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容易迷失的地方,不是莽莽叢林,而是喧囂人海。生活在其中,人常常像一張破碎的紙片,追逐著每一陣風。


    一位西方作家說:“每一陣批評的風都會把我們吹得不知去向。”同樣,每一陣溜須拍馬的風也會吹得你迷迷瞪瞪。當你遭受指責和嘲笑,惱羞成怒的時候,當你沉浸在別人的恭維之中,一個勁兒飄飄然的時候,你還知道自己是誰嗎?你還知道自己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嗎?


    水,最容易消失在水中;人,最容易消失在人群中。


    01


    人有三個層次,你活在哪個層次?


    人是非常矛盾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大多數時候,人是自私的,但有時人又很無私;人都是自戀的,但也有不少人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和感受,一心要活給別人看。


    特蕾莎修女說:“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


    說人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一點也不假。小孩子一開始說話,就能說:“這是我的媽媽,這是我的爸爸,這是我的玩具……”美國紐約電話公司曾就電話通話內容做過一項調查,看哪一個字是人們常用的,結果發現是“我”字。在500 次電話通話中,“我”字用了3900 次,平均一次通話用到近8 次。


    我有一個親戚,她有一個4 歲的兒子,一天他正在玩ipad,我在旁邊看見上麵有一張我的相片,就對他說:“寶貝,讓我看一看,好嗎?”他忙說:“等一下!”隻見他用小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動了幾下,然後才把ipad交給我。一看屏幕,我的那張照片不見了,屏幕上全換成了他的照片。我本來想看我的照片,他卻把他的照片拿給我看。看著屏幕上他的照片,我不禁大笑起來。心想人在本性上最關心的還是自己,不管是4 歲的孩子,還是像我這樣的成年人。


    不過仔細一想,人以自我為中心,甚至自私自戀也是有道理的。你看,人其實很脆弱,地震可能震死你、暴雨洪水可能淹死你、狂風吹塌了房屋可能壓死你,甚至過馬路一不小心,汽車也可能碾死你,即使吃飯,也可能噎死你。人的生命時刻都麵臨著各種各樣的威脅。


    世界如此冷酷,我們必須自己保護自己,自己愛惜自己,自己親近自己。這就難怪生活中有那麽多人為了“我”的房子、“我”的車子、“我”的女人、“我”的男人、“我”的名聲、“我”的財富等,忙忙碌碌,夜以繼日了。


    如果說人的本性隻是以自我為中心,或者自私自戀,那也就簡單了。問題是,很多時候人又很無私,忒在意別人的眼神,他們活著似乎隻是為了別人,不是為了自己。魯迅說,他活著不是為了自己的愛人,而是為了自己的仇人。也有很多人為了自己的愛人,而忘了自己,“為伊消得人憔悴”。


    在我們周圍,從來就不缺少為別人而活的人。一些人為孩子而活,一些人為丈夫而活,一些人為妻子而活,一些人為父母的臉麵而活,一些人為房子、車子而活,一些人為上司或老板而活……為了迎合別人,我們忽略自己的需求,壓抑自己的感受,冷落自己的情感。


    我們必須承認,不管是以自我為中心,還是為別人而活,這些都是人性的真實流露。那麽,該怎樣來看待人的這一矛盾心理呢?這就要從人的需求開始。馬斯洛說,活在這個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五種需求,它們分別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人際關係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任何人滿足任何一種需求都是正當合理的。不過,先滿足哪一種需求,後滿足哪一種需求,在什麽時候應該滿足什麽需求,以什麽方式滿足需求……這些問題卻常常困擾著我們。在我看來,人性的矛盾就是這些需求之間彼此發生了衝突。比如,當一個人竭盡全力去滿足自己生理和安全需求的時候,他就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當一個人努力去尋求別人接納和肯定的時候,他又會變得無私。實際上,根據人的五種需求,每個人都活在三個層次上——


