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噲究竟有沒有造反,恐怕誰都拿不準。
但劉邦死前,留下的最後一道詔書,除去冊立劉盈為天子、呂雉為太後的遺詔外,便是令陳平、周勃誅殺樊噲!
而接替樊噲‘討伐謀逆之燕王盧綰’任務的,正是陽陵侯傅寬。
之後沒多久,劉邦駕崩,樊噲也被陳平、周勃兩個軟蛋帶回了長安,隨後被大姨姐呂雉赦免。
再之後,便是陽毅怒斥呂雉‘有負高皇帝恩德’,將樊噲逼得隻能暫離長安,直到前不久,才鮮衣怒馬的回到長安。
到如今,漢室的政權交接也算是基本完成,燕王盧綰的問題,自然就進入了呂雉的視野當中。
聽呂雉問起,傅寬稍一措辭,便將自己得知的信息盡數道出。
“今歲首,代王就國之時,盧綰正為舞陽侯所討;後舞陽侯為曲逆、絳侯二人縛囚,便由臣率軍攻伐。”
“夏四月中,盧綰遣使托臣轉奏高皇帝:盧綰未有反意,若高皇帝赦其罪,盧綰願負荊至長安,謝罪太廟。”
“未待臣奏請,高皇帝便驟崩,國喪;盧綰亦已逃至燕國以北,及臣,則遷為代相。”
“臣同代王啟程之時,聽聞燕王已率部眾北入草原,得匈奴單於敕封,以為東胡盧王……”
言罷,傅寬便稍抬起頭,開始打量起呂雉的麵色。
在傅寬的悄然注視下,呂雉的麵色從最開始的冷清,到轉瞬即逝的惱怒,最終,歸於一陣漫長的無奈。
“先有韓王信,今又是盧綰……”
“果如先兄周呂令武侯所言:北牆之地,不可以異姓王之……”
聽呂雉發出這聲稍有些敏感的感歎,傅寬先是下意識一低頭。
待‘先兄周呂令武侯’幾字傳入耳中,傅寬麵色之上,終是流露出一絲感傷。
作為呂澤部將中,成就僅次於曹參、灌嬰的第三人,傅寬對已故的周呂侯呂澤,可謂是萬般欽佩,又滿懷感激。
若非呂澤提攜,即便軍事才華再怎麽出眾,傅寬一介降將,也不可能在劉邦賬下,闖蕩出今日這般崇高的地位。
隻可惜,不等傅寬報效知遇之恩,恩主呂澤幾年前戰亡於代北……
“於燕王……”
“不,於今之匈奴東胡盧王,陽陵侯可有高見?”
突然傳來一聲清冷的詢問,惹得傅寬嗡然抬起頭,略帶疑惑的望向呂雉。
就見呂雉稍有些不自在的斜眼看了看左右,便意味深長道:“如今,長安尚冠裏,可仍立有長安侯府邸……”
聽到這裏,傅寬才算明白呂雉的意思。
——盧綰反了,盧綰留在長安的家人,應該怎麽辦?
或者說,從今往後,對於這個叛漢降胡的‘長安侯’,漢室應該以怎樣的態度麵對?
隻稍一思慮,傅寬便給出了最中肯的意見。
“臣以為,長安侯今雖降胡,然其心當向漢。”
“若非如此,恐高皇帝駕崩前,盧綰亦不敢托臣代奏高皇帝,以赦其罪。”
“今長安侯入匈奴,為東胡盧王,太後或可遣長安侯往昔故舊,同長安侯互通有無,伺機窺探匈奴事……”
聽聞此言,呂雉麵無表情的望向傅寬,沉默良久。
到最後,呂雉都沒有為傅寬的建議,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吾知之。”
“代相且退去吧。”
“吾乏了……”
※※※※※※※※※※
“代相傅寬?”
在呂雉召見劉恒、傅寬二人的同時,尚冠裏安國侯府,王陵、陽毅二人也恰好在談論此番,入關覲見的宗親諸侯。
聽聞陽毅問起代國相——陽陵侯傅寬,王陵灑然一笑,將手背負在身後,輕笑著來到涼亭邊。
“陽陵侯此人,於行伍之事,不可謂不精!”
“陽陵侯傅寬、故代相陳豨、信武侯靳歙三人,皆為二世繼立,關東諸侯群起抗秦之時,魏王魏咎帳下大將!”
