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有《羅天大醮設醮儀》、《羅天大醮三朝儀》和《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羅天大醮上品妙經》等。據《羅天大醮設醮儀》載,羅天大醮召請的有“三境至尊、十方上聖、玉京金闕天帝天真,十方師尊聖眾、三界官屬、一切威靈”。
盛極隆厚的羅天大醮,需搭設九壇奉祀天地諸神,上三壇稱普天,由皇帝主祀,祀三千六百神位;中三壇稱周天,主公卿貴族祀之,設二千四百神位;下三層為羅天,由百姓供祀一千二百神位,醮期則長達七七四十九天,並分七次舉行七朝醮典,醮科包括福醮、祈安醮、王醮、水醮、火醮、九皇禮鬥醮以及三元醮等。
羅天大醮的主要科儀有焚香、開壇、請水、揚幡、宣榜、蕩穢、請聖、攝召、順星、上表、落幡、送聖等等。在誦經禮拜時還伴有優美的道教音樂和動作、隊形變化多樣的禹步及踏罡鬥。
羅天大醮不僅祭儀隆重,醮期長,普渡區內更要用五色布遮天,無論內壇或外場都顯得極隆重莊嚴,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也超出一般醮典十倍以上,加上古代的普天儀式又須皇帝主祭,封建社會民間少有能力建此大醮。
李含沙解釋著羅天大醮的各種情況,唐三聽得分明,雖然不懂裏麵的所供奉的神仙是哪些,又有哪些規矩,但大體明白這是道教的盛會。
就相當於現在的春晚,應該會很熱鬧。
“不過那種大的盛會你是別想了,現在是不可能舉行的,否則就會有一個鋪張浪費的名頭掛在道教身上。而且這次羅天大醮,當代天師有著私心,是要通過這次比武給自己的徒孫鋪路。
隻是那個徒孫恐怕沒什麽心思去繼承那天師的位子。”
李含沙口出驚人,唐三也是萬分驚訝:“師父,你是說,這羅天大醮就是一場比武,然後是當代天師要選擇傳承人,第一名就可以拿到天師的位子,繼承一個大勢力!”
由不得唐三不驚訝,雖然以前不知道天師府是幹什麽的,頂多通過名字知道是和道教有關,裏麵是出家的道士。
可是現在網絡這麽發達,怎麽可能查不到。
一查,好家夥,照片上那和領導拍照、比剪刀手的慈祥的老爺爺真的是天師府的天師,怎麽看都不像。
“時代在發展,龍虎山大半被旅遊局包了,前殿是給遊客觀光上香的,龍虎後山才是真正的異人修炁地。”
李含沙見唐三目光盯著手機,開口解釋,像是習以為常。
“龍虎山眾道觀也算是聰明,遠比那些成立家族的要目光長久。”
“龍虎山真有練氣士?修仙比我們練武的如何?”唐三心有好奇。
李含沙搖頭,道:“不是練氣,是練炁,下麵有四點底的那個炁。”
師父你怎麽知道我說的是哪個氣?炁?
不過知道李含沙的類似他心通的本領,唐三也習以為常,隻是心裏該吐槽還是要吐槽,這是作弊啊。
不過見師父目光清純,猶如夜間星辰,不帶一點雜質,低下頭,道:“原來如此,那我們練武的和他們練炁的比,誰厲害?”
“沒有誰厲害,道不同罷了,隻不過我們練武的人數量遠比他們少,那些武館裏的,無論大師還是學徒都不能算到我們練武的裏麵。”李含沙解釋一句,“真正厲害的是人,就比如我,如今隻比當代龍虎天師差一點,在能量上,他的數量多一點。”
這下唐三明白了,他們武者搬運氣血,而那些異人是練習炁,在境界上,可能師父和老天師差不多,但是能量上,因為修煉的不一樣,再加上道士往往越老越厲害,積累的多,所以可能真打起來,師父不是老天師的對手。
但要是老天師不用炁,擋不住師父的一拳。
這不就是煉體和練氣的區別嗎?
“別胡思亂想,這和作者的意淫不同,人有三寶精氣神,我們練武是三者同修,勁氣相通,混為一體,不像練炁異人是將體內三寶提煉為炁,壯大炁,有異能,雖花俏,卻是水中花,井中月。”
“師父是說他們異人在耗空自身潛力?”唐三聽出李含沙話中的含義,但不怎麽確定,好像師父對練炁有點不屑。
“人在修行中,本應該不斷壯大生命本源,而不是空耗。異人就是空耗自己的天賦,除了道佛兩家善於養生,其他異人要麽靠左道旁門,要麽直接練邪法,無一長生輩!
老天師雖然強大,技藝也無人能及,但一切都歸於天師府的天師渡,沒了那炁,就是一枯骨,終究走錯了路。
異人,雖然因為炁的緣故,有著常人不能比的身體素質,甚至有些天賦異稟的還有著念力、噴火、吐水之類的超能力表現,但已經失去了自覺選擇的機會。
炁,先天一炁,所有生靈都有,在母胎孕育時最足,能夠提前覺醒自然是天賦異稟,但能夠成為曆史上有名有姓的又有幾人?
