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虛而不淈踵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錦書道德論
“古文精簡如斯。第五篇這段文字斷句可如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虛而不淈,踵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
“這段話在斷句之後再翻譯起來就容易多了。這段呢,說的大致意思是這樣的。”
“天地間如果不推行“仁”,那麽所有的生物都會像芻狗一般活著。聖人如果不推行“仁”,百姓們也都會像芻狗一般活著。
在現在這世界上,這些情況就好像風箱一般呀。空洞中風氣源源不絕湧出,越用力踩踏就出得愈加多些。(這些情況)聽聞多到了數都數不過來,不如現在就行動起來,先守住這最中心的地方吧。”
“從譯文來看,這是一篇諫書。內容是關於推行“仁”。下麵我再詳細說明一下。”
“首先,這裏的芻狗是指什麽呢。文中本意是指古人在祭祀大禮之時,用完就燒掉或棄掉的一種一次性物品,是用草紮而成的狗的模樣。
所以這個芻狗嘛,大概就是與雙子星上最為低賤的生物相當的意思。”
“是那種平時孤零零在野外孤獨生存,飽一餐饑一頓,為了一口食物就願意搏命,平日裏以腐臭的死屍等最肮髒的東西為食物的老豺。或是那種瘦骨嶙峋,生活過得麻木不仁,沒有希望,更沒有感情,隻是為了生存而垂死掙紮的鴉犿獸嗎?”
“嗯,大概就是這樣了。你理解得不錯。”
“那麽仁又是什麽呢?”
“仁啊,那是一種利於萬物的道。例如尊老愛幼,可以是仁。舍己為人,可以是仁。見難而援,可以是仁。”
“我明白了,二人互依互助,是以為仁。”
“嗯,仁你也理解了。接下來是橐籥。橐籥指的是一種很古老的大型風箱,其原理簡單,用於鼓風吹火。運作方式是由人不斷踩踏。”
“師父,這橐籥我以前已經在幻世中查過了相關設計圖樣。古人的智慧可真是厲害啊。”
“嗯,如此看來你應該沒有什麽疑問了。接下來你再將剛才我說的內容好好溫習整理一遍吧。今天的課就講到這兒。”
秦深一個人在草廬之內將筆記整理好後,出門走到明媚的陽光下伸展活動了下身體。
陳曉曉與瓊尼依然在石台邊展開著討論。
“為何要守於中,這又該如何理解呢?”
“古人以帝都為中心呀,我認為這個守於中可以理解為守住皇城。那麽這篇作為臣子給君主的諫書,請求君主從中心開始推行仁政,去支援那些需要救援的受難城池。”
“這篇文章不是讓人互助互愛,以我為中心開始做起嗎?秦深,你覺得呢?”
“我覺得吧,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
“不行,不許耍滑頭。你不說出你的道,別想蒙混過去。”
“你看,人們大多都是以聚居這種社會模式作為日常生活。所以李師就認為在這種生活模式下,推行仁是十分有必要的。有了仁,生活氛圍就會改善很多。人們之間友愛互助,就會有一種奮發向上,生機勃勃的氣氛。
所以無論這篇文章所想諫的人是誰,其出發點都是好的。心中有仁,人間有愛嘛。”
“是麽,那麽你不覺得我倆每天清晨呆在這外麵聽課太過可憐了麽,你的友愛之手呢?”
“是啊,是時候伸出我的友愛之手了。來,我來幫你們按摩下。”
“呸,想得美。不許摸我們。”
“那我也愛莫能助了,我知道師父在這種問題上是很堅持原則的。不是正式弟子,你們能獲得旁聽的資格已是網開一麵了。”
“你們在這邊也能聽清師父的課,八十來天忍耐下就過去了。唉唉…好吧。哈哈別撓了。這樣,我幫你們在這邊也搭個小草堂吧。我能做到的也就這樣了。呆在這兒聽課這麽些天,你們都不自己搭個草堂,也真是夠笨的。”
……
在三人一起動手努力之下,這山上又多了一間小小的草堂。
“有點醜。”
“我倒是覺得還行,你看他搭的那間。”
“誒,這麽一瞧,倒是我們這間好些。不僅樣式漂亮,還更加通透光亮。”
兩位女生香汗淋漓毫無形象站在草堂邊上,欣賞著自己三人共同動手完成的成果,不禁笑了起來。
“都弄好了。秦深,你還蹲在那裏幹什麽呢?”