“秦二世二年,魏王咎為秦少府章邯所斬,此三人及麾下兵勇,皆自此潰散;後高皇帝西攻魏地,得此三人投效。”
“後高皇帝率軍陷秦鹹陽、淮陰侯率軍還定三秦、高皇帝禦駕親征以平關東,及關中異姓諸侯之亂,傅寬、靳歙皆頗有斬獲。”
說到這裏,王陵略帶敬佩的回過頭:“春二月,高皇帝白馬誓盟,敕封漢開國十八功侯,陽陵侯傅寬位十,信武侯靳歙位十一……”
聽到這裏,陽毅已經明白了王陵話裏的未盡之意。
——光論武將的專業素養,傅寬這個人,起碼也是比肩樊噲的猛將!
但很顯然,陽毅問的不是這個……
稍一思慮,陽毅便將話說的更直白了些。
“王翁以為,陽陵侯同平陽侯、潁陰侯比之,若何?”
聞言,王陵先是下意識一開口:“平陽侯功勳卓著,陽陵侯無以……”
說到一半,王陵話頭稍一滯,略帶驚疑的回過頭,就見陽毅目不斜視的追問道:“比之今之曲逆、絳侯,及曲成侯蟲公,若何?”
聽到這裏,王陵才終於回過味來,意味深長的望向陽毅。
“如此年紀,眼光便如此老辣……”
暗自讚歎一番,王陵便嘿笑著回過身,走到涼亭中間擺著的案幾前,緩緩跪坐下來。
“陽侍中言中之意,老夫知。”
“然陽陵侯傅寬,斷非陳、周之流所可比擬!”
篤定的做出結論,王陵便麵色堅定的昂起頭。
“平陽侯曹參,亦蒙高皇帝恩德亦甚厚,斷勿為悖逆之事。”
“及潁陰侯灌嬰……”
說到這裏,王陵苦笑著搖了搖頭,自嘲道:“老夫眼拙,實看不透潁陰侯其人。”
“然若以行見人,潁陰侯灌嬰,亦非大惡之人。”
聽到這裏,陽毅終是點了點頭,對王陵稍拱手一拜:“小子受教……”
至於灌嬰是什麽人,即便王陵不說,陽毅心裏也有數。
見陽毅就此默然,王陵麵色頓時困惑起來。
“陽侍中今日,怎專以宗親諸侯,及諸侯王相之事相問?”
“莫非,齊王之事……?”
見王陵頓時嚴肅起來的麵色,陽毅先是搖了搖頭,旋即苦歎一氣,終是上半身稍稍前傾,示意王陵側耳貼過來。
“王翁當知,小子家中兄長,今於長樂宮事太後左右。”
“家兄言:近日,長樂宮驟起風聞,乃言趙王之生母戚夫人事……”
但劉邦死前,留下的最後一道詔書,除去冊立劉盈為天子、呂雉為太後的遺詔外,便是令陳平、周勃誅殺樊噲!
而接替樊噲‘討伐謀逆之燕王盧綰’任務的,正是陽陵侯傅寬。
之後沒多久,劉邦駕崩,樊噲也被陳平、周勃兩個軟蛋帶回了長安,隨後被大姨姐呂雉赦免。
再之後,便是陽毅怒斥呂雉‘有負高皇帝恩德’,將樊噲逼得隻能暫離長安,直到前不久,才鮮衣怒馬的回到長安。
到如今,漢室的政權交接也算是基本完成,燕王盧綰的問題,自然就進入了呂雉的視野當中。
聽呂雉問起,傅寬稍一措辭,便將自己得知的信息盡數道出。
“今歲首,代王就國之時,盧綰正為舞陽侯所討;後舞陽侯為曲逆、絳侯二人縛囚,便由臣率軍攻伐。”
“夏四月中,盧綰遣使托臣轉奏高皇帝:盧綰未有反意,若高皇帝赦其罪,盧綰願負荊至長安,謝罪太廟。”
“未待臣奏請,高皇帝便驟崩,國喪;盧綰亦已逃至燕國以北,及臣,則遷為代相。”
“臣同代王啟程之時,聽聞燕王已率部眾北入草原,得匈奴單於敕封,以為東胡盧王……”
言罷,傅寬便稍抬起頭,開始打量起呂雉的麵色。
在傅寬的悄然注視下,呂雉的麵色從最開始的冷清,到轉瞬即逝的惱怒,最終,歸於一陣漫長的無奈。
“先有韓王信,今又是盧綰……”
“果如先兄周呂令武侯所言:北牆之地,不可以異姓王之……”
聽呂雉發出這聲稍有些敏感的感歎,傅寬先是下意識一低頭。
待‘先兄周呂令武侯’幾字傳入耳中,傅寬麵色之上,終是流露出一絲感傷。
作為呂澤部將中,成就僅次於曹參、灌嬰的第三人,傅寬對已故的周呂侯呂澤,可謂是萬般欽佩,又滿懷感激。
若非呂澤提攜,即便軍事才華再怎麽出眾,傅寬一介降將,也不可能在劉邦賬下,闖蕩出今日這般崇高的地位。
隻可惜,不等傅寬報效知遇之恩,恩主呂澤幾年前戰亡於代北……
“於燕王……”
“不,於今之匈奴東胡盧王,陽陵侯可有高見?”
