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聽說了嗎?”


    漢元十二年夏五月,關中,長安。


    聽到身側響起的交談聲,陽毅不由自主的停下腳步。


    稍一思慮,陽毅便裝作整理著裝的模樣,開始偷聽起這街頭雜談。


    “今日一大早,北地八百裏加急至長安,驛騎直入長樂!”


    就見一位腰別長劍,頭係粗麻布條,做遊俠打扮的人開口一招呼,街頭的閑人懶漢頓時便圍了過去。


    “果真?”


    “這該如何是好?”


    不出陽毅所料:在這四丈見方的巷口,三兩閑人懶漢聚在一起,不顧自己不足一枚銅錢的身家,竟開始擔心起國家大事來。


    “高皇帝駕崩不過月餘,北地便有八百裏加急,恐非為吉兆啊?”


    “隻怕是匈奴賊子知曉高皇帝駕崩,便要為禍邊郡啦!”


    男子話音剛落,便引來周遭眾人的應和。


    但很快,一股莫名出現的激奮,將原本悲憤的氣氛一掃而空。


    “諸君!”


    “邊牆有變,當是吾等翻身之千載良機!”


    聽到這裏,陽毅終於‘整理’好了自己的衣冠,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


    漢風尚武,對於絕大多數尋常百姓而言,戰爭,並不單單意味著災難。


    尤其是對這些身無長物,顛沛流離的‘俠客’們而言,一個在戰場上斬首殺敵,奪得武勳,繼而洗白身份的機會,更可謂是千載難逢。


    可這一切,都與現在的陽毅無關。


    來到熟悉的未央宮北闕,陽毅暗自深吸一口氣,稍稍上前,在未央宮東北宮門:司馬門麵前停下腳步。


    看著眼前甲胄齊備,眉宇剛毅的武士,陽毅不自覺地挺直腰板,旋即稍一拱手。


    “還請將軍1代為通傳:少府匠作大臣陽城延之子,侍中陽毅請見!”


    ※※※※※※※※※※


    走在熟悉的青石宮道上,陽毅不由感懷起人生無常。


    像他這麽一個平凡的學子,在後世的華夏大地,可謂是一抓一大把。


    但不知道為什麽,命運的重錘獨在陽毅頭上精準砸下,將他砸到了這兩千多年前的陌生世界。


    來到這裏已有數月,但發生的一切,卻依舊讓陽毅有些分不清,夢與現實的差別。


    尤其是腦海中,那個和自己同名同性的倒黴蛋,留下的那一連串絕不屬於陽毅,卻又切實存在的記憶。


    “少府卿陽城延庶子……”


    “高皇帝七年,蒙父蔭為太子伴讀……”


    “幼年喪母……”


    嘖嘖稱奇著默念出自己這段身世,陽毅身形不由一滯,稍整了整衣冠。


    ——未央宮正殿:宣室殿,到了……


    ·


    “卿且自坐。”


    走入宣誓殿內,不等陽毅開口拜喏,上首的禦案後,就傳出一聲有些稚嫩的嗓音。


    循聲望去,少年天子略帶陰鬱的麵龐,便出現在了陽毅的視野當中。


    作為漢室第二位皇帝、漢太祖劉邦的嫡長子,劉盈登基時的年紀,還是稍小了些。


    ——上個月,即將年滿六十二歲的劉邦病逝,繼承皇位的劉盈,卻才不過十七歲!


    即便是劉邦年紀最大的兒子,如今的齊王劉肥,也才不過二十出頭而已。


    在華夏封建時代,天子年幼,必然會造成一個對政權十分不利的局麵。


    ——主少國疑。


    尤其是開國之後的第二位皇帝,如果登基時太過年少,就會使得本屬於皇帝的權力迅速分散,由太後、丞相、開國元勳,乃至於朝堂所染指。


    而權力這個東西一旦被瓜分,那簡直就像借出去的錢。


    更要命的是,依舊保留在腦海當中的記憶,正無時不刻提醒著陽毅:如今漢室的狀況,要遠比‘主少國疑’‘後宮幹政’‘勳貴亂權’來的嚴峻……


    “今日之事,卿可聞知?”


    少年天子隨和的詢問,將陽毅飛散的思緒拉回現實,又惹得陽毅慌忙一拱手。


    “稟陛下,臣方才入宮途中,聽聞長安街頭風論,或乃陛下所言之事……”


    陽毅規規矩矩的一聲應答,總算是將少年天子的目光,從眼前的禦案吸引到了自己身上。


    “所言者何?”


    見劉盈滿帶苦澀的抬起頭,慘笑著看向自己,陽毅心中稍有些默然。


    “長安百姓皆言:今日辰時,北地八百裏加急入關,驛騎直驅長樂。”


    “臣愚以為,陛下召臣,或欲以此事相商?”


    中規中矩的答複,並沒有引來少年天子的猜疑。


    頹然一聲歎息,從禦案後的禦榻上起身,劉盈便負手走下禦階,來到了陽毅麵前。


    “卿且自觀吧。”


    “太後已召朝中諸公,於長信殿2軍議……”


    說著,劉盈從身後拿出一卷明顯才抄錄不久的竹簡,重重‘砸’在了陽毅手中。


    而陽毅的注意力,則被劉盈重重咬下的‘軍議’二字所吸引。


    “召集公侯百官,還是軍議?”


    “果然,是那件事嗎……”


    不等陽毅緩過神,少年天子又苦笑著搖搖頭,拍了拍陽毅的肩膀。


    “今日軍議,朕不便開口。”


    “卿隨朕同去。”


    “何為、何言,卿自斟酌……”


    若有所指的做下交代,劉盈又是哀歎一聲,走向了後殿的方向。


    ——天子拜見太後,當著正裝冠玄。


    為了前往緊鄰未央宮的長樂宮,麵見自己的親生母親,劉盈必須到後殿換下身上的常服。


    趁著少年天子更衣的功夫,陽毅也是深吸一口氣,帶著一股莫名的莊嚴,緩緩攤開那卷竹簡。


    而後,便是那段稍有些晦澀,卻又莫名冰冷的小篆,狠狠刺痛了陽毅的雙眸。


    ——匈奴單於攣鞮冒頓,敬問漢皇帝無恙!


    ——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


    ——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


    ·


    ·


    ·


    ps:


    1.主角稱呼宮門衛士為將軍,或許看著有點奇怪,但實際上毫無問題。


    因為西漢初的宮門衛士,領頭者被稱為‘某某門尉’,通常由中郎將掌下的中郎所擔任,秩千石,外放郡尉起步。


    ‘中郎’這個群體,說個代表性人物就好理解了:迷路將軍李廣,文帝年間以武勳為中郎,景帝年間曆任邊地七郡郡守,累功,武帝劉徹召為未央宮衛尉——這裏的‘未央宮衛尉’,就是未央宮司馬門、作室門、章城門、西安門、東闕門這五個‘宮門門尉’的總指揮,秩二千石,位次九卿。


    說再簡單點:宰相門房都還七品官哩,給皇帝看宮門的,能是什麽小魚小蝦嘛……所以主角一個六百石級別的侍郎,稱呼千石級別的門尉為‘將軍’,是毫無問題的。


    2.長信殿,不是作者打錯字。長信殿是長樂宮內部宮殿群當中的正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元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丞佐吏並收藏大元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