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煙,黃沙滿地,罕有人煙。


    一道人影被落日拉的很長,仔細一看,衣衫襤褸,麵黃肌瘦,隻有一雙眸子深邃,仿佛夜間的星辰般閃耀。


    眼中有光,心裏含神,一呼一吸便是一個輪回,自然隨意,恍若天成。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唐三!


    當初唐三從華北出發,一路向西,徒步旅行,既是為了修行肉身,更是為了鍛煉心靈。


    為了尋求那一抹心靈的觸動!


    或許有人在暗勁時就已經感受到內心的觸動,但唐三還沒有感受到心靈的觸動。


    修煉到丹勁,僅僅是因為自身的天賦本就比他人優越,對勁力、氣血的掌控也可以做到更加精確,僅此而已。


    這武道的觸動,主要是為了讓武者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麽,學武是為了什麽。


    不是簡簡單單的遇見讓人悲痛或者喜悅的事情就可以達成的,否則現在唐三根本無需徒步旅行,畢竟他在殺戮之都的觸動可遠比任何一個地方要深。


    那段經曆,就算是現在回想起來,唐三都覺得有些冰冷。殺戮之都的可怕之處,便是在於,就算你活著出去且得到了殺神領域,都不敢去回想那段記憶。


    這和怕不怕殺戮之都是兩回事。


    從殺戮之都走出的殺神可以不把殺戮之都放在眼裏,因為殺戮之都已經困不住殺神,但殺神在期間經曆所受到感觸是永遠無法抹除的,唯有在殺神領域進化一段距離才可以將其融入自身,收放隨心。


    這也是當初唐三從殺戮之都出來就沉浸於琴棋書畫的原因,算是洗盡鉛華,隻不過還有點殘留。


    如今回到這具身體,加上記憶覺醒,那點殘留的影響就開始顯現出來了。


    雖然並沒有給唐三帶來什麽嚴重的後果,但一旦想到那段經曆,在沒了殺神領域的情況下,總會覺得有點硌得慌。


    這是這具身體本能的反應,畢竟這一具身體並沒有闖過殺戮之都,以後恐怕也沒機會去了。


    雖然磅礴的精神力可以掌控,但身體的那種基因深處的本能卻難以違抗。


    這具身體沒有經曆過殺戮,相比於鬥羅大陸的那具身體,這具穿越前的身體和靈魂精神力反而有了一絲不和諧。


    其中也有這具肉身過於孱弱的原因,和經過冰火淬煉的那具身體沒法比。


    走著,感受著腳下已經退去的熾熱,以及偶然從腳底爬行而過的昆蟲,唐三卻沒有絲毫理會。


    餓了,直接抓起沙子裏的蠍子、甲蟲甚至是蛇,拔掉頭,就放在嘴裏,使勁咬幾下就吞入腹中。.


