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一石千浪
陳必時剛到北京,就搞出大動靜來,肯定有人高興不起來。
《權利宣言》公開表之後,高興不起來的就是管遠山。雖然劉誠誌此之前就打了預防針,以軍事管製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宣布,將絕對忠於高統帥部與中央政府,但是管遠山不是傻蛋,他看來,劉誠誌此時已經不是北京的一把手了。
當然,劉誠誌是不是一把手,管遠山說了不算。
重要的是,幾個軍人北京搞出的事情,已經對中央政府構成了威脅。高統帥部的全體會議上,管遠山就對劉誠誌的忠誠提出了質疑,如果不是其他高層領導並不完全支持管遠山,或者說不想幫著管遠山對付劉誠誌的話,恐怕管遠山會出提議,將劉誠誌驅逐出高統帥部。
事實上,其他高層領導也有同感,那就是劉誠誌這次玩得太過火了。
問題是,木已成舟,而且《權利宣言》受到了包括幾乎所有中國人內的廣泛支持,就連台灣當局也表示歡迎。如果高統帥部這個時候讓劉誠誌下課,不但會激化中央與北京軍事管製委員會的矛盾,還會削弱中國當局的影響力。重要的是,美軍已經開始向北方戰場增兵,第一批主力師已經到達東港,正開赴前線的途中,北京保衛戰即將打響,如果這個時候把事情鬧大,終導致北京淪陷,別說是其他高層領導,就連管遠山都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受此影響,高統帥部打算讓此事冷卻下去。
可惜的是,《權利宣言》的影響太大了,就算不聞不問,也不會自然冷卻。
別的不說,華北地區的民眾踴躍前往北京參加抗戰行動,就連北京周邊地區的駐軍都表示支持北京軍事管製委員會。可以說,要不了多久,影響就會擴大到全國。到時候,誰也無法把這件事情壓製下去。
重要的是,《權利宣言》國際社會上產生了大的影響。
先做出反應的就是台灣當局。
十一月十日,台灣當局領導人就公開表示,願意與北京當局進行停戰談判,《權利宣言》的基礎上,商討成立聯合政府。
雖然對於台灣當局的表態,劉誠誌沒有做出任何回應,甚至沒有表任何言論,畢竟從根本上講,北京軍事管製委員會隻是高統帥部下設的地方權力機構,根本沒有權利代表整個中國,也就沒有權力與台灣當局進行談判。但是台灣當局的這一態度,立即得到了眾多國家的支持,特別是那些一直密切關注這場戰爭,又不希望美國獲得大好處的國家,比如俄羅斯。
台灣當局表聲明之後,俄羅斯總統就公開表示,中國當局應該冷靜下來,通過談判解決紛爭,並且表示願意為中國的和平談判提供幫助。
毫無疑問,台灣當局這種比較出格的做法,讓美國政府非常尷尬。
隻不過,美國人為務實,也為精明。氣憤之後,美國當局立即認識到,台灣當局的舉措對美國有所幫助。
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美國當局主要考慮的是如何體麵的退出戰爭,而不是幫助台灣當局占領整個中國大6。
第三次南京會戰,讓美軍嚐到了苦頭。
到會戰結束的時候,美軍遠東戰場上的陣亡官兵總數已經過二十萬,大大出了美國當局初的估計,甚至比修訂後的戰爭傷亡數字還要多得多。要知道,決定插手台海戰爭的時候,美國隻打算付出二十萬條生命,而且隻大規模戰爭中犧牲十萬人,另外十萬人是留著對付遊擊隊的。
照此度展下去,等到美國撤兵的時候,恐怕將有四十萬美國大兵留遠東。
當然,以美國國內的情況,不會等傷亡達到四十萬,美國當局就得考慮撤軍。
要知道,巨大的傷亡,已經對美國社會產生了嚴重的負麵影響。重要的是,冷靜下來之後,很多美國人都意識到,繼續打下去,美國所能獲得的好處將寥寥無幾,付出的代價卻急劇上升。
雖然美國國內還沒有爆反戰浪潮,但是民間的反戰示威活動已經開始了。
別的不說,由陣亡將士家屬組成的“母親反戰團”就一直守白宮外麵,每天都向白宮施壓,要求總統從中國撤兵。
奧康納再厲害,也不敢與選民對著幹。
再說了,中期選舉臨近,之前積極支持戰爭行動的共和黨正利用美軍作戰不力、傷亡過大做文章,意圖控製國會兩院。如果奧康納無法處理好這個問題,那麽中期大選中,民主黨肯定會全麵敗北。
