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韋翰先生在東方的經曆(下)
斯科菲爾德先生在南洋找了一位會說英語和葡萄牙語的東方人林先生,作為向導。在海上,他們閑著時就跟林先生學習清國語言。清國語言的口音差別可真大,商人們最多的港口:廣州,那兒說的是粵語,而在首都說的那種口音叫官話。
他們到廣州下了船,並不急著出售這些貨物。貨物放在船上,隻讓林先生幫忙,介紹些技術高超的木匠,讓木匠們到船上雕刻沉香木。同時,積極向通譯們介紹辛可那藥粉的功效。
廣州那兒天氣炎熱,瘧疾時有發生。奇怪的是,當地人發這病的很少,反而是剛到這地方的外鄉人更容易得瘧疾。
當地有位新到任的官員,官職是知州,剛把老家的太太和孩子接到廣州。
到了沒多久,這位知州先生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就患上了瘧疾,當地醫生看過好幾位了,都沒法治愈。
斯科菲爾德先生就自己上門推薦辛可那藥粉,清國人民都非常保守,其實他們並不信任歐洲的醫術。但是這二位少爺已經奄奄一息了,官員的家人決定死馬當活馬醫試一試。
結果服用沒多久,二個孩子病就有了起色,後來又休養了一些時間,他們的瘧疾被治愈了。
韋翰先生表示,斯科菲爾德先生是位出色的商人,他當時把一盎司辛可那藥粉賣了兩千兩白銀的價,官員的家人還一個勁的向他表示感激。
另外,在暗地裏,他們用錢買通旅館的仆人。請幾位仆人調查一下在當地,茶葉、瓷器和絲綢這幾樣奢侈品,賣給清國人自己的零售價。
沒有料到,這種行為卻帶來了危險。他們的行蹤一直有人在暗中監視。
幸而調查立刻得到了一部分結果,清國的商人出售給歐洲商人的貨物要比正常售價,高出二十倍左右。
當地的商人十分狡詐狠毒,發現真相敗露,就試圖限製他們的行動,他們立刻逃往船上,有個中國仆人因此被殺了,途中有位亨特先生還受了傷。
他們逃到海上,巡遊在附近海域的葡萄牙軍艦救了他們。
這次的遭遇,使他們感到驚怒,為清國商人的大膽與凶狠。
斯科菲爾德先生建議要聯係海軍和英國東印度公司,清國商人抬的價格實在太高了,應該把這事公布給英國的軍隊和東印度公司,讓他們去與廣州政府交涉。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與海軍司令知道此事後怒不可遏。但司令對於使用軍事力量威逼當地政府,仍然猶豫不決,唯恐引起清國與本國大規模開戰,畢竟本國在此地的軍事力量不足,尤其別的國家還在周圍虎視眈眈。
斯科菲爾德先生對此卻非常有把握,他說他對清國人民的了解非常透徹。這個國家有一句俗語叫:天高皇帝遠;而且官員們很少有一心為政府辦事的,他們最大的愛好就是中飽私囊,當地官員肯定在這中間也撈了一大筆錢財,所以他們絕對不敢主動宣戰。隻要處理得好,就不會有開戰的危險,但是卻是需要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和海軍司令,犧牲一些些尊嚴。最終他們同意了斯科菲爾德先生的計劃。
亞當斯將軍寫了一封信,其中隻表達了兩國交好的願望,並且懇請皇帝允許商人來清國進行貿易,裏麵的措詞極其恭敬謙卑,結尾加蓋了將軍的私章。
東印度公司的特納先生也寫了一封信,信的開頭與將軍寫的類似,但在最後加了一條:若是能獲得清國皇帝批準,今後英國商人采購清國的貨物,購入價按市麵價格再增加三成。
這封信不能交給廣州的官員,要想辦法去清國首都,直接遞交給他們的皇帝。最終,斯科菲爾德先生和韋翰先生將執行這個任務。
而廣州這邊,海軍對當地政府進行施壓,直指商人事件,表示這種行為極其惡劣,嚴重影響了兩國友好,若是不給個滿意的答複,將不惜兩國開戰。
斯科菲爾德先生和韋翰先生去北京的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
韋翰中校邊走邊說,故事還沒講完,他們已經到了麥裏屯的郵局門口。
他向小姐們遺憾的表示,他們這回不得不先告辭啦。按軍規,到了團部就必須先回去報到。
“哦,太可惜啦。下周二尼日斐花園的舞會,韋翰先生會去嗎?”小姐們問。
“很抱歉,下周一有事必須要去倫敦,恐怕周二是來不及趕回麥裏屯的。”
麗迪雅聽了,也感到挺失望的,這就看不到韋翰中校跟達西先生對峙的場麵,不知道他是不是特意避開他的。
韋翰看到麗迪雅臉上失望表情,不由麵露喜色,她可總算對我有點兒在意了。他走過去執起她的手,深情的說:“倫敦的街道可比不上這兒芬芳清新的空氣。麗迪雅小姐,我迫切希望下次能有和你共舞的機會,你總不會拒絕我吧?”
