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樓,雅間裏。
等酒菜上齊,四人同坐一桌,開始開懷暢飲。潘偉對於家仆王二也能坐在一起喝酒吃飯已經是司空見慣麻木不仁了。近三個月來,在出租庭院裏,在武植強烈要求下,大家都是坐在一起,同桌吃飯的,絲毫都沒有尊卑貴賤之分,潘偉剛開始時很是訝異,不過久而久之後,也就見怪不怪了,不尋常人必行不尋常事嘛!
喝著狀元樓的酒,武植蹙了蹙眉,度數很低,可能就十來度,而且也不怎麽好喝,沒有他曾經熟悉的酒香撲鼻的感覺,觀感不好,口味也不佳,卻賣的巨貴:一壺即一角,一斤半的樣子,狀元樓敢賣八十文,而外麵估計才賣個三十文左右!
武植喝了幾口酒,跟潘偉和王二碰了一杯後就不想再喝了,剩下的酒都留給潘偉和王二。潘偉心裏高興,喝了好幾杯。王二為能在狀元樓喝酒吃飯更為高興,也喝得盡興,他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女孩子矜持不喝酒,小娥細口慢咽,她是吃得開心,笑得歡心。
四人正吃著喝著,觥籌交錯,其樂融融。忽然間,雅間外麵傳來了陣陣喧嘩聲,有吟詩誦詞聲,也有喝彩起哄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武植好奇,連忙吩咐王二出去細細打聽。片刻後,王二返回告知,原來是狀元樓東家剛剛設下懸賞:隻要有人能用“狀元樓”三個字為題,寫出能突顯狀元樓特色且令人滿意的詩詞來,店家不僅會免了他今日在狀元樓的花銷,同時還會奉上五百兩碎銀作為酬勞。所以在狀元樓裏宴飲用膳的眾文人士子,如今都在絞盡腦汁的吟誦潑墨,寫下了很多看似上佳的詩詞,可惜都沒能進入狀元樓東家的法眼,還沒有人能領到狀元樓的懸賞。為此,大家此刻都在搜腸刮肚,眾說紛紜呢。
武植和潘偉見狀也來了興致,潘偉還在苦苦思索時,武植心頭一動,他想起了劉秋柏寫過的一首七律《題寧鄉狀元樓》,這首七律寫的很是不錯。於是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不慌不忙地掀開雅間珠簾,走出雅間,潘偉、小娥和王二隨後也跟著出來。武植來到二樓大廳中,接過店小二遞過來的筆墨紙硯,當眾潑墨揮毫,慢慢寫下了:“《題汴梁狀元樓》:狀元樓上狀元遊,汴水文瀾湧九州。五百年來馳俊彩,三千裏外起風流。又當春色飛天宇,更看卿雲繞鳳樓。簫鼓夕陽人盡醉,歌聲繞過橘子洲。”他寫的是行草字體,字跡渾然天成,蒼勁而有力。
眾人一看,細細品讀後,不由得滿堂喝彩起來:“狀元樓上狀元遊,汴水文瀾湧九州。好詩!真是妙筆生花啊!”
狀元樓東家細細品讀後也是喜上眉梢,這首《題汴梁狀元樓》,貼切的描繪出了狀元樓的獨特風貌和氣勢,契合了狀元樓的樓名,而且武植寫的行草字更是獨樹一幟,尤為出彩,狀元樓東家見狀就更為欣喜若狂了。
“好詩!好字!”狀元樓東家大喜過望,連忙吩咐店小二收拾起來,待字跡陰幹後即刻拿去裝裱,然後深深地對武植躬身行禮道:“在下狀元樓東家錢穆,有禮了!敢問這位公子尊姓大名?”