正是如此,二零一四年初,奧康納才會參加ab電視台的脫口秀節目的時候,以非正式的方式表示,美國當局將取得了重大勝利之後,考慮從中國撤兵。雖然奧康納沒有說明什麽才是“重大勝利”,但是美國民眾看來,打下南京與北京,就是重大勝利,因此美軍將這個時候撤兵。
這個時候,台灣當局主動站出來,並且伸出了橄欖枝,顯然是幫美國。
受此影響,十一月十一日,美國白宮聞言人就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提到,美國支持中國成立一個聯合政權,並且歡迎中國的各方力量參與該政權,終以談判協商的方式結束中國內戰。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
從戰爭定義上就看得出來,美國確實想撤兵了。
當初,美國宣布出兵中國的理由,就是幫助台灣當局恢複正統。如此一來,美軍與日軍都是台灣當局的援軍。也就是說,中國的戰爭,實際上是台灣當局與大6當局的內戰,而美國隻是幫助台灣當局平息內戰。
這樣一來,美國從中國撤兵就不需要任何理由。
換句話說,美國當局為今後撤兵留下了台階。
美國當局這一表態,使得局勢變得加複雜。
當然,絕大部分國家肯定會支持美國的態度,畢竟中國的戰爭,已經對世界經濟、以及幾乎所有國家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雖然戰爭初期,很多國家都從中獲益,畢竟對處於危機中的全球經濟來說,一場能夠消耗掉所有過剩物資的戰爭,能夠讓多的工廠開工,也就能夠讓多的工人找到工作,從而拉動消費,振興市場。但是隨著戰爭規模越來越大,負麵影響也就越來越突出,特別是中國經濟停轉之後,很多國家都被牽連了進來。
比如,澳大利亞與巴西就有苦難言,因為戰爭爆之前,中國每年都要從澳大利亞與巴西進口數千億美元的礦石,為這兩個國家提供數百萬個就業崗位,為礦產企業提供數百億美元的利潤。受戰爭影響,中國不再從澳大利亞與巴西進口礦石,而且美國也不會讓澳大利亞與巴西向中國出口礦石,兩國經濟自然是雪上加霜,一蹶不振。
事實上,就連一些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國家,比如俄羅斯,也受到了衝擊。
沒有了來自中國的廉價產品,俄羅斯的物價指數戰爭期間升高了近一倍,使得大部分俄羅斯平民的生活陷入困境。東北淪陷之後,中國就不再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俄羅斯每年因此遭受的損失高達上千億美元。
其實,就連美國也不能例外。
要知道,戰爭爆前,美國市場上的勞動力密集型商品中,大約七成來自中國。沒有了這些廉價商品,美國人的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就算美國政府戰爭期間一再增加了社會保障,甚至通過放戰爭福利的方式,讓平民得到實惠,但是比起以往,絕大部分美國人的生活質量都下降。可以說,反戰的美國人中,很大一部分不是因為親人戰場上陣亡,而是生活受到了影響。
當然,也有例外。
大的例外就是日本。
可以說,對於台灣當局的行為,日本為反感,也為憤怒。
別的不說,台灣當局此舉,等於把日本擺到了不義的地步。雖然台灣當局沒有宣稱日本是侵略者,但是向北京當局伸出橄欖枝之後,等於承認了北京當局北方戰場上的合法地位,也就否認了日本占領區內建立的軍管政權。
事實上,這場戰爭中,日本平民多的是憤怒與仇恨,而不是因為戰爭而使生活品質降低所產生的怨恨。
投長崎的那顆核彈頭,就足以讓日本人仇恨中國數十年。
重要的是,戰爭期間,日本的工業機器全運轉,變相解決了事業問題,使得多的日本人有事可做。雖然出口受到了影響,但是日本當局通過擴大軍隊,以及從美國獲得大量無償援助,基本上保證了平民的生活水準。要說有什麽影響的話,中國戰場上陣亡的一百多萬日軍官兵算是大的影響吧。隻不過,對日本這個比較狹隘的民族來說,巨大的傷亡帶來的不是反思,而是大的仇恨。
問題是,美國的態度明確之後,日本當局也知道,沒有美國,日本打不贏這場戰爭。
受此影響,日本當局並沒有公開抨擊台灣當局的舉措,隻是表態的時候,質疑了北京當局的合法性。
當然,日本當局做得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敦促美日聯軍攻打北京。
這下,難題回到了美國手中。
