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李岩現在隻可能會往開封走。”


    沙盤四周,一眾漢中軍的將校林立於四下。


    胡知義、趙懷良、張二、黃龍四人分立與陳望的近側。


    陳望的目光從沙盤之上一座座城池緩緩的掠過。


    河南的戰局正逐漸從撲朔迷離的狀態,變得清晰了起來。


    “洛陽是絕地,李岩不是蠢材,他絕不可能久留洛陽。”


    “往西是陝西,陝西受災最重,李岩麾下多為河南兵馬,對於陝西的地形也不熟悉,因而絕對也不會入陝。”


    “北麵是懷慶府,黃河春汛期已經到來,萬賊軍大隊兵馬渡河困難,若是在半渡之時被我軍追上,必然損失慘重。”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往北他們沒有去處,無論是去往山西、還是去往北直隸,都等於是從一個絕地到了另外一個絕地。”


    懷慶府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是說到河內,應該很多人就會有一個印象。


    漢朝時期稱河東、河內、河南三郡為“三河”,與三輔、弘農郡同為畿輔之地。


    漢末黃巾軍起義爆發後,漢庭為平定黃巾之亂,征發的便是五校的禁軍和三河騎士。


    懷慶府的管轄範圍,大概就是曾經東漢末年的河內郡西部。


    河內郡的東部,則是衛輝府,也隸屬於河南省的管轄之下,再東麵便是北直隸的所轄範圍。


    懷慶府的西北麵是太行山,太行山中的八陘和各處的關隘,將山西省和河北還有河南隔離了開來。


    雖說已經是到了這個時代,山道幾經開闊,但是要想打破這些關隘要塞,還是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付出極大的代價。


    而這兩點,都是李岩現階段不可能接受。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九邊就包括了山西,在山西有著大量的營兵。


    李岩領兵被往北走進入山西境內,無疑於是羊入虎口,將自己置於險境。


    懷慶府的東北麵,是去往北直隸的道路。


    北直隸如今是明帝國軍事力量最為強盛的地方。


    不說周圍宣大、薊遼等地的邊軍,單說京畿地區的保定鎮和昌平鎮,這兩鎮的營兵,都足以保護北直隸的安全。


    “現在我們占據在汝州的位置,斷絕了他們南下的道路。”


    “所以李岩實際上從始至終,都隻有一條路可走。”


    隨著收集的信息變多,河南的局勢也越發的清晰。


    陳望拿起了放在沙盤邊緣的指揮鞭,直直的指向了處於沙盤東麵最大的那一座城池——開封。


    “開封……”


    胡知義的神色變幻,眉頭緊鎖,沉聲道。


    “如果李岩從洛陽進往開封……那李仙風……”


    “李仙風不可能預想到洛陽會淪陷的這麽快,按照三天之前的軍報,他還領著河南的兵馬在鄭州和一鬥穀鏖戰。”


    如今在陳望麾下任遊擊將軍的黃龍,在高迎祥麾下時,外號曾經是叫做一鬥穀。


    不過此一鬥穀自然非彼一鬥穀。


    河南境內的一鬥穀是另外的一個人,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河南人。


    農民軍之中外號時有重複,並非是完全各不一樣。


    很多時候一些首領死去後,他們的外號會被繼承者或則某些想要取而代之的人頂用。


    李自成的闖王稱號便是繼承的高迎祥。


    很多時候,也有重名的情況出現。


    河南的這個一鬥穀並不知道姓名,和瓦罐子一樣都是本土的義軍統領,統管東路軍,阻截開封府內的援軍馳援洛陽。


    李仙風帶領的河南兵馬,就在鄭州被他們擋了下來,十數日的時間,竟然寸步未進,由此可見河南兵馬的戰力到底有著多大的水分。


    連一支偏師都沒有辦法解決,等到李岩帶領著的萬民軍主力趕到,隻怕是崩潰隻在朝夕之間。


    “李仙風領兵馳援洛陽,幾乎帶走了開封府內所有的可戰之兵,若是敗亡,恐怕開封……”