“不敢!在下恩州清河縣武植,新科進士。”武植也拱手揖禮,不卑不亢地笑著應道。
這個錢穆,估摸著有四十多歲,長得喜人,身高體胖,麵白無須,油光滿麵,雙眼炯炯有神,透著一股精明,有點隨和,不是那麽盛氣淩人。
“哦,原來是新科進士郎啊!怪不得有如此大才!”眾人聽罷,有些人不禁驚呼出聲。
“清河縣武植?莫非是寫出《天淨沙?秋思》‘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的清河縣解元武植?”有些人則更為消息靈通,博聞強記,禁不住連聲驚呼起來。
“寫《天淨沙?秋思》的那個?”“是啊!是啊!”“原來是他!”眾人在潘偉感慨莫名的證實下,不由得吸了口涼氣。
難以置信啊,寫出《天淨沙?秋思》這等飽含滄桑、文采出眾、悠遠絕倫之作的竟是這樣一個未滿十九歲的進士少年郎!從《天淨沙?秋思》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意境,他們還一直以為對方至少是年近半百的老者了,誰知道竟然這麽年輕!
這個武植,真的是年少有為,才高八鬥啊!
一瞬間,大家都不談定了,看向武植就像看到怪物一般,神態各異,有些是滿臉的崇拜敬畏,有些則是滿臉的羨慕嫉妒恨。潘偉站在一旁,方覺得心有慰籍:“原來不止我一個人有這種感覺啊!”
聽到眾人議論,狀元樓東家錢穆無疑是最為高興的一個人。本來他看到武植隻是一個未滿十九歲的少年郎,才跟他的兒女一般大(他有兩個兒女,大女兒十九周歲,已經出嫁,嫁於城北的布商周家;小兒子如今十六周歲,還在私塾上學),雖然寫出了《題汴梁狀元樓》這首不同凡響的七律,但他顯然還沒有怎麽放在心上。可哪知人家年紀輕輕就考上了進士,而且還是《天淨沙?秋思》這首詞的作者,他明顯被鎮住了!
紹聖三年年底時,隨著眾士子奔赴京城,《天淨沙?秋思》這首詞經恩州士子宣揚,就在京城裏流傳開了,大家讀之,都驚為神作,紛紛傳抄吟誦,一時間搞得京城洛陽紙貴。
作為狀元樓東家,平日裏各種文人士子匯集在狀元樓吃吃喝喝吟詩弄文,錢穆這段時間聽得最多的就是《天淨沙?秋思》這首詞了,他還曾經不斷地在猜測這武植究竟是何方神聖,能寫出如此意境深遠、蒼莽絕倫的詞句來?
現在,錢穆終於知曉寫出《題汴梁狀元樓》和《天淨沙?秋思》的作者竟然是同一個人,而且還有著少年進士的尊貴身份,這令他尤為驚喜莫名!他覺得自己懸賞出去的五百兩碎銀花得太值了,賺大發了。他要把武植的作品精心裝裱後,懸掛在狀元樓最顯眼的地方,到時狀元樓會隨著武植的名氣四處散播,聞名遐邇,賓客盈門,他能不大賺特賺嗎?
接過錢穆親手恭恭敬敬奉送上來的五百兩碎銀,看著他諂媚討好的眼神,武植笑了笑,道了聲謝後,隨後把銀兩遞給身邊的小娥。小娥拿起沉甸甸的一小袋碎銀,笑得合不攏嘴。而潘偉和王二則杵立在一旁,看的是目瞪口呆。
“恭喜公子!賀喜公子!”旁邊的士子們心思各異,更是恭維不斷,他們臉上那個羨慕嫉妒恨的表情是溢於言表。
在大家的恭維聲中,武植一行四人重新回到雅間,把眾人阻擋在門外,繼續剛才還沒有吃完的宴席,既然是免費的了,不吃白不吃啊!四人吃得更歡了。期間,錢穆還特意來雅間給武植和潘偉等人敬了杯酒,當他得知潘偉也是新科進士後,更是殷勤有加,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武植等人對他也是笑臉相迎,錢穆受寵若驚!