陳必時剛到北京,就搞出大動靜來,肯定有人高興不起來。
《權利宣言》公開表之後,高興不起來的就是管遠山。雖然劉誠誌此之前就打了預防針,以軍事管製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宣布,將絕對忠於高統帥部與中央政府,但是管遠山不是傻蛋,他看來,劉誠誌此時已經不是北京的一把手了。
當然,劉誠誌是不是一把手,管遠山說了不算。
重要的是,幾個軍人北京搞出的事情,已經對中央政府構成了威脅。高統帥部的全體會議上,管遠山就對劉誠誌的忠誠提出了質疑,如果不是其他高層領導並不完全支持管遠山,或者說不想幫著管遠山對付劉誠誌的話,恐怕管遠山會出提議,將劉誠誌驅逐出高統帥部。
事實上,其他高層領導也有同感,那就是劉誠誌這次玩得太過火了。
問題是,木已成舟,而且《權利宣言》受到了包括幾乎所有中國人內的廣泛支持,就連台灣當局也表示歡迎。如果高統帥部這個時候讓劉誠誌下課,不但會激化中央與北京軍事管製委員會的矛盾,還會削弱中國當局的影響力。重要的是,美軍已經開始向北方戰場增兵,第一批主力師已經到達東港,正開赴前線的途中,北京保衛戰即將打響,如果這個時候把事情鬧大,終導致北京淪陷,別說是其他高層領導,就連管遠山都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受此影響,高統帥部打算讓此事冷卻下去。
可惜的是,《權利宣言》的影響太大了,就算不聞不問,也不會自然冷卻。
別的不說,華北地區的民眾踴躍前往北京參加抗戰行動,就連北京周邊地區的駐軍都表示支持北京軍事管製委員會。可以說,要不了多久,影響就會擴大到全國。到時候,誰也無法把這件事情壓製下去。
重要的是,《權利宣言》國際社會上產生了大的影響。
先做出反應的就是台灣當局。
十一月十日,台灣當局領導人就公開表示,願意與北京當局進行停戰談判,《權利宣言》的基礎上,商討成立聯合政府。
雖然對於台灣當局的表態,劉誠誌沒有做出任何回應,甚至沒有表任何言論,畢竟從根本上講,北京軍事管製委員會隻是高統帥部下設的地方權力機構,根本沒有權利代表整個中國,也就沒有權力與台灣當局進行談判。但是台灣當局的這一態度,立即得到了眾多國家的支持,特別是那些一直密切關注這場戰爭,又不希望美國獲得大好處的國家,比如俄羅斯。
台灣當局表聲明之後,俄羅斯總統就公開表示,中國當局應該冷靜下來,通過談判解決紛爭,並且表示願意為中國的和平談判提供幫助。
毫無疑問,台灣當局這種比較出格的做法,讓美國政府非常尷尬。
隻不過,美國人為務實,也為精明。氣憤之後,美國當局立即認識到,台灣當局的舉措對美國有所幫助。
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美國當局主要考慮的是如何體麵的退出戰爭,而不是幫助台灣當局占領整個中國大6。
第三次南京會戰,讓美軍嚐到了苦頭。
到會戰結束的時候,美軍遠東戰場上的陣亡官兵總數已經過二十萬,大大出了美國當局初的估計,甚至比修訂後的戰爭傷亡數字還要多得多。要知道,決定插手台海戰爭的時候,美國隻打算付出二十萬條生命,而且隻大規模戰爭中犧牲十萬人,另外十萬人是留著對付遊擊隊的。
照此度展下去,等到美國撤兵的時候,恐怕將有四十萬美國大兵留遠東。
當然,以美國國內的情況,不會等傷亡達到四十萬,美國當局就得考慮撤軍。
要知道,巨大的傷亡,已經對美國社會產生了嚴重的負麵影響。重要的是,冷靜下來之後,很多美國人都意識到,繼續打下去,美國所能獲得的好處將寥寥無幾,付出的代價卻急劇上升。
雖然美國國內還沒有爆反戰浪潮,但是民間的反戰示威活動已經開始了。
別的不說,由陣亡將士家屬組成的“母親反戰團”就一直守白宮外麵,每天都向白宮施壓,要求總統從中國撤兵。
奧康納再厲害,也不敢與選民對著幹。
再說了,中期選舉臨近,之前積極支持戰爭行動的共和黨正利用美軍作戰不力、傷亡過大做文章,意圖控製國會兩院。如果奧康納無法處理好這個問題,那麽中期大選中,民主黨肯定會全麵敗北。
正是如此,二零一四年初,奧康納才會參加ab電視台的脫口秀節目的時候,以非正式的方式表示,美國當局將取得了重大勝利之後,考慮從中國撤兵。雖然奧康納沒有說明什麽才是“重大勝利”,但是美國民眾看來,打下南京與北京,就是重大勝利,因此美軍將這個時候撤兵。
