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完了盜竊案,接下來,是一件走私案。


    「嘩啦……嘩啦!」


    五名壯漢被帶了上來,身上全都戴著沉重的枷鎖和鐐銬,走動之間不斷做響,而且來到大堂之上,立而不跪,滿臉無懼生死之色。


    卷宗上寫的清楚,這五個都是關中人,為首的黑麵大漢叫做魏百川,人送綽號:閃電刀,通武藝、會騎射……其餘四人是:林大喜、左小平、牛閏土、蔣有道。


    五人犯的罪責是:大量走私食鹽,持械抗拒抓捕,並打傷了多名捕快!


    走私食鹽,說來話長。


    大明朝和曆朝曆代一樣,實行的都是食鹽專賣政策。


    首先,朝廷在全國各產鹽地設置鹽場,由鹽戶們將食鹽提煉出來,再由鹽運司將食鹽收集起來。


    接著朝廷出售鹽引給商人們,後者用鹽引從鹽運司提取食鹽,再運到指定的區域用官價進行售賣,不得跨區、不得抬價,以免擾亂市場。


    如此政策,對國家、商人、普通百姓都有利。


    既然有利,為何還有人販賣私鹽呢?


    問題出在鹽價上!


    洪武、永樂時期,食鹽是八文錢一斤,老百姓們完全承擔的起,不用為吃鹽發愁。


    可隨著時間推移,大明朝廷越來越腐敗、越來越奢侈,收入減少,支出增多,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為了增加收入,朝廷開始提高食鹽價格,榨老百姓的油水。


    天順、成化時期,食鹽漲到十五文一斤。


    正德、嘉靖時期,食鹽漲到二十文一斤。


    到了天啟、崇禎時期,食鹽更是漲到了三十文一斤,是開國之初的三倍有餘,而這隻是官方製定的價格。


    實際上,為了中飽私囊,貪官、女幹商們互相勾結,不斷哄抬食鹽價格,以至於市場上的鹽價是官方定價的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


    如此高昂的價格,老百姓們根本承受不起,食鹽又是生活必需品,怎麽辦?


    隻能走私了。


    於是乎,大明朝的土地上出現了數以萬計的走私隊伍,少則十數人,多則上百人,魏百川等人就是其中之一。


    他們從花馬池一帶的鹽戶手中弄到食鹽,再翻山越嶺、偷偷運到關中地區,低價賣給普通百姓們。


    大半個月前,五人在華州一帶販賣私鹽之時,被當地的捕快發現,一場拚鬥下來,五人寡不敵眾,全被生擒活捉了。


    知州—丁不群當時正忙著弄虛作假、應對巡查,沒時間處理這件事,便將五人關進了牢房中。


    現如今,這件案子落在了秦鋒手中。


    看完卷宗,秦鋒開口問道:「大明律規定:凡販私鹽超過一百斤者,殺頭之罪,你們知道嗎?」


    「當然知道!」


    「既然知道,為何還要知法犯法?」


    「哼,官鹽價格那麽高,老百姓根本吃不起,不販賣私鹽怎麽活命?


    狗官廢話少說,事情都是我們五個做的,要殺要剮,悉聽尊便,二十年後,老子們又是五條好漢!」


    ……


    對於販賣私鹽、打傷官差的事情,魏百川五人供認不諱,而且人證物證俱全,這件案子根本不用審,直接宣判就是了,可是怎麽判呢?