    第一個層次:為自己而活。


    第二個層次:活給別人看。


    第三個層次:為實現自我價值而活。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三個層次並沒有嚴格的界限。活在第一個層次的人也有衝向第三個層次的願望,而活在第三個層次的人也有最底層的需求。正是由於人的這些需求錯綜複雜、縱橫交織、彼此衝突,所以,人們的心理才會矛盾重重,難以捉摸。


    下麵,我們就來具體說一下人活的這三個層次,而你也可以來對照一下,看一看自己究竟活在哪一個層次。


    為自己而活的人,習慣人踩人


    活在第一個層次上的人,滿足的是最低級的需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這些人為了生存,沒有小情小調,也不會抑鬱,更不會選擇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死亡隨時都在威脅著他們。他們最強烈的渴望就是生存下來,活下去。所以,他們整天都在為稻粱謀,為五鬥米折腰,為自己的人身安全殫精竭慮。


    活在這個層次上的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人踩人。為了生存,他們自私自利,不擇手段。很多時候,他們不把別人踩下去,自己就爬不上來,活不下去。


    如果你看過電影《1942》,一定會對此深有感觸。那些衣衫襤褸、饑腸轆轆、浩浩蕩蕩的逃荒人群就活在這個層次上。那裏麵有搶劫殺人的、有出賣靈魂的,還有為了一頓飽飯將自己賣到妓院裏去的……從中,你看不到一點人的尊嚴,隻有不擇手段的求生,幾乎每個人都在為自己而活。


    活在這個層次上的人是自私的,不自私,他們就無法活下來。


    活在這個層次上的人是會舍棄尊嚴的,因為要了尊嚴,很可能就丟了性命。


    活在這個層次上的人,他們的一切行為都被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所驅使,身體和心靈的全部能量都用在了滿足這些基本需求上。至於人際關係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對於他們來說,那是遙不可及的奢望,統統都被迫放下了。比如,北京城中的“井底人”,就活在這個層次上。他們為了生存,隻能放下麵子,居住在城市的下水管道內,哪裏還會顧及別人對他們的看法。


    所以,對於饑民來說,你不要跟他們講道理,而要給予他們糧食;你不要跟他們講廉恥,而要給予他們棉衣。同樣,對於“井底人”來說,他們最需要的也不是“體麵”,而是“白麵”。


    一位研究鱷魚的美國博士說,鱷魚的一切行動無不出於兩個目的:一個是食物和性,一個是保護自身安全。同樣,由於活在第一個層次上的人,更多地是為了滿足自己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所以,他們的心理和行為具有更多的動物性,其人性還沒有提煉,其人生還沒有展開,是可憐的、悲哀的,也是值得同情的。


    當然,如果人的確是出於生理和安全需求而變得自私自利、不擇手段、人踩人,還可以理解。但一些人卻有很強的心理慣性,他們在生理和安全需求已經獲得了極大的滿足之後,仍然會習慣性地停留在人踩人的層次上。


    這種人在物質上盡管很富有,但在心理和行為上仍然是一個饑民。比如,一些過去很窮的人發了財之後,盡管衣食無憂,卻依然以這種動物性的方式追求物質,他們已經習慣了人踩人,習慣了用人格去投資,用尊嚴去納稅。這種人不僅得不到別人的同情和尊敬,反而會遭到譴責和唾棄。實際上,這裏所說的第一個層次上的人,更多地是指這部分人。


    我們說,如果隻有一瓶水,你自己喝,無可厚非。有了一桶水,你給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喝,大家也說不出什麽。但是,你用動物性的方式霸占了一水庫的水,自己喝不完,家人朋友也喝不完,你依然死死抱住一瓶水的心態不放,不給別人喝,甚至別人都快渴死了,你卻自私自利地在水庫中遊泳、撒尿,那麽,這種人即使穿著漂亮的外衣,他的心理和行為依然是屬於動物性的,其人生也隻能在第一個層次。


