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了好大的力氣,陽毅也終是沒能讓王陵回心轉意。
——劉如意,絕不能離開長安!
這,就是王陵的底線……
無奈之下,陽毅隻能另辟蹊徑,同王陵約定:以兩月為期,如果陽毅不能有效解決趙國的問題,便任由王陵覲見呂雉……
“呼~”
“難辦呐……”
無論是從陽毅對曆史的了解,還是從穿越之後的見聞,戚夫人、劉如意母子,顯然都算不上什麽‘聰明人’。
按理來說,作為曾威脅過劉盈儲位的皇子,在劉盈順利登基之後,擺在劉如意麵前的,其實就剩下兩條路。
要麽趕緊低頭認錯,把趙王這個燙手山芋甩掉,爭取得到哥哥劉盈的原諒。
再或者,就是一咬牙一跺腳,蒙頭走到黑,造反也好叛逃也罷,反正別回長安就是。
但母親戚夫人在長安,又使得劉如意隻能乖乖朝覲長安,與此同時,劉如意又絲毫沒有低頭認錯,謝辭趙王之位的意圖……
“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
“祖傳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想到這裏,陽毅甚至都有些懷疑,高皇帝劉邦封劉如意為趙王,究竟是好心還是惡意了!
但凡劉如意不是被封為‘隨時有權統掌北方軍隊’的趙王,而是封在了其他地方,也不至於淪落到如今這般‘最好別活著走出長安’的地步。
現在,這一樁幾乎無解的難題,便擺在了陽毅一人麵前。
劉如意,到底救不救?
如果從政權穩定、朝局安穩,以及有利劉盈的立場來看,陽毅當然同意王陵的看法。
——在戚夫人大概率已經被處以肉刑的情況下,劉如意萬萬不可走出長安!
可太史公筆下那個‘被人彘活活嚇死’的惠帝劉盈,卻讓陽毅有些左右為難了。
如果不救劉如意,那戚夫人必然會被做成人彘。
然後呢?
萬一劉盈真就被嚇得心灰意冷,那陽毅豈不是坐蠟了?
但若說要救,陽毅也沒啥太好的辦法。
——哪怕不被做成人彘,戚夫人被呂雉折磨,都是必然,且大概率已經發生的事。
對於母親遭受的折磨,劉如意能裝作什麽都沒發生?
怕不是一回到邯鄲,就要發討賊檄文,號召天下共討長安,為母報仇!
“如何是好啊~”
哀歎著以手扶額,陽毅不由停下腳步,苦悶的活動起酸澀的脖頸。
就在陽毅打定主意,打算回家好好考慮一下解局辦法的時候,一道熟悉的身影,從不遠處快速向陽毅所在的方向走來。
“季兄?”
下意識一聲輕呼,不等陽毅拱手拜喏,迎麵走來的季布便滿目驚疑的停下腳步,拉起陽毅的手臂,就朝著與尚冠裏一牆之隔的未央宮走去。
“季兄這是?”
見陽毅麵上滿是疑慮,季布腳下不停,隻頭都不回的解釋一句:“禍事!”
“陛下急召賢弟入宮!”
※※※※※※※※※※
“母親~”
“孩兒思念母親~”
“嗚……”
跟隨生母薄氏來到一處偏殿,年僅八歲的代王劉恒再也抑製不住思念,一頭紮進了薄氏懷中,竟低聲啜泣起來。
看著幼子如此模樣,薄氏也不由紅了眼眶,將劉恒的小腦袋狠狠摁在胸口,不住地用下頜摩擦著劉恒的頭頂。
“母親也想念阿恒……”
一時間,小殿內盡為這略帶哀傷的母子重逢,渲染的略顯蕭涼。
不片刻,劉恒的哭聲也低了些,薄氏也終是愛憐的捧起愛子的臉頰,貪婪的上下打量起來。
“阿恒瘦了,也高了些?”
看見母親紅彤彤的眼眶,劉恒十分懂事的止住哭聲,用衣袖抹了把鼻涕,乖巧地點點頭。
“孩兒再高些,便可以帶母親回晉陽,不必再同母親分離了!”
