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泛嗬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恒無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可名於大是以聖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


    ——錦書道德論


    “來看這第三十四章的斷句。這章也分四至五句而斷即可。”


    “道泛嗬,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恒無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可名於大。是以聖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


    /////////////////////////////////////////////////////////////////////////////////////////////////////////////////////////////////


    “第三十四章的幾句話所說的意思是什麽呢?就是我接下來說的這幾句話了。”


    今天是忙碌的豐收節。所以當天色微亮時,秦無敵就開始了今天的授文講道。


    “道廣泛(無所不在)呀,他可能就在你的左右(周圍)啊。


    成功地遂著事情(順利完成)而無名聲顯現啊。


    萬物歸附(離不開)他而(道)不(霸道)居主,


    則一直沒有欲望(稱霸)。


    可能(一直低調而造成)名聲至於微小而不顯。


    萬物都歸附他而他不居為主,


    可能(無法低調而造成)名聲至於博大而光耀。


    所以聖人能夠成為偉大的賢者,


    因為聖人沒有主觀意願去刻意追求聲名大,


    這樣才能夠成就偉大。”


    “師父,你這篇文章譯得似乎不太通順啊。”秦深在記錄的時候總是感覺譯文有些拗口。


    秦無敵微笑點頭道:“這第三十四章文意簡明,譯之極易。所以這翻譯理之通順的小事,就交由你們自己去琢磨吧。”


    秦無敵沐浴著晨光離去。看著的師父背影,秦深忍不住嘀咕道:“老爹你今天真的不是想要偷懶麽?”


    秦無敵匆匆離去,自然不是為了偷懶。亦不是今日太過忙碌,沒有時間進行教授。


    學道者,不在於教,而在於學,更在於悟。


    本篇之道,前有轍印可循。故授而點之,以考較秦深之學。明悟為學道,不悟為知道。


    ……


    糖和咖啡是絕配。甜與苦的調和,就像是在攪拌人生的喜悅與無奈。


    或許是經曆太苦,秦深喜好偏甜些的味道。多加一粒糖攪拌均勻,然後再細細品味個中滋味,這便是一杯秦深自己對生活的領悟了。


    “秦深哥哥,給我們講講你對本章的理解吧。”


    瓊尼見秦深慢慢喝完了一大杯咖啡,然後又續上了半杯,接著不斷攪拌起來,顯然是已有所得,便忍不住出聲詢問道。


    “好啊。我就先從我所理解的譯文講起吧。”秦深回過神來,吞咽下口中的咖啡後,輕聲回答道:“大道如水般泛存於世間嗬,祂可以在身旁左右處處可見呀。


    事情順利成功都離不開祂,而‘道’卻依然默默無聞般的一切如故。


    世間萬物都歸於祂而生,而‘道’卻不願主宰萬物。因祂從古至今都沒有稱霸的欲望呀,可能這樣而造成了祂一直這般無名和微小般存在的狀態。


    世間萬物都依存於祂,而祂依然保持無欲稱霸居主的狀態默然至今。可能也因為這樣,方才成就了‘道’如今的賢名及偉大。


    所以,聖人能夠成為世人眼中的偉大賢者,正是因為聖人沒有去刻意追求那些豐功偉績,這樣方才能夠最後成就祂的偉大賢名。”


    秦深話音剛落,陳曉曉立刻搶答道:“所以呢,本篇內容講的是,李師認為默默奉獻的人是偉大的,就像是默默奉獻的道一樣。是這樣吧?”


    “對的。提倡為民造福,默默奉獻。這是貫徹李師終身的偉大理想。


    不過,在他那個時代,這理想雖好,卻顯得與周圍的人們格格不入,太不實際。


    我們以後世之眼光而觀之,那時候的奴隸思想還沒有完全被改變,人權主義還沒有完全抬頭,所以這美好的理想隻能變成李師的夢,一直難以在當時的王權社會中推行開去。”


    瓊尼難得的沒有與陳曉曉抬杠,而是從旁補充自己的觀點。


    對於這些觀點,秦深也是認同的。所以點頭繼續補充完善自己的觀點。


    “走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情。這就是本篇中師祖所想闡述的道之真理。正如詩雲,苦寒終遇春暖時,花香自有蜜蜂來。暴風驟雨有時盡,守得雲開見月明。


    不僅如此而已。除了本篇中心主旨以外,我覺得本篇中一開始說的‘道泛左右’,也應是師祖總結的極為有道理的金言佳句。


    上古時期,燧皇取火,用身邊之木摩擦生熱而成。農皇辨草,以身邊之植分而析之。羲皇結網,觀蜘蛛吐絲而以繩代之。


    研究身邊存在的這些道法規則,人們才能不斷地認識這個世界,從而方能造就了時至今日的繁華盛世。”


    “我也如此覺得,李師以‘泛’來形容道,確實是點睛之筆啊。”瓊尼接過秦深的話題,繼續說了下去。


    “道如水泛,波光蕩漾又層疊變化。繞於身周而不顯,存於世間而無名。


    有得之者聖,有擁之者強,有抱之者財。三皇之外,古今多少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都是依道而行,成功遂事。