    對於這種人,有一個成語很貼切,就是“衣冠禽獸”。他們穿得衣冠楚楚,卻不要人的尊嚴;他們坐著豪華轎車,卻沒有人格;他們在肉體上是個人,在心理和行為上卻是個獸。這種人為了自己停一輛車,可以堵住一小區的車;為了自己上一步台階,可以把別人踩下十八層地獄;為了自己掙錢,可以在牛奶裏放三聚氰胺,在鴨蛋裏放蘇丹紅,用工業牛黃來熏中藥材……


    所以,活在第一個層次上的人不一定是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蟄伏在社會的各個階層,即使有的人身居高位,既富有又顯赫,卻依然活在這個層次上。這種人如果不努力進化,不拋棄自己動物性的心理慣性和行為方式,雖然他們過著上流的物質生活,始終也隻是個下流坯子,永遠生活在人生的最底層——不是踩著別人,就是被別人踩。


    活給別人看的人,喜歡人比人


    一般來說,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之後,人就會自動尋求更高一級的需求。


    活在第二個層次上的人渴望滿足的是人際關係和尊重的需求。這些東西都是虛的,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穿,卻能滿足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


    人的需求是呈梯次上升的,不會永遠停留在物質的層麵。當然,如果物質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身體就會生病,甚至死亡。但隻停留在物質的層麵,心理的需求沒有獲得滿足,我們的心理同樣容易得病。大家不要緊張,不要一聽到“心理疾病”這四個字就誠惶誠恐。實際上,每個人的心理都有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所以,人人都有心理疾病,隻不過得病的程度不同而已,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有的敢於承認,有的不敢承認而已。


    過去,我們很窮,一心隻想著如何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心理的問題就退居其次。現在,溫飽的問題解決了,心理的問題便自然而然顯露了出來。朱德庸有一本書,名字叫《大家都有病》,生動描繪出了現代人存在著的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大家知道,物質的需求要從自然界中獲取——我們從土地中獲得糧食,從果樹上獲得果實,從草原上獲得牛羊……但是,心理的需求則必須在人與人的關係中獲得。比如吃飯,一個人吃是滿足生理的需求,兩個以上的人吃不僅能滿足生理的需求,還能在吃的過程中彼此交流,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動物不會考慮與誰一起吃,隻要有東西吃就行。人不僅要考慮吃什麽,還要考慮與誰一起吃。有些人不惜花費數百萬美元與巴菲特吃一頓飯,這絕不是為了滿足生理的需求,而是為了滿足心理需求。


    所以,人需要吃,但最好不要一個人孤獨地吃,與別人一起吃才有意思。如果你有幸與某位名人一起吃了一頓飯,即使飯菜難吃死了,恐怕你也要津津樂道半年。


    有人說,兩個人吃的是飯,一個人吃的是飼料。原因就在於:飯,既滿足了生理的需求,也滿足了心理的需求,而飼料僅僅滿足了生理的需求。


    同樣的道理,人需要睡,但孤枕難眠,隻有在溫暖的懷抱中,才能睡得更香、更甜。


    我常常想,為什麽像“臉書”這樣的社交網站會火爆全球?為什麽手機微信會在短時間內席卷長城內外、大江南北?


    根本的原因恐怕就在於人們渴望交流,渴望滿足心理的需求。


    在心理需求方麵,我們大家都是饑腸轆轆的逃荒者。


    現在,由於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渴望獲得心理的滿足,所以,我們比任何時候都熱愛飯局和手機。


    滿足生理的需求,一個人就可以做到。即使你是北京城中的“井底人”,一個人住在下水管道內,也可以滿足自己生理的需求。但要滿足心理的需求,就必須到人群中去,讓別人看見你,感受到你的存在和價值,進而獲得別人的接納、肯定和尊重。人之所以具有強烈的與別人分享的渴望和衝動,原因大概就在於此。


