任憑姬離一言而決。
不敢觸姬離黴頭,唯恐姬離舊事重提,拿自己開刀。
索性最終姬離沒有動他,隻是處置了那些大臣,宮裏麵倒是平靜得很。
那段事跡,可以說是胡亥的黑曆史了。
自己身為秦皇,竟然被一個臣子逼到這種地步,顏麵何存?何其可恨。
經過那一場打擊,胡亥也算是有些明白了,光靠那些文弱的朝臣是對付不了姬離的。
以暴製暴才是王道,所以才有了蒙恬的秘密回歸。
蒙恬就是胡亥為姬離精心準備的一把刀,他要用這把刀,親手殺了姬離,奪回大權,像他的父皇一樣,涅槃而生,重新做人,不,是重新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