    魯工造鋸,以草葉之齒而得。趙工製瓷,以烈焰焚土而生。蔡工洗紙,以水木之煉而成。


    這些道顯化之為物,從無名到有名,從無物到有實,皆是取之於道也。


    更還有無名先祖之明道,而傳之技藝又不可考之的發明造物。陶器、司南、藥火、軌車,這些種種如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也都是先祖們觀道而有,尋道而得。當這些道從點點滴滴至凝聚在一起,也就逐漸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推動人類的文明發展。


    所有的這些道果,皆從左右而出,皆泛於身周也。


    道載萬物以大,生萬物以博,容萬物以廣,茲萬物以慈。文明發展至今,我們依然不能見道之大,不可聞道之博,不可得道之廣,不可知道之愛。


    宇宙邊緣何在,生死何年?飛鳥因何而生翅,複學會翱翔於空中?星球何以存之,而繞行不停?人因何而來,又去向何方?


    道泛嗬,求道萬年而不得其粟,證道萬載而不得其皮,見道萬代而不得其貌。


    此乃道之大也。”


    “道泛於左右,德行繞周身,虛實相合,無所不在。”陳曉曉小聲念出此句後,方才抬首對秦深、瓊尼二人說道:“這是老頭子跟我講過的道理,小時候不是很明白,現在聽到你們的心得,方才覺得自己的領悟稍稍深了一層。”


    “道泛不覺其存,德有不覺其明。說到這,我倒是想起來。小時候常喜歡眺望星空的事情。”秦深微笑著接過了話茬。


    “那時候觀星星一閃一閃,我以為是眼睛的問題,後來才知道並不是如此。


    我等如今皆知其道,星光閃耀,排除其他幹擾因素存在,其主要因素還是來源於其本身。


    星耀之光,似直非直,似曲又彎。眼之所見波峰者,則不見波穀者,浪複一浪,閃之又閃。


    我當時不明其狀。老爹將我帶到湖邊,擇一石投入湖中。水波蕩漾,動之有能,則力以波狀傳遞之,往複不休,及能之耗盡也。


    我方明其狀,水波如此,光波亦同之,聲波亦同之。


    光波傳遞之速極,遠超水波之極,故近則不見其浪,因後浪複前浪,皆光波之速人眼不可捕捉也。


    遠而方見其浪,皆因光波之遠過於遙遠,致傳播之速弱之,方得見其形也。


    我以此謂之,光行左右,皆從道之左右也。”


    陳曉曉大樂,因領悟而笑,笑而出聲道:“我學到了。水泛有海,聲泛有噪,光泛有焱。道泛有明,其可左右也。


    嗯嗯,不止如此。同理可見之。


    山泛峰巒起,木泛森林立,草泛隨風伏,風泛龍卷生。陰泛陽隨舞,陽泛陰亦動,此亦皆是道之左右也。


    嗯,世間處處,道之左右多矣,為吾一生相伴之。”


    秦深點頭稱好而繼續說道:“人泛隨其主而往,聖之善則眾人皆善,聖之惡則眾人皆惡。


    是以,李師曰德以無欲,道之無欲,則萬物自從己欲。聖之無欲,則萬民皆依所欲。


    道大而不顯,聖大而不名。無欲其主,此隨之於道之左右也。”


    不負秦無敵的期望,秦深等三人在相互間的探討交流中完善了各自的對本篇之中道的領悟。


    金成海以重,土成海以實。風成海以強,木成海以茂。水成海以大,火成海以耀。道化陰陽,萬物生而隨之。這是陳曉曉對本篇的領悟,悟道之泛,可成築山河,可成世界。


    取土而造陶,煉金而生器。伐木而建巢,駑風而飛鳥。融火而有食,煮水而得湯。可取萬物之基融而合之,可複生萬千道果。這是小瓊尼對本篇的領悟,悟道之泛,可生科技,可建文明。


    察周圍之道,為成聖者之基石。明悟已身之道,得道之聖矣。光之所耀,萬物皆明。雷之所懾,萬物具伏。電之所向,萬物波動。


    其道有光,星空閃耀。其道有磁,群星圍繞。其道有物,虛而實之。這是秦深對本篇的領悟,悟道之泛,可無名而萬物附之,無欲而眾生同之。大道無窮,左右為之。


    道之大,萬物之源也,人終一生不可盡求。以陰陽相合融生萬道,以虛實相間變化萬千。


    一點星耀大似球,一點光芒化彩虹。天地之道,泛於周身,而成於周圍。


    窺周身之道,得以生萬載文明。學周圍之道,得以為聖賢長生。掌周天之道,得以傳萬世偉業。煉道於星空,可穿越無窮宇宙。是謂,道泛嗬,其可左右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甘苦紀年之大道參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成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成峯並收藏甘苦紀年之大道參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