    渴了,那便走到附近的仙人掌,持手刀,砍斷整根仙人掌,挖出裏麵白綠色的肉囊解渴。


    仿佛荒野求生,卻比荒野求生更加困難。


    荒野求生者還會帶一些工具,砍樹、造房屋、生活,算是體驗生活;就算再怎麽樣狂野的求生者,也會帶一部攝像機,給自己一種心靈的寄托。


    而唐三什麽也沒有,除了一開始穿著的衣服,什麽也沒有帶。


    風吹雨打,日曬鹽浸,身上的衣物早已經破損,隻能夠勉強穿在身上而已,根本抵擋不了雨水和寒冷。


    緩緩走著,不知時日,唐三走出了沙漠,遇見過駱駝隊,沒有接受他們的救助;遭遇過沙塵暴,也沒有被惡劣的沙塵掩埋。


    出了沙漠,唐三繼續向西,此時,他的龍吟鐵布衫和虎嘯金鍾罩更進一步,達到了大成的地步,可以說是刀槍不入,全身勁力也已經混元一體,猶如一顆圓溜溜的大丹。


    勁力遍布全身,可以外放,仿佛仙神,已入罡勁,摘花飛葉便可取人性命。


    然唐三並不在乎,隻是繼續前進著,他的旅途還遠遠沒有結束。


    闖過一望無際的死亡沙漠,烈日幹渴的殘酷,磨礪他的身心;曆經。


    猛獸成群的草原山林,山野精靈為伴;跨過世界之巔珠穆朗瑪,接觸地之最高;也孤身遊過仿佛天盡頭的浩瀚海洋,感受生命起源之地的奧妙。


    體會過各國不同民族的風情,各樣故事的生死離別,真情假意。


    三年裏,唐三繞了地球一圈,走回了華國,來到了泰山。


    泰山,巍峨沉渾,氣勢磅礴,尊之首,號稱天下第一山。


    自古以來泰山便是神聖的象征,位於古華夏的最東部,被黃河與汶河環繞,在古時被視作太陽初生萬物發育之地。


    山莫大於之,史莫古於之!


    泰山雄偉壯闊,具有厚重的曆史沉澱,可追溯到上古三時期,是冀近神靈之地。


    “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


    橫掃六合的秦始皇,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都曾在泰山舉行過曠世封禪大典。


    而在此之前,上古時期更早有七十二位帝王在泰山封禪。


    先秦古籍《管子.封禪篇》曾有記載:“昔無懷氏封禪泰山,禪雲雲;伏羲封泰山,禪雲雲;神農封泰山,禪雲雲;黃帝封泰山,禪雲雲;堯封泰山,禪雲雲;禹封泰山……”


    上古時期,諸多聖皇與古帝無一例外,皆選擇在此封禪,令泰山籠罩了重重迷霧,透發出無盡神秘氣息。


    春秋時期,孔聖曾往來汲汲於泰山,尋覓上古封禪大禮的遺跡,但卻空留遺憾,未有所獲,弟子追問時難以回答。


    後世人曾有一些發現。


    民國二十年,馬鴻逵將軍率領軍隊駐紮於泰山下,無意間發現一土壇,內有兩套玉冊,以“石泥金繩”封之,藏於地下。


    先秦上古時期,各位古皇為何皆在此封禪,至今還是一個謎,可能永遠也無法揭開。


    唐三是第一次登臨泰山,唯有親臨此地,才能夠感覺到它的壯闊與雄偉。


    不同於珠穆朗瑪,雖然那是世界第一高峰,卻有種孤獨,冰雪連天,沒有任何生機;沒有泰山這般出塵。


    整個山體分三層台階式地質結構,猶如登天台階,坐北朝南,山體通體打開,一條十公裏裏長的登天路,通向浩大的山體間,延至峰頂。首\./發\./更\./新`..手.機.版


    無論是遠望,還是近觀,都可以感受到那種磅礴大氣,讓人心懷激蕩。


    在壯闊的泰山麵前,讓人有一種奇異的錯覺,自身微渺如螻蟻,甚至天上的日月星辰亦顯得微不足道。


    這是一種震撼性的感覺,讓人心靈為之震顫!


    珠穆朗瑪雖高,卻給不了人“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氣魄,隻留空虛於心頭,攀登征服的優越也將逐漸淡去。


    而泰山卻讓人遐想無線,古鬆蔥鬱,林間又多有飛泉清瀑,莊嚴中帶著七分靈秀,山間雲霧纏繞,恍若人間仙境,平添幾分神秘與深奧。


    唐三未買門票,而是從小道進入,期間也未遇到什麽人煙,仿佛世間獨此一人。


    在來泰山之前的路上,唐三的乞丐模樣自然被人看到,也多吸引人群,或說道,或拍照。


    此間行為不提,唐三早已習以為常,各國均有好事者,見多矣··?···


    然也有人感到不凡,欲上前詢問,卻最終沒有邁出一步,隻留歎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界始於鬥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燁之心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燁之心道並收藏萬界始於鬥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