先生你真有本事,瞬間進入發情狀態,連醞釀的功夫也不需要,這可真不起。“韋翰中校,這絕對是不可能的,我萬分期待你能早些回來。你這樣說了一半就停下,我想我會天天念著你的。”說完,麗迪雅微微低頭,臉頰泛出粉色,擺出一副嬌羞不勝憐的樣子。
瑪麗非常想知道韋翰先生的冒險最後怎麽樣了,但他實在不夠時間細說的。隻是匆匆添加了一句,“最後我們僥幸成功了。皇室表示,等斯科菲爾德先生他們回來,我們將一起獲得受封。”
最後他們依依不舍的道別。
麗迪雅和姐姐們到郵局取匯款單,是英格蘭銀行寄來的,她沒有當場打開看。一起到的,還有一封斯科菲爾德先生從葡萄牙寄來的信。
斯科菲爾德先生在南洋找了一位會說英語和葡萄牙語的東方人林先生,作為向導。在海上,他們閑著時就跟林先生學習清國語言。清國語言的口音差別可真大,商人們最多的港口:廣州,那兒說的是粵語,而在首都說的那種口音叫官話。
他們到廣州下了船,並不急著出售這些貨物。貨物放在船上,隻讓林先生幫忙,介紹些技術高超的木匠,讓木匠們到船上雕刻沉香木。同時,積極向通譯們介紹辛可那藥粉的功效。
廣州那兒天氣炎熱,瘧疾時有發生。奇怪的是,當地人發這病的很少,反而是剛到這地方的外鄉人更容易得瘧疾。
當地有位新到任的官員,官職是知州,剛把老家的太太和孩子接到廣州。
到了沒多久,這位知州先生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就患上了瘧疾,當地醫生看過好幾位了,都沒法治愈。
斯科菲爾德先生就自己上門推薦辛可那藥粉,清國人民都非常保守,其實他們並不信任歐洲的醫術。但是這二位少爺已經奄奄一息了,官員的家人決定死馬當活馬醫試一試。
結果服用沒多久,二個孩子病就有了起色,後來又休養了一些時間,他們的瘧疾被治愈了。
韋翰先生表示,斯科菲爾德先生是位出色的商人,他當時把一盎司辛可那藥粉賣了兩千兩白銀的價,官員的家人還一個勁的向他表示感激。
另外,在暗地裏,他們用錢買通旅館的仆人。請幾位仆人調查一下在當地,茶葉、瓷器和絲綢這幾樣奢侈品,賣給清國人自己的零售價。
沒有料到,這種行為卻帶來了危險。他們的行蹤一直有人在暗中監視。
幸而調查立刻得到了一部分結果,清國的商人出售給歐洲商人的貨物要比正常售價,高出二十倍左右。
當地的商人十分狡詐狠毒,發現真相敗露,就試圖限製他們的行動,他們立刻逃往船上,有個中國仆人因此被殺了,途中有位亨特先生還受了傷。
他們逃到海上,巡遊在附近海域的葡萄牙軍艦救了他們。
這次的遭遇,使他們感到驚怒,為清國商人的大膽與凶狠。
斯科菲爾德先生建議要聯係海軍和英國東印度公司,清國商人抬的價格實在太高了,應該把這事公布給英國的軍隊和東印度公司,讓他們去與廣州政府交涉。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與海軍司令知道此事後怒不可遏。但司令對於使用軍事力量威逼當地政府,仍然猶豫不決,唯恐引起清國與本國大規模開戰,畢竟本國在此地的軍事力量不足,尤其別的國家還在周圍虎視眈眈。
