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不得不打
嚴格說來,從寶坻區到濱海區的潮白河防線算不上一條真正的防線,不但河麵沒有寬到足以阻擋美軍的地步,部署這條防線上的也隻有三個編集團軍與幾萬民兵,沒有一支像樣的主力部隊。
事實上,正是這條防線,擋住了美軍四十八個小時。
要怪,也隻能怪美軍沒有做好事先準備。
雖然美軍各支作戰部隊中,就連國民警衛隊中都有不少的工程設備,每個主力師還編有專門的工程部隊,擁有不少機械橋與工程橋,但是美軍並沒料到,會這條小河遭到中**隊阻擊,快推進的時候,美軍將工程設備全都放了後方。
遭到阻擊後,美軍又戰術上犯了錯誤。
當時,美軍完全可以強度潮白河,根本不用理會駐守寶坻的那個編集團軍。如此一來,美軍就能沿著二零五國道(潘莊以西與一一二國道同線)推進,多半天就能殺到天津主城區。結果卻是,美軍前線指揮官擔心側翼受到威脅,不敢立即渡河,而是將部隊展開,並且派遣集團軍的一個美軍主力師與兩個日軍二線師前去攻打寶坻區,準備占領寶坻之後再向天津推進。
雖然這一錯誤指揮被帕特裏奇及時糾正,但是這裏浪費的幾個小時,讓東北軍潮白河對岸站穩了腳跟,並且東岸的部隊撤回來之後,炸掉了二零五國道上的橋梁,給美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等到美軍調整好部署,潘莊強渡潮白河的時候,不但對岸的東北軍積極應戰,美軍還得冒著炮火架設機械橋,並且成功渡河之後先鞏固西岸的橋頭堡,掃蕩附近地區,等到美軍再次推進的時候,已經是二十三日上午了。
這個時候,不但第二十六集團軍天津主城區做好了戰鬥準備,羅耀武還非常及時的增派了四個編集團軍,並且將組織起來的近三十萬民兵與自參加戰鬥的五十多萬武裝平民編入了作戰部隊。
如此一來,當時天津主城區內的守軍過了一百萬。
對美軍來說,這無疑是大的噩夢。
要知道,美台聯軍攻入南京的時候,南京主城區內的守軍不到七十萬,主力部隊近有大約二十五萬。從主城區的範圍來看,天津與南京相差不大,都屬於千萬級城市。如果說防禦強度的話,天津肯定過了南京。守軍兵力增加了大約百分之五十的情況下,就算美日聯軍的戰鬥力強,也很難立即打下天津。
保守估計,美日聯軍至少需要一個月才能占領天津。
一個月後,就是十二月底了,就算美日聯軍占領了天津,也會因為氣候過於惡劣,不得不將攻打北京的時間延遲到年後。這幾個月內,東北軍肯定不會無所作為,除了繼續京津地區與美日聯軍作戰之外,還會積極調動敵後遊擊隊。
當初,帕特裏奇計劃遲十二月上旬起攻打北京的作戰行動。
顯然,局麵並沒有帕特裏奇預料的那麽樂觀。
美日聯軍渡過了潮白河,向天津主城區推進的時候,帕特裏奇不得不做出一個非常關鍵的選擇,那就是要不要立即攻打天津。
原因很簡單,隻要美日聯軍攻入了天津主城區,他就沒有選擇的機會了。
如果按照之前的計劃攻打天津,美日聯軍就得投入多的兵力,爭取十二月十日之前打下天津。如果不打算投入多的兵力,帕特裏奇就得讓美日聯軍呆天津主城區外,甚至得主動退回來,等到天氣轉暖後再起進攻。
對帕特裏奇來說,這肯定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抉擇。
從政治上講,美日聯軍肯定不能退。要知道,攻打京津地區,不僅僅是軍事行動,也是政治行動。對美國來說,隻有打下北京之後,才有足夠的理由宣布從中國撤軍。對日本來說,占領北京是日軍華軍事行動合法化的必要基礎,也是美軍撤兵之後,日本主導北方戰場的必要基礎。
問題是,以美日聯軍現投入的兵力,肯定無法及時打下天津。
增兵的話,就隻能提前動用d集團軍。
雖然d集團軍已經完成整編,順利的話,數日之內就能到達前線,並且參加戰鬥,但是帕特裏奇的規劃中,d集團軍是攻打北京的預備隊。也就是說,如果按照原計劃,即便打下天津之後,帕特裏奇都不見得會立即動用d集團軍,而是要等到攻入北京之後,無法立即拿下北京的情況下,才會讓d集團軍出動。由此可見,如果動用d集團軍攻打天津,不但進攻北京的時候沒有預備隊了,就連打下天津之後,也不見得有足夠的兵力攻打北京。