    分享是為了滿足自己渴望被尊重的需求,是為了滿足自己愛與被愛的需求。一旦這些需求獲得了滿足,我們就會感到快樂和幸福。倘若得不到滿足,我們就會沮喪、失落、孤獨和抑鬱。正因如此,有了高興的事情我們才不會獨自憋在心頭,而是要忍不住對別人講。對別人講的目的是為了贏得別人的接納和尊重,是想讓別人承認我們的價值。就像項羽說的那樣,衣錦不還鄉,就如同穿著漂亮的衣服走夜路,沒有人看見,那該是多麽掃興的一件事情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社交圈和關係網,都希望從別人的接納和肯定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獲得別人的尊重。看一看那些一天到晚用手機猛刷微博、微信的人們,他們的動作和姿勢活脫脫就像拿著一根煙槍。


    究竟是什麽力量促使他們如此上癮呢?無非是為了滿足自己對人際關係和尊重的需求。


    不過,要想獲得別人的尊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其操作的危險程度也很高。雨果說,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心。人心叵測。很多時候,當你滿懷熱情試圖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喜悅和成就的時候,常常會招致別人潑來的一盆冷水,從頭頂涼到腳後跟。你一心期望別人的認可、肯定,卻常常招來別人的蔑視和否定。你希望獲得別人的尊重,卻總是遭到別人的嘲笑和羞辱。這時,你會怎麽辦呢?


    一位哲人說:“他人即地獄。”


    沒有人不在背後說別人,也沒有人不在背後被人說。


    在這個網絡鋪天蓋地的時代,嘲笑和羞辱他人變得十分容易和快速,其成本非常低廉,還不容易被別人發現,也不會招致報複。打開電腦,每時每刻都有人遭到別人的謾罵、諷刺和侮辱。徐崢拍了一部很火的電影,就有人出來說,他扮豬很像,扮人很囧。郭德綱的相聲很受歡迎,有人又說,他是吃大蒜的,根本無法與喝咖啡的相比。


    人獲得了成就,千萬不能天真地以為就一定可以得到別人的肯定,最大的可能是招來別人的羨慕、嫉妒和恨。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有人問劉震雲有什麽感受,劉震雲說:“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就好比我的哥哥新婚進了洞房。我的哥哥進了洞房,問我有什麽感覺,我也不知道我該怎麽感覺!”


    有人說,在辦公室裏一個人最容易犯的觸犯眾怒的錯誤,就是升職,此言不虛。


    被別人接納的過程很艱難,讓社會尊重的道路很漫長,在這條艱難而漫長的道路上,人要經曆很多嘲笑的風雨,很多羞辱的冰霜。這時的你還能勇敢地堅持做真實的自己嗎?還能頑強地去實現自我的價值嗎?


    在別人的嘲笑聲中,很多人倒下了,他們莫衷一是,不敢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敢堅守真實的自己;在別人的諷刺聲中,很多人躺著也中槍,他們變得鬱鬱寡歡,憤怒而痛苦,真實的自己開始慢慢消失了;在別人的羞辱聲中,還有像阮玲玉那樣的人,幽幽地說上一句“人言可畏”,然後,就香消玉殞了。


    當然,也有一些人會選擇逃避。葛優曾演過一部電影《卡拉是條狗》。


    在電影中,他演的是一個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得不到尊重的人,也就是說,他渴望被尊重的需求沒得到滿足。怎麽辦呢?於是,他就養了一條狗。雖然在外麵他常受到別人的嘲笑和奚落,不被別人接納、肯定和尊重,但回到家中,那條狗都會汪汪地叫著,熱情洋溢地跑過來,圍繞著他轉來轉去。


    在他的心中,一定是這樣想的:別人不接納我,狗接納我;別人不需要我,狗需要我;別人不尊重我,狗尊重我。他試圖從狗的尊重中滿足自己渴望被人尊重的需求。但實際上這是一種逃避,是一種自慰,缺乏最真實的東西,一切都是假的,不是真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活著不是給別人看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廖之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廖之坤並收藏活著不是給別人看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