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生產過剩迫近
重返1999激昂年代 作者:半部西風半部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每次園區組織活動,都是園區周圍交通最擁堵的時候。烏國最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配上最受歡迎的明星,在路演,光是這一條就讓本地企業知道一元製造絕對是牛掰的存在。
當下,胡馨予正在和本地管理部門談商業保險牌照問題,一旦成功,一元製造將會多一塊一元保險業務。
所有業務都是針對中小企業,沒辦法給企業每一個職工辦理保險的那些企業主。隻要每年花固定的錢,給職工辦理完畢保險業務,全體職工一旦出現意外,保險公司全包。
這和這個國家規定的五險一金比較起來費用大大降低,能夠很好的維護企業主的權利,胡馨予做過調查,很多企業都期望有一家企業能夠來做這件事,避免加重企業負擔。
“謝謝季總,對了季總,剛剛您在錢總的私董會那邊說的那個問題,我想和您谘詢一下,這次經濟危機倒是什麽原因呢?所有人都說次貸危機是起因,您好像不同意這個原因。”
李曉娟對季東來的承諾深信不疑,當初季東來承諾幫助的那些手下,現在都是小老板,每年從一元製造拿走的錢都不少。
不過作為一個上進的青年,胡麗娟還是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小心的詢問季東來。
“嗬嗬,你聽過生產過剩幾個字麽?”
“呃……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三年的那次大危機,生產過剩?不會吧?”
季東來說到生產過剩幾個字,李曉娟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幾年李曉娟跟隨胡馨予也去過很多地方,包括歐洲,美洲,非洲。
並未在這些國家的街頭看出什麽跡象,甚至有些人還在挨餓。
“我說的是我們國內!”
“呃……這!”
因為曆史書上記載東西都是歐美發達國家的曆史,李曉娟順理成章的想到了國外,季東來一句話把李曉娟拉回了現實。
“不用意外,我們國內現在是資本和生產雙重過剩,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你沒發現這兩年到我們這邊的企業家比以前多了麽?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些人基本上都來源於河北和江浙發達地區。”
“無一不是以低價占領市場,拚價格的企業。現在價格戰都打不動了,還不是產能過剩麽?我提前布局了幾年,所以在這邊站穩了腳跟。”
“從一零年開始,經濟會更加的困難。歐盟的很多成員國現在開始陷入債務危機,人陷入了債務危機,無論國外還是國內,本能的都會降低消費的欲望和能力。”
“國內好一點的企業,訂單都是來源於歐美國家。他們的消費能力下降,我們企業的訂單減少,國內的企業就會破產。企業破產,工人就要下崗,然後就是國內的消費能力下降……所以國內會出現很多刺激政策。”
“出口導向行的企業,絕大多數技術含量都不是很高。這些企業倒閉了,剩下的企業製造的產品價格會上升,歐美國家享受慣了廉價商品,他們的目標廠家就會轉移……”
季東來說到這裏不再言語,一抹不易察覺的光芒在李曉娟的眼睛裏出現,季東來知道自己引導的足夠了。
如果說到現在對方還不能理解自己的深意,對方活該一輩子打工。況且季東來剛剛還許諾了很多支持,從資金到一元製造的技術支持。
當然季東來有一件事還沒說,一場針對中國廉價商品的風暴正在醞釀。一旦開始,很多中國企業會倒黴,那時候開始,大批的企業會對外出走。
歐美這種發達國家,歡迎的無一例外都是那種超級企業,例如福耀,中星,大眾……這些企業能夠給本地提供更多的崗位。
還能夠帶動足夠多的本地中小微企業發展,所以優先考慮。
至於中國廣大的中小微企業,無疑是這些國家努力限製或者說是一概不歡迎的,哪怕是非洲國家,也不喜歡中國的中小微企業。
早在九九年的時候,西方主流媒體就曾經正對中國的中小微企業到歐美市場發展給與了嚴重的批評,很多人把中國的中小微企業戲稱為中國的夫妻店。
這樣的企業,雇員幾乎都是血親,不會給任何一個外人半點機會,哪怕是這幫人是中國人。
更談不上一個本地,說著不同語言的人。
而且中國中小微企業的那種不知疲倦的文化,會讓本地人產生恐慌,打破本地工會和政府之間達成的平衡,讓員工在爭取權益的時候陷入被動。
隻有季東來在烏茲別克建立的這種工業園,能夠和本地談判,然後接納一家接這一家的中國中小微企業進入,形成合力在本地經營。
一零年以後,季東來的平台會迎來真正的春天,這點李曉娟這幫人是看不到的。
“季總,怪不得您考的大學那麽好,果然思考問題的角度和視野與我們有明顯的區別,我服了!和您請個假,我明天回國一趟,和家人商量一下……”
想通了很多事情,李曉娟咬咬牙,決定自己拚一把,季東來點點頭。
事實證明,季東來是一個十分合格的老板培養者,一周後,李曉娟從國內回來,把家裏的房產,土地全部抵押給了眾連法務資金平台,然後在胡馨予這裏做了手續,在工業園區租了三台機床,專門承接電梯廠的生意。
至於對方翻譯的職位,胡馨予直接給了解聘然後再次勞務聘用,至於核心項目,已經不允許對方來翻譯。
“恭喜李老板成功上岸,以後我們合作愉快,有什麽需要我們幫助的,盡管吱聲,季總那邊說過,對自己企業出去的員工一定會給與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因為是自己下屬的員工離職,胡馨予給李曉娟辦理了不大不小的歡送儀式。
和李曉娟一起來的很多員工也在列,絕大多數人都羨慕李曉娟家裏能這麽開明,全家支持對方創業。
“胡姐,以後給我們結算周期短一點就行了,誰讓咱們是好姐妹呢?創業不容易,胡姐多支持哈……”
(本章完)
當下,胡馨予正在和本地管理部門談商業保險牌照問題,一旦成功,一元製造將會多一塊一元保險業務。
所有業務都是針對中小企業,沒辦法給企業每一個職工辦理保險的那些企業主。隻要每年花固定的錢,給職工辦理完畢保險業務,全體職工一旦出現意外,保險公司全包。
這和這個國家規定的五險一金比較起來費用大大降低,能夠很好的維護企業主的權利,胡馨予做過調查,很多企業都期望有一家企業能夠來做這件事,避免加重企業負擔。
“謝謝季總,對了季總,剛剛您在錢總的私董會那邊說的那個問題,我想和您谘詢一下,這次經濟危機倒是什麽原因呢?所有人都說次貸危機是起因,您好像不同意這個原因。”
李曉娟對季東來的承諾深信不疑,當初季東來承諾幫助的那些手下,現在都是小老板,每年從一元製造拿走的錢都不少。
不過作為一個上進的青年,胡麗娟還是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小心的詢問季東來。
“嗬嗬,你聽過生產過剩幾個字麽?”