如果有充足的時間,帕特裏奇還會仔細斟酌。
可惜的是,現連這個時間都沒有。
以美日聯軍的推進度,帕特裏奇必須一天之內做出決定。
可想而知,當時帕特裏奇的壓力有多大。
這麽短的時間內,帕特裏奇隻能量從軍事角度出。決定是否出動d集團軍的問題上,帕特裏奇還得想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就算出動了d集團軍,美日聯軍也沒有絕對的把握十二月十日之間拿下天津。
要知道,d集團軍快也隻能十一月三十日投入戰鬥。也就是說,隻有十天的時間讓美日聯軍攻打天津。就算此之前,集團軍為攻占天津打下了基礎,甚至天津主城區裏站穩了腳跟,因為城市攻堅戰的變數太多,東北軍肯定會不惜代價的死守天津,所以沒有任何人敢保證十二月十日之前打下天津。再說了,就算十二月十日之前打下了天津,如果此之前的戰鬥中損耗了太多兵力,不得不花時間調整部署,甚至是重集結進攻部隊,美日聯軍也就無法立即起攻打北京的作戰行動。到時候,仍然得拖到十二月底,也就同樣得錯過攻打北京的後時機。
出於這一點,帕特裏奇做出了暫停進攻的決定。
隻不過,他還沒有來得及下達這道命令,一份從五角大樓來的作戰命令就讓他不得不改變決定。
顯然,這是美國當局的決定,準確的說,是美國與日本的共同決定。
命令是由加布裏埃爾下達的,內容很簡單,那就是集中全部力量,以快的度攻占天津。
當然,加布裏埃爾對這條命令做了解釋。
關鍵就是占領天津後,美日聯軍如何攻打北京。
對於這個問題,加布裏埃爾說得很簡單,即日本將繼續增兵,並且十二月二十日之前將相當於十二個主力師的二十萬作戰部隊送上前線。雖然帕特裏奇提出了質疑,即日本6軍已經沒有可以調動的主力部隊了,但是加布裏埃爾說得很清楚,日軍增派的是二線部隊,所謂的主力師團,指的是由這些部隊替換下來、並且進行了整編的前線作戰部隊,至少戰鬥力上不會差得太離譜。
當然,帕特裏奇並不感到滿足。
別說那些臨時由二線部隊整編出來的主力師團,就連日軍現的主力師團,戰場上的表現也足以讓人失望。可以說,如果不是第二十一師與第十九師南麵有點收獲,帕特裏奇早就對日軍絕望了。
帕特裏奇需要的,絕對不是日軍,而是美軍。
對此,加布裏埃爾也做出了答複,即白宮已經原則上同意繼續向北方戰場增兵,隻是仍然需要解決某些問題。
不用加布裏埃爾解釋,帕特裏奇也知道是什麽問題。
當時,美軍能夠派往北方戰場的主力部隊,就隻有留南方戰場上的四個主力師,其中主要的就是第一騎兵師與第二裝甲師。要知道,此之前,美軍為了照顧北方戰場,沒有與台灣當局商量的情況下,改變了增兵方案,將第五步兵師派了過去,留下了一個第三次南京會戰中改編而來的主力師。對此,台灣當局提出了強烈抗議,直到美國當局答應多提供五個裝甲旅的全部主戰裝備,並且年底前運送到位之後,台灣當局才沒有鬧下去。如果從南方戰場上調遣美軍主力師北上,大的問題就是台灣當局。
這也可以理解,如果沒有美軍主力部隊的支持,台軍南方戰場上根本站不穩腳跟。
要知道,長江防禦司令部已經成立,長江防線得到了鞏固,而王虞瑉指揮的華中軍從拱衛長江防線中解脫出來之後,安徽與江西頻繁出擊,以近似於遊擊戰的方式打擊美台聯軍的小股部隊,特別是台軍的巡邏部隊,給台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如果美軍主力部隊被派往北方戰場,華中軍肯定會趁機起戰略反攻。以台軍的戰鬥力,別說穩住戰局,恐怕連一條戰線都守不住。
問題是,帕特裏奇等不起。
與加布裏埃爾通電話的時候,帕特裏奇就提到,不管用什麽辦法,必須十二月十日之前將包括第一騎兵師與第二裝甲師內的四個美軍主力師送到北方戰場上來,不然美日聯軍打下天津也沒有任何意義。
當然,這無法改變美日當局做出的戰略決策。