“我把這煮茶的地方再壘好一些。”
新壘好的燒火小台被重新挪了個方向,秦深到前邊小樹林中取了些山土混著原來留下的黑灰加水拌勻,正在把小灶台糊得更平一些。
“曉曉姐,那我們這邊的石台需要挪正些嗎?”
“嗯,這邊這石凳太涼。我正琢磨著換了他們呢。你覺得怎樣?”
“嗯嗯,我也正想著把屋內那兩張新做的凳子弄過來擺上呢。”
“來,我們先把這兩石凳挪去那邊吧。”
在陳曉曉的提議下,兩位女生又踱進草堂裏幹起活來。
“啊,有蟲兒。每天在這裏吃東西,引得螞蟻都過來石凳下麵築巢了。”
看到石凳下蟲窩,瓊尼驚了下。還以為是什麽毒蟲,仔細一瞧,發現隻是一窩普通的螞蟻,隨即放下心來,把石凳搬了開去。
“平時倒是沒注意到。把他們坑給埋了吧。”
“要仁愛。好歹也是一窩小生命呢。平時幫忙把這些零碎的食物給清理了,以後也拜托給他們把。”
“說起來,李師似乎很討厭戰爭呢。推行仁大概就是為了尋求世界仁愛與和平吧。”沒有理會瓊尼的拜托,陳曉曉直接把地麵上所有的爬出洞口的螞蟻給滅掉了,然後把小坑洞也壓實填埋上了。
“你怎麽這麽手欠呢。”
“我討厭螞蟻,他們搶我糖吃。”
“他們怎麽說也是一窩生命,平日仁愛互助,像人們一樣形成了一個社會群體共同生活,勤勞奮進。可就這樣給你一下滅了,你的仁去哪了呢?”
“對著一堆螞蟻也要講仁?活這麽久了,老天好像也沒有特別對我仁過呢。”
陳曉曉理直氣壯的樣子,讓瓊尼鬱悶了。陳曉曉這是什麽腦回路,偏偏講得又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秦深洗好手,順手將煮好了的咖啡拿了過來。聽到陳曉曉與瓊尼的對話,未免有些好笑,“都去洗個臉來喝咖啡吧,看你們這模樣莫不是兩小花貓精。”
將倆人勸開,秦深捧起咖啡喝了口,享受起難得的香甜滋味。沒過一會,三人都坐在一起享受著勞動成果的甘甜。
微風送來花香,蟲鳴附和其間。偶有鳥躍林間,叢中蕩起漣漪。
卻是有些氛圍不對了。秦深看見倆位女生都待在位置上靜靜喝著咖啡,沒開口的意思,隻好繼續挑起了話題。
“其實啊,我也覺得所謂仁’,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的。沒有了平等做前提,‘仁’就顯得虛假了。
實力懸殊,族群分化,兩者之間由於不平等,就容易產生爭鬥與欺壓。
兩窩螞蟻之間與同一窩螞蟻之間,是完全不同的相處方式。
哪怕同樣的山泉水,燒熱的泉水與冰涼的泉水混合時,也會產生衝突。
沒有融合完成,沒有平等共生,仁就是難以實現的社會模式。
我感覺李師的失敗,正是由於他所處的現實。不平等的階級社會,各族之間血緣、習俗、語言、文字、度量單位、道路等等都尚未融通。這樣的條件下,提倡仁是不被大家認同的。
變了味的仁,那就是施舍。連我家黃皮都知道告誡核桃不要隨意吃別人施舍的東西,何況是人。”
瓊尼有些疑惑,“這麽說來,你並不認同剛才秦師所說的觀點嗎?難道不該倡議推行‘仁’嗎?
