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苗大壯他們回到了公司,甘山村的學校,小型罐頭加工廠他已經安排好了專業人員去辦理手續,等手續一辦好就可以立即進行施工了,自此苗大壯在甘山村又得到了102點文明值,加上兩天的隨機任務以及其它方式賺取的文明值,光這兩天就賺取了189.8點文明值。
為什麽會有0.8點文明值呢,這是因為餘妙雪在甘山村也賺取了102點文明值,在加上這兩天跟著苗大壯做好事一共得到了118點文明值,為苗大壯提供了11.8點文明值,此時餘妙雪胸口上的文明勳章,在神秘星空下方的數字以不是0了而是215,自從餘妙雪帶上文明勳章後,每天隻要有空都會和苗大壯一起出去做好事,所以她的文明值已經高達215點之多了。
苗大壯正瀏覽著文明商城,他現在一共有896.9點文明值,所以準備再換取一門技術。
因為剩餘的文明值不多所以對文明商城裏的那些超級科技苗大壯隻能留著口水幹看著。
軍工方麵的技術現在對他沒用處,也不能隨便觸碰,所以不去考慮。
《初級人體開發技術》和《初級人體壽命延長技術》這兩門技術好是好,不過一般作用在人體上的藥物或技術要想在人體上使用,要經過大量的活體實驗,確認沒問題了,國家才會允許用在人體上,所以太麻煩,不是現在他想要的技術。
苗大壯繼續一頁一頁的翻找著,當他看到《全息投影技術》時眼前不禁一亮。
全息投影技術也稱虛擬成像技術,是利用幹涉和衍射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記錄和再現的技術。
其第一步是利用幹涉原理記錄物體光波信息,此即拍攝過程:被攝物體在激光輻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
另一部分激光作為參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疊加產生幹涉,把物體光波上各點的位相和振幅轉換成在空間上變化的強度,從而利用幹涉條紋間的反差和間隔將物體光波的全部信息記錄下來。記錄著幹涉條紋的底片經過顯影、定影等處理程序後,便成為一張全息圖,或稱全息照片。
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現物體光波信息,這是成象過程。
全息圖猶如一個複雜的光柵,在相幹激光照射下,一張線性記錄的正弦型全息圖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給出兩個象,即原始象(又稱初始象)和共軛象。再現的圖像立體感強,具有真實的視覺效應。
全息圖的每一部分都記錄了物體上各點的光信息,故原則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現原物的整個圖像,通過多次曝光還可以在同一張底片上記錄多個不同的圖像,而且能互不幹擾地分別顯示出來。
每個人都有兩個眼睛,每個眼睛的視角大約為80度,但是兩個眼睛一起的視角隻有120度,也就是說有40度的視角是重合的。
所以我們的左右兩個眼睛所看到的的東西其實是不同的,比如你閉上左眼用右眼看或者反過來,就能測試出來效果,左右兩眼接收到的物體轉發給大腦做判斷物體的遠近才能形成立體感。3d立體技術就是模擬這個過程而形成的。
在3d投影前,要對物體進行120°的3d攝影。看過3d電影的讀者應該知道,如果取下3d眼鏡觀看,畫麵有重影而模糊不清。隻是因為,銀幕上的畫麵並不是一幅,而是兩幅角度不同的畫麵疊加的效果。
為了模擬“雙目效應”,必須拍攝出偏左側的畫麵和偏右側的畫麵。在拍攝時,其實有兩台3d攝像機同時工作,一台偏向演員左側,記錄偏左的圖像;一台偏向演員右側,記錄偏右的圖像,再通過電腦處理,將兩幅圖像疊加,便成了3d電影源。
完成攝影後,在放映室裏,3d電影源投放在一定角度的銀幕上,觀眾需要帶上3d眼鏡觀看。仔細觀察3d眼鏡,會發現左右鏡片上有密集而細小的朝向不同的條紋。左鏡片是縱紋,右鏡片是橫紋。正是這些條紋,才能看到美妙的3d立體圖。
全息投影技術還需根據“雙目效應”,需要將圖像分解,讓左眼隻看見偏左的畫麵,右眼隻看見偏右側的畫麵,這樣才能使大腦產生遠近的判斷而生出立體感。
在放映時,偏左的畫麵和偏右側的畫麵所用的投射光是不同的,雖然顏色畫麵一樣,但投影用的光的傳播方向是不同的,偏左畫麵用的是縱波光(光波沿縱向傳遞),偏右畫麵用的是橫波光(光波沿橫向傳遞),由於偏振光的特點縱波光隻能穿過縱紋,不能穿過橫紋,因此,透過左鏡片,隻能看見偏左側的畫麵,同理與右鏡片。