武植已經通過了省試,取得了進士的身份,本來還在謀劃著該怎麽出名,誰知道今天因緣際會下,竟然有這麽一個絕佳的雪中送炭似的機會,他理所當然要爭取了,而且看來效果還不錯,憑借狀元樓的賣力宣傳,他的名聲肯定能響徹京城。以後有機會他再添把火,到時估計就可以徹底地揚名立萬,直達天聽,傳入皇帝耳中了。能引起皇帝的注意,這是他一直想要的結果。
果不其然,經過狀元樓挖空心思的賣力宣傳,狀元樓的名聲和武植的大名不出幾日就在京城傳揚開來,眾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為了一睹《題汴梁狀元樓》的風采,蜂擁而至。狀元樓漸漸的就開始賓客盈門,每日裏賺得盆滿缽滿。
隨著《題汴梁狀元樓》和《天淨沙?秋思》這兩首詩詞在京城裏被人們爭相傳誦,武植也成了京城裏的小名人,他的年紀,他的新科進士的身份,都成了人們平日裏茶餘飯後的談資,有些人甚至開始把他跟蘇軾、周邦彥等大名人相提並論,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
可出名後,煩惱也隨之而至,各種詩會、茶會、花魁爭豔會的請帖接踵而來,各色文人聚會的主辦者都想著邀請武植參加,為聚會潤筆增色,增添名頭,這是武植萬萬沒有想到的!
武植的本意是為了出人頭地,引起皇帝的注意,希望能得到皇帝的青睞,而並不是為了出名而出名,更不是為了去搶別人的風頭,砸了別人的飯碗!
在當時,各種文人聚會和佳人爭奇鬥豔的場合,為這些場合唱和、寫詩賦詞,其潤筆費是按照作者名氣大小來計酬的,名氣越高,價錢越貴,文采越出眾,其潤筆費也更高,這是一個行當,是一些貧寒士子掙錢糊口養家的門道,賺的是放下文人傲骨尊嚴的辛苦錢,常常要絞盡腦汁愁白了頭,掙得來之不易!而且,對於武植來說,寫詩賦詞是一件頭疼的事情,他可沒有那麽多才情去揮霍。
所以,當收到這些請帖,武植一般都是置之不理,束之高閣,他一個場合都沒有去參加過,他不想因此而砸了這些人的飯碗,斷了人家的賺錢門路。
武植的“高風亮節”,倒惹得潘偉急紅了眼,連連哀歎不已,憤憤不平。他也想出名,他也很想去參加這些聚會,很想認識一些才子佳人,可惜沒有人邀請他啊!看到武植浪費了這麽多的大好機會,他是幹著急瞪眼,徒呼奈何。
從狀元樓獲得的五百兩碎銀,一下子充實了武植日漸枯竭的錢袋,他又有了繼續生產烈酒的本錢。
等酒菜上齊,四人同坐一桌,開始開懷暢飲。潘偉對於家仆王二也能坐在一起喝酒吃飯已經是司空見慣麻木不仁了。近三個月來,在出租庭院裏,在武植強烈要求下,大家都是坐在一起,同桌吃飯的,絲毫都沒有尊卑貴賤之分,潘偉剛開始時很是訝異,不過久而久之後,也就見怪不怪了,不尋常人必行不尋常事嘛!
喝著狀元樓的酒,武植蹙了蹙眉,度數很低,可能就十來度,而且也不怎麽好喝,沒有他曾經熟悉的酒香撲鼻的感覺,觀感不好,口味也不佳,卻賣的巨貴:一壺即一角,一斤半的樣子,狀元樓敢賣八十文,而外麵估計才賣個三十文左右!
武植喝了幾口酒,跟潘偉和王二碰了一杯後就不想再喝了,剩下的酒都留給潘偉和王二。潘偉心裏高興,喝了好幾杯。王二為能在狀元樓喝酒吃飯更為高興,也喝得盡興,他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女孩子矜持不喝酒,小娥細口慢咽,她是吃得開心,笑得歡心。
四人正吃著喝著,觥籌交錯,其樂融融。忽然間,雅間外麵傳來了陣陣喧嘩聲,有吟詩誦詞聲,也有喝彩起哄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武植好奇,連忙吩咐王二出去細細打聽。片刻後,王二返回告知,原來是狀元樓東家剛剛設下懸賞:隻要有人能用“狀元樓”三個字為題,寫出能突顯狀元樓特色且令人滿意的詩詞來,店家不僅會免了他今日在狀元樓的花銷,同時還會奉上五百兩碎銀作為酬勞。所以在狀元樓裏宴飲用膳的眾文人士子,如今都在絞盡腦汁的吟誦潑墨,寫下了很多看似上佳的詩詞,可惜都沒能進入狀元樓東家的法眼,還沒有人能領到狀元樓的懸賞。為此,大家此刻都在搜腸刮肚,眾說紛紜呢。
武植和潘偉見狀也來了興致,潘偉還在苦苦思索時,武植心頭一動,他想起了劉秋柏寫過的一首七律《題寧鄉狀元樓》,這首七律寫的很是不錯。於是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不慌不忙地掀開雅間珠簾,走出雅間,潘偉、小娥和王二隨後也跟著出來。武植來到二樓大廳中,接過店小二遞過來的筆墨紙硯,當眾潑墨揮毫,慢慢寫下了:“《題汴梁狀元樓》:狀元樓上狀元遊,汴水文瀾湧九州。五百年來馳俊彩,三千裏外起風流。又當春色飛天宇,更看卿雲繞鳳樓。簫鼓夕陽人盡醉,歌聲繞過橘子洲。”他寫的是行草字體,字跡渾然天成,蒼勁而有力。
眾人一看,細細品讀後,不由得滿堂喝彩起來:“狀元樓上狀元遊,汴水文瀾湧九州。好詩!真是妙筆生花啊!”