斯科菲爾德先生對此卻非常有把握,他說他對清國人民的了解非常透徹。這個國家有一句俗語叫:天高皇帝遠;而且官員們很少有一心為政府辦事的,他們最大的愛好就是中飽私囊,當地官員肯定在這中間也撈了一大筆錢財,所以他們絕對不敢主動宣戰。隻要處理得好,就不會有開戰的危險,但是卻是需要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和海軍司令,犧牲一些些尊嚴。最終他們同意了斯科菲爾德先生的計劃。
亞當斯將軍寫了一封信,其中隻表達了兩國交好的願望,並且懇請皇帝允許商人來清國進行貿易,裏麵的措詞極其恭敬謙卑,結尾加蓋了將軍的私章。
東印度公司的特納先生也寫了一封信,信的開頭與將軍寫的類似,但在最後加了一條:若是能獲得清國皇帝批準,今後英國商人采購清國的貨物,購入價按市麵價格再增加三成。
這封信不能交給廣州的官員,要想辦法去清國首都,直接遞交給他們的皇帝。最終,斯科菲爾德先生和韋翰先生將執行這個任務。
而廣州這邊,海軍對當地政府進行施壓,直指商人事件,表示這種行為極其惡劣,嚴重影響了兩國友好,若是不給個滿意的答複,將不惜兩國開戰。
斯科菲爾德先生和韋翰先生去北京的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
韋翰中校邊走邊說,故事還沒講完,他們已經到了麥裏屯的郵局門口。
他向小姐們遺憾的表示,他們這回不得不先告辭啦。按軍規,到了團部就必須先回去報到。
“哦,太可惜啦。下周二尼日斐花園的舞會,韋翰先生會去嗎?”小姐們問。
“很抱歉,下周一有事必須要去倫敦,恐怕周二是來不及趕回麥裏屯的。”
麗迪雅聽了,也感到挺失望的,這就看不到韋翰中校跟達西先生對峙的場麵,不知道他是不是特意避開他的。
韋翰看到麗迪雅臉上失望表情,不由麵露喜色,她可總算對我有點兒在意了。他走過去執起她的手,深情的說:“倫敦的街道可比不上這兒芬芳清新的空氣。麗迪雅小姐,我迫切希望下次能有和你共舞的機會,你總不會拒絕我吧?”
先生你真有本事,瞬間進入發情狀態,連醞釀的功夫也不需要,這可真不起。“韋翰中校,這絕對是不可能的,我萬分期待你能早些回來。你這樣說了一半就停下,我想我會天天念著你的。”說完,麗迪雅微微低頭,臉頰泛出粉色,擺出一副嬌羞不勝憐的樣子。
瑪麗非常想知道韋翰先生的冒險最後怎麽樣了,但他實在不夠時間細說的。隻是匆匆添加了一句,“最後我們僥幸成功了。皇室表示,等斯科菲爾德先生他們回來,我們將一起獲得受封。”
最後他們依依不舍的道別。
麗迪雅和姐姐們到郵局取匯款單,是英格蘭銀行寄來的,她沒有當場打開看。一起到的,還有一封斯科菲爾德先生從葡萄牙寄來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