你看看現在的環境,我們與李師那個時代是相似的,祖族之內的階層觀念是多麽地可怕,各族間的明爭暗鬥也一直持續著。在很多大城中,人與人之間形同陌路,哪怕是毗鄰而居,也互不認識。
如若讓其繼續發展下去,矛盾不斷累積,各族間的混戰遲早會被引發的。
到時候不知又要有多少無辜民眾死去,多少家庭流離失所,多少悲慘絕倫的情況重現人間。”
秦深撓了撓頭,將自己對這章的領悟說了出來,“我不是不讚同。隻是覺得想要推行‘仁’,就得先給‘仁’一個能夠生存的環境。就好像一個族群中螞蟻、蜜蜂們,他們在一個共同的巢穴生活,那麽接下來‘仁’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
對於這第五章,我認為李師並沒有在提倡推行‘仁’,文中應隻是在描述一個現實的道理。不知這是不是師父又在暗中出題考驗我。雖然與師父說的區別並不大,我覺得這章應該是這樣的。
天地間沒有了‘仁’,那麽所有的生物都會像芻狗一般活著。聖人們沒有了‘仁’,百姓們也都會像芻狗一般活著。
在現在這世界上,這些情況就好像風箱一般呀。空洞裏無仁的風氣源源不絕湧出,越用力踩踏就出得愈加多些。
這些聽聞多到了數不清了,隻因不能守住人心中的仁啊。”
陳曉曉覺得眼睛一亮,情不自禁用力拍著秦深的肩膀大喊一聲,“帥喔,小秦深。難怪之前秦師授課時,我總感到有些別扭之處,卻又想不通是為什麽。聽你這樣一說,我算是明白了。如此一來,此章放在道篇我覺得倒是極為合適的。”
——錦書道德論
“古文精簡如斯。第五篇這段文字斷句可如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虛而不淈,踵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
“這段話在斷句之後再翻譯起來就容易多了。這段呢,說的大致意思是這樣的。”
“天地間如果不推行“仁”,那麽所有的生物都會像芻狗一般活著。聖人如果不推行“仁”,百姓們也都會像芻狗一般活著。
在現在這世界上,這些情況就好像風箱一般呀。空洞中風氣源源不絕湧出,越用力踩踏就出得愈加多些。(這些情況)聽聞多到了數都數不過來,不如現在就行動起來,先守住這最中心的地方吧。”
“從譯文來看,這是一篇諫書。內容是關於推行“仁”。下麵我再詳細說明一下。”
“首先,這裏的芻狗是指什麽呢。文中本意是指古人在祭祀大禮之時,用完就燒掉或棄掉的一種一次性物品,是用草紮而成的狗的模樣。
所以這個芻狗嘛,大概就是與雙子星上最為低賤的生物相當的意思。”
“是那種平時孤零零在野外孤獨生存,飽一餐饑一頓,為了一口食物就願意搏命,平日裏以腐臭的死屍等最肮髒的東西為食物的老豺。或是那種瘦骨嶙峋,生活過得麻木不仁,沒有希望,更沒有感情,隻是為了生存而垂死掙紮的鴉犿獸嗎?”
“嗯,大概就是這樣了。你理解得不錯。”
“那麽仁又是什麽呢?”
“仁啊,那是一種利於萬物的道。例如尊老愛幼,可以是仁。舍己為人,可以是仁。見難而援,可以是仁。”
“我明白了,二人互依互助,是以為仁。”
“嗯,仁你也理解了。接下來是橐籥。橐籥指的是一種很古老的大型風箱,其原理簡單,用於鼓風吹火。運作方式是由人不斷踩踏。”
“師父,這橐籥我以前已經在幻世中查過了相關設計圖樣。古人的智慧可真是厲害啊。”
“嗯,如此看來你應該沒有什麽疑問了。接下來你再將剛才我說的內容好好溫習整理一遍吧。今天的課就講到這兒。”
秦深一個人在草廬之內將筆記整理好後,出門走到明媚的陽光下伸展活動了下身體。
陳曉曉與瓊尼依然在石台邊展開著討論。
“為何要守於中,這又該如何理解呢?”