聞言,薄氏麵色稍一滯,目光中的喜悅,也緩緩被一抹憂慮、驚恐所取代。
“唉……”
對於兒子,對於自己的未來,薄氏可謂是一點底都沒有。
若是按高皇帝定下的規矩,皇子本該十二歲定下姻親,而後擇機就國。
如今的趙王劉如意,更是直到去年,都年滿十四歲了,都還沒就國。
一直到高皇帝平定英布叛亂,回長安後重病臥榻,易儲一事又作罷,劉如意才在國相周昌的陪同下就國邯鄲。
倒是苦了年僅八歲的劉恒、七歲的劉恢、劉友三個小娃,在今年年初,高皇帝已然無法視政之時,幾乎是被呂後強趕著就了國。
薄氏本想著,高皇帝駕崩之後,自己應該就能以王太後的身份,隨兒子前往代國。
但從劉如意、劉恢、劉友三人的生母,在呂雉那裏得到的‘待遇’來看,隨子就國一事,隻怕也是遙遙無期……
苦澀的搖了搖頭,薄氏便再度捧起劉恒的臉頰,滿臉嚴肅道:“阿恒,記住。”
“此番,母親隨阿恒就國事,若非太後親自提起,阿恒萬不可懇請太後!”
“縱太後言及,阿恒亦不可顯露喜色。”
“可知曉了?”
聞言,縱是不明白母親的用意,劉恒也是乖巧地點了點頭,略有些落寞道:“孩兒知……”
言罷,劉恒不由麵帶疑惑的抬起頭,小心翼翼的環顧一圈左右,確定沒人後,才將嘴貼在了母親耳朵邊。
“母親。”
“太後嫡母,會殺孩兒嗎?”
“天子大兄可會護孩兒周全?”
聽著兒子天真無邪,又略帶驚恐的疑問,薄氏也不由長歎口氣,心疼的將劉恒緊緊抱住。
“母親不知……”
“太後、陛下之欲,母親皆不知……”
“阿恒隻需記住,萬事不可忤逆太後、陛下;於晉陽,萬事皆從代相之言。”
“如此,當可保性命無憂……”
說著,薄氏便滿目慘然的望向殿外,目光竟渙散到找不到焦點。
“若此番,母親為太後強留長安,阿恒萬不可麵露不喜。”
“當於太後行叩謝之禮,而後謹歸晉陽。”
“待歸晉陽,一切皆如故;轉言薄昭:於代王宮萬不可多言、多舉,萬不可染指兵權,萬不可非議傅相……”
言罷,薄氏終是落下兩行淒慘的淚水,將頭緩緩低下,下頜緊緊扣在劉恒的頭頂之上……
——劉如意,絕不能離開長安!
這,就是王陵的底線……
無奈之下,陽毅隻能另辟蹊徑,同王陵約定:以兩月為期,如果陽毅不能有效解決趙國的問題,便任由王陵覲見呂雉……
“呼~”
“難辦呐……”
無論是從陽毅對曆史的了解,還是從穿越之後的見聞,戚夫人、劉如意母子,顯然都算不上什麽‘聰明人’。
按理來說,作為曾威脅過劉盈儲位的皇子,在劉盈順利登基之後,擺在劉如意麵前的,其實就剩下兩條路。
要麽趕緊低頭認錯,把趙王這個燙手山芋甩掉,爭取得到哥哥劉盈的原諒。
再或者,就是一咬牙一跺腳,蒙頭走到黑,造反也好叛逃也罷,反正別回長安就是。
但母親戚夫人在長安,又使得劉如意隻能乖乖朝覲長安,與此同時,劉如意又絲毫沒有低頭認錯,謝辭趙王之位的意圖……
“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
“祖傳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想到這裏,陽毅甚至都有些懷疑,高皇帝劉邦封劉如意為趙王,究竟是好心還是惡意了!
但凡劉如意不是被封為‘隨時有權統掌北方軍隊’的趙王,而是封在了其他地方,也不至於淪落到如今這般‘最好別活著走出長安’的地步。
現在,這一樁幾乎無解的難題,便擺在了陽毅一人麵前。
劉如意,到底救不救?
如果從政權穩定、朝局安穩,以及有利劉盈的立場來看,陽毅當然同意王陵的看法。
——在戚夫人大概率已經被處以肉刑的情況下,劉如意萬萬不可走出長安!
可太史公筆下那個‘被人彘活活嚇死’的惠帝劉盈,卻讓陽毅有些左右為難了。
如果不救劉如意,那戚夫人必然會被做成人彘。
然後呢?
萬一劉盈真就被嚇得心灰意冷,那陽毅豈不是坐蠟了?
但若說要救,陽毅也沒啥太好的辦法。
——哪怕不被做成人彘,戚夫人被呂雉折磨,都是必然,且大概率已經發生的事。
對於母親遭受的折磨,劉如意能裝作什麽都沒發生?