嚴格說來,從寶坻區到濱海區的潮白河防線算不上一條真正的防線,不但河麵沒有寬到足以阻擋美軍的地步,部署這條防線上的也隻有三個編集團軍與幾萬民兵,沒有一支像樣的主力部隊。
事實上,正是這條防線,擋住了美軍四十八個小時。
要怪,也隻能怪美軍沒有做好事先準備。
雖然美軍各支作戰部隊中,就連國民警衛隊中都有不少的工程設備,每個主力師還編有專門的工程部隊,擁有不少機械橋與工程橋,但是美軍並沒料到,會這條小河遭到中**隊阻擊,快推進的時候,美軍將工程設備全都放了後方。
遭到阻擊後,美軍又戰術上犯了錯誤。
當時,美軍完全可以強度潮白河,根本不用理會駐守寶坻的那個編集團軍。如此一來,美軍就能沿著二零五國道(潘莊以西與一一二國道同線)推進,多半天就能殺到天津主城區。結果卻是,美軍前線指揮官擔心側翼受到威脅,不敢立即渡河,而是將部隊展開,並且派遣集團軍的一個美軍主力師與兩個日軍二線師前去攻打寶坻區,準備占領寶坻之後再向天津推進。
雖然這一錯誤指揮被帕特裏奇及時糾正,但是這裏浪費的幾個小時,讓東北軍潮白河對岸站穩了腳跟,並且東岸的部隊撤回來之後,炸掉了二零五國道上的橋梁,給美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等到美軍調整好部署,潘莊強渡潮白河的時候,不但對岸的東北軍積極應戰,美軍還得冒著炮火架設機械橋,並且成功渡河之後先鞏固西岸的橋頭堡,掃蕩附近地區,等到美軍再次推進的時候,已經是二十三日上午了。
這個時候,不但第二十六集團軍天津主城區做好了戰鬥準備,羅耀武還非常及時的增派了四個編集團軍,並且將組織起來的近三十萬民兵與自參加戰鬥的五十多萬武裝平民編入了作戰部隊。
如此一來,當時天津主城區內的守軍過了一百萬。
對美軍來說,這無疑是大的噩夢。
要知道,美台聯軍攻入南京的時候,南京主城區內的守軍不到七十萬,主力部隊近有大約二十五萬。從主城區的範圍來看,天津與南京相差不大,都屬於千萬級城市。如果說防禦強度的話,天津肯定過了南京。守軍兵力增加了大約百分之五十的情況下,就算美日聯軍的戰鬥力強,也很難立即打下天津。
保守估計,美日聯軍至少需要一個月才能占領天津。
一個月後,就是十二月底了,就算美日聯軍占領了天津,也會因為氣候過於惡劣,不得不將攻打北京的時間延遲到年後。這幾個月內,東北軍肯定不會無所作為,除了繼續京津地區與美日聯軍作戰之外,還會積極調動敵後遊擊隊。
當初,帕特裏奇計劃遲十二月上旬起攻打北京的作戰行動。
顯然,局麵並沒有帕特裏奇預料的那麽樂觀。
美日聯軍渡過了潮白河,向天津主城區推進的時候,帕特裏奇不得不做出一個非常關鍵的選擇,那就是要不要立即攻打天津。
原因很簡單,隻要美日聯軍攻入了天津主城區,他就沒有選擇的機會了。
如果按照之前的計劃攻打天津,美日聯軍就得投入多的兵力,爭取十二月十日之前打下天津。如果不打算投入多的兵力,帕特裏奇就得讓美日聯軍呆天津主城區外,甚至得主動退回來,等到天氣轉暖後再起進攻。
對帕特裏奇來說,這肯定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抉擇。
從政治上講,美日聯軍肯定不能退。要知道,攻打京津地區,不僅僅是軍事行動,也是政治行動。對美國來說,隻有打下北京之後,才有足夠的理由宣布從中國撤軍。對日本來說,占領北京是日軍華軍事行動合法化的必要基礎,也是美軍撤兵之後,日本主導北方戰場的必要基礎。
問題是,以美日聯軍現投入的兵力,肯定無法及時打下天津。
增兵的話,就隻能提前動用d集團軍。
雖然d集團軍已經完成整編,順利的話,數日之內就能到達前線,並且參加戰鬥,但是帕特裏奇的規劃中,d集團軍是攻打北京的預備隊。也就是說,如果按照原計劃,即便打下天津之後,帕特裏奇都不見得會立即動用d集團軍,而是要等到攻入北京之後,無法立即拿下北京的情況下,才會讓d集團軍出動。由此可見,如果動用d集團軍攻打天津,不但進攻北京的時候沒有預備隊了,就連打下天津之後,也不見得有足夠的兵力攻打北京。