大多都是普通人才能夠望王侯、霸天下!就好比如今社會,他們再強大,又能如何,給不了國家貢獻,隻能居於一山一水,修行自身。道家,一開始可是為了管理國家的學說,隻不過後來適應不了,為張道陵統合,成為道教,追求長生罷了。
可惜,到頭來追求的是一場空,所謂炁,一開始就練,不見得好啊,隻是空耗自身本源,沒有什麽潛力罷了。”
練炁不能長生?
這還是唐三第一次聽說,不過想想也對,曆史上也沒見誰練炁長生不老的,都是些神話傳說,而神話傳說,那是越傳越離譜的。
就算是現在已經成型的道家仙神傳說,在經過各種加工之後,也會變得麵目全非,陰謀論盛行,什麽盤古開天、龍鳳、巫妖大劫,鴻鈞成聖、三清分家之類的。
其他不清楚,但唐三至少知道盤古開天的神話出現時間可遠比女媧要晚,甚至老子聖賢都比盤古要年長。
還有那鴻鈞,傳統神話中無此人(神),首次出現出現於西漢王褒的《四子講德論》,“夫鴻均之世,何物不樂?”鴻均指的是天下太平,大道之世,是一種人世間的和平狀態。
在《封神演義》一書中,鴻鈞二字成了人名,或者是神名,又或者是道號。
鴻鈞從一種世間狀態,成為了一種高大上的生命體,甚至連三清都要為師,也蘊含各種三教合一為民用,天下太平的意味。
隻不過現在,在某個圈子內,有這麽一個現狀:
鴻鈞多是陰謀輩,算計眾生圖聖位;
三清聖賢是空名,狠辣狡詐氣運謀;
西方二聖更無恥,哭哭啼啼緣有我;
女媧造人心薄涼,老娘何時成妖神?
後土入幽化平心,其實真名叫女媧;
十二祖巫盤古心,光聽名字非一家;
天帝高坐九重天,原來不過一童子;
封神大劫真危險,玄門五人鬧分家;
西遊大劫真扯淡,老君演戲被猴栽;
如來原來是多寶,一隻手來把猴耍;
八十一難得功果,仙佛兩家看笑話;
鬥戰勝佛排末尾,仔細一看是六耳;
沉香劈山救母記,錯的原來是沉香?
末法大劫大恐怖,重開天地也無用;
唯有主角穿越來,又一洪荒現人間。
呼,真可怕!(|||@……@!)
唐三內心戲豐富,李含沙也感知無語,這個精神力龐大的小子到底是怎麽得到這些精神力的?
不像是被封印,反而是自然成長出來的,沒有曆代宿慧,內心戲如此豐富,精神力竟然不爆亂?
確實是頗為神奇。
盛極隆厚的羅天大醮,需搭設九壇奉祀天地諸神,上三壇稱普天,由皇帝主祀,祀三千六百神位;中三壇稱周天,主公卿貴族祀之,設二千四百神位;下三層為羅天,由百姓供祀一千二百神位,醮期則長達七七四十九天,並分七次舉行七朝醮典,醮科包括福醮、祈安醮、王醮、水醮、火醮、九皇禮鬥醮以及三元醮等。
羅天大醮的主要科儀有焚香、開壇、請水、揚幡、宣榜、蕩穢、請聖、攝召、順星、上表、落幡、送聖等等。在誦經禮拜時還伴有優美的道教音樂和動作、隊形變化多樣的禹步及踏罡鬥。
羅天大醮不僅祭儀隆重,醮期長,普渡區內更要用五色布遮天,無論內壇或外場都顯得極隆重莊嚴,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也超出一般醮典十倍以上,加上古代的普天儀式又須皇帝主祭,封建社會民間少有能力建此大醮。
李含沙解釋著羅天大醮的各種情況,唐三聽得分明,雖然不懂裏麵的所供奉的神仙是哪些,又有哪些規矩,但大體明白這是道教的盛會。
就相當於現在的春晚,應該會很熱鬧。
“不過那種大的盛會你是別想了,現在是不可能舉行的,否則就會有一個鋪張浪費的名頭掛在道教身上。而且這次羅天大醮,當代天師有著私心,是要通過這次比武給自己的徒孫鋪路。
隻是那個徒孫恐怕沒什麽心思去繼承那天師的位子。”
李含沙口出驚人,唐三也是萬分驚訝:“師父,你是說,這羅天大醮就是一場比武,然後是當代天師要選擇傳承人,第一名就可以拿到天師的位子,繼承一個大勢力!”
由不得唐三不驚訝,雖然以前不知道天師府是幹什麽的,頂多通過名字知道是和道教有關,裏麵是出家的道士。
可是現在網絡這麽發達,怎麽可能查不到。
一查,好家夥,照片上那和領導拍照、比剪刀手的慈祥的老爺爺真的是天師府的天師,怎麽看都不像。
“時代在發展,龍虎山大半被旅遊局包了,前殿是給遊客觀光上香的,龍虎後山才是真正的異人修炁地。”
李含沙見唐三目光盯著手機,開口解釋,像是習以為常。
“龍虎山眾道觀也算是聰明,遠比那些成立家族的要目光長久。”
“龍虎山真有練氣士?修仙比我們練武的如何?”唐三心有好奇。
李含沙搖頭,道:“不是練氣,是練炁,下麵有四點底的那個炁。”
師父你怎麽知道我說的是哪個氣?炁?