“古人以帝都為中心呀,我認為這個守於中可以理解為守住皇城。那麽這篇作為臣子給君主的諫書,請求君主從中心開始推行仁政,去支援那些需要救援的受難城池。”
“這篇文章不是讓人互助互愛,以我為中心開始做起嗎?秦深,你覺得呢?”
“我覺得吧,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
“不行,不許耍滑頭。你不說出你的道,別想蒙混過去。”
“你看,人們大多都是以聚居這種社會模式作為日常生活。所以李師就認為在這種生活模式下,推行仁是十分有必要的。有了仁,生活氛圍就會改善很多。人們之間友愛互助,就會有一種奮發向上,生機勃勃的氣氛。
所以無論這篇文章所想諫的人是誰,其出發點都是好的。心中有仁,人間有愛嘛。”
“是麽,那麽你不覺得我倆每天清晨呆在這外麵聽課太過可憐了麽,你的友愛之手呢?”
“是啊,是時候伸出我的友愛之手了。來,我來幫你們按摩下。”
“呸,想得美。不許摸我們。”
“那我也愛莫能助了,我知道師父在這種問題上是很堅持原則的。不是正式弟子,你們能獲得旁聽的資格已是網開一麵了。”
“你們在這邊也能聽清師父的課,八十來天忍耐下就過去了。唉唉…好吧。哈哈別撓了。這樣,我幫你們在這邊也搭個小草堂吧。我能做到的也就這樣了。呆在這兒聽課這麽些天,你們都不自己搭個草堂,也真是夠笨的。”
……
在三人一起動手努力之下,這山上又多了一間小小的草堂。
“有點醜。”
“我倒是覺得還行,你看他搭的那間。”
“誒,這麽一瞧,倒是我們這間好些。不僅樣式漂亮,還更加通透光亮。”
兩位女生香汗淋漓毫無形象站在草堂邊上,欣賞著自己三人共同動手完成的成果,不禁笑了起來。
“都弄好了。秦深,你還蹲在那裏幹什麽呢?”
“我把這煮茶的地方再壘好一些。”
新壘好的燒火小台被重新挪了個方向,秦深到前邊小樹林中取了些山土混著原來留下的黑灰加水拌勻,正在把小灶台糊得更平一些。
“曉曉姐,那我們這邊的石台需要挪正些嗎?”
“嗯,這邊這石凳太涼。我正琢磨著換了他們呢。你覺得怎樣?”
“嗯嗯,我也正想著把屋內那兩張新做的凳子弄過來擺上呢。”
“來,我們先把這兩石凳挪去那邊吧。”
在陳曉曉的提議下,兩位女生又踱進草堂裏幹起活來。
“啊,有蟲兒。每天在這裏吃東西,引得螞蟻都過來石凳下麵築巢了。”
看到石凳下蟲窩,瓊尼驚了下。還以為是什麽毒蟲,仔細一瞧,發現隻是一窩普通的螞蟻,隨即放下心來,把石凳搬了開去。
“平時倒是沒注意到。把他們坑給埋了吧。”
“要仁愛。好歹也是一窩小生命呢。平時幫忙把這些零碎的食物給清理了,以後也拜托給他們把。”
“說起來,李師似乎很討厭戰爭呢。推行仁大概就是為了尋求世界仁愛與和平吧。”沒有理會瓊尼的拜托,陳曉曉直接把地麵上所有的爬出洞口的螞蟻給滅掉了,然後把小坑洞也壓實填埋上了。
“你怎麽這麽手欠呢。”
“我討厭螞蟻,他們搶我糖吃。”
“他們怎麽說也是一窩生命,平日仁愛互助,像人們一樣形成了一個社會群體共同生活,勤勞奮進。可就這樣給你一下滅了,你的仁去哪了呢?”