    胡知義緊蹙著眉頭,眼下的時局實在不妙。


    如果開封也陷,周王也遭遇兵禍,開封府也失控,那麽接下來的情況對於他們來說可是十分不妙。


    就在昨日晚間,可以維持十日的軍糧已經運到了營中,就算是想要再按兵不動,也沒有了借口。


    一位親王的死難已經是在朝野之中引起了極大的震動,若是第二位親王再亡故,那麽此前的借口也都不好使用了。


    洛陽被圍之事,確實是無力解除,但是現在開封卻是能救。


    如果不救,那麽無疑是會讓人想到其他的地方,懷疑他真實的目的。


    陳望很清楚自己的手腳並不幹淨,他在漢中鎮內做的很多事情,雖然基本都是在規則內,也都算是講得過去,但是實際上根本都經不起仔細的推敲。


    如今明廷的力量還是頗為強盛,各地時局還算穩定,還遠未到明棋亮牌的時候。


    “開封,必須要救。”


    其實對於開封城的安危,陳望並沒有多少的擔心。


    救援開封,更多是要表明態度,做給朝廷去看的態度。


    曆史上,李自成三攻開封城,前後跨度有一年半的時間,直到最後一次雲集重兵,才攻陷了開封城。


    第一次和第二次都在開封城撞得頭破血流。


    陳望自然是對於這段曆史再清楚無比。


    李岩如今的軍力,比起原本時空之中剛剛攻陷洛陽的李自成更為強勁。


    但哪怕是如此,依照李岩現在的實力,也並不可能攻下開封城。


    開封城和洛陽城兩者之間差距很大。


    開封是周王朱恭枵藩邸的所在地。


    周王朱恭枵不像福王朱常洵一樣淫逸愚蠢。


    曆史上在農民軍圍困開封城期間,周王朱恭枵親自拿出庫金五十萬,專門用來犒軍。


    開出了極高的賞格,隻要斬賊一級者便能得到賞銀五十兩,能射殺一賊者賞銀三十兩,射傷一賊或磚石擊傷者賞銀十兩。


    不僅如此,周王還自己出資來加築開封城,以加強開封的防禦。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守城的軍民因此士氣大盛,農民軍就此在開封城碰的頭破血流。


    “現在這個時間,救援時間太過於緊迫,我軍大隊每日就算行進八十裏,也得六七日的時間。”


    胡知義看著身前的沙盤,搖頭道。


    他們現在得到消息的已經晚了,再過六七日的時間,恐怕開封城已經是被萬民軍的主力團團圍住。


    從汝州出發,他們不能走鄭州一線,必須要繞道通行,因為這些地域都是萬民軍所掌控的範圍,很多地方也適合伏擊。


    “所以,我們要在汝州分兵。”


    早在收到洛陽城陷的消息之後,陳望便已經是預料到李岩大概率要轉進開封,因此心中早有腹稿。


    “分兵?”


    胡知義眉毛微挑,不明白陳望話中的意思。


    農民軍如今聲勢如日中天,正是勢力極盛之時。


    而他們兵力薄弱,僅有兩萬餘人出頭,這種情況分兵隻會使得自己的兵力更加薄弱,更加處於弱勢的地位。


    “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麽。”


    陳望揮了揮手,壓住了眾將心中的疑惑。


    “開封府城必須要救,無論如何也要救援,而且要越快越好。”


    “所以這一次馳援開封,我會親自領隊,除去湖廣兵馬之外,其餘諸營集中騎兵合營,由我統領馳援開封。”


    救援開封,事關政治。


    隻要在開封城內露了臉,必然會在崇禎那邊的印象再好數分。


    接下來很多事情,也都將會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且,最為重要的事情。


    李仙風無論會不會死在戰陣之中,都沒有辦法再在河南巡撫這個職位上做下去。


    陳望之所以要親自領兵趕赴開封,另外的一個原因,就是要在這個沒有河南巡撫的真空期,執掌整個河南的軍事。


    兵貴神速,步兵行動遲緩,根本來援不及。


    唯一能夠趕得上開封之戰,確實也隻有騎兵入援這一條路。


    “總鎮……”


    趙懷良神色嚴肅,上前了一步,皺眉道。


    “諸營騎兵集中也僅有三千餘騎,而李岩麾下如今擁眾超過二十餘萬,總鎮帶領三千騎兵入援開封,一旦……”