由此,重疊的畫麵被分解,左眼隻看見偏左側的畫麵,右眼隻看見偏右側的畫麵,由於雙目效應,便產生了遠近感和立體感。
具苗大壯了解全息投影技術是1947年,倫敦國匈牙利裔物理學家丹尼斯·蓋伯發明了全息投影術,他因此項工作獲得了197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它的一些科學家在此之前也曾做過一些研究工作,解決了一些技術上的的問題。全息投影的發明是蓋伯在倫敦國bth公司研究增強電子顯微鏡性能手段時的偶然發現,而這項技術由該公司在1947年12月申請了專利。
這項技術從發明開始就一直應用於電子顯微技術中,在這個領域中被稱為電子全息投影技術,但是全息投影技術一直到1960年激光的發明才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此後全息投影技術開始進行了蓬勃發展,促使全息投影在短短的一段時間內就蓬勃發展的關鍵原因是低成本的固體激光器的大規模生產,如dvd播放機和其他的一些常用設備中所使用的激光器。
這些激光器對全息投影的發展也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這些廉價的體積又很小的固體激光器可以在某些條件下與最初用於全息投影的那些大型的昂貴的氣體激光器相媲美,因此使得預算較低的研究者、藝術家甚至業餘愛好者都可以參與到全全息投影研究中來。
經常可以在科幻電影中見到一種三維的全息通訊技術,可以把遠處的人或物以三維的形式投影在空氣之中,就像電影《星球大戰》中的場麵。另外隨科學的發展,所有的設備都采用小型化和精密化,而顯示設備卻無法與之相匹配,人類越來越需求一種新的顯示技術來解決問題。
目前的3d投影技術是半成熟狀態,所以想要達到電影《星球大戰》裏的效果以目前的技術還是遠遠不夠的。
文明商城中的全息投影技術是隻需要一個芯片,就可以投射出一個可以接受的三維全息圖像,不過隻要增加芯片數量,則可以投射出形狀更加複雜的三維物體,細節更加詳實,按係統介紹的效果,達到星球大戰中的3d效果不成問題。
同時聯邦國加州的一家新創公司,也正在研發三維全息投影芯片,並且已經有了初步的成果,他們已經研究出了第一款芯片,但是目前隻能完成二維圖像的全息投影。所以目前這一芯片和技術的研發還在初始階段,如果苗大壯換取了這門技術,那他又會再次彎道超車。
雖然對這門技術很心動,但是苗大壯目前不準備換取這門技術,不是換不起。
《全息投影技術》也就隻需要500點文明值,不換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項技術需要用到芯片。
雖然不換取這門技術,不過苗大壯已經知道了自己所需要的技術了,直接在商城搜索欄裏麵輸入了芯片技術,密密麻麻的芯片技術不禁讓他看花了眼睛。
這些技術,有已經過時了的技術,也有非常先進的技術,比如《超導芯片技術》就讓苗大壯的口水直流,不過這項技術需要的文明值太高了,目前的他根本換不起,就算換取了也沒用,因為超導芯片需要用到常溫超導材料,常溫超導材料就是在室溫下,電阻幾乎為零的材料,也是目前世界最前沿實驗室一直在探索的超級材料。
苗大壯看了一下《常溫超導材料技術》需要文明值1萬,果斷放棄,繼續瀏覽著芯片技術,篩選了半天,最後苗大壯在《光刻機技術》與《石墨烯芯片技術》這兩項中舉棋不定。
《光刻機技術》需要文明值500,最小能加工出2納米的矽基芯片,要知道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光刻機技術是5納米的矽基芯片,需要用極紫外(euv)光刻機來製造。所以對這項技術苗大壯很是心動。
《石墨烯芯片技術》需要文明值1200,主要運用電弧放電法和激光燒蝕法製成碳基芯片,完全不需要光刻機的參與,製造出的碳基芯片的性能比同樣工藝的矽基芯片的性能要高十數倍。
這項技術苗大壯非常想要,奈何自己的文明值不夠,如果想要換取這項技術,苗大壯至少還需要十來天的時間來做任務和做好事。
所以麵對兩項技術苗大壯有些拿不定主意,考慮了再三最後苗大壯咬咬牙果斷選擇了《石墨烯芯片技術》。
因為就算他換取了普通的矽基芯片技術,雖然會比西方國家先進,但作用並不大,目前世界上主流用的芯片都是14納米的芯片,雖然2納米很誘人,但是碳基芯片更加的誘人,就它那性能就已秒殺了矽基芯片。