如果有充足的時間,帕特裏奇還會仔細斟酌。
可惜的是,現連這個時間都沒有。
以美日聯軍的推進度,帕特裏奇必須一天之內做出決定。
可想而知,當時帕特裏奇的壓力有多大。
這麽短的時間內,帕特裏奇隻能量從軍事角度出。決定是否出動d集團軍的問題上,帕特裏奇還得想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就算出動了d集團軍,美日聯軍也沒有絕對的把握十二月十日之間拿下天津。
要知道,d集團軍快也隻能十一月三十日投入戰鬥。也就是說,隻有十天的時間讓美日聯軍攻打天津。就算此之前,集團軍為攻占天津打下了基礎,甚至天津主城區裏站穩了腳跟,因為城市攻堅戰的變數太多,東北軍肯定會不惜代價的死守天津,所以沒有任何人敢保證十二月十日之前打下天津。再說了,就算十二月十日之前打下了天津,如果此之前的戰鬥中損耗了太多兵力,不得不花時間調整部署,甚至是重集結進攻部隊,美日聯軍也就無法立即起攻打北京的作戰行動。到時候,仍然得拖到十二月底,也就同樣得錯過攻打北京的後時機。
出於這一點,帕特裏奇做出了暫停進攻的決定。
隻不過,他還沒有來得及下達這道命令,一份從五角大樓來的作戰命令就讓他不得不改變決定。
顯然,這是美國當局的決定,準確的說,是美國與日本的共同決定。
命令是由加布裏埃爾下達的,內容很簡單,那就是集中全部力量,以快的度攻占天津。
當然,加布裏埃爾對這條命令做了解釋。
關鍵就是占領天津後,美日聯軍如何攻打北京。
對於這個問題,加布裏埃爾說得很簡單,即日本將繼續增兵,並且十二月二十日之前將相當於十二個主力師的二十萬作戰部隊送上前線。雖然帕特裏奇提出了質疑,即日本6軍已經沒有可以調動的主力部隊了,但是加布裏埃爾說得很清楚,日軍增派的是二線部隊,所謂的主力師團,指的是由這些部隊替換下來、並且進行了整編的前線作戰部隊,至少戰鬥力上不會差得太離譜。
當然,帕特裏奇並不感到滿足。
別說那些臨時由二線部隊整編出來的主力師團,就連日軍現的主力師團,戰場上的表現也足以讓人失望。可以說,如果不是第二十一師與第十九師南麵有點收獲,帕特裏奇早就對日軍絕望了。
帕特裏奇需要的,絕對不是日軍,而是美軍。
對此,加布裏埃爾也做出了答複,即白宮已經原則上同意繼續向北方戰場增兵,隻是仍然需要解決某些問題。
不用加布裏埃爾解釋,帕特裏奇也知道是什麽問題。
當時,美軍能夠派往北方戰場的主力部隊,就隻有留南方戰場上的四個主力師,其中主要的就是第一騎兵師與第二裝甲師。要知道,此之前,美軍為了照顧北方戰場,沒有與台灣當局商量的情況下,改變了增兵方案,將第五步兵師派了過去,留下了一個第三次南京會戰中改編而來的主力師。對此,台灣當局提出了強烈抗議,直到美國當局答應多提供五個裝甲旅的全部主戰裝備,並且年底前運送到位之後,台灣當局才沒有鬧下去。如果從南方戰場上調遣美軍主力師北上,大的問題就是台灣當局。
這也可以理解,如果沒有美軍主力部隊的支持,台軍南方戰場上根本站不穩腳跟。
要知道,長江防禦司令部已經成立,長江防線得到了鞏固,而王虞瑉指揮的華中軍從拱衛長江防線中解脫出來之後,安徽與江西頻繁出擊,以近似於遊擊戰的方式打擊美台聯軍的小股部隊,特別是台軍的巡邏部隊,給台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如果美軍主力部隊被派往北方戰場,華中軍肯定會趁機起戰略反攻。以台軍的戰鬥力,別說穩住戰局,恐怕連一條戰線都守不住。
問題是,帕特裏奇等不起。
與加布裏埃爾通電話的時候,帕特裏奇就提到,不管用什麽辦法,必須十二月十日之前將包括第一騎兵師與第二裝甲師內的四個美軍主力師送到北方戰場上來,不然美日聯軍打下天津也沒有任何意義。
當然,這無法改變美日當局做出的戰略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