突然傳來一聲清冷的詢問,惹得傅寬嗡然抬起頭,略帶疑惑的望向呂雉。
就見呂雉稍有些不自在的斜眼看了看左右,便意味深長道:“如今,長安尚冠裏,可仍立有長安侯府邸……”
聽到這裏,傅寬才算明白呂雉的意思。
——盧綰反了,盧綰留在長安的家人,應該怎麽辦?
或者說,從今往後,對於這個叛漢降胡的‘長安侯’,漢室應該以怎樣的態度麵對?
隻稍一思慮,傅寬便給出了最中肯的意見。
“臣以為,長安侯今雖降胡,然其心當向漢。”
“若非如此,恐高皇帝駕崩前,盧綰亦不敢托臣代奏高皇帝,以赦其罪。”
“今長安侯入匈奴,為東胡盧王,太後或可遣長安侯往昔故舊,同長安侯互通有無,伺機窺探匈奴事……”
聽聞此言,呂雉麵無表情的望向傅寬,沉默良久。
到最後,呂雉都沒有為傅寬的建議,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吾知之。”
“代相且退去吧。”
“吾乏了……”
※※※※※※※※※※
“代相傅寬?”
在呂雉召見劉恒、傅寬二人的同時,尚冠裏安國侯府,王陵、陽毅二人也恰好在談論此番,入關覲見的宗親諸侯。
聽聞陽毅問起代國相——陽陵侯傅寬,王陵灑然一笑,將手背負在身後,輕笑著來到涼亭邊。
“陽陵侯此人,於行伍之事,不可謂不精!”
“陽陵侯傅寬、故代相陳豨、信武侯靳歙三人,皆為二世繼立,關東諸侯群起抗秦之時,魏王魏咎帳下大將!”
“秦二世二年,魏王咎為秦少府章邯所斬,此三人及麾下兵勇,皆自此潰散;後高皇帝西攻魏地,得此三人投效。”
“後高皇帝率軍陷秦鹹陽、淮陰侯率軍還定三秦、高皇帝禦駕親征以平關東,及關中異姓諸侯之亂,傅寬、靳歙皆頗有斬獲。”
說到這裏,王陵略帶敬佩的回過頭:“春二月,高皇帝白馬誓盟,敕封漢開國十八功侯,陽陵侯傅寬位十,信武侯靳歙位十一……”
聽到這裏,陽毅已經明白了王陵話裏的未盡之意。
——光論武將的專業素養,傅寬這個人,起碼也是比肩樊噲的猛將!
但很顯然,陽毅問的不是這個……
稍一思慮,陽毅便將話說的更直白了些。
“王翁以為,陽陵侯同平陽侯、潁陰侯比之,若何?”
聞言,王陵先是下意識一開口:“平陽侯功勳卓著,陽陵侯無以……”
說到一半,王陵話頭稍一滯,略帶驚疑的回過頭,就見陽毅目不斜視的追問道:“比之今之曲逆、絳侯,及曲成侯蟲公,若何?”
聽到這裏,王陵才終於回過味來,意味深長的望向陽毅。
“如此年紀,眼光便如此老辣……”
暗自讚歎一番,王陵便嘿笑著回過身,走到涼亭中間擺著的案幾前,緩緩跪坐下來。
“陽侍中言中之意,老夫知。”
“然陽陵侯傅寬,斷非陳、周之流所可比擬!”
篤定的做出結論,王陵便麵色堅定的昂起頭。
“平陽侯曹參,亦蒙高皇帝恩德亦甚厚,斷勿為悖逆之事。”
“及潁陰侯灌嬰……”
說到這裏,王陵苦笑著搖了搖頭,自嘲道:“老夫眼拙,實看不透潁陰侯其人。”
“然若以行見人,潁陰侯灌嬰,亦非大惡之人。”
聽到這裏,陽毅終是點了點頭,對王陵稍拱手一拜:“小子受教……”
至於灌嬰是什麽人,即便王陵不說,陽毅心裏也有數。
見陽毅就此默然,王陵麵色頓時困惑起來。
“陽侍中今日,怎專以宗親諸侯,及諸侯王相之事相問?”
“莫非,齊王之事……?”
見王陵頓時嚴肅起來的麵色,陽毅先是搖了搖頭,旋即苦歎一氣,終是上半身稍稍前傾,示意王陵側耳貼過來。
“王翁當知,小子家中兄長,今於長樂宮事太後左右。”
“家兄言:近日,長樂宮驟起風聞,乃言趙王之生母戚夫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