這個時候,台灣當局主動站出來,並且伸出了橄欖枝,顯然是幫美國。
受此影響,十一月十一日,美國白宮聞言人就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提到,美國支持中國成立一個聯合政權,並且歡迎中國的各方力量參與該政權,終以談判協商的方式結束中國內戰。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
從戰爭定義上就看得出來,美國確實想撤兵了。
當初,美國宣布出兵中國的理由,就是幫助台灣當局恢複正統。如此一來,美軍與日軍都是台灣當局的援軍。也就是說,中國的戰爭,實際上是台灣當局與大6當局的內戰,而美國隻是幫助台灣當局平息內戰。
這樣一來,美國從中國撤兵就不需要任何理由。
換句話說,美國當局為今後撤兵留下了台階。
美國當局這一表態,使得局勢變得加複雜。
當然,絕大部分國家肯定會支持美國的態度,畢竟中國的戰爭,已經對世界經濟、以及幾乎所有國家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雖然戰爭初期,很多國家都從中獲益,畢竟對處於危機中的全球經濟來說,一場能夠消耗掉所有過剩物資的戰爭,能夠讓多的工廠開工,也就能夠讓多的工人找到工作,從而拉動消費,振興市場。但是隨著戰爭規模越來越大,負麵影響也就越來越突出,特別是中國經濟停轉之後,很多國家都被牽連了進來。
比如,澳大利亞與巴西就有苦難言,因為戰爭爆之前,中國每年都要從澳大利亞與巴西進口數千億美元的礦石,為這兩個國家提供數百萬個就業崗位,為礦產企業提供數百億美元的利潤。受戰爭影響,中國不再從澳大利亞與巴西進口礦石,而且美國也不會讓澳大利亞與巴西向中國出口礦石,兩國經濟自然是雪上加霜,一蹶不振。
事實上,就連一些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國家,比如俄羅斯,也受到了衝擊。
沒有了來自中國的廉價產品,俄羅斯的物價指數戰爭期間升高了近一倍,使得大部分俄羅斯平民的生活陷入困境。東北淪陷之後,中國就不再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俄羅斯每年因此遭受的損失高達上千億美元。
其實,就連美國也不能例外。
要知道,戰爭爆前,美國市場上的勞動力密集型商品中,大約七成來自中國。沒有了這些廉價商品,美國人的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就算美國政府戰爭期間一再增加了社會保障,甚至通過放戰爭福利的方式,讓平民得到實惠,但是比起以往,絕大部分美國人的生活質量都下降。可以說,反戰的美國人中,很大一部分不是因為親人戰場上陣亡,而是生活受到了影響。
當然,也有例外。
大的例外就是日本。
可以說,對於台灣當局的行為,日本為反感,也為憤怒。
別的不說,台灣當局此舉,等於把日本擺到了不義的地步。雖然台灣當局沒有宣稱日本是侵略者,但是向北京當局伸出橄欖枝之後,等於承認了北京當局北方戰場上的合法地位,也就否認了日本占領區內建立的軍管政權。
事實上,這場戰爭中,日本平民多的是憤怒與仇恨,而不是因為戰爭而使生活品質降低所產生的怨恨。
投長崎的那顆核彈頭,就足以讓日本人仇恨中國數十年。
重要的是,戰爭期間,日本的工業機器全運轉,變相解決了事業問題,使得多的日本人有事可做。雖然出口受到了影響,但是日本當局通過擴大軍隊,以及從美國獲得大量無償援助,基本上保證了平民的生活水準。要說有什麽影響的話,中國戰場上陣亡的一百多萬日軍官兵算是大的影響吧。隻不過,對日本這個比較狹隘的民族來說,巨大的傷亡帶來的不是反思,而是大的仇恨。
問題是,美國的態度明確之後,日本當局也知道,沒有美國,日本打不贏這場戰爭。
受此影響,日本當局並沒有公開抨擊台灣當局的舉措,隻是表態的時候,質疑了北京當局的合法性。
當然,日本當局做得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敦促美日聯軍攻打北京。
這下,難題回到了美國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