不過知道李含沙的類似他心通的本領,唐三也習以為常,隻是心裏該吐槽還是要吐槽,這是作弊啊。
不過見師父目光清純,猶如夜間星辰,不帶一點雜質,低下頭,道:“原來如此,那我們練武的和他們練炁的比,誰厲害?”
“沒有誰厲害,道不同罷了,隻不過我們練武的人數量遠比他們少,那些武館裏的,無論大師還是學徒都不能算到我們練武的裏麵。”李含沙解釋一句,“真正厲害的是人,就比如我,如今隻比當代龍虎天師差一點,在能量上,他的數量多一點。”
這下唐三明白了,他們武者搬運氣血,而那些異人是練習炁,在境界上,可能師父和老天師差不多,但是能量上,因為修煉的不一樣,再加上道士往往越老越厲害,積累的多,所以可能真打起來,師父不是老天師的對手。
但要是老天師不用炁,擋不住師父的一拳。
這不就是煉體和練氣的區別嗎?
“別胡思亂想,這和作者的意淫不同,人有三寶精氣神,我們練武是三者同修,勁氣相通,混為一體,不像練炁異人是將體內三寶提煉為炁,壯大炁,有異能,雖花俏,卻是水中花,井中月。”
“師父是說他們異人在耗空自身潛力?”唐三聽出李含沙話中的含義,但不怎麽確定,好像師父對練炁有點不屑。
“人在修行中,本應該不斷壯大生命本源,而不是空耗。異人就是空耗自己的天賦,除了道佛兩家善於養生,其他異人要麽靠左道旁門,要麽直接練邪法,無一長生輩!
老天師雖然強大,技藝也無人能及,但一切都歸於天師府的天師渡,沒了那炁,就是一枯骨,終究走錯了路。
異人,雖然因為炁的緣故,有著常人不能比的身體素質,甚至有些天賦異稟的還有著念力、噴火、吐水之類的超能力表現,但已經失去了自覺選擇的機會。
炁,先天一炁,所有生靈都有,在母胎孕育時最足,能夠提前覺醒自然是天賦異稟,但能夠成為曆史上有名有姓的又有幾人?
大多都是普通人才能夠望王侯、霸天下!就好比如今社會,他們再強大,又能如何,給不了國家貢獻,隻能居於一山一水,修行自身。道家,一開始可是為了管理國家的學說,隻不過後來適應不了,為張道陵統合,成為道教,追求長生罷了。
可惜,到頭來追求的是一場空,所謂炁,一開始就練,不見得好啊,隻是空耗自身本源,沒有什麽潛力罷了。”
練炁不能長生?
這還是唐三第一次聽說,不過想想也對,曆史上也沒見誰練炁長生不老的,都是些神話傳說,而神話傳說,那是越傳越離譜的。
就算是現在已經成型的道家仙神傳說,在經過各種加工之後,也會變得麵目全非,陰謀論盛行,什麽盤古開天、龍鳳、巫妖大劫,鴻鈞成聖、三清分家之類的。
其他不清楚,但唐三至少知道盤古開天的神話出現時間可遠比女媧要晚,甚至老子聖賢都比盤古要年長。
還有那鴻鈞,傳統神話中無此人(神),首次出現出現於西漢王褒的《四子講德論》,“夫鴻均之世,何物不樂?”鴻均指的是天下太平,大道之世,是一種人世間的和平狀態。
在《封神演義》一書中,鴻鈞二字成了人名,或者是神名,又或者是道號。
鴻鈞從一種世間狀態,成為了一種高大上的生命體,甚至連三清都要為師,也蘊含各種三教合一為民用,天下太平的意味。
隻不過現在,在某個圈子內,有這麽一個現狀:
鴻鈞多是陰謀輩,算計眾生圖聖位;
三清聖賢是空名,狠辣狡詐氣運謀;
西方二聖更無恥,哭哭啼啼緣有我;
女媧造人心薄涼,老娘何時成妖神?
後土入幽化平心,其實真名叫女媧;
十二祖巫盤古心,光聽名字非一家;
天帝高坐九重天,原來不過一童子;
封神大劫真危險,玄門五人鬧分家;
西遊大劫真扯淡,老君演戲被猴栽;
如來原來是多寶,一隻手來把猴耍;
八十一難得功果,仙佛兩家看笑話;
鬥戰勝佛排末尾,仔細一看是六耳;
沉香劈山救母記,錯的原來是沉香?
末法大劫大恐怖,重開天地也無用;
唯有主角穿越來,又一洪荒現人間。
呼,真可怕!(|||@……@!)
唐三內心戲豐富,李含沙也感知無語,這個精神力龐大的小子到底是怎麽得到這些精神力的?
不像是被封印,反而是自然成長出來的,沒有曆代宿慧,內心戲如此豐富,精神力竟然不爆亂?
確實是頗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