關於這一點當年還在讀書的苗大壯就為此憤憤不平過,但並沒有什麽用,既然現在有能力了,當然就要去做自己當年想做的事情了。
為什麽會有0.8點文明值呢,這是因為餘妙雪在甘山村也賺取了102點文明值,在加上這兩天跟著苗大壯做好事一共得到了118點文明值,為苗大壯提供了11.8點文明值,此時餘妙雪胸口上的文明勳章,在神秘星空下方的數字以不是0了而是215,自從餘妙雪帶上文明勳章後,每天隻要有空都會和苗大壯一起出去做好事,所以她的文明值已經高達215點之多了。
苗大壯正瀏覽著文明商城,他現在一共有896.9點文明值,所以準備再換取一門技術。
因為剩餘的文明值不多所以對文明商城裏的那些超級科技苗大壯隻能留著口水幹看著。
軍工方麵的技術現在對他沒用處,也不能隨便觸碰,所以不去考慮。
《初級人體開發技術》和《初級人體壽命延長技術》這兩門技術好是好,不過一般作用在人體上的藥物或技術要想在人體上使用,要經過大量的活體實驗,確認沒問題了,國家才會允許用在人體上,所以太麻煩,不是現在他想要的技術。
苗大壯繼續一頁一頁的翻找著,當他看到《全息投影技術》時眼前不禁一亮。
全息投影技術也稱虛擬成像技術,是利用幹涉和衍射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記錄和再現的技術。
其第一步是利用幹涉原理記錄物體光波信息,此即拍攝過程:被攝物體在激光輻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
另一部分激光作為參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疊加產生幹涉,把物體光波上各點的位相和振幅轉換成在空間上變化的強度,從而利用幹涉條紋間的反差和間隔將物體光波的全部信息記錄下來。記錄著幹涉條紋的底片經過顯影、定影等處理程序後,便成為一張全息圖,或稱全息照片。
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現物體光波信息,這是成象過程。
全息圖猶如一個複雜的光柵,在相幹激光照射下,一張線性記錄的正弦型全息圖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給出兩個象,即原始象(又稱初始象)和共軛象。再現的圖像立體感強,具有真實的視覺效應。
全息圖的每一部分都記錄了物體上各點的光信息,故原則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現原物的整個圖像,通過多次曝光還可以在同一張底片上記錄多個不同的圖像,而且能互不幹擾地分別顯示出來。
每個人都有兩個眼睛,每個眼睛的視角大約為80度,但是兩個眼睛一起的視角隻有120度,也就是說有40度的視角是重合的。
所以我們的左右兩個眼睛所看到的的東西其實是不同的,比如你閉上左眼用右眼看或者反過來,就能測試出來效果,左右兩眼接收到的物體轉發給大腦做判斷物體的遠近才能形成立體感。3d立體技術就是模擬這個過程而形成的。
在3d投影前,要對物體進行120°的3d攝影。看過3d電影的讀者應該知道,如果取下3d眼鏡觀看,畫麵有重影而模糊不清。隻是因為,銀幕上的畫麵並不是一幅,而是兩幅角度不同的畫麵疊加的效果。
為了模擬“雙目效應”,必須拍攝出偏左側的畫麵和偏右側的畫麵。在拍攝時,其實有兩台3d攝像機同時工作,一台偏向演員左側,記錄偏左的圖像;一台偏向演員右側,記錄偏右的圖像,再通過電腦處理,將兩幅圖像疊加,便成了3d電影源。
完成攝影後,在放映室裏,3d電影源投放在一定角度的銀幕上,觀眾需要帶上3d眼鏡觀看。仔細觀察3d眼鏡,會發現左右鏡片上有密集而細小的朝向不同的條紋。左鏡片是縱紋,右鏡片是橫紋。正是這些條紋,才能看到美妙的3d立體圖。
全息投影技術還需根據“雙目效應”,需要將圖像分解,讓左眼隻看見偏左的畫麵,右眼隻看見偏右側的畫麵,這樣才能使大腦產生遠近的判斷而生出立體感。
在放映時,偏左的畫麵和偏右側的畫麵所用的投射光是不同的,雖然顏色畫麵一樣,但投影用的光的傳播方向是不同的,偏左畫麵用的是縱波光(光波沿縱向傳遞),偏右畫麵用的是橫波光(光波沿橫向傳遞),由於偏振光的特點縱波光隻能穿過縱紋,不能穿過橫紋,因此,透過左鏡片,隻能看見偏左側的畫麵,同理與右鏡片。
由此,重疊的畫麵被分解,左眼隻看見偏左側的畫麵,右眼隻看見偏右側的畫麵,由於雙目效應,便產生了遠近感和立體感。
