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朋友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有戀母情結的呢?如果他不是突然有一天變成了那個樣子,那麽在跟女朋友相處的過程中,一定會表現出那種特性。盡管這樣,女孩還是跟戀母的男人相處了五年。在這五年的時間裏,若由此導致了嚴重的問題,那麽肯定無法相處到現在。如果有過這種事情,那麽他們可能早就分手了。


    那麽戀母情結為什麽突然變成了問題呢?雖然大家都把戀母的男人當作不成熟的人看待,但是有時候也有好處。喜歡幹涉兒子的媽媽若更加理解女朋友的心情,會給兒子建議適當的禮物或約會場所,那麽對於女孩來說這興許是件好事兒。結婚後也會有更多方便之處。媽媽會幫助兒子照看孩子,還會貼補兒子的生活費,會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麵給予幫助。


    對我傾訴煩惱的女孩想必在等著我說:“跟戀母的男人結婚,就像是挑著柴火進火坑裏。現在不是談愛情的時候。趕緊分手吧。”其實在她的心裏已經有了答案,隻是努力去裝作不明白。


    女孩正在隱藏一件事實,那就是她的心已經不在男朋友身上了。如果她還愛男朋友,那麽肯定會谘詢怎樣才能改變男朋友。而現在她隻羅列出男朋友的諸多缺點,卻竭力隱藏著自己已變心的事實。她真正的心思,其實就在最後一句話中。


    “經常聽大家說,如果在我這個年齡找不到結婚對象,那麽往後很難找到好男人。”如她所說,她是害怕自己遇不到好男人。可是連這種想法,她也繞著講——這都是聽周圍的人說的。明明是自己變了心,卻拿周圍的人當幌子。


    男朋友不屬於女孩渴望的“好男人”。在她仔細介紹男朋友的話語中,就可以聽得出來她對男朋友並不是很滿意。她已經準備要跟男朋友分手。但是,她並不想說“我不愛你了”,免得遭受怨言。她想以對方戀母為合理借口跟男朋友體麵地分手,然後再找一個更好的男人。


    另一方麵,她也無法保證跟男朋友分手之後能找到更好的男人。她害怕遇上一個比現在的男朋友更差的人而毀掉一生。所以明明知道男朋友想跟自己結婚,卻遲遲沒有甩掉他。她覺得應該給自己留條後路,並等待時機,可是又不知道這種做法是否正確。就是現在這一瞬間,時間也在不斷流逝,所以她的心非常焦躁不安。女孩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麽,隻是被周圍人的欲望所左右著。


    女孩心中的愛情好比是炫耀名牌包一樣,男朋友隻不過是襯托自己的裝飾品而已。可是,現在她的男朋友,不要說如何時尚潮流,就連隨處可見的便宜貨都不如。


    女孩想通過婚姻達到某種目標。至少想找比自己優秀的人結婚,過一種比現在更好的生活。在她看來,結婚是提高身份的唯一機會。但是現在的男朋友有很多不足之處,以至於無法滿足女孩的期待。


    但是,她又無法直截了當地提出:“我不愛你了,我們分手吧。”她覺得如果這麽說,自己好像成了壞女人,而且過去的時光便會化作泡影消逝。她想來想去,覺得最好還是跟男朋友分手,不過得讓別人知道這的確是出於無奈,好留下一個讓人同情的餘地。


    女孩在心裏不斷地打著算盤,男友的那些放大的缺點一個個跳入到她複雜的內心。原來覺得無所謂的事情,突然間讓她感到無法忍受。與此同時,周圍的朋友還異口同聲地慫恿她。


    “絕對不能嫁給戀母的男人!”


    “跟戀母的男人結婚很危險。所以隻能分手。”女孩以此為借口來保護自己。女孩所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借口。為了自我合理化,她想在我這裏得到一句能夠當作借口的話。


    男人之所以戀母,是因為旁邊有一個能夠幫助他解決所有事情的媽媽。這種男人結婚以後,會期望妻子能夠充當媽媽的角色,或者,盡管已經身為人夫,但是心裏還是想充當某人的兒子,有時候還會以孝子的幌子來偽裝自己。在未婚妻的立場上看,戀母就像貧窮、低學曆一樣,也隻是人類所具有的諸多弱點之一。


    如果說聽從媽媽的話的男人叫“乖乖男”,那麽被周圍人所動搖的女人就可叫“善變女”。不管是被媽媽還是周圍的人所左右,他們兩個同樣沒有自己的主張,容易被他人所動搖。善變女所希望的人生在周圍人的話語之中。她的夢想就在別人所期望的婚姻當中。聽起來像是在說自己的婚姻,但其實她所說的婚姻並不是出自於自己內心的,而是被“結婚都是一樣的”這種想法所包裝的觀念上的婚姻。


    【隻要幸福,另類又如何】


    “你為什麽這麽另類?”從小到大,媽媽都為另類的我而操心。小時候,我怎麽都無法理解我到底另類在哪裏。當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隱隱約約感覺到自己確實跟其他人有些不同。


    上課的時間對我來說實在是太無聊了,弄得我無法安靜下來。沒辦法,我隻能趴在桌子上睡覺。當時也不是因為學習太累,而是覺得老師囉裏囉唆的講解實在是太難聽了。一兩句簡單的概括就可以了,真是不理解為什麽沒完沒了地講一個小時。所以,我把那些紀律、禮節之類的東西拋到腦後,直接趴在桌子上睡起覺來。


