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村。除夕。


    1989年的農村年味還很濃。


    陸坤一家人早早就忙活起來。


    劉麗萍在準備著年糕、粽子、粉利這春節食品“三件頭”。


    年糕和粽子寓意“年年高(糕)中(粽)”,而粉利則與春節期間擺設在門戶兩邊的盆桔組成“歲歲吉(桔)利”之意。


    逢年過節,村裏人自發組成舞龍舞獅隊,從村頭舞至村尾。


    大丫兒、二丫兒和村裏的孩子們喜歡湊熱鬧,舞獅隊舞到哪就追到哪。


    平安村裏有個盤古廟,廟裏還有個守廟幾十年的廟祝,每逢盤古老爺生日、除夕夜、年初二,都會組織十裏八鄉的漢子們搞活動,圖個熱鬧喜慶。


    這盤古廟也算是承載著陸坤兒時的歡樂了。每逢盤古廟廟祝搞活動,孩子們總能混頓免費的飽飯吃。


    孩子們自由自在地撒歡,做父母的可就快要累趴下了。


    陸坤這會兒正在”三忙“呢。


    一忙“潔戶”,給家裏打掃衛生,去除汙垢,二忙“辦年”,準備除夕祭祖所需的雞、鴨、魚肉,各類蔬菜,以及春聯、鞭炮、香紙蠟燭等,三忙“炸食”,製作各種油炸食品如糖環、蘇圓、酥角、薄脆之類。


    如果要說這年給陸坤的第一感受那就是忙、很忙、非常忙。


    “小雞小雞你別怪,你是人間一道菜,今年早早去,明年早早來”,陸坤念完殺雞咒,就把早就磨好的菜刀往雞脖子一抹。


    嘩嘩。


    雞血滴到碗裏,陸坤看著差不多了就先把這雞扔到柴草垛裏,把這雞血放好。


    這雞還沒死透,得等一會兒,省得待會把它扔進鍋裏還撲騰。


    劉麗萍向來是不敢殺雞的,嫁過來陸家這麽多年,一直都是喊陸坤殺的雞。


    按她的話來說,她這是養雞養出感情來了,下不了手。


    處理這雞的內髒的時候,陸坤特意把雞盲腸給留出來了。


    這是大丫兒、二丫兒早就交代了要給她們倆留出來的。


    村裏孩子都喜歡這個,扯了蕉葉,加點鹽,把雞盲腸包起來,到燒火的時候就塞灶肚子裏,過上一會就能扒拉出來吃,很香,很q彈。


    這是劉麗萍嫁到陸家這麽多年來,家裏過年準備得最豐盛的一次。雞鴨魚肉不缺,各種零食也早就備好,估計年後走完親戚還能剩下不少。


    還不到下午四點,陸氏祠堂裏就開始擠滿了人。漢子挑著擔子,婦女抱著孩子,拖家帶口地祭祖。


    祭祖的漂亮話可不少,再木訥的父母這會兒嘴上也是“抹了油”,給神台上的台位不斷鞠躬,祈求先人保佑父母身體健康,孩子茁壯成長,夫妻事業順遂。


    陸坤夫妻倆帶著兩個孩子算是趕上了除夕祭祖的末班車。


    今年夫妻倆準備得比較充分,一塊大肥豬肉、一隻六七斤重的大肥雞剛一亮相,就引起眾人一陣驚呼。


    村裏人沒那麽多彎彎繞,羨慕的表情毫不掩飾,全寫在臉上了。


    不少人都過來跟陸坤夫妻倆打招呼。


    畢竟。


    陸坤夫妻倆掙錢的本事就是在整個平安鎮也是少見的。


    光是還村裏人的錢就還了三千多,前幾天還風光了一把。


    村裏人雖然不知道花了多少錢,但光看那拉了十裏路長的鞭炮就知道不是少數目。


    劉麗萍被一群婦女圍著,耳朵裏聽著各種或是恭維,或是羨慕,亦或是泛酸的話語,倒是有些不知所措。


    陸坤這會兒可沒功夫替她擋駕,村裏的漢子這會兒不停地給他發煙,耳朵上架了兩根,手上還攥了一把。


    和陸坤同齡的,大多都是在和他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求他帶帶,出去混口飯吃,陸坤也盡量先應付著。但也有拎不清,在那兒倚老賣老的讓陸坤幫著照顧後輩的。


    “嗬嗬......”


    凡是遇上這種自以為是的,陸坤都記在心裏的小本本上。帶是可以帶,就怕你們的那些個後輩最後得哭著回去。


    聊天的時間可要比祭祖的時間長多了,女人談話的中心,多是丈夫孩子,過得好的就使勁炫耀,過得苦的就眼巴巴羨慕。


    男人的話題中心就簡單多了,女人和發財幾乎是永恒不變的主題。


    ......


    洗了澡,換了新衣服,吃完年夜飯,陸坤夫妻倆陪著兩個孩子去村口看電視去。


    村裏有一部分人家通了電,但唯一的電器也就是電燈了,還是那種黃澄澄的白熾燈。


    據說,這唯一的一台電視機,是村委會以集體的名義向鎮裏借下來,用來給村民們放春晚,讓村民漲漲見識,開開眼界的。


    央視春晚起源於1979年,正式開辦於1983年,直到2014年才被定位為國家項目。


    這會兒村民們的娛樂活動還是很少的,孩子們天黑就睡覺,大人們天黑就造娃,第一次看到電視機這個東西,也確實是開了眼界。


    陸坤兩輩子加起來都沒這麽認真地看過央視春晚。


    不得不說,這個時候的春晚水平很高,情真意切,遠不是後世“思想正確”指導下的聯歡晚會可比的。


    留給陸坤印象最深的有三個節目。


    第一個就是趙麗蓉和侯耀文合作表演的小品《英雄母親的一天》,“司馬缸砸光”這句台詞和她淳樸的老太太形象贏得了所有村民的心。


    第二個就是陸坤兩輩子的熟人宋丹丹,憑借著《懶漢相親》這個小品,第一次亮相春晚,憑借出色的表演讓眾人記住了她,進而成為春晚曆年的常客。


    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個,氣功表演。


    對的,就是氣功,在1989年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春晚舞台。


    章加陵和黃幼也憑借《噴水斷磚》、《縮身進籠》表演,成為舉國上下赫赫有名的氣功大師。


    不過,春晚這次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這一個表演節目一出,氣功在全國盛行,甚至官方越是辟謠,民間民眾便越是對氣功有各種神奇的功效深信不疑。


    民間的一些民粹分子更是打出了“美國有導彈,中國有氣功大師”的旗號煽動人心。


    接下來的好些年,各大城市的街頭巷尾,更是出現了無數的氣功大師,帶著男女老幼,苦練氣功,最後賺得盆滿缽滿。


    不單單是民間瘋,各大地方大報、娛樂小報也一起瘋,連時事民政都上不了頭版頭條了,全特麽是氣功。


    陸坤都估摸著,自己要把後世那些個“練氣、築基、金丹、元嬰、化神......”的全套理論拋出來,怕是分分鍾被媒體炒作成顯赫一時的氣功大師。


    ps:感謝書友下個-路口-見的打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野火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啟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啟煜並收藏重生野火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