“呃……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三年的那次大危機,生產過剩?不會吧?”
季東來說到生產過剩幾個字,李曉娟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幾年李曉娟跟隨胡馨予也去過很多地方,包括歐洲,美洲,非洲。
並未在這些國家的街頭看出什麽跡象,甚至有些人還在挨餓。
“我說的是我們國內!”
“呃……這!”
因為曆史書上記載東西都是歐美發達國家的曆史,李曉娟順理成章的想到了國外,季東來一句話把李曉娟拉回了現實。
“不用意外,我們國內現在是資本和生產雙重過剩,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你沒發現這兩年到我們這邊的企業家比以前多了麽?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些人基本上都來源於河北和江浙發達地區。”
“無一不是以低價占領市場,拚價格的企業。現在價格戰都打不動了,還不是產能過剩麽?我提前布局了幾年,所以在這邊站穩了腳跟。”
“從一零年開始,經濟會更加的困難。歐盟的很多成員國現在開始陷入債務危機,人陷入了債務危機,無論國外還是國內,本能的都會降低消費的欲望和能力。”
“國內好一點的企業,訂單都是來源於歐美國家。他們的消費能力下降,我們企業的訂單減少,國內的企業就會破產。企業破產,工人就要下崗,然後就是國內的消費能力下降……所以國內會出現很多刺激政策。”
“出口導向行的企業,絕大多數技術含量都不是很高。這些企業倒閉了,剩下的企業製造的產品價格會上升,歐美國家享受慣了廉價商品,他們的目標廠家就會轉移……”
季東來說到這裏不再言語,一抹不易察覺的光芒在李曉娟的眼睛裏出現,季東來知道自己引導的足夠了。
如果說到現在對方還不能理解自己的深意,對方活該一輩子打工。況且季東來剛剛還許諾了很多支持,從資金到一元製造的技術支持。
當然季東來有一件事還沒說,一場針對中國廉價商品的風暴正在醞釀。一旦開始,很多中國企業會倒黴,那時候開始,大批的企業會對外出走。
歐美這種發達國家,歡迎的無一例外都是那種超級企業,例如福耀,中星,大眾……這些企業能夠給本地提供更多的崗位。
還能夠帶動足夠多的本地中小微企業發展,所以優先考慮。
至於中國廣大的中小微企業,無疑是這些國家努力限製或者說是一概不歡迎的,哪怕是非洲國家,也不喜歡中國的中小微企業。
早在九九年的時候,西方主流媒體就曾經正對中國的中小微企業到歐美市場發展給與了嚴重的批評,很多人把中國的中小微企業戲稱為中國的夫妻店。
這樣的企業,雇員幾乎都是血親,不會給任何一個外人半點機會,哪怕是這幫人是中國人。
更談不上一個本地,說著不同語言的人。
而且中國中小微企業的那種不知疲倦的文化,會讓本地人產生恐慌,打破本地工會和政府之間達成的平衡,讓員工在爭取權益的時候陷入被動。
隻有季東來在烏茲別克建立的這種工業園,能夠和本地談判,然後接納一家接這一家的中國中小微企業進入,形成合力在本地經營。
一零年以後,季東來的平台會迎來真正的春天,這點李曉娟這幫人是看不到的。
“季總,怪不得您考的大學那麽好,果然思考問題的角度和視野與我們有明顯的區別,我服了!和您請個假,我明天回國一趟,和家人商量一下……”
想通了很多事情,李曉娟咬咬牙,決定自己拚一把,季東來點點頭。
事實證明,季東來是一個十分合格的老板培養者,一周後,李曉娟從國內回來,把家裏的房產,土地全部抵押給了眾連法務資金平台,然後在胡馨予這裏做了手續,在工業園區租了三台機床,專門承接電梯廠的生意。
至於對方翻譯的職位,胡馨予直接給了解聘然後再次勞務聘用,至於核心項目,已經不允許對方來翻譯。
“恭喜李老板成功上岸,以後我們合作愉快,有什麽需要我們幫助的,盡管吱聲,季總那邊說過,對自己企業出去的員工一定會給與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因為是自己下屬的員工離職,胡馨予給李曉娟辦理了不大不小的歡送儀式。
和李曉娟一起來的很多員工也在列,絕大多數人都羨慕李曉娟家裏能這麽開明,全家支持對方創業。
“胡姐,以後給我們結算周期短一點就行了,誰讓咱們是好姐妹呢?創業不容易,胡姐多支持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