    課間休息時間到了,終於擺脫了上課的無聊。於是,我開始盡情吵鬧,或者在其他同學閉目養神的間隙看起書來。遇到無法理解的部分就直接背下來。背完第一章,第二章就很容易理解了。當把整本書都背完了,考試就很容易了。結果我的成績比那些上課認真聽講的同學還要高,不過老師還是不喜歡我,隻是投過來一種不解的眼神,似乎在說“哎,瞧這奇怪的小子”。


    幼小的我當時覺得很委屈。我也沒打過誰,也沒罵過誰呀!就算有錯,也隻是在無聊的課堂上睡了覺而已,但是大家都把我當成外星人看待。缺少太多共同語言的我,漸漸地跟同學們疏遠了。一股強烈的孤獨感向我襲來。


    記得在初高中的課堂上,大部分也是在睡覺中度過的。雖然跟小學相比,需要背的東西要多得多,但對我來講卻是無關緊要的,因為背誦課本的能力也跟著提高了。英語也背,數學也背。通常都說:“不要死記硬背,理解才是重要的。”可是,隻要把所有東西都背下來,就能夠理解了。因為在反複念叨背誦的過程中,就會自然而然地悟出原理來。現在想起來不免覺得有點笨,但是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卻是最好的方法。


    從我的角度看來效率頗高的這種學習方法,在進入大學之後,遇到了問題。我選了六門三個學分的課程。於是我抱著十多本參考書泡在圖書館裏,打算把這些書都背完。但是連一半都沒背完,我就放棄了。最後以低得不能再低的成績讀完一年級,勉強避免了退學的危機。


    進入二年級的時候選定專業。當時讀社會科學的大學生幾乎都希望進入經濟學科。我的父母也不例外,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因此每次見到我,都重複著同樣的話。


    “該準備公務員考試了吧?”


    我老老實實地回答:“是的”。


    但是我並不想準備公務員考試。不管是行政考試還是司法考試,父母隻希望孩子能夠成為體麵的公務員,但是想來想去,我都覺得自己不是成為公務員的料。我應該選擇其他出路,可是怎麽辦呢?於是我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理解了父母的話。即他們都是為了我好,所以不管做什麽,隻要我自己能做得好就可以了。


    我很想知道,自己為什麽被別人當作另類對待,而且為什麽我的想法總是跟別人不一樣。對於這樣的我來說,心理學科目是最適合不過了。不管是準備司法考試還是學心理學,隻要自己做得好,就是盡到了做兒子的責任。我努力避開父母不滿的視線,最終進入了心理學專業。平時不善於交際的我,雖然自願選擇了孤獨的人生,但是正因為如此,我才有了“通過心理學了解自己的內心”的想法。


    日複一日,思維的力量越來越強大。既然開始了,我就想好好學出名堂來。雖然還不清楚怎樣才算是學出名堂,但是,我想超越單純的背誦課文,去探索一下“人類”。讓我焦急的是,我的好奇心已經達到無法控製的程度,可是大多數心理學書籍都是來自國外。我開始想到,必須出去留學才能學出點名堂來。可當我說出留學計劃的時候,周圍的朋友們都笑了起來。


    “你家有錢嗎?”


    “沒有。”


    “那你學習好嗎?”


    “不好。勉強避免了退學。”


    “哈哈。那就別做夢了。留學不是像你這種人去的。”


    可怎麽辦呢?我實在不想放棄我的夢想。爸爸不是富翁跟我有什麽關係呢?難道一年級的時候成績不好,就能證明一輩子都學習不好嗎?學習是我要做的事情,到底有什麽問題呢?


    要去留學,需要通過托福考試。我不想去輔導班,而且也沒有錢上輔導班。我到處觀察別人是怎麽學習的。那些夢想留學的同學手裏都拿著《vocabry22000》。在書店裏看到《vocabry22000》和《vocabry33000》,價格竟然相同。於是我買了一本《vocabry33000》,用我熟悉的方式開始背了起來。我打算在畢業之前要看十遍。在四年級最後一個學期,我通過考試取得了大企業讚助的獎學金。作為對朋友們嘲笑的反擊,我最終得到了留學的機會。可是,他們無視這些,又開始潑冷水。


    “想留學,就應該讀完碩士再去呀!”


    “為什麽呢?”


    “本來就是那樣的。隻有那樣,回來之後才能在大學站住腳。”


    真是奇怪得很。世界上哪有這樣的道理?我泡在圖書館,翻了一遍外國大學院入學者的名單。我發現隻讀完學士,直接進入博士課程的人非常多。從那天開始,我給那些想去的大學的教授寫了信,說我想跟他們一起從事研究。不久之後,從哈佛大學心理學專業來了回信。於是,我沒有讀完碩士,就飛往了波士頓。


    我並沒有按照別人說的話去做。我隻做了我想做的事情。我沒有理由被那些普遍的理念牽著鼻子走。就因為我沒跟隨那些理念,難道天塌下來了嗎?上天,今日還是安然無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因為迷茫,所以叫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相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相旻並收藏因為迷茫,所以叫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