狀元樓東家細細品讀後也是喜上眉梢,這首《題汴梁狀元樓》,貼切的描繪出了狀元樓的獨特風貌和氣勢,契合了狀元樓的樓名,而且武植寫的行草字更是獨樹一幟,尤為出彩,狀元樓東家見狀就更為欣喜若狂了。
“好詩!好字!”狀元樓東家大喜過望,連忙吩咐店小二收拾起來,待字跡陰幹後即刻拿去裝裱,然後深深地對武植躬身行禮道:“在下狀元樓東家錢穆,有禮了!敢問這位公子尊姓大名?”
“不敢!在下恩州清河縣武植,新科進士。”武植也拱手揖禮,不卑不亢地笑著應道。
這個錢穆,估摸著有四十多歲,長得喜人,身高體胖,麵白無須,油光滿麵,雙眼炯炯有神,透著一股精明,有點隨和,不是那麽盛氣淩人。
“哦,原來是新科進士郎啊!怪不得有如此大才!”眾人聽罷,有些人不禁驚呼出聲。
“清河縣武植?莫非是寫出《天淨沙?秋思》‘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的清河縣解元武植?”有些人則更為消息靈通,博聞強記,禁不住連聲驚呼起來。
“寫《天淨沙?秋思》的那個?”“是啊!是啊!”“原來是他!”眾人在潘偉感慨莫名的證實下,不由得吸了口涼氣。
難以置信啊,寫出《天淨沙?秋思》這等飽含滄桑、文采出眾、悠遠絕倫之作的竟是這樣一個未滿十九歲的進士少年郎!從《天淨沙?秋思》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意境,他們還一直以為對方至少是年近半百的老者了,誰知道竟然這麽年輕!
這個武植,真的是年少有為,才高八鬥啊!
一瞬間,大家都不談定了,看向武植就像看到怪物一般,神態各異,有些是滿臉的崇拜敬畏,有些則是滿臉的羨慕嫉妒恨。潘偉站在一旁,方覺得心有慰籍:“原來不止我一個人有這種感覺啊!”
聽到眾人議論,狀元樓東家錢穆無疑是最為高興的一個人。本來他看到武植隻是一個未滿十九歲的少年郎,才跟他的兒女一般大(他有兩個兒女,大女兒十九周歲,已經出嫁,嫁於城北的布商周家;小兒子如今十六周歲,還在私塾上學),雖然寫出了《題汴梁狀元樓》這首不同凡響的七律,但他顯然還沒有怎麽放在心上。可哪知人家年紀輕輕就考上了進士,而且還是《天淨沙?秋思》這首詞的作者,他明顯被鎮住了!
紹聖三年年底時,隨著眾士子奔赴京城,《天淨沙?秋思》這首詞經恩州士子宣揚,就在京城裏流傳開了,大家讀之,都驚為神作,紛紛傳抄吟誦,一時間搞得京城洛陽紙貴。
作為狀元樓東家,平日裏各種文人士子匯集在狀元樓吃吃喝喝吟詩弄文,錢穆這段時間聽得最多的就是《天淨沙?秋思》這首詞了,他還曾經不斷地在猜測這武植究竟是何方神聖,能寫出如此意境深遠、蒼莽絕倫的詞句來?