    趙懷良的話沒有說完,但是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張二和黃龍兩人此時也上前勸阻。


    他們和趙懷良一樣持反對的意見。


    開封怎麽樣,他們根本毫不關心,重要的是陳望這顆大樹可千萬不能有什麽閃失。


    在陳望麾下聽差的這一段時間,張二和黃龍也是好不容易過了一段時間的好日子。


    麾下兵馬比起往昔簡直就是改頭換麵,一件件新式裝備列裝,一份份軍餉每季都是足額發放,這樣的神仙日子,哪裏能夠找得到。


    “你們放心,我既然敢去,便是有萬全的把握。”


    陳望自然是不能說自己知道開封不會陷落,所以才去開封做做樣子。


    “若是急行軍的話,騎兵三日時間便可以趕赴開封。”


    胡知義並沒有勸諫陳望,這麽久下來,他很清楚陳望每一次的抉擇都是出自深思熟慮。


    因此胡知義現在隻是在思考計劃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路途之上可能會有小股流竄的賊兵,應對這些賊寇,可能需要保存戰力,不過也隻需要四日,這樣算來時間確實足夠。”


    “無妨,不過一群跳梁小醜,又能掀起什麽風浪?”


    陳望毫不在意沿路的這些的賊匪。


    河南的局勢,陳望自然清楚。


    這些小股的土寇和流賊,根本就造成不了多少的危險。


    有著上一次急行軍入川的經驗,這一次奔馳入援開封隻會更加的簡單。


    他麾下的三千騎兵裝備精良,人皆雙馬甚至三馬。


    要想單憑著這三千騎兵擊敗數以十萬計的萬民軍,確實是癡人說夢。


    但是全身而退並非是什麽難事。


    李岩起勢於河南,麾下的兵馬大多也都是河南出身,弓馬嫻熟者極少。


    這一點在之前的汝州之戰時,讓胡知義指揮作戰的時候,陳望便已經是將其底細觀察的一清二楚。


    “總鎮既然領兵馳援開封,那我等進往何處?”


    此前陳望所說分兵,又說自己北上馳援開封,那麽他們必然是有其他的任務。


    “餘下各營由你直領,北上直入洛陽府內,先重新收複洛陽、偃師、鞏縣等地。”


    陳望轉頭看向胡知義。


    收複洛陽,也是功勞,多少能夠挽回一些朝廷的顏麵。


    不過這並非是陳望讓胡知義領兵北上洛陽的原因。


    “李岩帶領萬賊軍大部往東進犯開封,但是應當還有不少的賊寇徘徊在洛陽府內各地。”


    “伱的任務,就是平剿洛陽府內的萬賊軍的殘黨,重建洛陽府內的秩序。”


    陳望的話說的很隱晦,但是胡知義卻已經是明白了陳望話裏的潛在意思。


    “總鎮盡管放心,末將明白。”


    在鄖陽府的時候,陳望也說過同樣的話。


    所謂的重建秩序確實是重建秩序,隻是建立起的,是他們漢中鎮的秩序。


    鄖陽府當時接連遭受兵禍侵擾,官宦士紳大量被殺,很多的田土都成了無主的荒地,很多的礦產資源也都沒有了主家,很多地方也都處於權力的真空期。


    在朝廷還沒有派人到來接管的時候,就是最好的運作機會。


    張二和黃龍兩人眼前也是一亮,他們也很熟悉陳望所說的話。


    因為當時在鄖陽府的時候,他們就處理過很多類似的事情。


    很多的富戶地主,大族豪強會聯合起來,結寨自保,甚至建設類似堡壘一樣的建築,也就是塢堡。


    明時很多東西都規格的限製,比如縣、州、府各級的城池城牆高低是多少都有嚴格規定。


    塢堡自然是違規的建築。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多事情民不舉官不究。


    就像是規定了各個階級都應該穿戴本階級的服飾,不然就是僭越。


    但是隨著條律的寬鬆,很多規定早已經成為了紙麵上的虛言。


    加上一些宗族在鄉土勢力強盛,說一不二。


    實際上塢堡和大寨都是廣泛存在的事物。


    他們在鄖陽府的時候,可是打破過不少這樣的塢堡和大寨。


    當然。


    用的,自然不是漢中軍的旗號……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起明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小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小明並收藏風起明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