    秦鋒略加思索,做出了決定。


    「你們五人販賣私鹽數量巨大,又持械拒捕,打傷多名衙役,本官按照大明律法,判處你們斬首之刑。


    熊大,將這五人帶出城外,找個偏僻的地方斬首,而後挖個深坑埋掉了事!」


    做判決的時候,秦鋒悄悄遞了個眼神,打了個手勢。


    熊大跟在身邊許


    久,瞬間心領神會,領命之後,戴著一小隊親兵將魏百川五人押出大堂、出了城門,很快來到一片偏僻的樹林中。


    而後將五人的枷鎖卸掉,按在地上,準備行刑。


    那知剛要舉刀,熊大突然捂著肚子叫了起來:「哎呦,好痛,估計是吃壞肚子了……你們在這裏看著,等我方便回來再行刑。」


    「哎呦,等等我,我也吃壞肚子了!」


    「我也吃壞肚子了,誰有手紙借我幾張!」


    「出來的匆忙,沒帶多餘的手紙,你撿幾片樹葉湊合一下吧!」


    「滾蛋,這裏是鬆樹林!」


    ……


    轉瞬間,熊大和一群親兵鑽進樹林深處不見了。


    麵對這種情況,原以為必死無疑的魏百川五人先是麵麵相覷,摸不著頭腦,而後反應過來,從地上一躍而起,用出吃奶的力氣狂奔起來……


    五個人一路狂奔,足足跑出去七八裏路,累的汗出如雨、喘氣如牛,確定後麵沒有官兵追趕,這才癱倒在地上,一個勁兒的直喘粗氣。


    「呼呼……咱們沒有死,沒有死……哈哈!」


    「真是老天爺保佑,眼看就要行刑了,那些蠢官兵突然鬧肚子,全跑進了樹林中,連個看守都沒留,咱們這才死中得活,哈哈!」


    「呸,糊塗的東西,什麽老天爺保佑,這是有貴人暗中相助,否則咱們五個已經去閻王殿喝茶了!」


    魏百川身為首領,頭腦比其餘四個人聰明的多,對事情略加分析,瞬間明悟了。


    至於暗中相助的貴人,就是大堂上那位秦將軍。


    否則將自己一行五人,直接押送法場斬首就行了,何必大老遠弄到城外樹林中來。


    十幾名官兵,怎麽可能全都鬧肚子,連個看守都不留。


    這明顯是故意放自己一行五人逃跑啊!


    問題是,自己與那位秦將軍非親非故,也沒有重金賄賂他,為何放了自己和四位弟兄呢?


    想不明白!


    不過身為江湖人,講究的是救命之恩,湧泉相報,這個恩情自己記下了,早晚必然報答,舍命都可以!


    想到這裏,魏百川站起身來,對著華州城方向抱抱拳,而後帶著四名弟兄繼續啟程,很快消失不見了。


    ……


    再說秦鋒這邊,繼續審理積壓的案件。


    第三件案子:四名潑皮無賴,當街調戲良家婦女,還動手摸了幾下……手上犯罪手上治,將四名潑皮無賴的手各砍下一隻,看以後還敢不敢犯賤!


    第四個案子:土財主放高利貸,逼出了人命……一命抵一命,將土財主斬立決,並賠償死者家屬白銀二百兩。


    ……


    長話短說。


    華州積累的大小案件上百宗,秦鋒隻用了五天時間就全部審判完了,秉公而斷,雷厲風行。


    結果便是,華州一帶的社會風氣瞬間變好起來。


    財主們不敢再仗勢欺人,潑皮無賴們不敢尋釁鬧事,全都夾起尾巴做人,百姓們則是揚眉吐氣,臉上有了笑容。


    又過了幾天,新任華州知州來了。


    名叫宋知禮,四十二歲,山東平原縣人氏,天啟二年的進士,之前擔任陝西—漢中府—漢陰縣的縣令。


    因在任期間,還算盡職盡責,小有政績,於是受到三邊總督楊鶴的舉薦,經過吏部批準,升任華州知州之職。


    新知州到任,秦鋒立刻做了交接,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帶著宋知禮到南門轉悠了一圈。


    南門城樓上,懸掛著一排被烏鴉啄食的麵目全非的人頭,其中就有因貪汙而被鈍刀斬首的前任知州—丁不群!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


    華州州誌記載:崇禎五年—十月二十八,知州—宋知禮上任,其在任期間,兢兢業業,辦事公正,不敢有絲毫貪腐之事……四年後高升離任,華州百姓列隊相送,贈萬民傘、萬民旗,以示感激!


    後有人問及宋知禮一生為官清廉的原因,回答:無他,常夜夢秦將軍,故不敢行差踏錯一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末做梟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鯤鵬九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鯤鵬九變並收藏回到明末做梟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