“對著一堆螞蟻也要講仁?活這麽久了,老天好像也沒有特別對我仁過呢。”
陳曉曉理直氣壯的樣子,讓瓊尼鬱悶了。陳曉曉這是什麽腦回路,偏偏講得又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秦深洗好手,順手將煮好了的咖啡拿了過來。聽到陳曉曉與瓊尼的對話,未免有些好笑,“都去洗個臉來喝咖啡吧,看你們這模樣莫不是兩小花貓精。”
將倆人勸開,秦深捧起咖啡喝了口,享受起難得的香甜滋味。沒過一會,三人都坐在一起享受著勞動成果的甘甜。
微風送來花香,蟲鳴附和其間。偶有鳥躍林間,叢中蕩起漣漪。
卻是有些氛圍不對了。秦深看見倆位女生都待在位置上靜靜喝著咖啡,沒開口的意思,隻好繼續挑起了話題。
“其實啊,我也覺得所謂仁’,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的。沒有了平等做前提,‘仁’就顯得虛假了。
實力懸殊,族群分化,兩者之間由於不平等,就容易產生爭鬥與欺壓。
兩窩螞蟻之間與同一窩螞蟻之間,是完全不同的相處方式。
哪怕同樣的山泉水,燒熱的泉水與冰涼的泉水混合時,也會產生衝突。
沒有融合完成,沒有平等共生,仁就是難以實現的社會模式。
我感覺李師的失敗,正是由於他所處的現實。不平等的階級社會,各族之間血緣、習俗、語言、文字、度量單位、道路等等都尚未融通。這樣的條件下,提倡仁是不被大家認同的。
變了味的仁,那就是施舍。連我家黃皮都知道告誡核桃不要隨意吃別人施舍的東西,何況是人。”
瓊尼有些疑惑,“這麽說來,你並不認同剛才秦師所說的觀點嗎?難道不該倡議推行‘仁’嗎?
你看看現在的環境,我們與李師那個時代是相似的,祖族之內的階層觀念是多麽地可怕,各族間的明爭暗鬥也一直持續著。在很多大城中,人與人之間形同陌路,哪怕是毗鄰而居,也互不認識。
如若讓其繼續發展下去,矛盾不斷累積,各族間的混戰遲早會被引發的。
到時候不知又要有多少無辜民眾死去,多少家庭流離失所,多少悲慘絕倫的情況重現人間。”
秦深撓了撓頭,將自己對這章的領悟說了出來,“我不是不讚同。隻是覺得想要推行‘仁’,就得先給‘仁’一個能夠生存的環境。就好像一個族群中螞蟻、蜜蜂們,他們在一個共同的巢穴生活,那麽接下來‘仁’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
對於這第五章,我認為李師並沒有在提倡推行‘仁’,文中應隻是在描述一個現實的道理。不知這是不是師父又在暗中出題考驗我。雖然與師父說的區別並不大,我覺得這章應該是這樣的。
天地間沒有了‘仁’,那麽所有的生物都會像芻狗一般活著。聖人們沒有了‘仁’,百姓們也都會像芻狗一般活著。
在現在這世界上,這些情況就好像風箱一般呀。空洞裏無仁的風氣源源不絕湧出,越用力踩踏就出得愈加多些。
這些聽聞多到了數不清了,隻因不能守住人心中的仁啊。”
陳曉曉覺得眼睛一亮,情不自禁用力拍著秦深的肩膀大喊一聲,“帥喔,小秦深。難怪之前秦師授課時,我總感到有些別扭之處,卻又想不通是為什麽。聽你這樣一說,我算是明白了。如此一來,此章放在道篇我覺得倒是極為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