現在,錢穆終於知曉寫出《題汴梁狀元樓》和《天淨沙?秋思》的作者竟然是同一個人,而且還有著少年進士的尊貴身份,這令他尤為驚喜莫名!他覺得自己懸賞出去的五百兩碎銀花得太值了,賺大發了。他要把武植的作品精心裝裱後,懸掛在狀元樓最顯眼的地方,到時狀元樓會隨著武植的名氣四處散播,聞名遐邇,賓客盈門,他能不大賺特賺嗎?
接過錢穆親手恭恭敬敬奉送上來的五百兩碎銀,看著他諂媚討好的眼神,武植笑了笑,道了聲謝後,隨後把銀兩遞給身邊的小娥。小娥拿起沉甸甸的一小袋碎銀,笑得合不攏嘴。而潘偉和王二則杵立在一旁,看的是目瞪口呆。
“恭喜公子!賀喜公子!”旁邊的士子們心思各異,更是恭維不斷,他們臉上那個羨慕嫉妒恨的表情是溢於言表。
在大家的恭維聲中,武植一行四人重新回到雅間,把眾人阻擋在門外,繼續剛才還沒有吃完的宴席,既然是免費的了,不吃白不吃啊!四人吃得更歡了。期間,錢穆還特意來雅間給武植和潘偉等人敬了杯酒,當他得知潘偉也是新科進士後,更是殷勤有加,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武植等人對他也是笑臉相迎,錢穆受寵若驚!
武植已經通過了省試,取得了進士的身份,本來還在謀劃著該怎麽出名,誰知道今天因緣際會下,竟然有這麽一個絕佳的雪中送炭似的機會,他理所當然要爭取了,而且看來效果還不錯,憑借狀元樓的賣力宣傳,他的名聲肯定能響徹京城。以後有機會他再添把火,到時估計就可以徹底地揚名立萬,直達天聽,傳入皇帝耳中了。能引起皇帝的注意,這是他一直想要的結果。
果不其然,經過狀元樓挖空心思的賣力宣傳,狀元樓的名聲和武植的大名不出幾日就在京城傳揚開來,眾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為了一睹《題汴梁狀元樓》的風采,蜂擁而至。狀元樓漸漸的就開始賓客盈門,每日裏賺得盆滿缽滿。
隨著《題汴梁狀元樓》和《天淨沙?秋思》這兩首詩詞在京城裏被人們爭相傳誦,武植也成了京城裏的小名人,他的年紀,他的新科進士的身份,都成了人們平日裏茶餘飯後的談資,有些人甚至開始把他跟蘇軾、周邦彥等大名人相提並論,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
可出名後,煩惱也隨之而至,各種詩會、茶會、花魁爭豔會的請帖接踵而來,各色文人聚會的主辦者都想著邀請武植參加,為聚會潤筆增色,增添名頭,這是武植萬萬沒有想到的!
武植的本意是為了出人頭地,引起皇帝的注意,希望能得到皇帝的青睞,而並不是為了出名而出名,更不是為了去搶別人的風頭,砸了別人的飯碗!
在當時,各種文人聚會和佳人爭奇鬥豔的場合,為這些場合唱和、寫詩賦詞,其潤筆費是按照作者名氣大小來計酬的,名氣越高,價錢越貴,文采越出眾,其潤筆費也更高,這是一個行當,是一些貧寒士子掙錢糊口養家的門道,賺的是放下文人傲骨尊嚴的辛苦錢,常常要絞盡腦汁愁白了頭,掙得來之不易!而且,對於武植來說,寫詩賦詞是一件頭疼的事情,他可沒有那麽多才情去揮霍。
所以,當收到這些請帖,武植一般都是置之不理,束之高閣,他一個場合都沒有去參加過,他不想因此而砸了這些人的飯碗,斷了人家的賺錢門路。
武植的“高風亮節”,倒惹得潘偉急紅了眼,連連哀歎不已,憤憤不平。他也想出名,他也很想去參加這些聚會,很想認識一些才子佳人,可惜沒有人邀請他啊!看到武植浪費了這麽多的大好機會,他是幹著急瞪眼,徒呼奈何。
從狀元樓獲得的五百兩碎銀,一下子充實了武植日漸枯竭的錢袋,他又有了繼續生產烈酒的本錢。