怕不是一回到邯鄲,就要發討賊檄文,號召天下共討長安,為母報仇!
“如何是好啊~”
哀歎著以手扶額,陽毅不由停下腳步,苦悶的活動起酸澀的脖頸。
就在陽毅打定主意,打算回家好好考慮一下解局辦法的時候,一道熟悉的身影,從不遠處快速向陽毅所在的方向走來。
“季兄?”
下意識一聲輕呼,不等陽毅拱手拜喏,迎麵走來的季布便滿目驚疑的停下腳步,拉起陽毅的手臂,就朝著與尚冠裏一牆之隔的未央宮走去。
“季兄這是?”
見陽毅麵上滿是疑慮,季布腳下不停,隻頭都不回的解釋一句:“禍事!”
“陛下急召賢弟入宮!”
※※※※※※※※※※
“母親~”
“孩兒思念母親~”
“嗚……”
跟隨生母薄氏來到一處偏殿,年僅八歲的代王劉恒再也抑製不住思念,一頭紮進了薄氏懷中,竟低聲啜泣起來。
看著幼子如此模樣,薄氏也不由紅了眼眶,將劉恒的小腦袋狠狠摁在胸口,不住地用下頜摩擦著劉恒的頭頂。
“母親也想念阿恒……”
一時間,小殿內盡為這略帶哀傷的母子重逢,渲染的略顯蕭涼。
不片刻,劉恒的哭聲也低了些,薄氏也終是愛憐的捧起愛子的臉頰,貪婪的上下打量起來。
“阿恒瘦了,也高了些?”
看見母親紅彤彤的眼眶,劉恒十分懂事的止住哭聲,用衣袖抹了把鼻涕,乖巧地點點頭。
“孩兒再高些,便可以帶母親回晉陽,不必再同母親分離了!”
聞言,薄氏麵色稍一滯,目光中的喜悅,也緩緩被一抹憂慮、驚恐所取代。
“唉……”
對於兒子,對於自己的未來,薄氏可謂是一點底都沒有。
若是按高皇帝定下的規矩,皇子本該十二歲定下姻親,而後擇機就國。
如今的趙王劉如意,更是直到去年,都年滿十四歲了,都還沒就國。
一直到高皇帝平定英布叛亂,回長安後重病臥榻,易儲一事又作罷,劉如意才在國相周昌的陪同下就國邯鄲。
倒是苦了年僅八歲的劉恒、七歲的劉恢、劉友三個小娃,在今年年初,高皇帝已然無法視政之時,幾乎是被呂後強趕著就了國。
薄氏本想著,高皇帝駕崩之後,自己應該就能以王太後的身份,隨兒子前往代國。
但從劉如意、劉恢、劉友三人的生母,在呂雉那裏得到的‘待遇’來看,隨子就國一事,隻怕也是遙遙無期……
苦澀的搖了搖頭,薄氏便再度捧起劉恒的臉頰,滿臉嚴肅道:“阿恒,記住。”
“此番,母親隨阿恒就國事,若非太後親自提起,阿恒萬不可懇請太後!”
“縱太後言及,阿恒亦不可顯露喜色。”
“可知曉了?”
聞言,縱是不明白母親的用意,劉恒也是乖巧地點了點頭,略有些落寞道:“孩兒知……”
言罷,劉恒不由麵帶疑惑的抬起頭,小心翼翼的環顧一圈左右,確定沒人後,才將嘴貼在了母親耳朵邊。
“母親。”
“太後嫡母,會殺孩兒嗎?”
“天子大兄可會護孩兒周全?”
聽著兒子天真無邪,又略帶驚恐的疑問,薄氏也不由長歎口氣,心疼的將劉恒緊緊抱住。
“母親不知……”
“太後、陛下之欲,母親皆不知……”
“阿恒隻需記住,萬事不可忤逆太後、陛下;於晉陽,萬事皆從代相之言。”
“如此,當可保性命無憂……”
說著,薄氏便滿目慘然的望向殿外,目光竟渙散到找不到焦點。
“若此番,母親為太後強留長安,阿恒萬不可麵露不喜。”
“當於太後行叩謝之禮,而後謹歸晉陽。”
“待歸晉陽,一切皆如故;轉言薄昭:於代王宮萬不可多言、多舉,萬不可染指兵權,萬不可非議傅相……”
言罷,薄氏終是落下兩行淒慘的淚水,將頭緩緩低下,下頜緊緊扣在劉恒的頭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