具苗大壯了解全息投影技術是1947年,倫敦國匈牙利裔物理學家丹尼斯·蓋伯發明了全息投影術,他因此項工作獲得了197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它的一些科學家在此之前也曾做過一些研究工作,解決了一些技術上的的問題。全息投影的發明是蓋伯在倫敦國bth公司研究增強電子顯微鏡性能手段時的偶然發現,而這項技術由該公司在1947年12月申請了專利。
這項技術從發明開始就一直應用於電子顯微技術中,在這個領域中被稱為電子全息投影技術,但是全息投影技術一直到1960年激光的發明才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此後全息投影技術開始進行了蓬勃發展,促使全息投影在短短的一段時間內就蓬勃發展的關鍵原因是低成本的固體激光器的大規模生產,如dvd播放機和其他的一些常用設備中所使用的激光器。
這些激光器對全息投影的發展也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這些廉價的體積又很小的固體激光器可以在某些條件下與最初用於全息投影的那些大型的昂貴的氣體激光器相媲美,因此使得預算較低的研究者、藝術家甚至業餘愛好者都可以參與到全全息投影研究中來。
經常可以在科幻電影中見到一種三維的全息通訊技術,可以把遠處的人或物以三維的形式投影在空氣之中,就像電影《星球大戰》中的場麵。另外隨科學的發展,所有的設備都采用小型化和精密化,而顯示設備卻無法與之相匹配,人類越來越需求一種新的顯示技術來解決問題。
目前的3d投影技術是半成熟狀態,所以想要達到電影《星球大戰》裏的效果以目前的技術還是遠遠不夠的。
文明商城中的全息投影技術是隻需要一個芯片,就可以投射出一個可以接受的三維全息圖像,不過隻要增加芯片數量,則可以投射出形狀更加複雜的三維物體,細節更加詳實,按係統介紹的效果,達到星球大戰中的3d效果不成問題。
同時聯邦國加州的一家新創公司,也正在研發三維全息投影芯片,並且已經有了初步的成果,他們已經研究出了第一款芯片,但是目前隻能完成二維圖像的全息投影。所以目前這一芯片和技術的研發還在初始階段,如果苗大壯換取了這門技術,那他又會再次彎道超車。
雖然對這門技術很心動,但是苗大壯目前不準備換取這門技術,不是換不起。
《全息投影技術》也就隻需要500點文明值,不換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項技術需要用到芯片。
雖然不換取這門技術,不過苗大壯已經知道了自己所需要的技術了,直接在商城搜索欄裏麵輸入了芯片技術,密密麻麻的芯片技術不禁讓他看花了眼睛。
這些技術,有已經過時了的技術,也有非常先進的技術,比如《超導芯片技術》就讓苗大壯的口水直流,不過這項技術需要的文明值太高了,目前的他根本換不起,就算換取了也沒用,因為超導芯片需要用到常溫超導材料,常溫超導材料就是在室溫下,電阻幾乎為零的材料,也是目前世界最前沿實驗室一直在探索的超級材料。
苗大壯看了一下《常溫超導材料技術》需要文明值1萬,果斷放棄,繼續瀏覽著芯片技術,篩選了半天,最後苗大壯在《光刻機技術》與《石墨烯芯片技術》這兩項中舉棋不定。
《光刻機技術》需要文明值500,最小能加工出2納米的矽基芯片,要知道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光刻機技術是5納米的矽基芯片,需要用極紫外(euv)光刻機來製造。所以對這項技術苗大壯很是心動。
《石墨烯芯片技術》需要文明值1200,主要運用電弧放電法和激光燒蝕法製成碳基芯片,完全不需要光刻機的參與,製造出的碳基芯片的性能比同樣工藝的矽基芯片的性能要高十數倍。
這項技術苗大壯非常想要,奈何自己的文明值不夠,如果想要換取這項技術,苗大壯至少還需要十來天的時間來做任務和做好事。
所以麵對兩項技術苗大壯有些拿不定主意,考慮了再三最後苗大壯咬咬牙果斷選擇了《石墨烯芯片技術》。
因為就算他換取了普通的矽基芯片技術,雖然會比西方國家先進,但作用並不大,目前世界上主流用的芯片都是14納米的芯片,雖然2納米很誘人,但是碳基芯片更加的誘人,就它那性能就已秒殺了矽基芯片。
關於這一點當年還在讀書的苗大壯就為此憤憤不平過,但並沒有什麽用,既然現在有能力了,當然就要去做自己當年想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